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6章】 起漣漪,執天下牛耳
作者:虎賁中郎      更新:2021-07-17 10:45      字數:4135
  感謝:書友亂看天下書月票支持,多謝!

  ??————————————

  ??“哦?”眼見鞠義言之鑿鑿,語氣強硬,完全是一副不容置疑的口吻,袁紹眉頭微蹙,眉宇間呈現難以掩飾的慍色,儼然是盛怒之前的征兆。

  ??然而袁紹卻深吸一口氣,強行壓下怒火,沉聲道:“上將軍何以如此篤定迎駕之事?須知本將軍與李賊截然不同,不可相提並論。李賊出身卑賤,妄自尊大,目中無人,因此他可以毫無顧忌地為所欲為。然則本將軍出身世家,祖上四世三公,世受皇恩,世代忠良,豈可與李利豎子一語概之?”

  ??語氣雖然不善,頗有斥責之意,但袁紹心裏卻是另一番感受,因為鞠義有一句話說到他心裏去了。那就是李利正是憑借掌控天子和百官迅速崛起,繼而一發不可收拾,以至於強大到今天這種地步,穩居天下諸侯之首,當之無愧的當世第一霸主。

  ??而李利今日之地位正是袁紹夢寐以求的生平夙願,故而鞠義所言令他頗為意動,隻是鞠義其人居功自傲,話語太過生硬,語氣更是刺耳,這讓他極為不喜。這就使得袁紹縱然有心接受諫言,也不會給鞠義好臉色,否則他冀州之主的威嚴何在、顏麵何存?

  ??看到袁紹非但不納己見,反而厲聲詰責,鞠義心裏頓時涼半截,無語地仰頭望著大堂中央的橫梁,失望之極。

  ??但是,袁紹的問話不能不答,否則就是輕視主公,此乃大逆之罪,等同於謀反。因此,稍稍平複心情後,鞠義道:“主公出身尊貴,李賊自是不能與主公同日而語。然,此一時彼一時,今時今日的李利早已位極人臣,淩駕於三公之上,實力強大,實為天下諸侯都不能也不敢忽視的諸侯中的霸主。因此,各路諸侯出身如何已不重要??????”

  ??意識到自己又說錯話了,鞠義當即噤聲,不敢抬頭察看袁紹臉上的表情。袁氏一門四世三公,此乃袁紹最引以為傲的榮勳,也是他招募文臣武將的最大倚仗,豈可妄議?因此鞠義話一出口便意識到失言了,話音戛然而止,但不該說的話還是說出去了,後悔也已為時已晚。

  ??“末將失言,請主公責罰。然則,末將還是堅持出兵迎接天子和百官,還請主公明斷!”該說的不該說的都說了,鞠義索性硬著頭皮一口氣把話說完,如何抉擇全憑袁紹決斷。

  ??“哼!”袁紹滿臉陰沉地冷哼一聲,眸光灼灼地注視著鞠義,眼角掠過一抹厭惡之色,卻並未怒聲訓斥。顯然他有所顧忌,眼下正值多事之秋,戰事頻發,正是用人之際,任憑他如何厭惡鞠義自恃功高而居功自傲,卻仍舊不能輕易懲處。縱有百般不喜也必須隱忍,因為鞠義確實是個將才,剿滅幽州公孫瓚還得靠他,實為冀州軍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主公息怒。上將軍心直口快,此乃無心之失,主公雅量高致,不拘小節,斷然不會因此而責罰上將軍。況且,上將軍統兵有方,百戰不殆,對主公素來忠心耿耿,乃我等有目共睹。換言之,幕府議事,本就是各抒己見,言錯無過,否則誰人還敢諫言。不知主公意下如何?”正當袁紹試圖找個台階借坡下驢之際,堂下便有人及時會意,立即起身出列插話,打破眼前僵局。此人就是屈居郭圖之後的別駕從事,機智多謀的許攸許子遠。

  ??許攸跟隨袁紹多年,弱冠之齡就與袁紹、袁術和曹操三人一起廝混,因此對袁紹的性格秉性、喜好憎惡摸得清清楚楚,說是了如指掌亦不為過。本來,司隸大戰後他完全有資格取代田豐空缺的職位,晉升冀州別駕,卻不料郭圖死裏逃生之後立刻投向大公子袁譚帳下,於是在袁譚多方周旋之下,別駕之位被郭圖捷足先登,硬生生騎在許攸頭上。

  ??為此,許攸憤恨難平,連續半個月都在生悶氣,以致氣大傷身,大病一場。好在袁紹依舊對他信任有加,時常問計於他,這讓許攸稍稍得到一些安慰,重新振作起來。但是,此事一出,許攸和郭圖便勢成水火,處處爭鋒相對,明爭暗鬥異常激烈,儼然是勢不兩立,欲將對方置之死地而後快。可惜的是兩人都不是善茬,想要徹底打倒對方談何容易,爭鬥至今依然未分勝負。

  ??值得一提的是,許攸之所以爭不過郭圖,並不是他謀略不及郭圖,而是因為他自始至終都隻忠心於袁紹,對袁紹的幾個兒子素來一視同仁,不偏不倚。正因如此,他和郭圖的爭鬥當中一直占據不了上風,始終被郭圖壓製著,這令他苦惱不已,卻又無可奈何。

  ??眼見許攸出來說情,袁紹正好借個台階下來,沉聲道:“罷了,上將軍也是出於公心,有情可原。然,上將軍日後還須慎言慎行,出言犯上,可不是為人臣子的本份。”這句話就是鞠義的警告。

  ??由此不難看出袁紹已經對鞠義甚為不喜,此番不過是形勢所逼,暫時隱忍罷了。隻可惜鞠義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或者說他根本不認為自己有錯,反而認為袁紹太過斤斤計較。而這一切之所以會這樣,追根究底,還是因為袁紹沒能徹底降服鞠義,令其心生畏懼;否則鞠義焉敢如此大膽,敢在大堂議事上出言造次。讓袁紹最為尷尬的是,他屢屢率軍出征,卻屢戰屢敗,反觀鞠義則是屢屢以弱勝強,連戰連捷;兩相對比,霍然是主弱臣強。如此以來,鞠義功高震主之勢已成,若還不知收斂,其下場如何是不言而喻的。

  ??待袁紹話音落下,許攸信步走到階下,麵帶笑意地道:“上將軍雖言語失當,然其諫言卻是上上之策,實為可取。李賊強盛至此,最大倚仗的便是天子和百官,口銜天憲,執天下之牛耳,天天向各路諸侯催餉繳貢,肆意討伐各方勢力,占盡大義之名。因此,短短數年間,李賊麾下招納了一大批文臣武將,並強行將各州各郡的名士大儒招進長安,為其所用。

  ??眾所周知,西涼本是苦寒之地,糧草緊缺、商旅不興,卻假借天子之名私立雍州,分而治之,經過一連串的手段使其硬生生渡過難關,並開辟了西域商道,使得李賊治下各州郡日益繁榮,糧草困乏的狀況得到極大緩解,百姓生活趨於富足。現如今李賊兵強馬壯,糧草充足,軍械齊備,去年夏天更是兵不血刃地奪取漢中,輕而易舉將漢中九縣和葭萌關納入麾下,攻入益州已成定局,隻需等待時機而已。這一切都是因為他掌控著天子和百官,可以肆意尋找借口討伐其他諸侯,而我等隻能坐視他一天天發展壯大,卻無可奈何,唯有徒然哀歎。”

  ??說到這兒,許攸語氣一頓,話鋒陡轉:“但是,此次天子和百官逃離長安,就預示著李賊快速發展的勢頭就此終止,再無倚仗。自此以後,西涼軍隻會江河日下、逐漸衰亡,卻不會再有寸進,最終被我等徹底覆滅。與此同時,天子和百官回到洛陽後,勢必還得依靠實力強大的諸侯輔佐其穩固帝位,否則天下群雄誰會聽從天子詔令。而這就是我等稱霸中原的絕好機會,迎接天子移駕鄴城,被主公所掌控,而後挾天子以令諸侯,執天下之牛耳,迫使各路諸侯年年納糧、歲歲朝貢。如此一來,在下敢斷言,不出十年,主公便可廓清寰宇,問鼎江山!”

  ??“許攸妖言惑眾,實屬無稽之談!”許攸說完話後開口大笑,可還未笑出聲便被身後傳來的一聲大喝嚇得咽了回去,噎得他直翻白眼,臉頰潮紅,好不難受。扭頭一看,霍然看到審配起身出列,大步走到身後。

  ??“審配,許某所言如何妖言惑眾了?今日你若說不清楚,許某與爾誓不甘休!”許攸火冒三丈地指著審配怒斥道。

  ??麵對許攸的指責,審配麵不改色心不跳,對袁紹躬身一禮,恭聲道:“正如主公方才所言,主公與李賊不可相提並論。主公出身名門,袁氏一族四世三公,世代忠良,世受皇恩,豈可效仿李賊脅迫天子,如此豈不招人非議,遭世人唾棄?何況,李賊專美於前,我等豈可拾人牙慧?

  ??換言之,倘若主公迎天子和百官移駕冀州,試問往後我等臣下是遵照天子詔令還是遵奉主公號令?若遵照天子詔令,主公又將置於何地;如不奉天子詔令,主公又待天子和百官如何,莫非直接殺掉他們麽?如此兩難之舉,我等為何還要自尋煩惱、徒增是非呢?故而,在下不讚同出兵迎接天子和百官,不奉詔!”

  ??“汝鼠目寸光,隻顧眼前利益,實為誤主誤國之言!”許攸怒不可遏地怒斥道。

  ??罵完審配後,許攸正欲勸說袁紹莫聽審配片麵之詞,卻見袁紹捋著胡須,似乎頗為意動。頓時,許攸便不敢再說了,因為他太了解袁紹了,眼前這般情形就說明他已經有決定了,或者說心意已決。

  ??然而,這時偏偏有一人起身出列,朗聲道:“稟主公,審配所言確實有失偏頗,實為謬言耳。天子者,國之神器也,豈可輕言棄之?誠然,主公出身世家,世受皇恩,然則袁氏先祖為大漢王朝嘔心瀝血、死而後已之所得,此乃應得的賞賜,否則曆朝曆代的先皇先帝怎會輕易賞賜臣下官爵?主公先祖哪一個不是對大漢立下偌大功勳,正因為他們有大貢獻,所以才有賞賜。而所有的賞賜都是,功勳在前,賞賜在後,份所應得,並不虧欠皇室一絲一毫的恩惠。

  ??而今,主公費盡心力打下冀州基業,與天子、百官何幹,為何要對他們禮讓有加?因此,我等此番迎接天子和百官,隻需善待他們即可,卻無須過於忍讓,更不用聽他們發號施令。一旦天子在手,世人如何議論便由不得他們了,而是全憑主公一言而決,這就是所謂的口銜天憲。而後,挾天子以令諸侯,掌天下權柄,占據大義之名,遠交近攻,假以時日便可成就千秋霸業。故此,在下建議主公奉詔,並且還須盡早調集大軍出發,宜早不宜遲,遲則生變。事態緊急,懇請主公不可遲疑,速做決斷!”

  ??“呃?”許攸驚疑不定地看著義正詞嚴的郭圖,心中驚詫不已。他是萬萬沒想到,關鍵時刻自己的冤家對頭郭圖竟然沒有唱反調,反倒站出來幫他說話,極力主張奉詔迎駕。真是咄咄怪事,郭圖這是唱的哪一出啊?

  ??正當許攸百思不得其解之時,袁紹長身而起,朗聲道:“我意已決,奉詔出兵迎接天子和百官移駕冀州!”

  ??————————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