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年少輕狂 11節
作者:草河      更新:2021-07-15 08:01      字數:6925
  (11)

  ??金浩對黏大米有興趣,說:“咱們這回做打糕多送給公司的人,讓他們好好品嚐一下打糕的滋味。以前送的少,都說還沒品出味道就進肚裏去了。”

  ??金勇:“送多送少也就是二十斤米,怎麽說家裏人也得吃點兒。舅母說了,黏大米做打糕不出數,打算多送的話就得托人再買點黏大米才行。”

  ??叔叔:“現在買也買不著,有多少就做多少吧,家裏人少吃點兒。”

  ??晚上,金勇對正在看書的哥哥說:“舅舅叫咱們哥仨都去玩,你能去嗎?”

  ??“我去不了,老三放假沒事叫他去吧。”

  ??“我這次去雙河弄明白了咱們家以前的一些事兒,咱家是從雙河搬來的,要是不搬來多好。”

  ??“咱老爸工作地點在高陽,不搬來怎麽行?還能不服從分配嗎?當然了,家裏也有些原因。”

  ??“說到海外關係,爺爺是個醫生,隻不過去了南朝鮮,這算什麽問題?”

  ??“那你能說清楚爺爺現在幹什麽、住在什麽地方嗎?能把這些說清楚就沒有問題了。”

  ??“咳,當年爺爺要是不去南朝鮮就好了。”

  ??“是啊,當年爺爺要是跟八路軍走就更好了。現在咱們說這些都沒用,不管受了什麽委屈,一定要相信政府會弄個水落石出的。你在舅舅家還打聽了什麽事兒?”

  ??“很久以前咱家和舅舅家、還有鄭、李、安三戶人家一直在一起,搬家也一起走,相處得很好。我出生在攀山,老安太太救了我的命,這些事兒你都知道吧?”

  ??“我知道一些。上一輩的事兒咱們不知道最好,知道了裝不知道更好。”

  ??“咱們知道老家在南朝鮮的江原道,具體的小地名就不知道了,問舅舅也不知道。”

  ??“叔叔和兩個姑姑也不知道詳細地址。叔叔和二姑和咱們一樣都是在中國出生的,大姑雖然出生在南朝鮮,很小就到中國來了。知道的人就是奶奶和爸爸,他們在世的時候都沒告訴咱們這件事兒。爺爺的來信隻有爸爸看過,看完就燒了,沒留下信封。原來我還以為舅舅他們那邊知道呢,這麽看來咱們在中國的親人就都不知道那邊的地址了,和南朝鮮那邊徹底斷了聯係。”

  ??“要我說呀,斷不斷聯係都無所謂,咱們連朝鮮話都不會說,聯係又能怎麽樣?指望那邊的人幫助咱們嗎?哼,想都不用想。現在是各過各的日子,誰過得好誰有能耐。”

  ??金浩合上書本揉揉眼睛說道:“你不應該知道的事兒嘛,到處打聽,知道了嘛,又無所謂了。以後你就按無所謂去想,別再打聽這些事兒。對了,你走這兩天梁坤來過兩次,打聽你去了什麽地方,也沒說有什麽事兒就走了。”

  ??“那我明天找他問問有什麽事兒。”

  ??第二天早晨,金勇來到梁坤家,看著他的臉說:“我看你的氣色有點不對,怎麽回事兒?能說嗎?”

  ??“咳,有什麽不能說的,和弟弟吵架了。在家鬧心,去找你兩次也沒回來。”

  ??“我去舅舅家幫他們拉柴火了,昨天才回來。你和弟弟吵什麽架?讓著點不就完了嘛。”

  ??“他花高價買了一件舊軍大衣,老媽說了他兩句就吵起來了,我心平氣和地勸了兩句,沒想到他和我也瞪眼睛,你說我能不生氣嘛。”

  ??“他喜歡就讓他買唄,一頂舊軍帽你就是拿五頂新帽子也換不來呢。要我說呀,弟弟的事兒就讓父母解決吧,他們有辦法處理這件事就是了。”

  ??“我弟弟不聽話,頂撞父母是常事兒。不瞞你說,我長這麽大從來沒敢和父母強過嘴。”

  ??“那你就做對了,當哥哥就得有哥哥的樣子,給弟弟做榜樣。咳,你弟弟還有父母可以頂撞,我頂撞誰呀?告訴他好好珍惜吧。我聽說劉誌超回來了,不知道他現在是什麽情況,他能不能再回到民兵指揮部調查自己挨打的事兒?”

  ??“他回來半個多月了,前天上午我還在街裏見過他。他鼻子塌下去了,樣子很難看,出了門就戴著口罩。看樣子他回不了指揮部,那個張誌強也不可能把位子讓給他。大概在五天前他從街裏搬走了,搬回自己的老宅子開了一個小賣店,聽說小賣店是民兵指揮部給他辦的。”

  ??“他離開民兵指揮部高陽就安靜多了。他的老宅子在什麽地方?”

  ??“就在白石嶺下邊的青溝子二隊。現在的民兵指揮部沒有多大的權力,說了算的是高陽新成立的‘三結合’領導小組,管著他們呢。”

  ??“怎麽個‘三結合’?我怎麽沒聽說?”

  ??“你沒聽說的事兒多去了。這個‘三結合’就是軍人、以前的老幹部和新幹部結合組建的領導班子。”

  ??“我就相信軍人,有他們參與什麽事兒都好辦。”

  ??“那是當然了,瞧好吧。以後的高陽鎮隻能越來越好。”

  ??“這兩天喬仁山、陳孝宗、吳瑞友他們幹什麽了?”

  ??“他們什麽事兒也沒有,昨天在我這閑聊了半天呢。”

  ??“聊什麽了?有沒有聊出新的活動項目?”

  ??“劉偉吵吵要去釣魚,陳孝宗說現在西山根兩個龍灣釣魚的人比水裏的魚還多,去了也就是看熱鬧。還說有些人動不動就往河裏撒石灰粉,別說魚了,河裏凡是帶眼睛的都藥死了。馬友德說現在是各種魚的繁殖期,亂蹦亂跳很活躍,容易上鉤。劉偉說他看見那些人釣回來的魚了,有的釣了一斤多的魚。林耀華說魚過千層網,網網都有魚,抓不淨就是了。反正咱們有的是時間,釣魚還用不著多大的本錢,有這麽個好玩的事兒能不幹嘛,哪怕弄一條魚腥一鍋湯也行。馬友德又說金沙河老長了,有魚是從別的地方來串門的。不想去釣魚的隻有陳孝宗一個人。”

  ??“喬仁山什麽意思?”

  ??“他什麽也沒說,就看熱鬧,算個中間派。”

  ??“他要是中間派就不能說陳孝宗一個人不想去釣魚了。說到釣魚,雙河那邊冬天還有人釣魚呢。”

  ??“大冬天怎麽釣魚?這可是新鮮事兒。”

  ??“辦法和夏天一樣,隻不過多了個麻煩,得把河麵的冰鑿開。魚餌就用飯粒、肉絲,不用拿魚竿,在冰窟窿上橫一根木棍,把帶魚線拴在木棍上就行了。河麵結了冰水裏缺氧,砸個窟窿魚就遊過來了,一看還有好吃的就尋思是過年了。他們專門在水深的河麵鑿窟窿,放長線釣大魚。”

  ??這時,陳孝宗、喬仁山、吳瑞友、馬友德、林耀華和劉偉進了屋,梁坤對他們說:“這家夥,齊刷刷進屋了,你們在哪兒集合的?”

  ??馬友德:“就在你家門口哇,聽見你和金勇說話的聲音就進來了。你們倆說什麽了?”

  ??“俺倆就說釣魚的事兒,金勇說雙河那邊的清水河魚多,到那想抓多少魚都行。”

  ??喬仁山:“雙河路遠,咱們也沒有抓魚的經驗,暫時別去了。昨天從這兒回家的時候俺們幾個合計了,既然多數要去釣魚就去一趟,管他釣多釣少就當玩了。”

  ??金勇:“不是說金沙河有魚嗎?這麽多人去了不能光釣魚,得想法子抓點魚回來才行。我有個辦法不敢說能抓著魚,還得人受累,想不想試一試?”

  ??馬友德:“你說出來大夥聽一聽,看看行不行再說試。”

  ??“現在河水淺,我估計一般的河段也就到膝蓋深吧。咱們在老龍灣上麵最窄的地方壘一道攔水壩,不用太正規就是撿石頭壘到和水麵平就行,中間留水口,水口下麵放篩細沙子用的篩子網,把這些弄好之後咱們到上遊下河排開,拿著樹枝棍棒往下趕魚,趕到壩根兩頭先收攏,快速把魚趕出水口就妥了,我家就有細篩子網。”

  ??劉偉:“那魚不能從篩子網跳出去呀?”

  ??“壘了水壩集中起來的河水流出水口的時候衝力大,落網的魚跳不起來了。”

  ??馬友德:“這個辦法行啊,可以試試。”

  ??梁坤:“反正在家也是閑著,去試試。”

  ??金勇:“要是去的話不能光腳下水,得找一雙舊鞋破鞋套腳上,這樣可以防止硌腳紮腳。還有一條,早晨水涼,十點多鍾下河才行。家裏有魚竿也帶著,趕魚結束了就去釣魚,每個人還得帶午飯。”

  ??喬仁山:“那就按你說的辦,回家準備一下,明天早晨九點多鍾到你家集合去老龍灣。”

  ??吳瑞友:“我沒有破鞋怎麽辦?”

  ??馬友德:“你去垃圾堆找一雙,能趿拉就行,下水的時候中間用細繩紮起來。”

  ??陳孝宗:“我給你拿一雙舊鞋。”

  ??金勇回家準備好了篩子網,一雙舊鞋,第二天九點半和其他人來到老龍灣。金勇見河道窄水淺,對陳孝宗和吳瑞友說:“你不用下河趕魚了,你們倆去釣魚吧。”

  ??陳孝宗“別人都下水了我怎麽好意思去釣魚?”

  ??“趕魚用不著這麽多人,要不然你們倆第二次趕魚的時候再下水。”

  ??“行,先壘完壩再說。”

  ??八個人下水壘好了攔河壩,下了篩子網,六個人準備好樹枝條順著河邊向上走出二裏遠下河排開趕魚,趕到壩前迅速圍攏將魚群趕出水口,然後馬友德和林耀華起出篩子網抬到河邊,大夥趕忙動手把魚裝進簍子裏。梁坤說道:“這些魚至少也有五斤,沒想到讓人瞧不起的金沙河裏能有這麽多的魚。”

  ??喬仁山:“沒有五斤,也就是三斤多點吧。金勇,下一回什麽時候趕魚?”

  ??“怎麽也得兩個小時以後。要是著急就得換個地方再壘一道水壩。”

  ??“壘一道就把人折騰夠嗆,再要壘一道有的人就得趴下了。我看就算了,讓大夥歇一會兒。”

  ??劉偉:“我帶來一副撲克,你們誰想玩?”

  ??喬仁山:“都想玩,撲克拿少了。這樣吧,玩上下台,贏了的坐莊。”

  ??劉偉:“那咱們用四張紅牌兩張黑的抓鬮,抓紅牌的先玩。”

  ??結果金勇和梁坤抓了黑牌,金勇對梁坤說道:“讓他們玩吧,咱倆去釣魚。”

  ??這一天起了三次篩子網,加上釣的魚大約抓了八斤多的魚,到了下午四點多鍾決定收兵回營了。馬友德說道:“這些魚怎麽辦?是分還是拿到飯店加工吃一頓?”

  ??吳瑞友:“分回家那麽一丁點兒都不夠塞牙縫的,隻能把饞蟲勾出來。”

  ??喬仁山:“還是分了吧,不管多少和家裏人吃一頓。”

  ??金勇:“我看行。不用分給我,前天我從雙河的舅家拿回來幹魚吃夠了。這條河的魚還是不多,過一陣子咱們去雙河吧,可以保證咱們這些人包括家人吃個夠。”

  ??梁坤:“那咱們扛著篩子網去雙河呀?”

  ??“這我想過了,買三米長的紗網兩頭綁上木棍做成拉網,這樣就不用壘攔水壩了,還不耽誤時間,可以換地方連續趕魚起網。”

  ??喬仁山:“咱們走吧,到街裏弄幾個食品袋分魚。”

  ??金勇等一行人離開老龍灣回家的路上意外遇到鄭老師,他們馬上規規矩矩行了禮,金勇問:“老師,您上哪去?”

  ??“老校長去世了,我去看看。你們幹什麽了?”

  ??“俺們八個去抓魚了。沒聽說校長有什麽病啊,什麽原因這麽快就去世了?”

  ??“他有肺心病,你們不知道就是了。加上這幾年遇到的事兒不順心,情緒低落沒挺住走了。太陽落山了,你們回家吧。”

  ??“老師,我和您一起去。”

  ??陳孝宗、喬仁山同時說道:“我也去。”

  ??林耀華、梁坤等人隨聲附和。

  ??鄭老師:“你們還算是孩子,這樣的場合去了不合適。”

  ??“老師不在乎我也不在乎,我陪您一起去。”金勇轉身對喬仁山說:“你們都要去的話就把魚送到校長家裏,其他東西存放在劉偉家。”

  ??鄭老師問:“你們抓了多少魚?”

  ??梁坤拿下蒙在筐上的塑料布,鄭老師看了魚吃驚地說道:“這是你們抓的?怎麽能抓這麽多的魚?”

  ??梁坤:“俺們壘攔水壩下篩子網抓的。這是金勇的主意。”

  ??“金勇腦子就是聰明。”

  ??鄭老師帶著金勇、喬仁山、陳孝宗等八個學生來到校長家。金勇看見院子裏搭了靈棚,校長已經入殮,棺材前放了一張小桌擺著祭品,靠棺的桌邊立著校長的遺像,校長的兒子紮著孝帶守靈燒紙。鄭老師走到桌前跪下來敬酒叩頭,校長的兒子還禮。鄭老師起身後,金勇八人上前分成兩排學著老師的做法跪下來敬酒叩頭,然後退到一邊。農村來的校長大哥過來握著鄭老師的手說:“鄭老師,我真的感動,沒想到你能領著這麽多學生來送他,還帶來這麽多的魚,謝謝你了。”

  ??“咱們以前見過麵,不用客氣。校長去世的消息剛傳開,明天單位的人就來了。”

  ??“咳,我這兄弟命薄呀,沒想到他走得這麽急,可惜了他的歲數。以前也沒做什麽準備,著急忙就把八十二歲老叔準備的花頭棺材拉來了,我還把自己家的小年豬拉這來殺了,原來尋思按咱們農村的規矩把他的喪事好好辦一下,現在看來不行了,關於辦喪事鎮裏有沒有條文規定?”

  ??“具體的條文沒見過,隻是聽說破舊的風俗習慣,喪事從簡。”

  ??“從簡是對的,可老尹家一窩子就屬他念了很多書,還當了校長,尋思把他拉到老家獺子溝好好辦一下,鎮裏來人說不能拉走,必須在這辦喪事,還說這也不行那也不行說了一大堆我都聽不下去了。你現在看看吧,沒掛靈幡,沒有紙人紙馬,也沒請鼓樂班子,這哪像辦喪事?”

  ??“現在就是這樣的潮流,別人也是這麽辦的,你得想開一點兒。你有事兒趕快去忙,一會兒有時間咱們再嘮。”

  ??“那好,你在這等一會兒,馬上開飯。沒想到你帶來這麽多的魚,真不知道怎麽感謝你好了。”

  ??“魚是這些學生抓的,他們讀小學的時候校長就是他們的班主任,感情特別好。他們非要來,我就把他們領來了。”鄭老師把金勇拉過來又說道:“這個叫金勇,是朝鮮族學生,你哥非常喜歡他。”

  ??金勇鞠躬行禮說道:“大叔好。”

  ??老尹拍拍金勇的肩頭說道:“你們都是好孩子,好孩子就得好好念書,不念書就沒有前途。我在你們老師麵前說這樣的話有點過分了,你們別在意。喲,又來人了,我過去看看。一會兒我再來。鄭老師,咱可說好了,看得起我大老尹的話你和學生都不能走,必須在這吃飯。”

  ??老尹離開後,鄭老師問:“天要黑了,你們不回家行嗎?”

  ??喬仁山:“家裏知道我和同學出來釣魚,以為把魚做吃了才能回家,不會擔心的。”

  ??劉偉:“我的父母隻要我和金勇在一起就什麽都不問了。”

  ??鄭老師:“老尹把話說到這份上了,咱要是走了不太合適,吃了飯再走吧。”

  ??過了一會兒,老尹把師生九人領到廂房,幾個婦女端來一盆酸菜燉肉、九碗大碴子粥和筷子放在桌上,老尹道:“鄭老師,不管好賴你領這些後生一定要吃飽。沒有炒菜沒有酒,真不好意思。辦事情就這麽回事兒,不用客氣。”

  ??鄭老師問:“現在都是這麽辦的,你這就不錯了。我看你在這吃點得了。”

  ??“我不行,吃飯得一會兒,還得張羅幾張桌子呢。沒有代客的,就得我嘚瑟了。”

  ??金勇吃完飯出屋走過靈棚時,看到棺材的前後左右都畫上了色彩豔麗的圖案,不由得多看了幾眼。梁坤扯了他一把小聲說:“花頭棺材有什麽好看的,走吧,老師在那邊等咱們呢。”

  ??他們坐在靈棚一側凳子上說一些校長和學校的事,金勇這才知道校長的老家在獺子溝。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