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攻浙(六)
作者:泱泱大明      更新:2021-09-22 07:26      字數:2374
  《平浙錄》(忠勇侯楊懷寫的回憶錄):“攻浙甚難,敵眾我寡,若夾生飯,梗頸而咽。至難時,虜督憲陳錦兩路兵逼寧波;虜鬆江水陸師反攻舟山甚急,督憲何公幾存死誌。幸天佑大明、人心思漢,終複浙矣!”

  聽說鬆江的清軍反攻舟山,楊懷簡直懵了,天旋地轉。這洪承疇真是條老毒蛇!出手又準又狠!

  舟山危急,每耽誤一刻,都是犯罪。他令輔明侯林察、平虜侯周鶴芝,率王興、餘龍、阮捷、魏賓諸將,領兵兩萬,即刻弛援舟山。

  一下少了兩萬兵馬,寧波明軍僅剩四萬餘人。而清軍的數量卻幾乎是明軍一倍。西線紹興府,陳錦和肖起元合兵後,有四萬五千陸師和一萬兩千水師;南線台州府,田雄和馬信的聯兵也有兩萬。

  楊懷思索再三,覺得南線的清浙江提督田雄,入閩時吃了敗仗,尚未恢複元氣,且南線有高山、海灣阻擋,台州的清軍又沒什麽水師,留一支偏師防禦便可。

  於是令李如碧、黃大振、顧忠三將領兵一萬駐守楓樹嶺和天門山,阻擊南線的清軍;自己率三萬餘主力來戰陳錦。

  “大帥,王副憲求見”。

  正當楊懷為局勢憂心之際,副都禦史王江來為他分憂了。

  “長升,汝找本帥何事?”

  “大帥,現在韃子重兵壓境,予欲去敵後聯絡義軍起事,騷擾韃子,減輕寧波的壓力”。

  “哎呀,此事凶險萬分!長升剛離狼窩,又豈可再陷虎穴?”

  “大帥,予身為明臣,豈可畏危避凶?隻是老母年邁,請大帥幫為照料”。

  楊懷很敬佩王江:“長升放心,君之母即吾之母也!此去敵後,有何打算?”

  王江胸有成竹:“餘姚名儒沈國模,及其侄沈調倫素懷忠義。沈家乃名門望族,若肯起事,紹興必然震動,也可減輕大帥壓力”。

  沈國模,是著名王學傳人,曾和劉宗周一起開講會,為浙中王學宗師。明亡,劉宗周為大明死節,他悲痛萬分,講學益勤,教育學生不忘大明。

  楊懷一楞:“沈老先生今年七十三了吧?還有能力起事嗎?”

  “其侄沈調倫正值壯年,頗通武藝,久有起兵之心”。

  “如此,長升千萬小心”。

  王江潛回了餘姚。人的名、樹的影,一聽王江要自己起兵,沈調倫就說了一個字:幹!

  二人率鄉兵數百,襲擊了餘姚縣的稅吏,一路發動百姓反清,在大蘭山立寨。

  受明軍攻下寧波和王江、沈調倫起兵鼓舞,原先被打散的各路義軍,又重振旗鼓。

  吳奎明立寨於奉化、俞國望重返天台山。攪得除錦焦頭爛額。

  “王副憲,毛將軍來了”。

  王江一怔,見到了一張熟悉的臉。

  原大蘭山中軍標將毛明山,帶著原平岡寨主劉翼明出現在他的麵前。

  當年清軍清剿大蘭山,將義軍連同老弱婦孺全都殺光,毛明山墜入山崖,被樹枝阻擋,才撿回一命。

  “王副憲!”

  “毛將軍!”

  兩個人緊緊擁抱在一起,淚濕衣襟。

  ??

  攻了二十天,沒有攻下舟山城,王燝知道明軍的援兵要到了。

  他令劉應傑率三千五百步兵屯於舟山城外,監視舟山明軍;自己率兩萬兵馬、三百多艘船準備在海上襲擊明軍援兵。

  清軍從定海港出發,在小謝山島附近海域,遇到了林察的水師。大明崇禎二十四年七月三十日,小謝山海戰打響。

  雙方各有三百艘船、兩萬兵馬,統帥也都是經驗豐富的水戰行家。區別就在於明軍的兩萬人,幾乎全是水兵,清軍的兩萬人,隻有一半是水兵,另一半是不怎麽精於水戰的北方綠營。

  為了讓每艘船都有較好的戰力,王燝令一半水兵帶一半綠營兵。讓水兵充當舵手、水手和炮手,讓綠營兵充當接舷戰的步兵。這就導致了雙方操船、操炮的水平雖然差不多,但是清軍接舷戰的能力明顯弱於明軍。

  “列橫隊,迎戰!”

  王燝精於水戰,針對己方的弱點,下令列兩排橫隊迎戰。前排由陳德芝統率,後排自己親領。

  在接舷戰中,船身橫著的一方,比船身豎著的一方,更容易調動兵力,因此更占便宜。另外,隨著雙方都在普及側舷炮技術,橫隊的火力也更密集。

  “列縱隊,迎戰!”

  林察下令列兩路縱隊。

  左路縱隊由周鶴芝率阮捷、魏賓諸將、一百五十艘船;右路縱隊由林察率王興、餘龍諸將、一百五十艘船。

  列縱隊的好處是可以減少敵方炮火打擊麵積,從而減少損失。此外,可以快速地突破到敵軍陣中。

  至於列縱隊接舷戰會吃點虧,林察一點不在意。來舟山這麽久了,他太了解這片海,馬上就要起風了。

  “嗚~嗚~嗚~”

  起風了,狂風巨浪。

  在海上想列什麽隊形,得老天爺配合。風平浪靜,你想怎麽編隊就怎麽編;可要是刮起大風來,想編什麽隊型,就得看老天爺的意思。

  西南風越刮越大,將清軍筆直的橫隊,吹得傾斜。

  “苦也!”

  王燝叫苦不迭。如果他手下的兵丁全是老水手,管他什麽陣形,皆不怕。可惜不是,還有一半是旱鴨子。

  當然,明軍的縱隊也被吹成了斜隊。

  風勢雖大了點,但是風向卻對明軍有利。

  “右轉舵”,林達下達了軍令,將縱隊調整成西南向的斜隊,借著風勢,殺向清軍戰船。

  “轟!轟!轟!”

  雙方開始對轟。

  因為明軍是順風,很快就衝入清軍陣中。

  斜隊對斜隊,接舷而戰,理論上誰也沒占誰便宜。

  真打起來,不是這麽回事。明軍接舷戰的步兵,都是老海狗,不管什麽風什麽浪,下盤極穩,一點不影響砍人;清軍接舷戰的步兵,缺乏在海上作戰的經驗,一個大浪打來,站都站不穩。

  打了一個時辰,清軍的步兵紛紛被明軍射倒、砍倒。越來越多的船被明軍奪取,換上了日月旗。

  王燝見勢不妙,下令撤退。

  “快,右滿舵,掉頭!”

  陳德芝急忙給部下下令,他想逃。

  “嘭!”

  魏賓的船靠了上來。

  架上木板,魏賓率七十名銳卒衝上了他的船。砍倒一個個清兵後,魏賓將陳德芝逼到了船邊。

  “魏兄,念在往日的交情,放小弟一馬吧,日後一定報答”。

  陳德芝和魏賓以前都是魯監國部下,有點交情。

  “往日的交情?”

  魏賓冷笑,“也罷,看在往日交情的份上,便請汝吃碗餛燉麵”,一刀將陳德芝劈下海。

  王燝戰敗後不敢回舟山,直接逃回了鬆江府。

  他這一走,舟山島上,劉應傑率領的三千五百名清兵便成了孤軍。

  劉應傑率軍登船想逃,來不及了,他那五十艘船被明軍三百艘戰船緊緊包圍。

  打了片刻,劉應傑的座艦掛起了降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