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風暴將起
作者:拾一      更新:2020-11-25 06:00      字數:4326
  牧景當初去動政事堂,更多是為了調動人事,主要是為了新政推動,而劉勁在擋路,所以他才動了劉勁,把政事堂的老大拿下。

  但事實上他對政事堂的製度,並沒有太大的心思,也無意對政事堂大動幹戈,最少還是保持穩定好一些。

  沒想到,蔡邕上位了,不知道是為了攬權,還是其他什麽原因,或許都有一些吧,居然要大刀闊斧的動政事堂。

  這就和牧景的初衷有些不對了。

  他需要政事堂這個擋箭牌擋在前麵,這時候如果政事堂大亂,總歸對他的新政,有些影響了,特別是戶籍司查人丁立戶籍的的事情才剛剛開始,如果影響太大,甚至會立刻叫停。

  可牧景拿到這一份計劃書,卻也不能反對。

  因為他本身就是在改製變法。

  而蔡邕這是響應天命。

  另外蔡邕拿政事堂開刀,第一,政事堂的製度的確存在一些問題,政事堂對各部之間的製衡力不足,這一點是有目共睹的。

  政事堂名義上是執掌朝廷政務,除了軍務之外,皆歸政事堂治理,但是事實上各部尚書對政事堂並不是言聽計從的。

  政事堂的權力不足,這一點是早就有的共識的。

  如今蔡邕要收攏政事堂的權力,這回促動很多的人的蛋糕,首先倒黴的,不會是牧景,肯定是的蔡邕。

  蔡邕也算是有了一些春秋了,老人一個了,要是被折騰的太狠,折壽是難免的。

  不管怎麽說,都是老丈人。

  牧景可不願意讓他這麽折騰。

  “造反?”蔡邕強硬的說道:“隻要陛下穩得住,他們就反不了,陛下要變法改政,就要有足夠的魄力,不能被這些小事情給影響了,若有人當真因此而造反,老夫親自的上陣平叛就是了!”

  他這一軍,將的漂亮。

  但是不僅僅是為了將牧景一軍,更是為了自己心中的誌向。

  蔡邕從來不是一個隨波逐流的人,他的性格本身就是強硬的,當初在靈帝時期,政令昏暗的時期,他就敢上奏靈帝七件事情的密奏。

  對於混亂的朝政?他就已經有了改變的心思。

  後來時局所逼,才把他心中的熱血給的澆滅了?但是他依舊沒有人數?寧可在太學教書,也不願意認輸。

  如今有了大明這個舞台?有了大好的機會,他若不能一展心中誌向?那麽此生於他而言?乃是白活了。

  “既然右相這麽的堅定?朕也不能太慫了!”

  牧景歎了一口氣,有些話,他該說的已經說了,如果的蔡邕真要一意孤行?他也擋不住。

  政事堂會亂一陣子?但是蔡邕要是有足夠的能力,倒是能給他帶來一個指揮如臂膀的政事堂,也不是一件壞事。

  他沉聲的道:“計劃書先留在朕這裏,初步來說?朕是同意的,你可以著手準備?但是具體的措施和改革的條例,還要朕和胡相討論之後,再做決定!”

  “多謝陛下支持!”

  蔡邕鬆了一口氣,他就怕牧景反對,如果牧景反對,他會很失望了,這回讓他認為,牧景所謂的改製,變法,新政,都不過隻是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而不是真心為了天下百姓好。

  “老頭子,年紀不小了,有些事情,哪怕想做,也要適可而止,我年輕,折騰得起,輸得起,輸了一次,還有第二次,第三次,但是你未必能撐得住一次失敗,一世英名經營的不容易,給自己的晚年留點好生活!”

  牧景看著這倔老頭,忍不住囑咐了一句。

  這不是一個君王對臣子的囑咐,而是一個女婿對老丈人的囑咐,這老頭子年紀都上來了,還這麽折騰,折騰出什麽毛病,他該如何麵對的昭姬啊。

  “老夫春秋未到七旬,還有力氣折騰,雁過留聲,人過留名!”蔡邕的眸子變得明亮起來了:“若是學術之言,老夫已給世人留下太多的東西了,但是老夫這一生,還是鬱鬱不得誌的,大明這舞台,能老夫留下名字,恐怕隻有這一次了!”

  他年紀不小了,哪怕有心和胡昭爭,也未必能熬得過胡昭,另外隨著年紀越老,越是思緒就會越慢,他現在已經六十好幾了,快七十了,也沒有幾年折騰了,歸為大明右丞相,也算是光宗耀祖了,爵位,權力,都不是很重要了,倒是留下自己的主張,精神,誌向,反而是他迫不及待的事情。

  改革政事堂,一方麵為了攬權,能當老大,他可不願意讓人當傀儡,第二,也希望能給大明做點事情。

  牧景歎了一口氣,看來這倔老頭是鐵了心,他倒是有些後悔了,當初動了劉勁,把這倔老頭拉進修羅場,往後幾年,這倔老頭肯定不得安生,還能活幾年,真說不好了。

  ………………………………

  連續三天的考試,讓大明科舉的州試非常順利的結束了,接下來就是閱卷的事情了。

  司馬徽是閱卷主考官,他負責閱卷之工作。

  渝都閱卷他會親自監督,而且其餘十七州的閱卷工作,科舉委員會將會把組建好的十七個的閱卷小組拍下去。

  閱卷小組有當朝官吏,有地方博學的儒師,學識豐富,效率自然也不錯。

  雖然大明的科舉,考的科目有些偏離儒學,但是其實上還是以儒學為根基的,說到底牧景還不敢大張旗鼓的在教育上推翻儒學根本。

  士林的影響力,還是非常巨大了。

  如果這時候讓士林反撲,首先要出問題的就是牧景的新政,所以他不會為了科舉,而引發眾怒。

  再甚者,改變是需要慢慢來了,獨尊儒學數百年,也不是說該,就能改的。

  不過如今牧景已經把數理科目加大的占分,在未來,數理想要和儒學並建立足,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隨著閱卷工作如火如荼,百姓們也對即將要出爐的舉人名單有了期望,甚至有些人已經開盤了,誰會考中。

  數日來了,整個渝都的話題,仿佛都是的誰能考中舉人。

  這科舉,先不說其他的,而是出卷讓讀書人同台競技的這種的想法,就是千年難得的盛舉,在很多讀書人看來,能參加這樣的盛舉,哪怕落榜的,也是一種榮耀。

  不過牧景的心思目前不在這裏,他對科舉還是很有信心的,至於能挑選出多少人才,那就要看運氣了。

  作為大明朝的掌舵人,他日理萬機,對於這些事情,主要是關注一下就行了,不必要投入太多的精力。

  他現在的精力,還在是戶籍司。

  統計人口,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工作,時間點點滴滴過去了,但是襄州人口調查工作,目前還在拖拖遝遝的。

  以襄陽為主的襄州,是荊襄世家門閥的主要根基之地,不少的荊襄世家門閥立足在這裏,另外這裏的鄉紳豪強力量也是非常巨大的。

  世家門閥,雖然也有大量的土地和人口,但是境界上是已經脫離了土地人口為基礎的生存方式,而是能做到知識傳世,以多年經營的人脈而立足,所以還不算是最麻煩。

  最麻煩的還是鄉紳豪族。

  這些鄉紳豪族,一個縣城一個縣城,一窩一窩的,他們縱橫交錯,以手中的人口,土地為根本而立足。

  一旦失去了人口和土地,又沒有家族傳世的學識,很快就會沒落。

  所以他們反抗是最明顯的。

  戶籍司進駐襄州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已經被人毒死,出現意外的死,遭人恐嚇,這些事件出現無數次了。

  幸虧戶籍司的司主是的龐德公,龐德公在荊襄威望很大,能鎮得住大部分的人,另外龐家在荊襄的根基也很深厚,一般人不敢輕易的動。

  這才讓戶籍司的工作繼續做下去。

  龐德公這一回也發狠了,他的手下進襄州沒多久,就造成兩死,三傷,十幾個辭掉官職歸降的情況。

  這無疑是在打他的臉。

  越是這樣,他越是會強硬的查下去,人丁乃是一個朝廷的根基,既有有心歸順大明,他就不會三心兩意。

  另外戶籍司得到了陛下的支持,也就是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持,六扇門親自派精銳捕快坐鎮,軍方也調兵進入襄州了。

  還有,蒯良執掌的都察院,已經派遣了三路襄州禦史,進駐襄州。

  但是即使這樣,還有人不甘心的。

  一夜,刺客闖入驛站,意圖行刺的龐德公。

  幸虧龐德公身邊有精銳衛士保護,並沒有受傷,可戶籍司又死了一個正八品的書記官,還有七個文吏受傷。

  龐德公是真的怒了,直接讓六扇門通過這些刺客死士進行順藤摸瓜,摸到了好幾個的家族,龐德公拿出天子令,先斬後奏,先後抄沒了三個鄉紳豪族的家族,以鐵血之手段,震懾襄州,然後才繼續進行人丁查詢。

  七月末,龐德公已經對襄州進行了第一次完整的人丁調查,得到的數據是觸目驚心。

  對比與前朝的戶籍檔案,居然多了五成人口還要多。

  這個消息,傳回了渝都城,瞬間形成的軒然大波。

  人丁調查,本來讓不少人的有些不安了,如今突然掀起了這麽大的一場的波濤,瞬間有人感覺到,風雨欲來的氣息。

  ……………………

  大明宮,九層樓。

  “都是一群蛀蟲!”

  牧景難得大發一次雷霆,整個人的麵部都變得猙獰了許多。

  他一開始隻是以為,能多出兩三成的人口,就算是的燒高香拜佛了,但是沒想到,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黑戶的人數,和如今登記在冊的人口,對半開。

  這是一個什麽概念。

  大部分的人丁,都是在戶籍上的,不在戶籍上,要麽就是流民,要麽就是大戶人家的長隨,家仆等等。

  人口就是一個朝廷的根基,但是這個根基居然在這些鄉紳豪族的掌控之中,如何不能讓牧景有一股恐懼的心思。

  “陛下息怒!”

  胡昭,蔡邕都站在他麵前,對他安撫起來了。

  “息怒!”

  牧景冷喝一聲:“朕恨不得直接下令,讓周倉帶兵返回襄州,讓龐德公直接出具藏匿人口最多的鄉紳豪族,朕直接平了他們,他們想幹嘛,藏著人口隻是為逃稅,還是居心不良啊!”

  “不至於!”

  胡昭連忙拱手說道:“陛下,這是前朝流傳下來一些舊俗而已,他們並非有心和新朝作對,但是習慣讓他們這樣經營一個家族,所以他們不太願意改變,如若他們有心和朝廷作對,那就不是藏匿人口,而是豢養私兵了!”

  “私兵?”

  牧景把手中的一本奏本丟下來了,丟在了胡昭得身上:“現在已經是私兵了,龐德公查抄三個家族,家族倉庫之內,藏匿武器之多,是朕都難以想象的,有糧食了,又有武器,他們當真是想要造反啊!”

  “陛下,或許他們隻是為了自保!”

  蔡邕微微眯眼,輕聲的說道:“前朝之末年,乃是動亂之時代,如今我大明立朝,方能有一絲安穩,但是在大明沒有立朝之前,不管是荊襄,還是哪裏,都是動亂之地,藏兵器,修倉庫,那都是為了能讓自己家族變得更加穩定而已!”

  這話倒是沒錯。

  自從黃巾起義之後,天下就沒有淨土了,哪裏都是亂,不是賊寇作亂,那就是官逼民反,一些大家族,包括世家門閥,鄉紳豪族,都在屯糧食,鑄造兵器,訓練私兵,主要是為了家族自保而用。

  如若大明能統一天下十餘年時間,有一個時間緩衝過來,倒是有機會打破他們這種的戒備心,讓他們能適應生死年華。

  而如今大明都還沒有一統天下,牧景統計人口都是有些早了,所以彰顯出來的問題,必然就會非常之多。

  “哼!”

  牧景冷哼一聲:“不管如何,此事朕不能視而不見,既然有人想要和朕作對,和大明作對,朕就讓他們知道,大明不是他們能質疑的,此事朕有決議了!”

  “陛下!”

  兩人迅速的跪膝而下:“不可大動幹戈!”

  這時候,他們還是希望大明能穩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