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出征討董(今日二千到帳求訂閱)
作者:二道青      更新:2021-07-04 17:22      字數:3194
  等到幾十名士卒一一複述,將劉茂慷慨念出的檄文傳頌完畢之後,本該宰牲祭禮以結束盟誓,之後揮軍出征,但劉茂卻是抽出腰間又一次配上的寶劍,斜指天穹再次高呼。

  ??“不誅董賊,誓不還師!”

  ??身後賈詡等人聞言皺了皺眉,卻隻能歎口氣,對劉茂突然的舉動無可奈何。

  ??這樣的舉動並非必要,但是劉茂突然這樣喊出來,卻不僅是向眾人表明自己的決心,更是對城下的士卒們表露此行的信心。

  ??大有不到黃河心不死的誌氣。

  ??“不誅董賊,誓不還師!”

  ??“不誅董賊,誓不還師!”

  ??“不誅董賊,誓不還師!”

  ??傳聲的士卒們卻是令行禁止,對劉茂的言行沒有什麽多餘的心思,立即便將劉茂的話語傳了開來。

  ??城下五千士卒聽聞,當即跟著呼喝,一連山呼三次。

  ??劉茂滿意地將佩劍插回劍鞘,這才算是結束盟誓。

  ??在他身後,甘寧等人立即單膝下拜,等劉茂振臂呼喝一聲“開拔”,幾人齊齊唱喏,城下士卒同樣如此。

  ??之後,便是按照之前的布置。

  ??魏延一馬當先,率領幾名親兵第一個走下城樓,東出城門,點起一千猛虎營向西告別南鄭,即刻朝著東麵而去,充作先鋒。

  ??在他之後。

  ??劉茂帶著一幹人等下了城樓,再次與親眷家小們告別。

  ??期間離愁氤氳,哀傷濃濃。

  ??卻是又有吳莧引著府中一眾侍婢,在送行的人群中,領頭吟唱起來。

  ??乃是劉茂三日前所寫下的離愁雜緒。

  ??吳莧雖然年紀不大,卻是心思細膩,此時帶著出征將士的家人們,便是以此相送出征將士。

  ??“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韻律雖然簡單,卻很是配合著詩文中的離愁,將送別人群渲染起一層厚厚的悲傷。

  ??在眾人越加傷感的吟唱聲中,吳莧與薑蓉淚眼低垂,叫劉茂看得心裏痛惜。

  ??“痛煞人也!”

  ??劉茂一狠心,抱拳告辭之後便撥轉馬頭,率領親衛營向東而行,當即就有護旗官甩動大旗,全軍就此開拔。

  ??告別了離愁的煩擾,大軍一路順著漢水東行。

  ??因為趕著會盟的大概日期,所謂兵貴神速之間,行軍速度極快。

  ??僅僅半月有餘,便在一日清晨時分,大軍終於出了漢中郡的邊界,來到了荊州南陽郡。

  ??南鄉。

  ??早有魏延率領的一千猛虎營紮好了營寨,等劉茂大軍抵達之後,便在魏延的引領下直接進入了大營安歇。

  ??此時,已經是永漢元年的臘月裏了。

  ??眼看著年節就在眼前。

  ??“主公,您親率大軍一路馳騁,便在這南鄉歇息一兩日,文長去往南鄉城內借些糧草之後,大軍再行北上吧?”

  ??劉茂點點頭。

  ??現在整個大漢天下已經兵馬紛亂,各地討董的兵馬紛紛響應集結不算什麽,唯獨糧草來源是個大問題。

  ??好在這個時候彷佛已經形成了慣例,隻要有出征勤王的兵馬,都可以就食於附近郡縣。

  ??而他們這支來自益州漢中郡的兵馬,也是不能例外,出了漢中郡的邊界之後,就要開始向路途之上的郡縣討要糧草,用來北上討董。

  ??畢竟他們從漢中南鄭一路東來,到達南鄉卻是行軍超過千裏之遠,從漢中郡再運送糧草出來,完全就是徒增消耗。

  ??在全軍離開漢中地界之後,黃敘的後軍便歸入了中軍,已經不必督運糧草。

  ??如今大軍聚在一處,人困馬乏倒在其次,若是士卒們吃不飽肚子,那才是大問題。現在魏延說起去討要糧草,劉茂立馬欣然應允。

  ??劉茂對此不敢抱有多大的希望,隻是讓魏延去試上一試。

  ??南鄉城隻是一座縣城,能有多少糧草?

  ??此行來到荊州,他心目中的就食目標,其實是宛城。

  ??“畢竟那可是南陽郡治所所在。”劉茂暗道。

  ??加之南陽被汝南袁家經營了近百年,早已是富庶誘人,即使經過了黃巾的荼毒,糧草卻依然充盈無比。

  ??隻不過,現在後將軍袁術正在魯陽附近屯練兵馬,宛城又早已被他視作了自家後院,對於能不能從他手中要來糧草,劉茂心裏還是打了個大大的問號的。

  ??永漢元年,臘月中。

  ??天下諸侯共舉義旗,紛紛就近聯絡,商討共同起兵往雒陽討伐董卓。

  ??其中,兗州、豫州兵馬向酸棗附近匯聚,冀州方向兵馬則是向河內聚集,荊益二州兵馬則是向往魯陽。

  ??其他各州或者路途遙遠,或者沒有大軍可供調遣,但也不甘落後。

  ??比如交州士燮路途實在太遠,而荊州劉表剛剛赴任,手下也沒有軍將可供調遣,隻能紛紛貢獻糧草兵甲,派老弱郡縣士卒押運前往魯陽,卻都不在話下。

  ??而劉茂自從率軍抵達南鄉之後,當即派遣猛虎校尉魏延,前往南鄉城討要糧草。

  ??原本劉茂對此並未抱有多大希望,哪料到南鄉縣令李振卻很是大方,不僅率領一應縣兵幫助魏延運來兩千石穀米,還特地送來幾大車酒水,說是犒勞勤王之師。

  ??不僅如此。

  ??另外,李振還特意派遣了縣中小吏去往臨縣武當,將漢中義軍屯駐兩縣交界之事,通知給了武當縣令,勸他一同為義軍貢獻糧草,好叫義軍無有後顧之憂,才能全心北上討董。

  ??劉茂對此很是感動。

  ??當日裏,漢中軍的營寨內酒足飯飽,卻是提前過了個年節。

  ??半晌過後,營寨門外。

  ??“李縣令忠君為民,茂今日卻是深有體會啊。”劉茂看著麵前的李振,很是讚了一句。

  ??在營中酒足飯飽的李振,被劉茂和麾下眾將送出營來,一身酒氣卻還算清醒。

  ??“劉漢中這是哪裏話,你我同殿為臣,怎能看著那董賊橫行朝堂?如今蒙劉漢中不顧年節將之,卻為大義而興兵,李振欽佩之至。本想共襄義舉,卻奈何被縣中政務所困,隻得徒呼奈何,區區糧草,僅能稍稍慰藉李振心內愧疚而已。”

  ??兩人在營門前相互客氣一番,李振自回南鄉縣城,而劉茂則是回了營中大帳。

  ??“主公,我們現在已經得了南鄉城送來的二千石糧草,文長是否立即再做先鋒,繼續率軍北上?”

  ??魏延等劉茂坐定,立馬出列問道。

  ??劉茂看了看魏延,見他一臉的立功心切,當即認同地點點頭。“文長立功心切,卻是深得我心啊!”

  ??魏延聞言大喜,當即單膝下拜,“請主公下令!”

  ??“好,文長聽令!”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