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比一十九章 雕版印刷
作者:金雨瀟      更新:2020-03-20 17:42      字數:2374
  印刷術被譽為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而雕版印刷就是印刷術的起源,最早源於唐朝時期。不過這一世,有張富這個喜歡“盜版”的家夥在,自然不可能讓這種好東西一直到幾百年後才被應用。

  隻見牛師傅走過去,從堆得整整齊齊的木板上拿出一塊,遞給張富,道:

  “公子請過目。”

  張富將木板接過手裏,其他幾人也都紛紛好奇的看了過來。

  隻見木板寬約一尺有餘,長約兩尺多一些的樣子,其上凸刻著幾列小字,卻正是《論語》第一篇《學而》的前兩章: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與?”

  孔子與其弟子的言行被牛師傅等人用精湛雕刻技藝刻於木板之上。木板上規規整整、一筆一劃的漢隸書讓人看了就愛不釋手,張富也是喜上心來。隻不過其餘幾人卻是一頭霧水,甚至都看不太明白上麵刻的是什麽。

  原來,這上麵的字皆是與“正版”不同的,剛好反了過來,張富知道是怎麽一回事,自然識得,不過其他幾人就不知道這是啥了,看著像字,又沒怎麽見過。好一會兒,張魯才開口道:

  “富兒,你的書呢?不會就這些吧!這都是些啥,什麽字也不是啊!”倒是郭全眼睛眯著看了一會兒,道:

  “張家小子,這上麵是論語吧!不過怎麽全是倒著的,讓人看不明白。”

  張富聞言,笑了笑,道:

  “老大人慧眼如炬,諸位稍安勿躁,且看我給你們變個戲法。”說完,轉頭道:

  “諸位可要看清楚了。”

  說完,又對幾位師傅道:

  “牛師傅,試試看。”說著,將木板遞到了牛師傅的手中。

  牛師傅自然不會推辭,叫過兩個徒弟,將木板至於地麵蜀錦之上,其中一個徒弟小心翼翼的扶著木板,不讓其亂動,另一個徒弟出了門,找來墨汁,用刷子蘸了,輕輕在木板上刷了刷,直到所有字樣都被墨汁所覆蓋。

  牛師傅親自拿起一塊枯黃色的“蔡侯紙”,將其輕輕覆於字樣之上,又拿起一個幹淨的刷子在紙背上輕輕的刷了一下。

  包括張富在內,所有人都一眼不眨的盯著牛師傅幾人的動作,和其手中的紙張。

  隻見牛師傅不慌不忙的用手拿住紙張兩側,輕輕的將紙張提了起來,翻過身來,獻於張富跟前,道:

  “公子請看。”

  這回連老大人郭全也不淡定了,顧不得文人禮儀,趕忙伸過頭來,盯著張富手中的紙張。

  張富笑了笑,將手中的紙張遞給了郭全,郭全接過,隻見上麵清清楚楚的寫著《論語.學而》的前兩張,字跡清楚爽利,毫無模糊之處。

  郭全看了,當即老淚縱橫,他那裏還不明白,這個困擾了儒家學子好幾百年的難題今日終於得到了解決。隻見其大禮跪下,道:

  “吾儒學今日終於可以傳於天下了,老夫今日代天下人拜謝漢中張元微。”說完,一個響頭深深的磕於地上。張富嚇了一大跳,哪敢接受如此重禮,趕忙雙手扶起老大人,口中語無倫次的道:

  “老大人這是做什麽,叫某如何受得起?”

  老者郭全被張富從地上扶了起來,道:

  “自今日起,莫說老夫,便是整個天下讀書人之禮,你張元微都受得起。”

  說著,像珍寶似的將印著《論語。學而》前兩張的紙張小心的放於地上,目光卻不曾離開半分。張富估計這老大人可能打算將這東西收入懷中的,隻不過此時墨跡未幹,沒辦法罷了。

  想了想,張富道:

  “牛師傅,你們都辛苦一下,將這部書全部印出來吧,裝訂起來。”

  “諾。”牛師傅帶著兩個徒弟趕忙忙活開來。張富又道:

  “爹爹,二位大人,咱們出去說話,將這裏交給牛師傅就是。”

  “好。”張魯應了一聲,臉上的笑意還是不由自主的流露了出來。有了這東西,別說一個書院,就是十個八個也不是不可能,到時候整個漢中,都是讀書人,想想都激動人心,那是何等的一種盛況。

  出了小屋,郭淮領著幾人到了軍營中,吩咐軍士上了茶水等物,各自落座之後,誰也沒先說話,但張富知道所有人都在看著自己,想了想才開口道:

  “老大人,這回您可得兌現您的諾言了,這漢中書院以後可就交給您了。”

  郭全此時的臉上任是一臉笑意,聽得張富的話語,也不在意,道:

  “老夫既然答應了,就不會再反悔的。不過你這書院至少也得一兩年才能建起來的。況且老夫一個人也支撐不了這般大的書院啊!即便老夫還有幾個好友,怕也支撐不住的。”

  張富聞言,也不在意,道:

  “大人答應就好,至於夫子麽,天下那麽多讀書人,自然會有願意來我漢中的。倒是老大人您的好友,富倒是有些好奇了,到底是那些人呢?到時老大人您修書一封,我讓爹爹派人去請。”

  郭全想了想,道:

  “老夫入朝為官數十年,雖然沒什麽大作為,卻還是結交了幾個知己。其中太尉楊彪、司徒王允、司空袁逢還有中郎蔡邕。尚書盧植和老夫都有些交情,隻不過這幾人都不可能來這裏的。”說完,深深的歎了口氣,又接著道:

  “另外,大儒康成公、青州北海太守孔融、荊州名士司馬徽、黃承彥、潁川荀爽等人都算熟識,隻不過想讓這些人來漢中怕也很難。”

  張富聽了有些無語,感情您老人家也沒有把握找來人啊。郭全瞅了他一眼,道:

  “另外老夫還有兩個至交倒是有些把握。”

  張富一聽來了興趣,道:

  “老大人所說何人?”

  郭全道:

  “乃北海管寧字幼安也,另一人乃義陽人韓嵩字德高也。此二人與吾交情甚厚,老夫親自想請,想必二人回來此地的。”

  張魯父子二人聽罷大喜,此二人的名聲便是蝸居於漢中的張魯也是如雷貫耳啊,趕忙稱謝。

  又過了莫約兩個時辰,張富等人在軍中吃了些東西,牛師傅將裝訂好的《論語》全書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交了上來。張富看著手中的三寸厚的書籍,將其交給了郭全,道:

  “老大人,此書就送給您了。”

  郭全也不推辭,將書籍接過手裏,愛不釋手的翻了又翻,見其上字跡清晰,更是大為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