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秦失其鹿(上)
作者:隨輕風去      更新:2022-04-07 22:25      字數:2158
  在原本曆史上,《景雲賦》是巨奸嚴嵩最著名旳代表作品之一,確實也是大禮告成之後的應景朝賀之作。

  嘉靖朝能被皇帝所欣賞重用的文臣,文學功底上都是有幾把刷子的,嚴嵩雖是奸臣也不例外。

  所以嚴嵩精心準備的這篇《景雲賦》,作為主旨為頌聖和讚美議禮的馬屁文章,質量是非常過硬的。

  原本曆史時空裏,這篇文章甚至還被嘉靖皇帝下令收錄進史館,作為史料留存。

  熟知曆史的秦德威當然知道,嚴嵩在大禮告成之後,肯定要拿出《景雲賦》這篇畢生代表作。

  說不定此時此刻,《景雲賦》的原版文稿就在嚴嵩手裏或者懷裏。

  但秦德威就是故意搶先一步,在文華殿上率先把《景雲賦》誦讀了出來,而且還是當著原作者嚴嵩的麵。

  這對嚴嵩而言,純粹就是來自於神秘力量的降維打擊了,性質跟機械降神差不多,根本就不可能防住的。

  他完全不明白發生了什麽,也不明白自己準備的文章怎麽就到了秦德威手裏。

  但他殘存的一絲冷靜告訴自己,此時若去爭辯誰是原作者誰是剽竊,沒有任何意義!

  沒人會相信,秦德威能神乎其神的抄襲了自己!若強行指責秦德威,隻會讓別人以為自己是無賴!

  當務之急,是趕緊再弄一篇東西出來,應付過朝賀場麵再說!

  所以嚴嵩沒有任何多餘反應,這讓秦德威有點失望。

  他還抱著嚴嵩出來大吵大鬧的期待, 這樣的話就可以徹底搞臭嚴嵩了。

  可惜嚴嵩終究是嚴嵩, 心思隱忍程度超於常人。

  其實在五年前,秦德威見過李攀龍後,暗暗下過決心,做人還是不能太敗人品, 以後不抄襲同時代人物的作品。

  本來他一直堅持下來了, 沒想到忍不住在嚴嵩這裏破了戒。

  此時文華殿裏眾人不明真相,並沒有看到隱藏的刀光劍影。他們隻知道, 秦學士又獻上了一篇讓皇帝十分激賞的好文章。

  看著秦學士打完頭陣, 其他人就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了,畢竟今天人人有節目。

  文藝水平高低且不論, 但不能沒有, 為人臣者必須要有個朝賀的態度,不能不給皇帝的臉麵。

  但是獻藝完畢的秦德威並沒有退回班位,反而又對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嚴嵩說:

  “嚴閣老想必也有雄文華章,不妨獻出來共賞?”

  眾人聽到這句, 隻當是秦德威給嚴嵩麵子, 引著嚴嵩也出來表現一下。

  還有人難以理解, 秦學士最近到底是怎麽了, 為何頻頻對嚴嵩示好?

  另外一些人看向嚴嵩時, 忽然覺察到一件奇怪的事情, 嚴嵩今天為何“無動於衷”?

  作為新禮製的主要代表人物, 還沒卸任的禮部尚書, 嚴嵩今天沉默的有點不對勁!

  可嚴嵩的腦子本來正在高速運轉, 打算抓緊時間,臨時再編一首詩詞出來。

  結果秦德威這句“問話”, 硬生生的把嚴嵩的構思打斷了。

  隻有嚴嵩自己明白,秦德威一定是故意的!完全不給自己喘息機會!

  嘉靖皇帝也很有興趣, 對嚴嵩的作品非常期待。

  嚴嵩的內心極其苦澀,也就是他精神強韌還能強撐, 換成個心理脆弱的人,怕不是早已崩潰了。

  用盡了最後的理智, 嚴嵩對嘉靖皇帝奏道:“秦德威所言五彩祥雲, 臣亦得見。

  怎奈大禮告成後過於亢奮,一時間文思不暢,至今未能成文,有負祥瑞之現世, 陛下之期冀。”

  在當前情況下,這是嚴嵩所能想出的最好的回答了。

  秦德威仿佛“大吃一驚”, 說:“難道嚴閣老今日沒有賀文獻上?”

  經過這麽一句提醒, 眾人都感到極其不可思議,嚴嵩也吃錯藥了?他今天竟然是空著手來的?

  再怎麽樣,今天也得獻上篇東西應景啊,你嚴嵩居然什麽都沒有,是不是有點過於囂張了?

  而嘉靖皇帝也愕然片刻,他萬萬沒想到,一直兢兢業業的嚴嵩在這個時候掉鏈子。

  這該怎麽解釋?大禮告成之後, 嚴嵩就懈怠了?

  然後嘉靖皇帝突然又想起, 當初秦德威寫奏疏罵嚴嵩時,曾經說嚴嵩“得意忘形”。

  真踏馬的讓秦德威說中了, 眼前嚴嵩這樣,看起來就是得意忘形的表現!

  不過嘉靖皇帝縱然很不滿,也不能當場把嚴嵩貶出去。畢竟嚴嵩代表著“政治正確”, 目前絕對不能倒。

  就算嚴嵩出了點問題,嘉靖皇帝也隻能忍著,不然朝中沒有第二個嚴嵩了。

  嚴嵩沒東西,但別人都有,於是朝賀繼續進行。

  等到了尾聲的時候,嚴嵩再次出列,奏道:“臣蒙陛下殊恩,以大學士兼管禮部,專意製禮之事!

  所幸不負聖望,如今大禮告成,臣不必繼續破例兼管禮部,請辭去管部差事!”

  這都是預先定好的環節, 朝廷早就定下大禮告成後,嚴嵩就辭去管理禮部的職責。

  又按照預定套路,嚴嵩辭去管禮部的實職後,然後嘉靖皇帝賞賜給嚴嵩一個太子太保之類的宮保銜。

  再然後把嚴嵩在內閣的排名調整到第二位, 僅次於夏言,在顧鼎臣之上。

  但是當嚴嵩現在真的請辭禮部後,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嘉靖皇帝沒有做出任何表示,就這樣默不作聲的接受了請辭,後麵預定的賞賜統統沒了。

  嚴嵩隻是從第三大學士兼禮部尚書變成了第三大學士,其它什麽都沒有變。

  縱然是再堅強的人,遭受這樣的打擊,也不免失魂落魄,但卻又不能流露出任何“怨望”,不然會引起皇帝加倍猜忌。

  永遠有看熱鬧不嫌事大的人,有個侍郎不知道是抱著什麽心思,對嘉靖皇帝奏道:

  “當初秦德威提議過,讓嚴嵩請辭後,推薦新禮部尚書人選,當時陛下允準了。如今時機已到,不知嚴嵩可否有了意中人選?”

  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嚴嵩深深的看了眼那人,將來弄不死秦德威,還能弄不死你?

  就瞅瞅皇帝這個冷淡不滿的態度,嚴嵩哪還敢再推薦人選的事情?這不是對皇帝蹬鼻子上臉找不自在嗎?

  所以嚴嵩隻能答道:“臣實在駑鈍,無識人之明,不敢擅擬人選。”

  聽到這句,眾人又是恍恍惚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