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飛鳥知故鄉
作者:傲雙      更新:2021-05-21 15:55      字數:3408
  趙王丹與秦國議和失敗,秦、趙兩國的戰事,將會擴大升級。在攻與守之中,虞卿獻計,分三步對抗秦國的攻勢。第一步則是阻截秦軍新一輪攻勢,守住丹河防線;第二步則是以都長君入齊,以購買糧食為由,試探齊國;第三步則是與秦國決戰。

  廉頗不愧是名將,堅壁固守,抵擋住了秦軍新一輪攻勢,守住了丹河防線。第一步,算是完成了。那麽,接下來便是實行第二步。

  趙王丹拜訪都長君,覺得一個人有些不妥。於是,趙王丹拉著平陽君、虞卿等人前往都長君府邸。都長君府邸的侍衛見趙王丹來臨,快步跑進去通報。

  “都長君,王上來了。”

  都長君正在會客廳,博覽群書。忽聞,趙王丹來了,連忙放下手中的書籍,喊道:“快,扶我去迎接王上。”

  趙王丹進入庭院,見都長君拖著病體相迎,請罪道:“王上前來,臣未能相迎,還請王上將罪。”

  平陽君、虞卿等人行禮道:“見過都長君。”

  都長君朝著平陽君、虞卿二人拱手,一一還禮。

  趙王丹見都長君患疾,整個人精神萎靡,消瘦了不少,噓寒問暖道:“都長君,嚴重了。寡人早就該來探望都長君,奈何忙於國政,走不開。都長君,身體好些沒有。”

  “多謝王上,惦記著臣的身體。”都長君一邊將趙王等人請入庭院,另一邊命人準備茶水糕點,又道:“臣。喝了王上送來的良藥,身體好多了。”

  趙王丹和善道:“你是寡人的都長君,又為寡人伐秦破燕,立下汗馬功勞。你為趙國做的那些事,寡人都記在心裏。都長君要早點好起來,寡人還要與你建立功業了。”

  都長君輕咳少許,穩了穩心神,感激道:“威後、王上不嫌棄我這個落魄之人,還以封君拜相,善待我。威後、王上之恩,臣,縱使粉身碎骨,也不能報答。”

  進入大廳,眾人紛紛落座。趙王丹坐在主位,都長君坐在下首。平陽君、虞卿等人相對而坐。

  都長君雖患疾不出,久居府邸,但也了解趙國的國政。趙王丹以平原君接納上黨與秦國不宣而戰;秦國武力奪上黨;平原君攜帶上黨軍民逃離長平;趙王丹以廉頗率軍出戰;秦、趙兩國在丹河陷入僵持;鄭朱赴秦議和等等,這些事,都長君都知道。

  此刻,趙王丹、平陽君、虞卿等人前來拜訪他。隻能說明一點,那就是與秦國議和失敗了。

  都長君猜到了對方的來意,直接問道:“王上,不隻是來看臣這麽簡單吧!”

  趙王丹正愁怎樣打開話題,卻見對方主動說起,笑道:“都長君,不愧是聰慧之人。寡人尚且沒說明來意,你便知寡人心中有事。”

  都長君了解趙王丹的個性,問道:“王上,來看臣,不知為了何事。”

  “寡人來此,一是來看都長君。”趙王丹話鋒一轉,又道:“其次,有事相求。”

  都長君道:“王上有事,盡管說。臣能效勞,當仁不讓。”

  趙王丹來之前已經想好了對白,語調緩慢道:“寡人派鄭朱前去議和。秦王不講信用,欺詐寡人。此次議和,也失敗了。我國和秦國大戰一觸即發。都長君,寡人應該如何應對。”

  趙王丹一開口,都長君就知道他要說什麽,直接問道:“臣,能為王上做點什麽。”

  趙王丹見對方爽快,也不溫婉,直接道:“都長君快人快語,寡人就直接說了。寡人想要辛苦都長君去齊國走一趟。”

  都長君想也沒想,直接問道:“王上要臣去齊國做什麽?”

  趙王丹歎了一口氣,多了點無奈,“我國對戰秦國,不能速勝,也不會速敗,將會有一場持久的消耗戰。寡人決定和秦國打到底,就要做好萬分準備。寡人想要都長君去齊國,是為了我國夠買可以支撐大戰的糧草,應對突發的狀況。”

  都長君聞言,見趙王丹的決心並不堅定,而是被逼無奈,才選擇與秦開戰。如果趙王丹想打,就該一戰到底。以鄭朱前去議和,已經棋錯一招。如今想和秦國打,是不是有些晚了。

  趙王丹見都長君不說話,又見他病體纏身,也不好勉強,歉意道:“都長君身體不適,不利於出行。寡人也不會過度強求。都長君就當寡人沒有說過這句話。”

  都長君看了看趙王,又看了看平陽君和虞卿,問道:“趙國能臣眾多,王上為何選擇臣,出使齊國。”

  趙王丹也沒有像平陽君、虞卿二人,投去求救的眼神,誠懇道:“出使齊國,都長君最合適。”

  平陽君、虞卿二人,見趙王丹應對自若,淡淡一笑,也沒說話。

  都長君從趙王那雙眸色之中,看到了誠意,答允道:“王上說了,臣,自當聽命。”

  趙王丹本以為都長君為找個借口推辭,卻沒想到對方如此幹脆的接下了這趟苦差事。趙王丹見都長君病體纏身,還肯為自己出使齊國,行了國士之禮,感激道:“多謝都長君。”

  都長君見趙王丹善待他,沒有因為他不在朝堂,態度發生變化,回禮道:“王上不用如此。臣乃趙國的臣子。國家存亡,人人有責。臣,自然要為國家做點事。臣老了,不能披甲上陣,征戰疆場。去齊國購糧,跑點腿,這點事,還是可以身體力行的。”

  趙王丹道:“都長君為寡人入齊,夠買支撐大戰的糧食,我們就能戰勝秦軍。”

  “我國和秦國戰事已開,臣多留邯鄲片刻,就多了一刻的危險。”都長君道:“臣,收拾行囊,即刻啟程,前往齊國,為我國夠買支撐大戰的糧食。”

  趙王丹見對方深懂他心,行禮道:“寡人,謝過都長君。”

  平陽君、虞卿二人,也行禮道:“謝,都長君。”

  都長君朝著三人回禮。

  趙王丹道:“都長君離開邯鄲之時,寡人親自相送。”

  都長君道:“秦國和我國開戰,王上要專注國政。臣去齊國,王上不必相送。”

  “也好。”趙王丹見此行目的已經達到,“寡人不叨擾都長君了。”

  都長君回禮道:“送王上。”

  平陽君、虞卿也朝著都長君行禮,跟著趙王丹離開。

  趙王丹走後,都長君控製不住心中湧現出的傷感,神色悲涼,語調多了幾分滄桑,“五年了,五年了。我離開齊國,已經五年了。”

  門客徐申見都長君說道深處,臉頰流下兩行熱淚,勸慰道:“都長君,為何如此感傷。”

  都長君朝著臨淄的方向看了一眼,控製不住思鄉之情,深吸了一口氣,“我五年不曾回到齊國,你不知道我心中的那份情愫啊!一想到,能夠回故國去看看。我如何,不落淚啊!”

  徐申不懂都長君話中的意思,更不明白他思鄉之情,問道:“你不僅是趙國的都長君,還是齊國的安平君。都長君想念齊國,為何不回去看看。”

  “安平君?”都長君聽到這幾個字,感慨不已,“我很久都沒有聽到這三個字。久而久之,我差點忘了自己還是齊國的安平君。這三個字,多麽令人懷戀,可惜,一切都回不去了。”

  徐申也聽過都長君和齊襄王那些恩怨糾葛。他是破燕複齊的社稷之臣,又怎麽背井離鄉來到趙國紮根。都長君身在趙國,卻時時關注著齊國的動向。徐申被他那顆為國情懷所感,也被都長君的話語所動,眼眶也有些濕潤。

  都長君道出了隱藏在心中多年的話,心情也為之順暢,“誰不想念故國。我也朝思暮想,想要回去。可,我回不去啊!我雖是齊國的安平君,趙國的都長君,也身不由己啊!”

  都長君想起幾年前,趙國以濟東之地,換他為將,出兵伐燕。齊襄王對他說的最後一句話,‘飛鳥知故鄉,狐死必首丘。’又想起,伐燕大勝之時,齊襄王那封信,讓他留在趙國輔佐趙王。

  齊襄王的言下之意,是說寡人不需要你,你不用回來了。都長君在齊國二十多年,豈不知齊襄王的心意。為了感謝那段君臣相知,他要成全齊襄王,還回去幹什麽。

  “罷了,罷了。”隨著齊襄王的甍逝,都長君心中早就釋懷了,“過去的事,不說了。能夠回到齊國去看看,我也知足了。我曾認為,再也沒有機會踏上故國。流落趙國之後,再也回不去了。”

  都長君長歎一聲,轉悲為喜,“天,憐我,也不棄我。”

  徐申見都長君臉色好了很多,“我總算明白了,趙王請都長君入齊之時。都長君沒有考慮,就答應了。”

  都長君沒有立馬答應趙王的請求,是因為他在考慮要不要回去。還有就是,他要照顧趙王的情緒。

  “我回到齊國,一是為了完成多年的心願。我死,也無憾。”都長君想到不久就可以踏上歸國之路,眸色露出喜色,“二是因為,我從齊國背井離鄉來到趙國。趙威後、趙王都善待我。他們不僅讓我位居高堂,還讓我封君拜相,位極人臣。趙威後、趙王以國士之禮待之,我也以國士回之。我怎能不報答趙威後和趙王待我之恩。秦、趙大戰,我身為臣子,定當出力,才不負君王之恩。”

  徐申見都長君這句話,情意深重,足以證明,他把趙國當成了第二個立身安命的國家。他對趙國、對齊國的感情都是真的。

  “不知,齊國還是不是我熟悉的國家。”都長君深吸了一口氣,腦海想象這離開已久的臨淄,悵然道:“飛鳥返故鄉,狐死必首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