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廉頗抗命
作者:傲雙      更新:2021-05-21 15:55      字數:4317
  都長君入齊,結盟不成,也沒能購買糧食。秦、趙之間,非得分出勝負不可。趙王丹見此戰,無法避免,也隻好全力應戰。

  平陽君神色充滿擔憂,“王上,齊國不結盟,也不賣糧食給我們。我們就沒有足夠的糧食,支撐大戰的到來。我們與秦國打持久消耗戰,對我國不利。”

  “平陽君這話是什麽意思。”趙王丹聞言,心裏也湧出前所未有的害怕。如果沒有足夠的糧草,支撐大戰。趙國和秦國打消耗戰,注定會輸得很慘。

  “臣認為,我們不應該打持久消耗戰。我們應該主動出擊。”平陽君也深刻認識到秦、趙兩國的差距。趙國軍事實力,足以和秦國一戰。然,秦國除了本土疆域,還有巴、蜀數千裏地,以及占據楚國的丹陽、巫郡、黔中郡,魏國的河東郡,韓國太行以西的疆土。趙國的整體的國力,遠不及秦國。再加上,趙國深處四戰之地,又與諸侯不和。若與秦國打消耗戰,諸侯見之,出兵伐趙,那可大事不妙。

  “主動出擊?”趙王丹聞言,嚇得不輕。

  平陽君沒有給趙王丹太多的思考時間,態度堅定道:“不錯。我們應該主動出擊。”

  趙王丹穩了穩心神,問道:“我們主動出戰,可有把握戰勝秦國。”

  “沒有把握,我們也要試一試。”平陽君見趙王丹還沒有意識到戰局對趙國來說是多麽糟糕,有意加重了語氣,“王上,我們隻能賭。”

  “寡人…”趙王丹還是不能下達主動出擊的命令。賭贏了,他將會贏得一切。若是輸了,他不敢想象。

  樓昌見趙王丹遇見大事,毫無主見,與先王相比差遠了,也道:“王上,臣讚成平陽君的想法。我們與秦國開戰,不能以守為攻,打持久消耗戰。我們應該主動出擊,或許還有勝算。”

  趙國朝臣也附和道:“臣等附議。”

  趙王丹聽著朝臣請戰之音,也遲遲拿不定主意。無論是戰與和,還是攻與守,他已經失了先機。如果再走錯一步,趙國將會輸得更加徹底。

  平陽君知道趙王丹擔心的是什麽,語調平緩道:“王上,我們主動出擊,是可以擊敗秦國的。”

  趙王丹道:“如何擊敗。”

  平陽君聞趙王丹之音,多了點膽怯,鼓舞道:“秦國久攻我不下,士氣衰敗。秦軍跋山涉水,千裏遠征,軍械、糧草也不足。秦國雖占據丹河西側,但民心未附,立足未穩。我們主動出擊,就有可能一戰而勝。”

  趙王丹問道:“寡人問戰與和之時,你們要寡人和。好,寡人讓鄭朱去議和,我們被秦國欺詐。寡人問攻與守之時,你們要寡人守。如今,你們又要寡人戰。你們究竟想要寡人怎麽辦。”

  平陽君見趙王丹沒有看清大勢,還沉寂在過去。戰與和,大臣主張和,是因為他吵著嚷著要提兵親征。趙王丹是一國之君,豈能親身犯險。攻與守,大臣主張守。那是因為議和失敗,不得不打。然,秦國準備充分,趙國沒有準備,隻能以守。

  今,朝臣主張戰,則是因為,趙國沒有齊國的援助,更沒有支撐打持久消耗戰的糧草。若不主動出擊,也會將趙國拖垮,

  平陽君見趙王丹優柔寡斷,遲遲不下達命令,害怕他拖下去,壞了大事,忙道:“我們數十萬大軍在丹河,與秦國僵持。舉國之力,能夠承擔多久。不如,趁著我們還有糧草,士氣未衰,主動出擊。”

  樓昌也道:“請王上下令,主動出戰。”

  朝臣見趙國已經沒有退路,也齊聲道:“臣等附議。”

  趙王丹往朝臣看了看,問道:“虞卿,何在。”

  平陽君道:“王上莫非忘了。虞卿正在押送糧草,趕赴丹河沿線。”

  “好吧!那就打。”趙王丹見虞卿不在,朝臣都主張出戰,自己也沒有獨斷朝綱的魄力,喊道:“來人,給廉頗傳令。讓他率軍,渡過丹河,速速擊退秦軍。”

  廉頗正在主軍大帳,苦思冥想,迎戰秦軍之策。這時,平原君率著親信走了進來,神色不安道:“廉老將軍,大事不好了。”

  廉頗問道:“秦軍過河了?”

  “不是。”平原君壓低聲音道:“我們的糧草快要告罄,不足以支撐大戰。”

  廉頗也正在為這事發愁,問道:“我們的糧草,還能支撐多少時日。”

  平原君不容樂觀地說道:“我們駐紮在丹河的將士和百姓,有數十萬眾。每天消耗的糧草,以萬石計算。我們的糧草還能支撐不到十日。戰事拖下去,我們糧草告罄,那該怎麽辦。”

  廉頗問道:“平原君可有派人回邯鄲,催促糧草。”

  “我已經派了五名斥候,回邯鄲,讓王上送糧草來。”平原君歎道:“這也是杯水車薪,遠水救不了近火。若將士知道,我們沒有糧草,軍心定會大亂啊!”

  廉頗也知,糧草的重要性。如果沒有足夠的糧草支撐,戰局就會直轉而下,形勢對趙國極其不利。

  就在這時,一人大笑走了進來,行禮道:“見過廉老將軍,見過平原君。”

  平原君沒想到虞卿來到前線,問道:“你怎麽來了。”

  “我奉王上之命,押送糧草而來。”虞卿笑道:“怎麽,平原君不想見到我。”

  平原君見糧草來了,頓時大喜道:“虞卿,你來得太及時了。我們正在為糧草發愁了。”

  虞卿笑道:“看來,我來得正是時候。”

  廉頗道:“虞卿,你來得太是時候了。”

  平原君問道:“虞卿,你帶來了多少糧草。”

  虞卿伸出三根手指頭,“足以支撐大軍三個月。”

  “三個月。”廉頗對這個答案不是很滿意,又道:“虞卿,能否替我做件事。”

  虞卿問道:“什麽事。”

  廉頗道:“你就說帶來的糧草,可以支撐六個月。”

  虞卿尚未說話,平原君接話道:“廉老將軍,這話是何意啊!”

  虞卿是明白人,笑道:“平原君,廉老將軍是為了穩定軍心。”

  “穩定軍心?”平原君想明白了廉頗的用意,大笑不已。

  虞卿道:“廉老將軍,不用擔心。王上以都長君為使,前往齊國夠買糧草,足以支撐,我們與秦國的持久消耗戰。”

  “太好了。”平原君擊掌道:“有了齊國的支援,我們就可以和秦國打消耗戰,拖垮秦國。”

  廉頗臉上沒有半點喜色,問道:“虞卿,王上是什麽想法。”

  虞卿沒有察覺出廉頗微變的神色,“王上讚成與秦國打持久消耗戰。”

  平原君愣了片刻,搖頭道:“王上,少年心性,不主動出戰就算了。王上怎會選擇與秦國打持久消耗戰。”

  虞卿指著自己那張嘴,笑道:“這個主意是我出的。”

  “你對王上說了什麽,才改變了王上的心意。”平原君知道趙王丹的個性,是聽不進去的。

  虞卿展了展衣袖,笑道:“我國與秦國議和失敗的事情,想必平原君和廉頗老將軍都已經知道了。我們議和失敗,王上大怒,召集朝臣商議攻與守。是我這張嘴,說動了王上。”

  平原君不想聽這些,催促道:“說重點。”

  虞卿本想多說幾句讚美自己的話,但見平原君這般說,也隻好跳過不重要的環節,直奔主題,“秦國有意欺詐我們,就是為了拖延之間,讓諸侯孤立我們。秦國不能速勝,我們也不會速敗。我們和秦國對戰,隻能打持久消耗戰。”

  “我聽說,你在朝堂上,頂住朝臣的壓力,給王上獻了三步策略。”平原君道:“第一步,讓廉老將軍守住丹河,阻擋秦軍新一輪攻勢;第二步,以都長君入齊,結盟購糧;第三步,消耗秦軍,以待決戰。”

  “不錯。”虞卿笑道:“正是我說的。”

  “虞卿啊虞卿。”平原君笑道:“你不愧是王兄看重的人。”

  廉頗吸了一口氣,搖頭道:“平原君,我們不能高興太早了。”

  平原君問道:“都長君去齊國,結盟購糧,支撐大戰。為何不能高興。”

  虞卿也道:“廉老將軍,不用擔心。”

  “虞卿獻的計策,是沒有問題。”廉頗語氣轉變,又道:“我擔心的是齊國。”

  平原君追問道:“齊國有什麽好擔心的。”

  虞卿一下就想明白了廉頗沒有說完的話,拍了一下額頭,“壞了,壞了,壞了。”

  平原君見虞卿也變得有些莫名其妙,問道:“你又怎麽啦!”

  “我高興太早了。”虞卿神色也不安道:“結盟購糧,恐怕不會成功。”

  廉頗也道:“這也是我擔心的事。”

  “都長君親自入齊,難道還會失敗。”平原君見兩位太過謹慎,笑道:“你們啊!多慮了。”

  虞卿神情嚴肅道:“我們派使者去秦國議和,這件事諸侯皆知。齊國君臣也會知道。秦王熱情迎接我國的使者,會讓齊國認為我們和秦國止息兵戈,甚至他們會認為我們和秦國達成了某種協定。此刻的我們,已經被諸侯孤立。”

  廉頗也道:“五國伐齊之後,齊國君臣安享和平,不願卷入中原紛爭。我國議和的使者去了秦國,這件事傳到齊國哪裏,恐怕會了大事。”

  平原君道:“你們會不會想多了。”

  虞卿道:“齊襄王若在,尚可。可,齊襄王甍,新王年幼。齊國國政,出自君太後之手。君太後、齊王都是沒有主見之人,也不敢獨斷朝綱。齊國君臣想要和平,君太後、齊王隻會答應。都長君入齊結盟購糧,就不會成功。”

  平原君聞言,臉色慘變道:“都長君入齊結盟購糧失敗,豈不是我們隻能和秦國一對一對戰?”

  虞卿正色道:“真是這樣,我們隻能與秦國開戰了。”

  廉頗道:“這也是我為何要虞卿說帶來了支撐六個月糧草的原因。”

  虞卿見廉頗考慮周到,但也瞞不住諸將,問道:“我雖想幫廉老將軍撒謊,穩定軍心。可,我帶來的糧草,一目了然。”

  “我在大糧山,設置了糧倉,囤積糧草。你的糧草混合泥土送去,定能瞞天過海。”

  “還是廉老將軍有辦法。我們這樣做,不僅可以瞞過將士,還能欺騙秦軍安插在我軍的斥候。”虞卿佩服道:“我這就去辦。”

  平原君也道:“我也去。”

  虞卿、平原君押送糧草,當著眾將士的麵而過。諸將士見邯鄲送來了這麽多的糧草,無不興高采烈。

  虞卿、平原君押送糧草,囤積在大糧山之後,便回來複命。平原君笑道:“廉老將軍,沒有看見。我軍將士,看著糧草,士氣高漲啊!”

  虞卿也道:“若非廉老將軍之計,我還看不到這一幕。”

  此時,一使者進入大帳,行禮道:“見過平原君、廉老將軍。”

  平原君見來者是趙王的親信李可,問道:“你怎麽來了。”

  “都長君入齊,結盟購糧失敗。”李可提高聲音道:“王上命我前來,督促廉老將軍,速戰速決。”

  虞卿擔心的事情,最終還是發生了。

  平原君見廉頗一點反應都沒有,心下起疑,往廉頗案幾上看去,這才發現,上麵擺放著幾道戰書。平原君沒想到三天的時間內,發生了這麽多事。

  虞卿見趙王丹先讓使者送信,又讓親信前來督戰。趙王丹想要開戰的心情,太過急切。虞卿湧現出害怕之色,那就是廉頗拒絕了趙王下達的開戰命令。

  李可道:“王上見廉老將軍,拒不出戰,很是生氣。請廉老將軍執行王命,讓臣回去也好交代。”

  廉頗正色道:“你回去告訴王上,廉頗不會打無把握的仗。也不會讓將士,白白的丟了性命。王上出戰的命令,廉頗不敢接受。”

  李可知道廉頗的脾氣,但聞言,還是驚駭不已。趙王丹三日內,送來五道詔書,他竟敢拒絕出戰,問道:“廉老將軍,可知,拒戰的後果是什麽。”

  廉頗早已經做好了準備,語調平和道:“王上覺得廉頗不聽將令,請他找人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