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齊君太後
作者:傲雙      更新:2021-05-21 15:55      字數:4341
  田單見齊國君臣用別樣的眼光看著他,臉色坦然,語調有力地回擊道:“外臣是先王賜封的安平君,也是趙王賜封的都長君。”

  齊王建怒氣上湧,斥責道:“你好有能耐,竟能成為兩國之君。父王對你恩重如山,你是如何報答父王。你又是如果為齊國效力。你不是說要助父王複興齊國偉業,結果,你卻背叛了父王,背叛了齊國。父王臨死前,你又在哪裏。”

  “外臣,是有苦衷。”田單自然不會把那些事說出來,也遺憾自己沒能在齊襄王臨死前見上一麵。田單轉念一想,齊襄王臨終前,真的想看見自己身在臨淄乎?

  齊王建見他還在強詞奪理,沒有半點悔恨,怒斥道:“都長君,這句話,寡人會信?”

  田單想起自己為了齊國,為了齊襄王做的那些事,換來的卻是不解和漫罵。田單看著齊王建,高聲問道:“我雖為趙國都長君,我也在為兩國和平奔走。我沒有做半點對不起齊國之事。齊王,我是哪裏做得不對?”

  齊王建也被對方投來的那道眼神,嚇了一跳,隻能抬高語調,來壯大自己的膽色,“你別以為,寡人不知道你想幹什麽。”

  田單再也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喝問道:“我想幹什麽。”

  齊王建冷笑道:“怎麽,秦國伐趙,趙國打不贏,你又想回到齊國。寡人告訴你,是不可能。”

  “哈哈哈。”田單聞言,縱聲大笑。

  齊王建見整個大殿,彌漫著田單的笑聲,有些膽怯地問道:“你笑什麽。”

  “笑你不知我。”田單止住笑聲,“沒想到齊王會這樣看我,我無話可說。”

  齊王建見對方服軟,誤認為自己在氣焰上壓住了對方,得意道:“你的確是無話可說。寡人再此放下話,絕不會讓你回到齊國。”

  “忠臣,不事二主。我侍奉先王,又侍奉趙王,已經丟了忠臣的傲骨。秦國伐趙,我豈會為了自身富貴,棄趙王,侍奉齊王。”田單見齊王建沒有半點先祖的遺風,冷聲道:“縱使天下沒有容我殘軀之地,我也不會回到齊國。”

  齊國朝臣見安平君目中無人,正準備厲聲譴責,卻被安平君那道犀利的眼神,嚇得不敢言語。齊王也沒見過這樣的安平君,也不敢說話。

  這時,一道明亮的聲音,高呼道:“君太後到。”

  齊臣聞言,立馬相迎。齊王也起身,行禮道:“母後,怎麽來了。”

  原來,君太後身體不適,正在宮中靜養。卻聽近臣說,安平君回到齊國。剛開始,君太後害怕不已。深怕王兒的王位有失。後來聽說安平君回來,不是找齊國的麻煩,而是締結齊、趙兩國盟約,共同抗秦。

  君太後知道了安平君的來意,那種如臨大敵的害怕感,頓時消散。君太後又怕王兒,年輕氣盛,折辱安平君。安平君一怒,定會率領趙卒攻齊。到那時候,齊、趙兩國戰事將起,這是她和朝臣都不願看到的。

  “安平君是先王複興齊國的大功臣。我聽說安平君回來了。縱使身體不適,也要前來看看。”君太後拖著沉重的步伐,坐在陪側,抬手道:“諸位,不必多禮。”

  “安平君好久不見,先王和我甚是想念啊!看著你回來了,先王一定會很高興。”君太後也知道,安平君愛惜名聲。她如此說,安平君心中有怨恨,也不會表現出來。

  田單見齊襄王落難之時,遇見的那個年少無知的女子,竟然能夠主持朝政,且遊刃有餘,倍感驚訝。

  君太後朝著安平君,行禮道:“先王在世時,曾提及安平君之才。齊國能有今日,安平君功不可沒。此次,安平君回來是幫助我們,應對諸侯戰事乎?”

  田單見君太後對他禮儀有加,緩了緩語氣,回禮道:“外臣奉趙王之名前來,合縱抗秦,維護天下諸侯秩序。”

  “你是來合縱抗秦,不是回來輔佐我們,應對諸侯?”君太後也知道齊襄王為了江山社稷,為了王兒的王位,做了很多對不起安平君之事。索性安平君不是記恨之人,否則,齊國的戰事早就起了。

  “幾年前,臣已經離開了齊國,前往趙國。趙王對我恩重,封君拜相。”田單又道:“受人恩惠,定當相報。今,秦國伐趙,我自當出力。”

  君太後見對方承受了所有的罵名,還無怨無悔,問道:“齊國能做什麽。”

  田單道:“趙王希望齊、趙兩國,締結盟約,共同抗秦。”

  君太後眸色沒有什麽變化,神色感到為難道:“先王臨走前,將殘破的江山交給我們孤兒寡母。這幾年,我們戰戰兢兢,不敢怠慢,守住先王的殘破江山。先王臨終前的遺策,讓我們不要插手中原戰事。我們合縱趙國,對抗秦國,豈不是違背了先王的遺詔。”

  田單怎麽也沒想到,君太後會以先王遺詔,委婉拒絕齊、趙兩國之盟。

  齊王建見母後對安平君太客氣,插話道:“秦、趙開戰,打得兩敗俱傷。齊國才能趁勢崛起,重拾先祖的輝煌。秦、趙兩國開戰,與我齊國何幹。寡人才不會違背父王的遺詔,助趙抗秦。”

  君太後見王兒性子不夠沉穩,說話太直接,瞪了齊王一眼。齊王害怕君太後,不自覺低下了頭。君太後見安撫住了齊王,又看著安平君,眸色含淚道:“五國伐我,我國險些亡國,從此一蹶不振。齊國自保不足,哪有精力插手中原戰事。三晉之中趙國最強,我相信,趙國能夠抵抗秦國。”

  田單看著君太後,語調平緩道:“魏國、楚國,國勢衰敗,不能與秦爭鋒。能夠阻擋秦國東出者,唯有趙國。三晉是齊國的門戶,秦國擊敗趙國,就會席卷中原。齊國也不能幸免。齊國聯合趙國,共同擊秦,不僅可以打壓秦國,還能維持天下諸侯秩序。”

  君太後裝出一股柔弱的態度,“安平君說得有理。但,安平君想過沒有。我們助趙國擊敗秦國,中原之勢,趙國最大。秦國是虎,趙國也是虎。趙國離齊國最近,威脅遠勝於秦國。我們今天幫助了趙國,趙國日後會不會伐我。”

  “太後…”

  君太後打斷田單要說的話,“你是趙臣,想要幫助趙國的心情,我能理解。可,你要考慮到齊國的現狀。”

  田單見君太後不幫助趙國抗秦,出自私心。君太後的用意也沒錯。秦、趙兩國都是猛虎,兩虎相爭,必有一傷。無論是秦國,還是趙國,對於齊國來說都是好事。

  然,君太後忽略了一個事實。秦國擊敗了韓、魏,又打敗了楚國。如今能夠阻擋秦國之勢的,隻有趙國。趙國敗了,秦王君臣的野心將會,進一步膨脹。齊國,為禍也不遠了。

  齊王建見母後對田單,客客氣氣,對方卻不識好歹。頓時,壓不住心中湧出的憤怒,喝道:“秦、趙要打就打,齊國才不躺渾水。寡人沒有聯合秦國,夾擊趙國,就已經給你麵子。”

  田單深知,兩國結盟無望,也不再多說,“天下紛爭繞繞,諸侯難能獨善其身,齊國也不能置身事外。齊國偏安一隅,坐享和平,不融於諸侯。三晉敗亡之時,齊國為禍也不遠了。”

  齊國君臣見安平君放蕩不羈,紛紛出言叱責。田單也不發怒,平靜地看著齊國的君臣,心想:“齊威王、齊宣王,征伐諸侯,何其了得。齊閔王破楚、伐秦、亡宋,也算英雄赫赫。先王複興齊國,也算有為之主。先王走後,齊國淪落至此。齊王,乃亡國之象啊!”

  田單朝著君太後行禮,又道:“我此去之後,再無歸來。我和齊國,劃清界限。從今天起,我不是齊國的安平君,而是趙國的都長君。願君太後能夠治理齊國,光複祖宗基業。”

  朝臣中有和田單交往甚好的人聞言,忙道:“安平君,先王待你不薄,你怎能如此薄情寡義?”

  “你們說我忘恩負義也好,言我不忠不義也罷。”田單心已死了,態度堅決道:“從今天起,我和齊國沒有任何關係。”

  齊王建怒喝道:“放肆!你就不怕寡人殺了你。”

  “你敢殺我乎?”田單語調不高,卻是充滿威儀。

  齊王建高喊道:“來人,給我殺了他。”

  田玉忙道:“王上,安平君為齊國立下汗馬功勞。我們不能殺了他啊!王上若殺了安平君,就會落下斬殺功臣的罪名,令國人寒心啊!”

  眾臣見齊王想要殺安平君,嚇得不輕,也道:“請,王上三思。”

  君太後見王兒之言把事態擴大,卻忘了田單的另一重身份,那就是趙國的都長君。都長君被斬殺,趙國豈能不伐齊雪恥。若如此,齊、趙兩國戰禍將起。

  君太後製止大臣安靜,又看了一下王兒,訓斥道:“沒有安平君,怎會有齊國。你父王待安平君,尚且尊敬、愛戴。你怎能大言不慚。”

  齊王建見母後從來沒有這麽生氣,請罪道:“孩兒知錯。”

  君太後笑著道:“安平君,王兒年少無知,口出狂言,你莫要放在心上。我代替王兒向你陪禮。”

  “君太後嚴重了。臣,遭受不起。臣也是一時氣急,情緒激動了些。”田單與君太後還有些交情,也不想將事態擴大。

  君太後知道安平君不是記仇的人,否則,齊襄王排擠、打壓,安平君豈能善罷甘休。

  君太後道:“安平君莫要怪我,不助趙抗秦。實在是,我國也有難處。如今楚國攻破魯國徐州,下一步,就要亡了魯國。魯國和齊國,唇亡齒寒。我們實在沒有精力,援助趙國。”

  田單也知,楚國伐魯,牽製了齊國。齊國君臣,本就安享和平,不願染指中原。楚國伐魯,也成為了他們拒絕援趙擊秦最好的理由。

  君太後又露出一副楚楚可憐的模樣,“我們也想助趙伐秦,奈何,力不從心。”

  田單強加多說,倒有欺負孤兒寡母之意,換了一個話題道:“齊國有難處,我能理解。君太後能否為趙國提供糧草。”

  君太後叫苦道:“這些年,齊國幹旱、洪澇、蝗災,接踵而至。齊國,顆粒無收。齊國百姓都吃不飽,我們那裏有糧草,支援趙國。這件事,我也是愛莫能助啊!”

  “既然如此,多說無益。”熟悉的齊國和君臣都已經遠去,多留也沒有任何意義。田單說完這幾個字,帶著無比的心傷,離開了大殿。

  田單站在高台,凝望著這座城池,心道:“齊國,再也回不去了。”

  齊王見田單就這樣離開了大殿,問道:“母後,怎能就這樣放他離開了。”

  君太後道:“他是趙國的都長君,你殺了他,會引起兩國紛爭。”

  魯仲連道:“太後,秦國是虎狼之國。三晉幫我們攔著秦國,我國才能發展。如今,韓、魏忌憚秦國。唯有趙國敢和秦國一戰。若趙國被秦國大敗,三晉以秦為首。齊國也危險了。我們真的不助趙伐秦。”

  君太後問道:“秦、趙兩國打得起來嗎?”

  魯仲連答道:“趙國接納上黨,無異於在秦國虎口奪食。秦、趙兩國必有一戰。我們幫趙國,也是幫自己。”

  君太後問道:“我聽說趙王派人去秦國議和了,可有此事。”

  魯仲連沒想到君太後會知道這些事,頓感驚訝,“是有此事。”

  君太後出了一口氣,放緩語速道:“秦、趙兩國打得起來,我也不想去管。更何況,秦、趙兩國議和,打不起來。”

  魯仲連問道:“秦、趙打不起來,安平君為何要來夠買支撐大戰的糧草。”

  齊王道:“他是想試探我們,從而想讓我們卷入中原戰事。他的這點伎倆,豈能瞞得過寡人。”

  趙王丹身在邯鄲,得知斥候快馬送回來自臨淄的消息。趙王丹得知都長君入齊,締結盟約不成,也沒能夠買糧草,問道:“我們該怎麽辦。”

  平陽君見這是議和帶來的負麵影響,尤其是趙國已經被諸侯孤立了,深感無奈道:“事到如今,我們隻能靠自己。”

  “好吧!”趙王丹雖沒有把握與秦國一戰,但也別無選擇,重重出了一口氣,“我們隻能和秦國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