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處心積慮白眼狼
作者:虎賁中郎      更新:2021-07-17 10:43      字數:3674
  是夜,一彎月牙兒懸掛天邊,閃閃星辰點綴夜空。

  ??潼關大營,中軍帥帳。

  ??整整一天時間,東征大軍方才全部進駐潼關,以至於大營中人滿為患。

  ??截止夜幕降臨,率領前軍率先趕到大營的李利已經歇息大半天了,此刻方才召集各營將領前來帥帳議事。

  ??大帳內,李玄和李儒二人赫然也在階下就坐,他們是跟隨李利前來潼關大營調度糧草輜重的。

  ??二十多萬大軍的糧草輜重不是小事,直接關乎戰事成敗,不容絲毫閃失,是以李玄和李儒二人必須親自前來督辦,惟有如此他們才能放心。也正是因為他們辦事細心謹慎,滴水不漏,方有“雙李別駕”之美名,一直被李利所倚重,引為臂膀肱骨之臣。

  ??實際上,李玄和李儒二人並沒有擔任別駕之職,職位遠在別駕之上;但在世人眼裏,他們確是西涼這架大馬車上不可或缺的左右別駕。李儒掌管西涼軍情報細作,李玄主掌政務和府庫,位高權重,為李利保駕護航。最為引人矚目的是,他們與李利同姓,並且彼此又是姻親,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實為李利身邊的心腹近臣,忠心可嘉。

  ??此刻,帥帳內將領雲集,足有一百多員校尉級以上的統兵將領。飛熊兵統領桓飛、副統領董越、黃烈,龍驤營統領馬超、副統領李征、蒙崇以及校尉馬岱,無雙鐵騎統領滕羽、副統領銀軲和鐵軲兄弟,青龍營副統領龐德、成公英,武衛營副統領黃忠、馬玩,金猊衛統領李摯,外加潼關守將波才等一眾將領,單是副統領以上的將軍就有二十餘人,餘下裨將軍、校尉級將領多達上百人。

  ??隻不過此次帥帳議事並非商議軍情戰事,因此他們這些領兵將軍大多是隻聽不說,了解一下目前戰局形勢以及軍中糧草輜重情況。是以此次議事的主角還是李玄、李儒和賈詡三人,因為他們手中掌握著大軍的糧草、情報和兵力調配情況。

  ??“今夜把大家召集到一起,名為議事,實際卻是為相聚一堂,敘談暢飲一番。嗬嗬嗬!”帥位上,李利神態隨和,笑容滿麵地舉起酒樽與階下眾人同飲。

  ??“哈哈哈!”一杯熱酒下肚,眾將爽朗而笑,嚴肅的神情隨之放鬆下來,;兩兩把酒言歡,交頭接耳地輕笑低語。

  ??眼見大帳中氣氛活躍,李利含笑不語,顧自舉樽飲酒,不再多說什麽,以免破壞眾將開懷暢飲的雅興。此前大軍陸續抵達長安的時候,李利沒有召集眾將相聚一堂,也沒有大擺筵席,讓大家喝個痛快。這是因為長安城遍布各路諸侯安插的細作眼線,一旦聚將議事,就等於將西涼軍此次兵馬調動情況毫不掩飾地呈現在各方細作視線之中。所以大軍集結完畢後,長安城全城戒嚴,大軍駐紮的東城更是戒備森嚴,所有將士一律不得出營。隨後大軍沒有舉行誓師儀式,悄無聲息地開拔出城,沿途偃旗息鼓,直至抵達潼關大營,眾將才得以齊聚一堂。

  ??既是如此,李利也知道此次大軍出征瞞不過中原諸侯的耳目,隨後就會傳到這些諸侯耳朵裏。但是西涼軍兵馬配置情況卻能瞞過中原諸侯安插在長安的眼線,他們最多知道西涼軍出征的兵力人數,卻無從得知具體詳情。李利之所以要這麽做,目的就是要給某些疑心很重的諸侯心裏蒙上一層陰影,讓他們疑神疑鬼地妄自猜測,從而有所顧忌。實際上,此舉不過是混淆視聽、故弄玄虛而已,實際用處不大,對戰局沒有多大影響。

  ??半個時辰後,眾將已是酒足飯飽,筵席隨之撤去,帥帳侍女給眾將奉上清茶。

  ??“文優啊,日前你曾說有事稟報,不知所謂何事?”品茶之餘,李利滿臉笑意地隨口問道。

  ??“呃!”李儒聞聲微愣,既而回神說道:“稟主公,三日前接到細作密報,徐州牧陶謙病故,臨死前將徐州六郡拱手讓給涿郡劉備。屬下收到密報後本想立即稟報主公,不料練師夫人身體微恙,以致主公無心顧及此事,於是屬下便將密報擱置一旁,直至今夜才向主公稟報。屬下失職,請主公責罰!”

  ??“陶謙死了,大耳賊執掌徐州六郡?”李利聞言大驚,臉上的笑容瞬間斂去,繼而劍眉緊蹙,低聲沉吟道。

  ??“正是。”李儒接聲稟報道:“據細作探報,陶謙於七日前的清晨病逝,瀕死時曾密召劉備托付後事。待陶謙死後,劉備自稱秉承陶謙遺願,提領徐州六郡,並將陶謙遺書示之於眾。隨即徐州一眾官員無人反對,願拜劉備為主,使得劉備順順當當地坐上徐州牧的位置。”

  ??說完話後,李儒起身走到帥案前,從手袖中掏出一疊信帛遞給李利,恭聲道:“這是今天晌午收到的陶謙奏本,他向朝廷舉薦劉備繼任徐州牧,請主公過目。”

  ??接過信帛之時,李利剛剛略顯驚愕的神情已然恢複如常,隨之神色平靜地看了一眼信帛上的內容,繼而不置可否地放在一旁。

  ??稍稍思量後,李利臉上又浮現出一絲淡淡的笑容,輕笑道:“徐州陶恭祖膝下有二子,長子陶商、幼子陶應,早已及冠,此二人雖然大才卻也並非一無是處。如今陶謙病死,卻在彌留之際舉薦劉備繼任徐州牧,此舉著實是有些出人意料。

  ??陶謙以謙遜篤厚著稱於世,治政寬仁,與人為善,素有賢名。病逝之時他不將州牧之位傳給兒子,反而拱手送於劉備,此舉在世人看來,頗有堯舜之風。然而在我李利看來,此乃沽名釣譽之舉,陶謙隻顧著給自己留下一世美名,日後或可留名青史,但是他將兩個兒子置於何地?或許他想讓兩個兒子平平安安地度過一生,可惜亂世之中有誰能夠置身事外,安享太平?”

  ??聽話聽音,立於階下的李儒聞言後,當即請示道:“主公的意思是駁回陶謙所請,不予劉備提領徐州?”

  ??李利聞聲淡漠一笑,擺手道:“不,陶謙其人在徐州頗有聲望,深受徐州百姓愛戴。此番他臨終遺願若是被我李利所拒,豈不落人口實,遭人非議?”

  ??說到這裏,李利坦然笑道:“該來的終究會來。劉備處心積慮圖謀徐州,如今終於得償所願,平白占據徐州六郡。這麽大一塊餡餅砸在他頭上,足可將他砸得欣喜若狂,飄飄然不知方向。這個時候他正在興頭上,若是我不將徐州牧敕封給他,反而斥責於他,勢必讓他惱羞成怒,與我西涼軍為敵。然而他想白白占據徐州卻是一廂情願,要知道惦記徐州的諸侯不在少數,此番這麽輕易地被他劉備所得,恐怕很多諸侯都會心生不忿,垂涎欲滴。

  ??因此,眼下還不是我們正式表態的時候,暫且擱置一旁,權當不知此事。等到中原之戰結束後,再回過頭來處理此事。若是劉備識趣,他應該知道怎麽做;若是不識趣,那就別怪我李利不講情麵了。徐州雖是陶謙讓給他,但徐州牧的位置到底能不能落到他頭上,不是陶謙說了算,而是由我李利一言而決!”

  ??李儒聞言了然,輕笑道:“據說這個劉備素來以皇室宗親自居,自詡皇室貴胄,劉氏貴胄。如今天下劉氏宗嗣比比皆是,若是細數起來,至少也有數百人之多。可笑劉備自命不凡,把無知當做資本,將無恥拿出來炫耀,恬不知恥地四處宣揚自己是漢室宗親。殊不知漢室宗親並不是姓劉就行,而是必須經過宗正府確認後正式納入族譜方可作數,劉備此舉本身就是無視宗族律法、肆意踐踏皇族威嚴的忤逆行為。如今他雖然暫時占據徐州六郡,但是沒有天子敕封詔書,徐州就是無主之地,任何諸侯都可以出兵討伐於他。就像兗州曹操一樣,自領兗州牧,盡管占據兗州兩年有餘,卻始終名不正言不順,以至於眼下被呂布偷襲,奪去根基之地。”

  ??“嗯?”李利聞聲微怔,既而笑眯眯說道:“文優此言倒是提醒了我,立即下詔敕封呂布為兗州牧、征北將軍,將兗州冊封給他。另外,追封陶謙為右將軍、郯城侯,敕封陶商為彭城令,繼承其父爵位,陶應為廣陵太守、南陵侯。至於劉備麽,之前職位太低,區區平原令而已,尚不足以繼任徐州牧之職,下詔褒獎他一番,命其暫領徐州,不予具體官職。”

  ??“主公高明,屬下立即去辦!”李儒欣然領命道。

  ??待李儒快步離去,賈詡起身稟報道:“剛剛得報,河內太守張揚暗中勾結袁紹,圖謀不軌,近日於郡城西門外築造祭壇,搭建上千座營帳,此乃諸侯會盟之營寨。據悉,截止近日,已有八路諸侯率領大軍進駐河內,想必近日就將舉行諸侯會盟儀式。”

  ??“哼!又是這個張揚?”李利劍眉微皺地冷哼一聲,沉聲道:“自從我執掌西涼以來,張揚此賊陽奉陰違,屢次藐視於我,兩年來我一直隱忍不發。沒想到他此番終於擺明旗幟投靠袁紹,將中原諸侯大軍直接引入河內郡,兵鋒直指我安邑大營。此賊吃裏扒外,暗通外賊,純粹是個養不熟的白眼狼,可惡至極!此次我軍東征,第一個要滅掉的敵人就是這個張揚,不殺此賊,難消我心頭之恨!”

  ??————————————(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