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下海經商 15節
作者:草河      更新:2021-08-11 08:24      字數:4561
  (15)

  ??金勇在陳姐家裏幫忙一直等到喪事結束才準備回家,當他走出大門時,馬俊陽追出來對他說:“陳姐給了我二百元,給你一百行嗎?”

  ??“我一分錢也不要,你都留著吧。”

  ??“那怎麽行?說起來都是你的手藝,我不過是照葫蘆畫瓢,何況你還動手畫了,應該多給你一點才對。”

  ??“你不用客氣。別看你轉了正,可你的工資沒有我掙的多,另外我還有補助,畫棺的這點錢對我來說不算什麽。行了,咱們以後再嘮。”

  ??金勇回家馬上著手用圖畫紙畫棺畫,三天不出門畫了十套。鳳芝說:“你這幾天畫呀畫的,畫這個有什麽用?”

  ??“這是‘喇叭王’跟我要的畫。”金勇把卷在一起的十套棺畫放在鳳芝麵前,“你把這個拿到店裏,過幾天有人來取畫的時候會給你二百元錢,你收了留著花吧。”

  ??“啊?你就畫了這麽幾張紙能賣二百元錢?值嗎?”

  ??“當然值了,他要給五百呢,我才要二百,讓他占了點便宜。”金勇講了‘喇叭王’的故事,“這麽多年了,他還惦記這我,確實讓我感動。咱是小小的老百姓,有人看得起咱讓咱掙錢,這就是恩情,咱們也應該對得起這樣的人。都說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寧可多交朋友不能得罪一個人,多得罪一個人就是多了一堵牆。”

  ??“那你以前怎麽老是打架?還傷過人,要不然就轉正了,我看你是說一套做一套,口是心非。”

  ??“有人欺負到你頭上了還能和他講客氣嗎?對這種人手軟就會有更多的人瞧不起你欺負你。狠狠教訓一個壞人就有懲一儆百的作用,不過這是迫不得已的極端辦法,能不用最好不用。現在是法製社會,誰胡鬧誰倒黴,沒人願意幹這種傻事兒。如今的人吃穿不愁生活富足,放著好日子不過扯那個淡有什麽用?除非腦袋出了毛病。”

  ??“在紙上畫了那麽幾下子就要人家二百元,能說出口哇?還說什麽恩情,怎麽對得起人家?你就是說一套做一套,口是心非。”

  ??“你不知道,他可以把這些畫賣一千元,急用的時候還能多賣錢,咱們收二百不多。如果不要錢或者再少了他就不好意思拿畫了,就是拿了心裏也不舒服。”

  ??“剛才你說懲一儆百,那範德標挨打是不是你指使人幹的?你說實話。”

  ??“要是別人這麽問我倒是覺得沒什麽,可你不該這麽問。咱們結婚這麽多年,你還不了解我嗎?這話問得我心裏不是味兒。”

  ??“我對這件事一直有個問號,覺得你不會幹這種事兒,可又不敢十分肯定,憋在心裏很不舒服。打聽一下不行嗎?有什麽不是味的?”

  ??“你別生氣,我給你說說怎麽不是味兒。我這次回來隻要見到人就問我範德標的事兒,一個兩個還行,多了讓我心煩,怎麽解釋都說不清楚,好像就是那麽回事兒,真讓我受不了。”

  ??“我感覺你不會這麽做的,可是那些人為什麽要打範德標?”

  ??“有些時候有些事情不知道就是好事兒,知道了反而對自己不利。比如說什麽人打的範德標,為什麽打他,咱們知道了又能怎麽樣?我沒指使人打範德標就問心無愧。至於能不能查出來,查出來又怎麽處理都和我沒關係,我也不想知道。”

  ??“你把話說得這麽硬邦邦,是生我的氣了吧?算我沒問行不行?”

  ??“我隻是和你解釋,並沒有生氣。以後不管什麽事情不要互相埋怨,更不能吵架,這麽做不能解決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心平氣和地商量,這也是唯一的辦法。行了,咱們說點別的好不好?我餓了,有沒有吃的?”

  ??“你先忍一下。今晚咱們到姐姐家吃飯,她家做了餄餎麵,兩個孩子早就去了,咱倆也去吧。”

  ??第二天,金勇又到供銷社買了顏料和圖畫紙,順便到老三的店裏看了看。老三說:“你現在不當老師了,還買顏料和紙幹什麽?”

  ??“畫畫呀,你二嫂沒拿來一卷畫嗎?”

  ??“她拿來一卷東西,可沒說是畫,放在櫃子上邊了。”

  ??“那是棺畫,一卷十套二百元,是‘喇叭王’訂的貨,如果你二嫂不在店裏的時候他來取畫你也可以給他。”

  ??“這麽一卷畫要二百元?你這錢掙的可是太容易了。”

  ??金勇笑道:“容易?我那是一筆一筆畫出來的,不僅要用筆墨顏料,還需要很多時間。可你是把別人的東西從倉庫裏搬過來加價賣出去就行,掙的比誰都多,我看你這才是容易。最近韓國那邊有沒有消息?”

  ??“爺爺給叔叔來了一封信,說是病了。”

  ??“病了?說沒說是什麽病?”

  ??“說是頭疼迷糊吃不下飯,爺爺是醫生,給自己治病不會有問題。多虧那邊有兩個姑姑照顧他,咱們是幹著急有勁使不上。”

  ??“但願老天保佑爺爺早點好起來。咱們哥仨都攢點錢,爭取在漢城奧運會期間一起去看看爺爺。”“你才掙幾個錢就想出國,有錢留著過日子吧。如果咱們能去的話大哥我就不管了,你和叔叔的路費我負責。”

  ??“你少說點大話,你管叔叔的路費就行了。這你也得和老婆好好商量,她要是不同意咱們哥仨給叔叔拿路費。”

  ??趙成林走過來對金勇說道:“巧了,我正想去找你呢,在這就遇到了。我張羅開一個飯店,三天後開張,想讓你給寫個牌子,寫‘成林飯莊’四個字,字要大一點兒。就給你一百元工錢不多給了。”

  ??“這就多了,不用一百一個字十塊。不過要用的物品你得自備,就像牌匾顏料油漆什麽的,你有嗎?”

  ??“有啊,我用一塊魚鱗鐵板釘了邊框,刷上白油了,你再用藍色的油漆寫字就行了。”

  ??“我看隻寫四個大字不行,應該在牌匾的下方留出點地方寫訂餐電話號碼和營業時間,路人一看就明白了。可我說的一個字十塊是指那四個大字,小字不算數。建議那些小字用紅漆寫,這樣看上去順眼。”

  ??“我還沒尋思這一出呢,你說的對,就按你說的辦。給你四十太少了,加十塊,就這麽定了。你到我的店裏寫牌子行不行?”

  ??“拉倒吧,我怕喝酒耽誤事兒,你趁早把東西送到我家。”

  ??臨街的房屋漸漸成了商鋪,店門招牌上的字大部分出自金勇之手。商戶的增加必然出現競爭,敗陣的退出,不服的上陣。昨天的飯店今天改成食品店,還沒到明天就決定換上服裝店的招牌。牌子換得快金勇收入多,讓他不得清閑。因為他不僅要寫牌子,還得用彩紙刻寫一些商品名稱,或者是飯店的菜名,然後貼在店鋪的窗戶玻璃上。他雖然忙,但還是抽時間畫了兩幅山水畫,托人拿到縣城裝裱起來,準備送給沱林的小於姑娘。他就這樣在忙碌中過了春節。

  ??初三的晚上接到了喬仁山的電話,“你好哇,春節過得怎麽樣?”

  ??“過得不錯。你們都好嗎?你在哪打電話?”

  ??“我在總店值班呢。想你了,打個電話。你的家裏安了電話,這可不錯。可你來來回回的路過高陽怎麽就不到我這坐一會兒?”

  ??“你這話可是說到點上了,我一直為這事不安呢。我出門就忙,一直忙,這麽說你可能不信,但事實就是這樣。我本來應該把自己辭掉教師職務到馬友德公司當采購員的事情和你們好好說一說,可就是沒時間,拖到現在都不好解釋了。希望你們千萬不要有想法,我以後肯定會找個時間好好聊聊。”“想法倒是有一個,就是擔心你的安全。世麵上的扒手高明得很,你要加萬分的小心,還不能得罪他們。俺們這些在高陽的人常常聚一起喝酒閑聊,你的事情馬友德都說了,你不用解釋。現在的人都想過好日子,都在忙,不忙就有問題了。吳瑞友馬上要調到縣百貨商場當業務主任,劉偉已經調到林業局去了,據說他要當科長。人走時期馬走膘,他倆升職了,你沒想到吧?”

  ??“確實沒想到,這兩個家夥算是走了鴻運。梁坤怎麽樣?他有沒有升職的可能?”

  ??“他現在有了廚師證,工資加一級,也算是升職吧。我也要走了,到省聯營公司任職,正在辦手續呢。”

  ??“你要走?你愛人走不走?”

  ??“她也走,工作暫時沒定下來。”

  ??“這家夥,一個個都走了......可也是,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嘛,能走出去就說明有能力。陳孝宗有沒有走的意思?”

  ??“他在這裏是一把手,坐的是正位,說一不二,換地方就得聽別人的,他才不幹呢。不是說嘛,當官不是正,腰杆子不硬,參謀不帶長,放屁都不響,他要是想走早就走了。”

  ??“不管是一把手還是二把手,關鍵是應該做好工作。你得和這幾個當了官的兄弟說一聲,一定要穩住神兒,站穩腳跟,不貪財不好色別栽跟頭。這兩樣是官場的通病,凡是落馬栽倒的官員十有八九都和這兩件事有關係。一個人的能力差不要緊,隻要肯努力就有機會繼續升職,但是犯了這兩種毛病不但沒了機會,有可能遺臭萬年。我還要說一聲,不管誰犯了這兩種毛病,那咱們之間的友情就得畫上句號,老死不相往來。我不是什麽了不起的人物,可我瞧不起這種人。”

  ??“你說的不錯,我讚成你的觀點。你最好自己對他們說,讓他們長點記性。”

  ??“當麵說的話有點不好意思,你轉告他們能好一些。不過你放心,隻要有機會,有合適的場合我肯定是要說的,咱們這些朋友風風雨雨走到今天不容易,我希望到老那一天,咱們每個人都對得起天地和父母,對得起老婆孩子,問心無愧死而無憾。”

  ??“好吧,那我先轉告他們。”

  ??金勇在家呆到二月二十號,給沱林的郭經理打了電話然後到高陽對馬友德說道:“我和沱林方麵通了電話,郭經理說笤帚備齊了,價格不變,要求咱們付鐵路運費,還想讓我去看看,你看行不行?”“應該去看看,運費算咱們的,順便弄五十噸綠豆回來。夏天喝綠豆湯防暑,這是民間的習俗。你上次弄回來的綠豆都賣了,咱們得趕快進貨。現在綠豆市場價格很高,一斤六角錢都買不到,我估計沱林那邊價格也不能低了。你到那看貨隻要質量和上次的一樣可以加價一到兩角錢左右都行。再就是苞米,河北一家大型飼料廠跟咱們要這東西,價格給的高要求常年供貨,是老主顧了。你到外麵轉轉,隻要見到出售的苞米質量好,四角錢一斤能夠發到家,不管多少都要。”

  ??“沱林方麵可是不產苞米,隻能想別的辦法了,我去了先把笤帚和綠豆發回來,小米和毛嗑還要不要了?”

  ??“這兩樣有庫存,暫時不用訂貨。”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