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職稱之爭
作者:豆醬      更新:2022-02-08 08:56      字數:2162
  現在價格雙軌,南方已經取消了票證,陸續有人從南方運輸物品到北方販賣賺差價。

  他說話有意壓低了聲音,其他人壓低聲音的回他,芽芽卻過來了,挨著聶海生坐,繼續忙手裏的活。

  聶海生瞧了眼幺妹,繼續說道:“鴨子處理好以後免費給咱們租賃的百貨商店經理人手五隻,再往外放出話去,要是來咱們廠子拿貨的,按照拿貨數量分等級拿不同的鴨子數。”

  “聶哥,那咱們鴨子免費送,不虧麽。”

  “虧得很少,賺得多。”

  芽芽忽然說:“哥,我聽見你肚子咕隆咕隆叫,是不是要放屁啊。”

  話音剛落就有極其響亮的‘噗噗’兩聲。

  芽芽舒爽了,她忍了好久好久,真的忍不住了!

  聶海生這個黑鍋背得毫無壓力,甚至還曉得給幺妹圓回來。

  “嗯,紅薯吃得多了。”聶海生問:“怎麽樣?”

  芽芽那展示著抽出來的心包積液。

  之前一直口流黏液,張嘴呼吸的鴨子瞧著比沒抽之前要穩定得多。

  其他人問:“這是救活了?”

  芽芽搖頭,她把鴨子的心包積液抽出來,鴨子就能呼吸,但沒有後續的給藥治療,依舊還是會死。

  當後期,她抽心包積液的速度越來越快,也越來越精準,救活那麽多小鴨子沒地兒養。

  “要不救活以後,給廠子裏分了吧。”

  這是培育的蛋鴨子,正常都是八十幾天出欄,雖然三四十天的多,但也能養。

  於是得空的時候,聶海生帶芽芽去了一趟獸醫站。

  人家還認得她,把給鴨子廠開的方子大方的給了一份,隻有一個要求,得把相關數據給他們反饋回來。

  抽了心包積液的鴨子再加上畜牧站的藥,第三天所有生病體征就已經消失,鴨子健壯活潑。

  一群獸醫圍著痊愈的鴨子轉悠。

  “不僅僅是鴨子才能得心包積液,狗,貓,雞都能得,大型動物抽取心包積液的成活效果更好。”

  太多鴨子了,要不是她為了練穿刺,不太有人會專門給雞鴨做穿刺,眼都要穿瞎了。

  一聊都到飯點了,畜牧獸醫站的人熱情的挽留兩人。

  推拒不了,芽芽就把展示心包穿刺的鴨子塞過去,誠懇說:“那給大家加個菜吧。”

  於是剛治療好的鴨子轉眼就上了桌,成了一鍋酸蘿卜老鴨湯。

  芽芽總算還是喝上了酸蘿卜老鴨湯,覺得特別的圓滿。

  病鴨子吃了獸醫站配的藥,再加上心包穿刺,活下來的多,死掉的少。

  但臨時倉庫並不適合存放鴨子,所以逐漸痊愈的鴨子還是陸陸續續的清理出去,從聶海生日漸愉悅的心境來看,這一波鴨子得到的價值並不虧。

  芽芽還送給醫院食堂送了十隻三十多天鴨齡的鴨子。

  秀珠製衣廠的小貨車停在食堂的偏門,食堂師傅出來瞧見芽芽從車上跳下來。

  工人緊隨其後,搬下兩個竹筐。

  雖然是沒有出欄的鴨子,但肉也不少。

  食堂大廚趕緊讓小徒弟去通知,今晚來醫院的醫生別忘了把飯盒拿來,又問芽芽:“十隻鴨子打算怎麽做?”

  芽芽拔腿朝急診樓跑,“我去問問”

  她跟大廚帶的小徒弟一塊朝家屬樓跑。

  醫院連同房管局之間的牆壁已經打通,三層樓靠急診科數人來打掃當然不行,在醫院的號召下,每天下午下班後,家屬樓裏不約而同的冒出煙火氣,哐當哐當的一陣響。

  夫妻兩要是雙員工,商量一個留在家裏輔導孩子學習,另一個拿上工具,套上一件汗衫,捧上一壺熱茶就去打掃急診樓。

  此時已經陸陸續續有人拿著蒲扇和手電筒下樓。

  小徒弟猛吸了一口氣,仰頭說:“今晚上食堂做鴨子吃,各家帶飯盒啊啊啊啊啊~”

  一瞬間無數顆頭從窗戶冒出來,已經下樓的互相問怎麽回事,邊問邊朝家裏走。

  芽芽瞧見提著個紅桶的彭紅嬋,高高興興的湊上去。

  朝著醫院走時,大夥還開了個簡短的會議,討論了下鴨子怎麽吃。

  煲湯來不及,現在天氣又熱得很,說不定明天就壞了。

  還是紅燒吧,今晚放在電風扇下頭吹,明早熱熱還能吃。

  今兒一過,三層小樓也就收拾好了。

  三層樓用石灰粉刷過一層,再拿綠油漆貼著牆麵刷的衛生牆,窗戶該重新裝玻璃的裝上玻璃。醫院男醫生成家時幾乎都是自己打的清一色家具,正巧房管局搬遷走時留下了不少長板凳修修補補都能再用。

  男醫生幹的力氣活,女醫生倒也沒有閑著。

  這年頭房管所的師傅木匠活好得很,每一間屋子的木門都是用豬血老粉嵌一嵌,粗砂石磨一磨,然後再刷上清漆。

  這是個細致活,女同誌們要自己幹。

  芽芽跑去食堂知會了一聲,回來後幫忙做笸籮筐。

  廢紙箱子已經泡爛了攥幹水,弄點白麵放點水活稠了以後煮開後往盆子上糊,平時能放點用得著的小物件啥的。

  大晚上一邊嘮嗑一邊幹活倒也不覺得累。

  聽見食堂那邊有人哐哐敲鐵盆子,就知道那是能吃了,收拾收拾各自揣著鋁飯盒裝鴨肉去。

  排隊等裝鴨肉的時候,內科的一名醫生開玩笑說:“芽芽,你不是為了留在急診科裏,打算一頓鴨肉賄賂在場各位吧。”

  一時間,數雙眼睛齊刷刷的看過來。

  在衛生部提出每一個三甲醫院都要建立急診科之前,那時的急診科叫急診室。

  就是每個科室到急診室輪職幾個月或者半年,隻有三個固定的醫生,之後增增減減,在芽芽輪科時候,科室裏隻有柯醫生一個固定的外科醫生,兩個固定的內科醫生。

  門診樓有上下班時間,急診科沒有,活動重,又累。

  所以當年剛成立時,才會從外頭招了個芽芽。

  初聽見建立急診大樓前,雖然眾人麵上說的都是好話,往細了想倒不那麽樂意去。

  “聽說張副院長找了衛生部,這一次急診科固定班底要取消士級職稱,無專業學曆的臨床醫士全部晉升為住院醫生,原來醫生等級評定往上升一級”

  現在主治醫生的年限大概跨了是個年代,有四十年代的,五十年代的六十年代的,其中六十一歲到六十五歲的比例占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