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秦失其鹿(中)
作者:隨輕風去      更新:2022-04-07 22:25      字數:2095
  今天大部分東西都是虛旳,隻有這個新任禮部尚書人選才是最實在的,也是令人最關心的!

  大家原本以為,新的禮部尚書人選八成已經是嚴嵩的自留地了。

  嚴嵩挾大禮告成之勢,隨便提個人選,皇帝也很有默契的批準,事情就能這麽定下。

  連秦德威都“迫於大勢”支持嚴嵩了,誰還能阻擋?

  但實在預料不到,嚴嵩今天忽然發神經直接自毀,失去了提名的權利,讓所有人都無法理解。

  回想這過程,從頭到尾都透露著詭異。

  但說到“詭異”兩個字,很多人又不約而同的想起了秦德威。

  看看秦學士這段時間的表現,也很詭異!

  先不想那麽多了,如今嚴嵩放棄了提名禮部尚書的人選,那可就是“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局麵了!

  低調了許久的左都禦史霍韜感到這是個絕佳機會,立刻出列對嘉靖皇帝奏道:“尚書人選,不宜久拖,可按慣例廷推!”

  機敏的人立刻就聽明白,霍韜到底是什麽意圖了。

  大明高層官員的選拔製度裏,有廷推這麽一種程序,比如戶部尚書王以旂,就是當年通過廷推而上位的。

  按照規定,廷推是外朝官員開會推舉人選, 參加人員是三品以上大臣、科道的掌科給事中和掌道禦史。

  而內閣大學士要避嫌, 不參與外朝人事。同樣翰苑詞臣也屬於內廷侍從,不參與外朝廷推。

  也就是說,如果現在就進行廷推,大學士夏言、侍讀學士秦德威這樣的人立刻就要回避, 他們不是外朝官員, 沒資格參加廷推!

  霍韜判斷,今天嚴嵩出人意料的放棄了提名權, 而死對頭夏言對此八成沒有準備。

  在沒有提前布置的情況下, 夏首輔就很難對外朝廷推施加影響。

  因為在外朝的那些黨羽目前並不知道夏首輔的意圖,而且也沒有時間彼此溝通了!這就是一個機會!

  確實如同霍韜所預料, 首輔夏言感覺陷入了極大的被動。

  如今外朝禮部尚書空缺, 核心的七卿中實際上隻有六卿,而在這六卿中,夏言的代言人隻有刑部尚書王廷相!

  而且王廷相現在也不完整了,有一半可能還是屬於秦德威的!

  可以說, 自從嚴嵩和秦德威相續“背棄”, 而毛伯溫又還在“待業”中, 如今夏首輔在外朝的支持力量正處於最虛弱時期。

  而霍韜和兵部尚書張瓚一直是抱團取暖, 在目前這個特殊處境下, 這兩人占據了六卿的三分之一, 這就是很巨大的優勢了!

  夏言絕對不容許多年死對頭霍韜拿下禮部, 但暫時又沒有對策。

  首輔老大人忍不住又在心裏大罵嚴嵩秦德威這兩個王八蛋, 如果不是這兩人拆台, 何至於讓霍韜趁虛而入!

  但夏首輔同時又非常矛盾的特別渴望,秦德威重新回來支持自己!

  隻要秦德威肯站在自己這邊, 那麽在外朝就有了戶部尚書王以旂、完整版刑部尚書王廷相兩個重量級代言人,足以繼續壓製霍韜了!

  別人都在等著看夏首輔的反應時, 似乎與此事毫無關係的秦德威卻站了出來搶戲,對嘉靖皇帝奏道:

  “霍韜所言不可取!禮部尚書所掌文事, 應當取自翰苑文學之士,所以讓詞臣推舉即可, 不需霍韜操心了!

  更何況禮製事務紛繁, 陛下還是要用熟悉可信之人,以免誤事!”

  嘉靖皇帝十分詫異,他還以為秦德威會直接推薦人選,求自己乾綱獨斷呢!結果就這麽貼心的提出了一個更穩妥的方案?

  前麵一段都是廢話, 而後麵那段才是關鍵。

  嘉靖皇帝從即位開始就熱衷於禮製事務,從天地到爹媽, 各種禮製改來改去。

  所以秦德威的暗示就是, 皇帝您這麽愛好修訂禮製,尤其是您最近整出了那麽大動作,你不找個熟悉可信的人配合你玩,您能放心嗎?

  而嘉靖皇帝熟悉的人都是誰?當然是三天兩頭見麵的一幫翰苑文學侍從了,這就是詞臣最大的優勢所在。

  感覺秦德威說的很有道理,嘉靖皇帝就下旨說:“本次許翰苑坊局詞林官員,推舉禮部尚書人選。”

  讓外朝官員瞎幾把推舉, 沒準會推舉出一個唱反調的禮部尚書, 那還不如從親近詞臣裏選一個!

  於是眾人還在琢磨霍韜提出的廷推方案,冷不丁的卻就聽到了新方案。

  他們隻能在心裏感慨, 這秦德威反應真踏馬的快,如此短時間內就想出了怎麽忽悠皇帝的話術!

  不過也不對,這不僅僅是反應快, 而是早有預謀!也就是說,秦德威早就預見到今天會有這種情況!

  或者說,秦德威早就預見到了嚴嵩發神經,然後秦失其鹿的局麵!

  然後那種揮之不去的詭異感覺,又又又一次湧上眾人心頭,他們完全看不懂秦德威到底都做了些什麽!

  同時也看不懂,秦德威提出這樣方案,又是個什麽意圖!

  你秦德威就算想推張老師上位,但那一大群翰林詞臣就能聽你的?

  翰林詞臣相對於外朝官員來說,不但性情更為清高,而且各自為政山頭混亂。

  人人都以“儲相”自居,誰都不服誰, 沒那麽容易被你秦德威全部擺平,又憑什麽集體支持張潮上位?

  推舉人選這種事,是大臣們自己的事情,皇帝按規矩一般不會在現場。

  所以嘉靖皇帝指定了方案後,就走人了, 隨便狗咬狗去吧!反正到最後,還是要讓他這個皇帝滿意了才能批準。

  等眾人送走了嘉靖皇帝,立刻就進入了臨戰狀態。

  其實依照秦德威提出的新方案,那就是詞臣內(選)戰(舉)了,大部分朝臣隻能冷眼旁觀,或者通過眼神等方式施加壓力。

  但誰又沒有一顆“撿漏”的心?萬一出現幾敗俱傷情況後,或許還有新機會?

  一開始這個機會是夏言的,而後來這個機會落到了嚴嵩手裏,可嚴嵩又莫名其妙的把機會放棄了。

  然後秦德威又把機會搶回了翰苑,那誰又敢說,下一個得到機會的不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