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鹽商(五)
作者:泱泱大明      更新:2021-10-10 09:12      字數:2373
  “父親,兒知錯了”,回府後,江演向江國茂告罪。

  “不,演兒做得對,咱們徽州人,書生意氣、快意恩仇,人家把刀都架咱脖子上了,不能認慫!罵得好!”

  江國茂不僅沒怪兒子,反而誇了一句。半晌又道:“演兒,去把那個人偷偷請進府吧”。

  “父親,您不是說那個人來曆不明,不能打交道嗎?”

  “來曆不明?”

  江國茂冷哼一聲,“他的來曆,為父早猜到了,兵荒馬亂的,手裏有這麽多廉價鹽,除了南邊,還能有誰?之前不願意跟他打交道,是因為咱們還有路走。現在人家把咱們的路上堵死了,也隻能和他打交道了。汝記住,兩軍交戰,要是陷入了絕境,要敢搏”。

  “兒記住了”。

  “呦,這茶不錯,極品綠楊春。整個揚州,恐怕也隻能在江府喝到這麽好的茶”,大明鹽課提舉司員外郎宋二泉品了一口香茗,慢吞吞地說,眯著眼睛,似乎在回味茶湯的香味。

  他本是鹽課提舉司主事,因為辦理鹽務有功,被提拔為員外郎。戶部右侍郎曹登榜令其潛入清占區,傾銷己方多餘的食鹽。

  江國茂笑道:“閣下倒是懂茶之人。這種極品綠楊春,全揚州每年不過產數百斤,既是喜歡,待會帶兩斤走。請問閣下手裏有多少鹽?打算以什麽價出售?”

  “兩千萬斤,每斤三十文”。

  “閣下何人?怎麽有這麽多鹽?”

  “江老爺何必明知故問,這年頭,除了我大明的鹽課提舉司,誰手上還能有這麽多食鹽?本官大明鹽課提舉司員外郎宋二泉”。

  “閣下好膽,大明的官居然敢到大清的地盤販鹽。在下隻是個小商人,不敢惹麻煩。請回吧”。

  宋二泉哈哈大笑:“江國茂,汝是大明的監生,可別忘了聖人的教誨。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說完,大步流星,走出江園。

  ??

  江演問江國茂:“父親,咱們不和那個人做生意了?”

  江國茂歎道:“不,這筆生意得做。不過,咱們家不能出麵,汝去請汪叔過來吧”。

  汪鑣來到江園,江囯茂開門見山地對汪鑣說:“汪賢弟,如果有一宗凶險萬分,卻又不能不做的生意,你我二人、必須有一人去做,你覺得誰去為好?”

  汪鑣正色道:“自然是小弟去,徽州商幫,可以沒有我汪鑣,卻不能沒有你江國茂”。

  江國茂往南邊一指,“那邊來人了,手裏有兩千萬斤鹽,每斤隻收三十文,以後每年都有這個數。若能得到這批鹽,五十文一斤,咱們也不會虧本,還有得賺。隻是此事凶險萬分,一旦被官府發現,便是抄家滅族的大禍。賢弟思之”。

  汪鑣想了想道:“犧牲吾一家,保全整個徽幫,義不容辭。隻是,得給吾汪家留條根”。

  “這是自然,吾已讓人在廣州買了座宅子。那裏是大明控製區,又遠離戰場,安全。賢弟可選族中聰明伶俐子弟,悄悄遷往廣州居住。如果事泄,也可以保全”。

  “唉!吾的大孫兒汪廷璋有福相,就讓人帶他去廣州吧”。

  汪廷璋是汪鑣的孫子,另一個時空,乾隆朝兩淮八大總商之一。

  ??

  宋二泉回到了宋園,說是宋園,其實不過是他租的一個敗落商人的園子。沒辦法,做食鹽生意,場麵一定得大,這樣別人才會覺得你有實力。

  “來人,看茶”,宋二泉吩咐仆人給汪鑣上剛從江府帶回來的極品綠楊春。

  汪鑣不緊不慢地喝著,臉上一點異色都沒有。

  宋二泉心裏有數了。來揚州後,他已經將揚州各大鹽商的生活習性摸得一清二楚。這種極品綠楊春,產量極少,那江國茂最喜歡品茶,幾乎將市麵上的這種極品收集一空。此人品此茶,卻不動聲色。隻有兩種可能,要麽是不懂茶之人,要麽是江國茂的心腹。

  嗬嗬,這些大鹽商,果然一個比一個精明。江國茂啊江國茂,汝居然能想出這借雞下蛋之策,真不愧是徽商首領。

  “汪兄是來買鹽的?”

  “正是,不知宋兄手上有多少鹽?售價幾何?”

  “吾現在手上有兩千萬斤鹽,以後每年的數量,隻會多,不會少。至於價格嗎?今年鹽價賤,每斤三十文,日後再根據市場價浮動”。

  “成交,這兩千萬鹽,吾全要了”。

  “且慢,想要得到廉價鹽,得為吾做事”。

  “哦,不知宋兄欲讓吾做何事?”

  “吾欲讓汪兄替吾剌探韃子軍情,策反韃子官員、將領??總之,做大明埋在虜占區的一顆棋子”。

  “您是大明的官員?”

  “不錯,本官乃大明鹽課提舉司員外郎,還有個官職,南直隸招撫使。汝若能替吾招降南直隸有分量的虜官,鹽價,還能再商量”。

  加封宋二泉為南直招撫使是朱亨嘉臨時起意。聽曹登榜說要派人去揚州銷鹽,他便臨機一動,封了這個官職。有棗沒棗,打一杆再說。

  “不用,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學生亦是大明的生員(秀才),亦不願死後留著金錢鼠尾見祖宗,為國效力乃是學生本分”。

  “好,好,這才是徽駱駝的風骨,比那江國茂強多了!”

  宋二泉連連稱讚,“汪兄的氣節,本官佩服。等大明北伐南直隸後,您便是兩淮鹽商的總商。汪兄不忘大明,大明也絕不會忘記汪兄”。

  ??

  長沙城,靖王府乾清宮,朱亨嘉召見了戶部尚書關守箴、左侍郎吳貞毓、右侍郎曹登榜。

  “關卿,現在國庫存銀有多少?”

  “稟監國,夏稅已經入庫,今年關稅、礦稅、鹽稅、田賦都遠超往年,財政有所好轉,國庫現有存銀三百六十萬兩”。

  “好,關卿辛苦了,不過還是要努力地開源節流,馬上要打大仗了,沒銀子可不行。吳卿,糧食屯積得如何?”

  “稟監國,長沙湘潭倉、常德武陵倉、南昌豐城倉、吉安吉水倉、潮州揭陽倉、梧州蒼梧倉已全部填滿”。

  “好,吳卿做得好,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曹卿,當年汝跟孤說,三年收鹽稅一百萬兩,已經超額完成。今年食鹽產量如何?向虜占區傾銷食鹽可順利?”

  “稟監國,今年能產食鹽七千萬斤,結餘兩千萬斤銷往虜占區,已經全部販完”。

  “哦,這麽快?卿是如何做到的?”

  “臣在揚州找到了一個願意和我們合作的大鹽商。隻是鹽價賣得低了點,每斤僅售三十文。不過,咱們的斤鹽成本不過五文,每斤三十文,依然是暴利”。

  朱亨嘉想了想,笑道:“低一點賣不要緊,一下子放這麽多鹽到虜占區,勢必壓低兩淮鹽價,讓那些跟韃子勾結的揚州鹽商損失巨大。他們賺不到錢,沒銀子供奉韃子,韃子的軍費自然就少了。這筆賬劃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