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 第196章 研究默契
作者:千萌      更新:2021-06-26 15:06      字數:3940
  網 ,國家製造</a>最新章節!

  ??除了本身頭腦的靈活外,?宋冀寧還有著勝於季椽的另一項優勢。----

  ??由於季椽的知識大多來自未來,?導致他有時會對現今的一些技術差生錯誤認知,比如他以為磁通量的技術已經有了,?並基於此進行研究。但這是十多年後才出現的技術,?此時並沒有這項技術,也沒有相應的元件,?他的研究在此時是不成立的,隻能推翻重新開始。

  ??而宋冀寧雖沒有這些超前的技術,他所知所學的卻是剛剛好,比季椽少繞很多彎路,加上思路靈活,喜歡另辟蹊徑,?季椽尚未考慮的方法,他總能先一步想到。

  ??有時候科學欠缺的就是這麽一點靈感,有靈感又有紮實的技術知識打底,?宋冀寧漸漸追上季椽,?成為這項研究的主力科研人員。

  ??當然,如果季椽想爭的話,他隨時能夠壓製宋冀寧,但他不可能這麽做。相反,他會認真聽取宋冀寧的意見,?並從他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和完善。在兩人的默契合作之下,他們聯手解決了輸出波導、點電荷、電子束受阻……等等問題,讓整個項目的研究進度大幅度超越其他研究團隊。

  ??“如果按這個速度研究下去,?你們的項目至少會比其他團隊早半年完成。一邊來聽課,同時也偶爾幫忙研究的李院士,在查看了研究資料後,這麽對季椽說道。

  ??季椽並未驕傲,謹慎的說:“沒有那麽快,微波脈衝輸出能量需要多少焦爾還沒得出結論,低通濾波器的頻率和高頻譜波導的含量也沒有測算出來,這幾項最難的問題沒有攻克,我們的研究距離完結還遠。

  ??李院士愣了愣,拍拍季椽的肩:“你很好。

  ??季椽:“……謝謝?

  ??此時研究已經開展8個月了,虛陰極震蕩器的組裝已經接近完成。這其中所涉及的技術多達上百項,有三分之一是季椽和宋冀寧攻克的。另外三分之二,是前蘇聯研究員和國內研究員共同攻克的。

  ??最初時國內研究員的技術水平跟不上前蘇聯研究員,還被他們鄙夷過,雙方鬧過一些不愉快。但國內學者有的是拚勁,哪怕一把年紀了,學起新技術來一點不比年青人速度慢,又有季椽特意給開小灶,很快就趕超前蘇聯研究員,搶在他們之前攻克了幾項技術難題。之後又經曆了兩三個月的互相較勁、合作,終於磨合成一個優秀的國家級團隊。

  ??這個團隊,以季椽和宋冀寧為中心。

  ??盡管他們是團隊中最年幼的成員,但國內的研究員,不管什麽年紀,都稱呼他們兩人為“季老師,宋老師。

  ??最初隻是調侃,後來由於季椽教給他們的知識越來越多,帶領他們攻克的問題越來越難,這稱呼便成了真心實意,兩人如何拒絕,也沒人願改。

  ??這是信任、尊敬和……期許。

  ??所有人都預見到了這兩名年青人的崛起,未來的國家科學院,必定有他們的一席之地。

  ??季椽沒想那麽多,他之前對李院士說的難題,是真的很難解決。虛陰極震蕩器快完成了,但是那幾項問題不解決,爆/炸發生驅動器就沒有辦法安裝,否則一不小心發生內部爆/炸,整個研究院都得上天。

  ??這是無法靠未來知識完成的工作,比如微波脈衝輸出能量需要多少焦爾,根據結構和電子束的數值不同,設定的焦爾也不同,未來知識在這裏幫不上忙,隻能一點一點的實驗,運算。

  ??季椽的桌麵上堆滿了公式草稿和圖紙,他花了三天算出了最小的誤差值範圍:“根據虛陰極幾何結構運算出的結果,微波脈衝輸出能量範圍在60-90焦爾間。他看向會議室裏的眾研究員們:“接下來就要靠大家了,40組數值,每組研究5個數值,一個月內完成,有沒有問題?

  ??“沒問題。

  ??所謂的數值,是按照61焦爾,62焦爾,63焦爾,64……等數值來一個一個研究的,平均每個數值的研究時間差不多一星期,一個月內完成5個數值有點趕,好在團隊裏都是高級工程師,隻是趕趕時間而已,沒人覺得困難。

  ??季椽和宋冀寧本來也負責一組數據,不知道為什麽,卻被大家說“你們兩人在一個組浪費人力,於是把兩人分成了兩個小組。沒有小宋哥在身邊搭檔感覺有點不適應,但忙著趕時間實驗,季椽也沒空多想,帶領自己的小組工作著。之後又進行交叉研究,重複實驗,花費三個月時間,終於得出了準確的數值。

  ??第一難關攻克的時候,所有人都歡呼起來。季椽也鬆了口氣,比起攻克難題,他更欣喜於終於又可以和小宋哥搭檔了。雖然小組成員都很優秀,但總不如他與小宋哥無需開口的配合默契。

  ??不知什麽時候,宋冀寧站在季椽身邊,握住他的手。

  ??兩人對視一眼,有著相同的想法。

  ??果然默契。

  ??一項難題攻克了,沒有休息時間,緊接著是第二項難題:找出低通濾波器的正確工作頻率。

  ??再度開會,安排研究工作,將近一年的研究下來,團隊對季椽的安排沒有任何疑異,唯獨當他想要和宋冀寧搭檔時,再度遭到整個團隊的反對。

  ??雖然這兩人搭檔確實很默契,但以他們在團隊中的作用,反而不應該在一個小組。這相當於把兩名主力研究員放在同一個小組,浪費人力。

  ??不過這次季椽不再妥協,小宋哥一人在他身邊可以抵得三個助理,配合又快又默契,跟他在一起除了研究,都不用動腦考慮其他事,省心多了。

  ??季椽不妥協,宋冀寧也不答應,大家終於還是遺憾的讓兩人繼續搭檔了。為此李院士還過來跟兩人談了談心,鼓勵他們多承擔些責任,早日習慣獨自帶領團隊進行研究:“畢竟你們不可能總在一起,要習慣分開。

  ??“我知道的,李院士,但暫時還是請讓我們在一組吧!季椽能理解,根據研究的需要,被調動分開是常有的事。但這麽多年下來,他已經習慣和小宋哥搭檔,分開的那三個月他感覺難受死了,至少現在絕對不想再分開。

  ??至於以後……被調動了再說吧……

  ??宋冀寧沉默不語。

  ??他比季椽更不能接受分開這件事,雖然研究忙碌時,兩人連抬頭看一眼對方都沒機會,但知道季椽在身邊,宋冀寧心中就滿足了。所以如果將來參與其他項目被分開的話,他是絕對不接受的。

  ??當然,他不是小鬼,也不可能因為這種事就不搞研究了。

  ??“如果我有一所自己的研究院,把季椽圈進來,就沒人有權把我們分開了吧?

  ??頭一次,宋冀寧產生了這個想法。

  ??分開三個月的兩人再次合作研究,仍舊默契得像是從沒分開過一樣,就連研究進度似乎都比別的小組快幾步。但默契歸默契,要攻克的難題一點也沒減少,隻是兩人之間省卻了“為什麽要做這項實驗“為什麽要引用這道公式等等爭執討論過程,已經追上季椽的宋冀寧不需要講解就能看懂他的實驗,季椽也是抬頭看一眼,就知道宋冀寧想幹什麽,不用他開口就能接手下一步工作。

  ??因為他們的默契,整個小組的研究進度確實很快,但小組成員卻受不了啦!

  ??這兩人隻要一個摸上設備,另一人就直接遞工具,一個畫圖,另一人就寫公式,連話都不用多說幾句。

  ??快是快了,沒有參與感啊!

  ??看看其他小組,哪次討論不是吵來吵去的,各自堅持自己的主張,再寫寫畫畫算出大家都認為最合適的方案,最後展開實驗。短的吵一兩個小時,長的爭執三五天都有可能。畢竟現在的研究項目越來越難,實驗充滿了不確定性,吵架也是謹慎的表達方式。

  ??再看看他們的小組,開起會來是這種畫風:

  ??季椽:“我試著加入了新的公式……

  ??宋冀寧:“mc1,內推解的那道公式嗎?

  ??季椽:“得出的最終數值是20.3ghz。

  ??宋冀寧:“耦合數值偏低,實驗中再加兩個空芯變壓器怎樣?

  ??季椽:“我也是這麽考慮,另外二極管的阻抗匹配……

  ??宋冀寧:“我負責調整。

  ??季椽:“那就沒問題了。各位還有什麽問題嗎?

  ??小組成員:“……

  ??沒有了。

  ??對兩人的實驗安排和研究水準沒有任何疑異,但能不能至少爭執一下,給我們一個舉手投票的機會?

  ??當然這也隻是心裏想想啦,小組的兩位主負責人配合默契不耽誤研究進度,其實大家還是開心的。隻是私下裏忍不住嘀咕,那麽默契你們幹脆結婚算了!

  ??低通濾波器的工作頻率研究1個月,高頻譜波導的含量研究4個月,電子束空間電荷2個月,諧振腔模塊5個月,虛陰極震蕩器組裝完成後又經曆半年的檢驗,最終研究完成時,總共用了兩年半的時間。

  ??季椽負責的虛陰極震蕩器,是整個非核電磁脈衝武/器研究中最早完成的項目。?166閱讀網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