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你是寡人的馬服君
作者:傲雙      更新:2021-05-21 15:55      字數:3705
  趙王丹換下廉頗,廉頗不滿,是可以理解。然,廉頗叛國,趙王丹怎麽也不會相信這會是真的。

  近臣見趙王丹神色有些遲疑,又道:“請王上為了江山社稷,以馬服子換下廉頗。”

  眾人齊聲道:“臣等附議。”

  趙王丹看著這些人,沉思良久,說出了自己的憂慮,“馬服子不曾曆經戰陣,寡人將最後可戰之力押上去。若敗了,後果不堪設想。這件事重大,容寡人好好想想。”

  司馬趙霍問道:“十幾年前,秦國伐我閼與。先王也曾詢問過廉頗、樂乘等諸多武將。他們都說不能打。馬服君說必須打。王上,可知為什麽。”

  趙王丹想也沒想,直接道:“馬服君善兵法,又有謀略膽識,定能出奇製勝。”

  “這隻是其一。”趙霍又道:“其二,馬服君是嬴姓趙氏子孫。”

  趙王丹怔了少許,問道:“你這話是什麽意思。”

  趙霍說的話已經夠明顯了,卻見趙王丹還沒有明白他話中的意思。趙霍見話語所破,也沒有顧忌,直言道:“他們不是趙氏子孫,自然不會竭盡全力為王上效力。唯有趙氏子孫才會真心為了先祖的基業,浴血奮戰。”

  趙王丹尚威說話,一宗室老臣道:“王上,廉頗擁兵自重,不聽王令。秦國以攻,我們以守,如何退敵。”

  又一人接話道:“我們結盟齊國不成,沒有支撐大戰的糧草。戰事拖下去,對我國不利。廉頗善知兵法,豈不知其中的厲害。廉頗抗命不遵,拒絕王命,隻能說明他有不臣之心。”

  “廉頗為人如何,朝野皆知。”趙王丹語調堅定道:“廉頗也是嬴姓男兒,豈會做出叛國之事。”

  趙霍見趙王丹想法太過天真,竟然不知,國家危難之時,缺乏的是忠臣良將,勸道:“廉頗通秦,出賣趙國,圖謀邯鄲,眾人皆知。王上,這該如何解釋。”

  趙王丹大聲道:“這定是秦國離間計策,寡人豈能上當。”

  “如果不是事出有因,秦國離間,也起不了作用。”趙霍放緩語速,痛心疾首,又道:“廉頗沒有異心尚可,若有異心,趙國會危害無窮。”

  趙王丹語調不快道:“你的意思是說,廉頗會叛國?”

  趙霍正色道:“王上命廉頗擊秦,廉頗不聽王命。廉頗之心,昭然若揭。難道還不能說明一切。王上,防微杜漸。否則,為禍江山社稷,悔之晚矣。”

  一人接過話道:“王上繼位至今,尚無功勳,威德不足以服眾。很多老將自持功高,不聽王命。先王曾敗秦,威後也退秦。為何,現在我們阻擋不住秦國的攻勢。”

  又一人道:“我國和秦國十幾年,不曾大規模交鋒。此次,秦王伐我之心,無比堅定。這又是為何?”

  趙霍續道:“廉頗乃塞北邊將,其麾下將士,也出生北地。這些人不在邯鄲,不念家國,自然不願死戰。王上督促廉頗出戰,廉頗不戰,這就是最好的回答。”

  一老臣道:“廉頗手握重兵,若反,天下不再是趙氏的天下。王上莫非忘了,吳起、田忌之事乎?為了江山社稷能夠傳承,我們寧可錯怪了廉破老將軍,也不能不防啊!”

  趙王丹聽到江山社稷這四個字,內心也不能淡定。他不能拿江山社稷去賭,也不敢去賭。趙王丹吸了一口涼氣,穩了穩心神,問道:“依你之見,寡人該怎麽辦。”

  趙霍見趙王丹有此一問,想必聽進去了自己忠義之言,溫言道:“王上以北地將領為將,他們自然不會為了邯鄲死戰。王上以邯鄲將領為將,他們定會齊心協力,擊退秦國。”

  眾人高呼道:“請王上以邯鄲將領,取代廉頗。”

  趙王丹沉默少許,權衡利弊。趙王丹也覺得北地將領不會為了邯鄲、為了趙國死戰。若他以邯鄲將領出擊秦國,自然比用北地將領更讓人放心。然,擺在趙王丹麵前的這個難題,北地將領善戰,邯鄲何人能夠取代。

  樓昌看出了趙王丹的心思,趁勢道:“請,王上以馬服子為將。”

  趙王丹沉默不語,仍舊沒有表明態度。馬服子有何能耐,他還是拿捏不準,更不敢輕易做出決定。

  樓昌見趙王丹不聽平陽君、藺相如之言,也不信任北地將領,還忌憚廉頗等人。樓昌也看懂了趙王丹為何遲遲不下達政令的原因,趁勢道:“正所謂,虎父無犬子。馬服子善兵法,與人論兵,而不敗。就連馬服君也自愧不如。馬服君的威名,早就傳遍秦國。秦國君臣,莫不膽顫。我們以馬服君之子為將,不僅能震懾秦國,還能提高將士士氣。長平之困,可解。”

  眾臣也被樓昌之言所感,齊聲道:“請,王上以馬服子為將。”

  “寡人要好好想想。臨陣換將,那可是大忌。”趙王丹還是下不了決心。此戰,勝負,關係江山社稷。趙王丹的每個決定都會影響國家的運勢。尤其是現在,他的每個決定,至關重要,一點也不能出錯。

  趙霍見王上在大事麵前,猶豫不決,心急道:“馬服子善於用兵,又是宗室,豈會降秦,背叛趙國。王上,不用之,莫非還有什麽擔心。”

  “這…”趙王丹也不知道如何形容心底深處的不安。

  樓昌見狀,又道:“王上,馬服子的威名,已經傳到了秦國。鹹陽君臣聽說王上打算以馬服君為將,準備撤兵。邯鄲城內,也再傳,秦國害怕馬服子。”

  趙王丹聞言,大聲問道:“此事,可是真的。”

  樓昌道:“王上不信,可以走出王宮,聽聽來自百姓的聲音。”

  趙王丹有意將馬服子為將的散播出去,就是為了了解一下,支持他政令有多少人。趙王丹也有意出宮了解一下來自君臣的呼聲,進而為下一步決斷,提供依據。於是,趙王丹喬裝打扮,帶著心腹,走出王宮。

  趙王丹所到之處,聽到的就是這兩個消息。秦懼馬服子,廉頗叛趙。

  逛了大半日,趙王丹有些饑餓,行到大北城,進入九裏居坐了下來。

  趙霍挑了一個上好的雅間,安排美酒佳肴,招待趙王丹。不多時,店家送來美酒、佳肴,躬身退了下去。宦者令害怕有人聽到趙王丹與朝臣之間的對話,親自在門外把守。

  這裏的人不是心腹,也是宗室。趙王丹對這裏的人,充滿了信任。趙王丹喝著美酒,吃了些佳肴,有了幾分飽意。趙王丹獨自飲了一樽,放下酒樽,問道:“今日所見所聞,寡人才知諸位所言不虛。”

  趙霍見大半天轉悠下來,趙王丹已經變了一個人,順勢道:“王上,以馬服子為將,更換廉頗,這是邯鄲很多人的心聲。王上應該順應民意,拜馬服子為將。”

  趙王丹道:“寡人也想以馬服子為將?可,馬服子沒有顯赫的軍功,也沒有威德。寡人以他為將,定會有很多人不服。此事,處置不好,就會釀成大禍。”

  在座的人見趙王丹所言不錯。廉頗在趙國的地位,舉足輕重。若輕易換將,還真容易釀成大禍。

  “你們誰能保證,寡人以馬服子更換廉頗。廉頗等人,不會有情緒。”趙王丹見沒人說話,獨自喝了一樽酒,又道:“寡人不僅要替換廉頗,還不能讓國內出現新的動亂。否則,我們換將,不但不能擊秦,還會引發新的動亂。這些事,寡人豈能不考慮。”

  趙霍道:“邯鄲臣民都再傳,廉頗勾結秦國,圖謀邯鄲。廉頗手握重兵,他真有異心,我國為禍不遠。”

  又一人道:“王上所見所聞,臣也不多說了。臣要說的是江山社稷,要掌握在趙氏子孫的手中。”

  趙王丹想了想,難以決斷,問道:“倘若廉頗沒有異心,寡人這麽做,豈不是會寒了北地將士之心。”

  “王上替換廉頗的消息,不脛而走。臣相信,廉頗等人,也得到了這消息。廉頗抗命在前,又見王上要更換他。廉頗的性子,豈能忍之。”趙霍適當的停下來,見趙王丹沒有說話,又道:“我們寧可辜負了廉頗,也不能錯判啊!否則,禍害無窮。”

  趙王丹微握拳頭,眸色之中流露出很複雜的感情。

  樓昌道:“王上,我們和秦國僵持不下,戰事不能拖下去。事到如今,我們不能瞻前顧後,隻能放手一搏。”

  “寡人不敢賭?”趙王丹道:“這個賭注是江山社稷,寡人豈能賭。”

  樓昌高聲道:“王上莫非忘了,武靈王繼位之時,就是敢放手一搏,才破了五國之謀。武靈王打破禮製,推行胡服騎射,才賭贏了趙國現在的盛況。王上不賭,何能破秦。”

  趙霍又道:“王上,百姓說的那些話,臣還記得。廉頗拒戰,有損趙氏男兒的威名。此戰,這種打法,隻會將趙國推進萬丈深淵。我們應該換個有朝氣的將領,快速打破疆土才行。”

  眾人道:“請,王上,放手一搏。”

  “好。”趙王丹端起酒樽,送到唇邊,胸中戰意十足,“寡人想太多,還不如用實際行動。事到如今,寡人別無退路,隻能效仿祖父,放手一搏。”

  趙王丹喝了些酒,但頭腦也很清醒。趙王丹也知道,他現在說的是什麽。他向往武靈王開疆拓土的豐功偉業,也向往惠文王征戰諸侯萬丈豪情。如今,趙國的命運落到他的肩上,他就要繼承先祖遺誌,並發揚光大。

  趙王丹回到王宮,命人去召馬服子。

  馬服子踏進大殿,行禮道:“臣,拜見王上。”

  趙王丹擲地有聲道:“寡人決定以你為將,更換廉頗,擊秦複疆。你是如何想的。”

  馬服子等這一天,等了很久。此時,心中雖樂,卻也沒有表露出來,平靜地問道:“臣不明白,趙國能臣悍將眾多。王上,為何選擇了臣。”

  趙王丹沒想到對方不但沒有露出喜悅,也沒有立即領命,反而還問出了這樣的問題。趙王丹看著他,也看到了自己。馬服子想要超越馬服君,建立功業,證明自己的能力。趙王丹,也想開疆拓土,超越惠文王,證明自己是一個合格的君主。

  趙王丹選擇馬服子,看似給了對方一個機會和平台,又何嚐不是給自己一個平台,一個機會。

  趙王丹眸色明亮,語調鏗鏘有力道:“邯鄲渴望馬服君,趙國需要馬服君,寡人也要馬服君。而你,就是寡人的馬服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