第八百六十八章 德宗林文正公問對
作者:銀刀駙馬      更新:2021-07-17 11:30      字數:5738
  “以前朕隻知道我大乾以騎射立國,卻不知我大乾於火槍應用也如西洋諸國一般無二,隻是器械陳舊,不如西洋精利。”光旭轉頭對林逸青說道。

  ??“皇上所言極是。”林逸青笑著點了點頭,對自己的皇帝學生的聰明穎悟很是滿意。

  ??其實林逸青也是不久前才了解到了渤人八部武器裝備的這個曆史情況。

  ??大乾八部勁旅裝備的渤海弓是一種性能非常優良的傳統弓,之所以一直裝備到本世紀中葉,其實與什麽“遊牧民族的保守落後***弓箭不愛火器”沒一毛錢關係,他調查宮廷的《渤海國舊檔》知道,火器特別是火炮,一直是大乾帝國的前身渤海國軍隊構成的重中之重,處於最優先級的順序,這是有渤海國乃至大乾朝一以貫之的軍事方針,然後可佩弓的健壯者佩弓,體力不適宜拉弓射箭的,用三眼銃和火槍。所以真正的優先順序是火炮大於弓箭大於火槍,渤海弓之所以在頭兩個世紀初到前一個世紀初很長一段曆史時期優於火槍,是因為其可以在中近距離持續密集投射重箭,這對於古代軍隊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林逸青通過《大乾武備誌》中渤海箭的箭長和重量了解到,目前已知的眀朝存留下來的箭基本上都算不上重箭,所以無論穿甲效能、殺傷力都大打折扣。從這一點說,曆史無情的淘汰了眀代的開元弓和小梢弓,給渤海弓這樣的重型弓創造了曆史機會。

  ??但是,火器特別是火槍雖然在一定曆史時期的綜合效能(射速、射程、精度)弱於渤海弓,但是它是在不斷發展的,在征服準噶爾汗國過程中,準噶爾軍裝備的讚巴拉特火槍就已經在精度和威力方麵超過了乾軍的老式鳥銃,所以乾軍繳獲準噶爾軍的火槍以後也緊急進行仿製,甚至一度成為主力火槍之一,然後因為同俄軍的幾次交戰,使得乾軍將領更加認識到了己方裝備的不足,大力發展火槍,使火槍在乾軍中的比例不斷升高,特別是新型火槍的裝備,占據了很高的份額,最遲到本世紀中葉,當火槍在射速、射程、精度已經完全超越渤海弓的時候,這個弓種就基本退出了戰爭領域,雖然習射仍然被作為一項值得尊重的傳統技藝在渤蒙八部當中開展,但是作為兵器實際上已經成為曆史。

  ??“既然火槍之利遠大於弓箭,為何皇額娘還要朕習從祖製習練弓箭呢?”光旭又問道,“我大乾各軍何不廢棄弓箭,全用火槍呢?”

  ??“皇上問的好。”林逸青微笑著答道,“皇太後要皇上從祖製習練弓箭,是為了讓皇上鍛煉身體,體會祖宗昔年創業之不易。我大乾軍中目下尚習練弓箭,也是為此,若是戰陣交鋒,則全仗火器,能用到弓箭的地方,不過雪地叢林,小隊或單人偷襲暗鬥而已。”

  ??“林師傅的意思,如今的兩軍戰陣交鋒,弓箭已然完全用不上了,是這樣嗎?”光旭又問道。

  ??“確是如此。”林逸青點頭道,“現今之西洋強軍,講求紀律和集體配合,而非個人的戰技和武勇。西軍很早便裝備了火槍,不是因為那個時期的火槍在性能指標上優於弓箭,而是加裝了刺刀的火槍可以讓他們兼顧遠射和肉搏,從而讓他們的組織紀律優勢得到充分的發揮。在戰場上,他們以連為單位列成嚴整的橫隊,此時一個營甚至一個連就是一個獨立的戰術單位。這個單位可以獨立勝任進攻、固守、遠程射擊和白刃格鬥、反騎兵等所有步兵戰術任務,他們的上級指揮官隻需要按照既定的作戰條例對他們進行部署,結合戰場情況來調整兵力分布,這一個個戰術單位就能勝任所有的作戰任務。這類全能兵種對戰場有著全能的適應性,不必再像西班牙式方陣或者前眀的神機營那樣讓火槍兵和刀矛步兵交替前出,輪番變換位置。因此其陣型靈活程度和機動性也遠遠超過前者。”

  ??“較之三段方陣,一字長蛇陣(散兵隊列)不是更靈活麽?”光旭又問。

  ??“皇上所言甚是。但是,而今的火槍射速和射程還是有限,一支部隊還不能隻依靠火器打得對手完全不能近身肉搏——當然用弓箭更加不可能,更不要說麵對風馳電掣的騎兵了,這樣的情況下用一字長蛇陣列無異於自殺。”

  ??“原來如此。”光旭明白了過來。

  ??“西軍早期的一字長蛇陣列步兵前進時需要鼓點來控製步伐,每走一百步需要半分鍾時間來整隊。實際上皇上隻需要稍微的思考就能明白,隊形稍稍錯位並不會對射擊時的火力密度和士氣有著絲毫影響。整隊的目的在於,讓線列步兵保持嚴密的隊形能確保整個部隊鐵板一塊。他們肉搏可不是打群架,而是一排人拿著上了刺刀的步槍向前一個勁的戳戳戳。在英法七年戰爭時的羅斯巴赫戰役中,法軍和聖羅馬國之聯軍正是因為隊形不嚴整導致變陣時脫節,被普魯士騎兵一次衝垮。被打散陣列的步兵是沒有戰鬥力的,因為他們平時所接受的格鬥訓練就是站成隊列往前刺。”

  ??“原來使用火槍還和陣列有如此大的關係啊。”光緒對照著桌上的林逸青送給他的圖冊看了起來。

  ??“皇上可知,在那個時代的歐洲,把目不識丁的農民三個月訓練成可用的線列步兵,秘訣就在於隻需要通過體罰和高強度訓練培養其對紀律的服從,然後教他們最簡單也是最致命的攻擊方式。那樣在近戰接敵時,每一個士兵就不用去思考如何殺死敵人,而隻是按照平時的訓練那樣,像一個機器一樣一股腦往前戳,或者去填補死去的同袍的位置。至於他個人的安全則建立在整個陣型紀律嚴整的基礎之上。隻要他們能依靠紀律和意誌維持戰陣在敵人攻擊下不被突破,他們的敵人就拿他們毫無辦法。而一旦其陣線被突破,這些士兵就和沒有受過軍事訓練的農民一樣完全不堪一擊。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會單打獨鬥。他們所接受的訓練完全是在教他們如何在外界因素重壓下維持隊形和保持紀律。因此那個時候軍隊打仗拚的是意誌,誰能忍受巨大的傷亡保持隊形的嚴整,誰就是最終的勝利者。隊形先被打散的一方會被隊形整齊的一方單方麵屠殺殆盡。”林逸青繼續講解道,“在這樣的前提下,火槍的優越之處就顯現了出來。當然,有人會對皇上說,也可以用這樣的方式訓練弓箭部隊,讓他們同時裝備弓箭和長矛以分任格鬥和射擊任務。這當然可以,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有可能,春秋時期蓁國就這麽做過。而今也可以先按照西洋戰法訓練士卒集體格鬥能力和隊形紀律,再教他們如何使用弓弩。但是這樣做的話意味著犧牲了陣線密度。因為不同於火槍的是,弓弩手的隊形不能站的那麽密集,而承襲自馬其頓方陣的西洋近世肉搏戰術當然是士兵站的越密集越好。或者說皇上也可以讓他們在射擊時站的散一些,要格鬥時站成密集隊形。這個步驟對於幾百人的一支隊伍來說並不難做到,但是要在戰場壓力下做到卻很有困難。按照軍隊的組織成分來看,也隻有職業化的常備軍能有這樣的訓練度吧。這就顯得很是平添麻煩了。何況弓箭對士兵的身體素質和健康狀態的要求比火槍高多了,訓練起來也難多了。因此這個設想是不成立的。曆史上也沒有誰這樣做過。而西歐曆史上的馬其頓方陣正是受製於技術上的硬傷——沒有火槍和陣型的僵化而被更加靈活的羅馬方陣淘汰,羅馬方陣又隨著羅馬帝國的覆滅不複存在。此後千年歐洲再也沒有出現過一個如羅馬帝國般的強大國家,藩鎮林立的歐陸也隻能依靠勇武的騎士和毫無紀律的農民征召兵來作戰。直到三十年戰爭後的軍事變革開始。而這個時候火槍已經發展到了一定高度,至少保證了在射程和射速上不會被弓箭甩的太遠。火槍的存在恰好滿足了新的戰術體係的需要,弓箭自然被時代所淘汰。”

  ??“林師傅說的好,朕這下全明白了。”光旭點了點頭,又問道,“不過,林師傅,既然我大乾大量裝備火槍為時甚早,不比泰西諸國晚多少,為何後來卻落後於泰西諸國了呢?”

  ??“皇上問的好。究其個中緣由,乃是國朝初定中原亂局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沒有與我大乾對等規模和實力的敵人存在,原有的渤海八部舊軍製結合起中原王朝的強大的人力資源,完全可以應付各種對外戰爭和邊境衝突。而泰西諸國如法蘭西、普魯士等國,為了維持其國家安全和霸權不得不傾盡國力供養一支足夠勝任大規模戰爭的常備軍,並以之為立國之本。這就要求其必須不斷的在實戰中獲取經驗和進行提升。正是這樣的環境促進了西歐的軍事體係的不斷變革和發展。”林逸青答道,“因此臣的觀點是:在西方,火槍取代弓箭滿足了新的戰爭形態的需要,弓箭及舊的戰術體係被拋棄的根本原因不在於其已經完全失效,而是因為其已經不能滿足新時代的戰爭規模對兵員的需求,同時與新時代的軍製和軍事體係格格不入,而且與全部由火器武裝起來的部隊相比並沒有什麽優勢。”

  ??“而在實用的線膛槍發明之前,線列式戰術是最適合火槍步兵的戰術(沒有之一)!而且這個戰術經曆了無數的實戰檢驗和一個半世紀的優化改進,相比同時期或者更早一些的其他的戰術體係擁有巨大的優勢。”

  ??“反觀我大乾,由於沒有這樣緊迫的需求,舊有的軍事製度結合龐大的人力物力資源,足夠應付一切戰爭和衝突,改革自然不會發生。雖然我大乾軍也有大規模裝備火槍,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裏火槍和弓箭並用。但是本質上不過是試圖將火器這一好用的新武器融入舊有的軍事體係,使其占據應有的一席之地。”

  ??“舊式的軍隊,舊式的戰術體係,使用新式的武器,注定了我大乾諸軍僅僅隻能享受到‘火器之利’,而不能使武器的使用效能最大化。而毋庸置疑的是,歐式線列步兵之所以能夠作為一個全能兵種統治戰場,是因為他們依靠帶套環刺刀的火槍,出眾的訓練和紀律,同時勝任了進攻,固守,白刃戰和遠程射擊的能力。而我大乾軍中的火槍手多數時候隻是在發揮輔助火力輸出的作用!他們隻是將手中的弓箭換成了更好用更順手的火槍,亦或者幹脆兩個一起帶上戰場。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的戰術作用和傳統的弓箭手部隊其實是沒有區別的!”

  ??光旭恍然大悟,“就如林師傅所言,若無長毛教匪之亂和顯鳳庚申之役,我大乾恐怕還不會引入西式精利火槍,至今仍然抱殘守缺呢。”

  ??“皇上聖明。”林逸青適時的誇了皇帝學生一句。

  ??“林師傅,朕每一次聽你的課,都有耳目一新的感受。”光旭聽到報時的鍾響,知道這一節課又要結束了,心裏不由得滿是不舍,“你要是天天都來教朕該有多好。”

  ??“文學武學,各有所用,不可偏廢。翁師傅所教課程,皇上也要時時留心。”林逸青明白小皇帝心裏所想,微笑著勸解道,“待皇太後看到皇上學業有成,自然會讓皇上早開西學課程的。”

  ??聽了林逸青的勸解,光旭很是開心,林逸青見時候差不多了,便取出了給小皇帝預備的香團,讓他在去翁叔平那裏上課前先補足吃食,小皇帝見了香團立刻兩眼放光,迫不及待的吃了起來。

  ??“對了,林師傅,朕和你說個事。”光旭瞅了瞅四周,在林逸青的耳邊小聲說道,“何師母那天,和皇額娘說起你的……那個越南貴女了。”

  ??“噢?”林逸青沒想到皇帝學生會告訴他這樣一個消息,不由得微微一愣,“她和皇太後說了些什麽?皇上能和臣說說嗎?”

  ??“嗬嗬,林師傅,朕告訴你了,你可別讓何師母知道啊!何師母對朕一向關照,朕把她的話偷著告訴你,心裏當真有些不安呢。”小皇帝嘿嘿笑了起來。

  ??“皇上放心,臣對天起誓,絕不會讓她知道。”林逸青心中好笑,表麵上卻趕緊正色賭咒發誓道,“還請皇上明示。”

  ??“何師母向皇額娘哭訴說,林師傅你弄回來的女人太多了,回了京也不常去看她,這回又弄了個越南女人回來,她這個正夫人就是個空幌子,遲早……會給廢掉……”小皇帝壓低了聲音說道,“何師母還說,林師傅你把她都給忘了……”

  ??聽了小皇帝的小報告,林逸青心中暗暗生疑。

  ??“皇上是從哪裏得來的消息?”

  ??“朕是前幾天上課時,從翁師傅那裏聽來的。”小皇帝小聲說道,“朕沒想到翁師傅會和李師傅說這些,於是這耳朵嘛,就自然長了一些……”

  ??“皇太後怎麽說的,皇上知道嗎?”林逸青不動聲色的問道。

  ??“皇額娘當然是開導何師母了,讓何師母不必擔憂,有皇額娘在,你林師傅的女人再多,她們也不敢爭奪正室,何況何師母還是享一品誥命恩遇的二品誥命夫人,不過皇額娘也說了,要管一管林師傅你,不讓你再這麽的花心下去……”說到“花心”兩個字,小皇帝又偷笑了起來。

  ??小皇帝說完,林逸青立刻便明白了是怎麽回事,心裏不由得冷笑了一聲。

  ??根據小皇帝的講述,他立刻就能判斷出來,是翁叔平有意在那裏無中生有!

  ??以他對何韻晴的了解,何韻晴是絕對不會向仁曦太後哭訴說自己的不是的!

  ??就算何韻晴向仁曦太後發了類似的牢騷,以他對仁曦太後的了解,也是不可能象小皇帝說的那樣去開導她的!

  ??仁曦太後是絕對不會管自己有多少個女人的!

  ??自己貪愛美色的名聲越響,仁曦太後隻會越發的高興!

  ??翁叔平處心積慮的想要對付自己,竟然把主意都打到破壞他夫妻關係這塊上去了,顯然是對他的步步高升越來越感到威脅了。

  ??“臣謝皇上提醒,以後臣在這方麵一定注意,不教皇太後皇上費心操勞。”林逸青笑著對光旭說道,“以後皇上有什麽關於臣的消息,還請皇上……這個……”

  ??“嗬嗬,這是自然。林師傅,今天這些話,天知地知你知朕知,千萬別傳出去要何師母知道啊!對了,朕也不許你廢了何師母正室之位!不管你以後有多少女人!”說到最後一句,小皇帝竟然板起臉來,在林逸青麵前擺起了皇帝的架子。

  ??“臣遵旨!”林逸青趕緊答道,“臣絕無此心,請皇上放心!”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