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平原君入上黨
作者:傲雙      更新:2021-05-21 15:55      字數:4132
  平原君和上黨郡守馮亭,兩隻手緊握在了一起。這雙手,不僅象征趙國接納上黨的開始,同時也是象征趙氏子孫和上黨男兒,攜手共進,抵抗秦國。

  翌日,趙王丹召集群臣,再次商討上黨之事。趙國諸臣猜不透趙王丹的心意,也不見平原君、平陽君等人表達態度。趙國諸臣,再次陷入僵持。

  然,平陽君看著朝局,但他相信,趙王丹會采納他的意見,拒絕接納上黨。平原君卻相信年少的趙王丹骨子裏流淌的是趙氏子孫尚武的血脈。秦國攻伐上黨,上黨主動獻地,趙王丹是不會選擇視而不見。

  果不其然,趙王丹不想上黨這件事僵持下去,麵向諸臣道:“韓王割地求和,有失男兒傲骨。馮亭,將上黨主動獻地與寡人。此乃,人心所向。寡人不接納,諸侯皆會笑我趙氏子孫無膽量。寡人決定...”

  趙國朝臣見趙王丹,對上黨之事,要做出最後的選擇。眾人,屏住呼吸,靜聽著趙王丹對於上黨,是接納,還是拒而不受。

  趙王丹擲地有聲道:“上黨,寡人接納了。”

  平陽君沒有聽到自己想要聽到的那幾個字,用驚愕的眼神看著趙王丹。平陽君怎麽也沒想到趙王丹會做出如此錯誤的決定。秦國伐韓,韓王割地,上黨獻地,靜下心來想想就知道,這其中隱藏不可告人的陰謀。

  馮亭違背韓王命令,背叛韓國,向趙國獻地,真的是不願意成為秦國之民?還是說馮亭之舉,就是為了將趙國拉下水,秦禍移趙?

  平陽君怎麽也想不明白趙王丹,會因為上黨百裏之疆,與秦國開戰。他更想不明白,趙王丹為何會做出這樣的政令。

  平原君見趙王丹做出這樣的命令,一點都不感到意外。趙氏子孫,還沒淪落到聽到秦國這兩個字,就瑟瑟發抖。

  平陽君出列,勸諫道:“王上,臣,不主張接納上黨。這是韓國禍害我國之計。我們接納上黨,就會與秦國不宣而戰。因為上黨,與秦國開戰,這不是明智的決定。”

  又有幾位大臣出列,讚同平陽君的觀點。

  平原君也沒急著為趙王丹說話,而是選擇靜默不語。平原君不說話是他相信,趙王丹繼位至今,已經有數年。這點事,豈能應付不過來。再者,平原君也知道,自從趙威後去世之後,趙王丹一直都在努力證明自己。

  如果說趙惠文王甍逝,趙國聯齊退秦破燕,捍衛先王的英明及守住趙國的江山之功,歸功於趙威後。那麽,接納上黨,也是趙王丹開疆拓土,建功立業的開端。趙王丹年少,但也向往祖父亡中山、擊三胡,開疆拓土及趙惠文王逐鹿中原的萬丈豪情。馮亭獻地,豈不是證明自己最好的時機。

  趙王丹見眾臣反對接納上黨,沒用王者之威,怒罵群臣。趙王丹也沒有選擇向平原君等大臣求救。趙王丹和平原君、國尉談話之後,心中早就有做了決定。趙王丹也相信自己的決定是正確。現在,他隻需堅定不移地去執行便可。

  這個決定,是對,還是錯,隻能用時間來證明。

  趙王丹吸了一口氣,寧靜心神,語調平和地問道:“寡人有問,諸位請答。”

  平陽君見趙王丹能夠心平氣和地說話,令他著實意外。然,趙王丹沒采納他之言,也令他有些失望,語調有些不快地道:“王上請言。”

  趙王丹問道:“寡人不接納上黨,秦國會不會伐我國。”

  趙國朝臣聒噪少許,卻不見一人說話。

  趙王丹將目光看著平陽君,問道:“平陽君,秦國會不會伐我。”

  “我們不接納上黨,我國和秦國短時間內,不會發生戰事。”平陽君有意抬高音調,又道:“我們接納上黨,就會與秦國不宣而戰。”

  “平陽君的意思是說,我國和秦國,總有一戰。”

  “是。”

  “既如此,無論寡人接不接受上黨,秦國都會與我國一戰。我們和秦國早晚都要打,戰場的主動權,就不能交給秦國,而應該掌控在我們手中。”趙王丹頓了少許,抬高聲調,又道:“上黨,地勢險要,乃兵家必爭之地。我們得上黨,就能利用上黨的地形,阻截秦軍。秦國得了上黨,伐我邯鄲,攻我晉陽,還能切斷邯鄲與雲中、雁門、代,三郡的聯係。秦國得上黨,猶如卡住我們的咽喉,我國也會如韓國失去野王一樣,陷於被動。上黨,決不能交給秦國。”

  平陽君見趙王丹說得有理,考慮的問題,比他還要深遠。平陽君不想和秦國直接開戰。然,趙王丹想的卻是如何才能打贏秦國。

  平陽君沉默少許,問道:“接納上黨,我國和秦國就非打不可。王上,真的想好了?”

  趙王丹眸色堅定,語調鏗鏘有力道:“打就打,我三晉男兒,何曾怕過秦國。寡人不想因為丟了上黨,錯失戰機,導致我國對秦戰事陷入被動挨打,受製於秦。”

  一人道:“王上,戰事,豈非兒戲。我們一旦和秦國交戰,後果,無法估計。秦國攻破韓國太行以西的疆土,又破太行要塞,占領野王,切斷上黨和新鄭之間的聯係。秦國取得大勝,這說明秦軍是虎狼之師。”

  一老臣道:“秦國能征善戰的武將頗多。且不說其他諸將,就說武安君白起,那可是征戰一生,都沒有打過敗仗的人。”

  又一老臣道:“白起伊闕擊敗韓、魏,一戰成名。南下伐楚,攻破楚郢都,逼得楚王割地求和。華陽一戰,又斬殺魏國和我國十幾萬將士。我國對戰白起,凶多吉少啊!”

  又一人道:“韓國打不贏秦國,才想出以上黨獻我之計。他們就是為了將秦禍移趙。王上,我們不能上韓國的當啊!”

  趙王丹聽著諸臣之言,不但沒有感到害怕,反而激發了他心中強烈的鬥誌。趙王丹膽氣橫生,語調高昂道:“秦國欺諸侯久矣,我國也被秦國欺壓。韓國打不贏秦國,魏國不敢得罪秦國。我國選擇無動於衷,豈不是讓秦國覺得三晉無男兒乎?”

  趙王丹語調激烈,越說,越有力,“韓國打不贏秦國,魏國不敢得罪秦國,就讓我國去會一會秦國。秦國有將,我國豈無之。寡人也想知道,秦國和趙國,誰更強。寡人也要天下諸侯知道,有我趙國在,休要染指三晉大地。”

  一老臣見趙王丹不聽勸,非要和秦國一爭高下,喊道:“平原君,請勸勸王上。”

  諸臣也道:“平原君,請勸勸王上。”

  “臣,讚成接納上黨。”這些大臣,本想讓平原君,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來約束一下趙王丹的任性而為。殊不知,平原君也是支持接納上黨之人。

  諸臣見平原君也讚成接納上黨,一片嘩然。

  一人道:“平原君,這是韓國的陰謀,我們不能上當啊!”

  “可笑啊!可笑!”平原君看著這些聽聞秦國就害怕的大臣,又道:“韓王割地降秦,不得人心。上黨之眾,才願獻地給我國。我沒看到什麽陰謀。我看到的是三晉男兒的傲骨。諸位,三晉男兒還有傲骨乎?”

  平原君見這些反對接納上黨的大臣,激憤道:“上黨軍民,獻地我國。此乃,民心所向,也是諸侯盡知。我國不接納,傳了出去。天下諸侯,又會如何看我趙氏子孫?秦人,豈不會譏諷我趙氏子孫無能?你們難道眼睜睜看著秦國欺壓,選擇無動於衷乎。”

  “我做不到。”平原君喝道:“守衛三晉的疆土,乃我輩的使命。上黨男兒不願降秦,寧可與秦國血戰到底,保衛疆土而戰死。我趙氏子孫,豈能落後。”

  “寡人也是這個意思。”趙王丹聞平原君之言,胸中湧出一團烈火,“韓、魏,不敢與秦爭鋒。我國選擇沉默,諸侯皆會笑我三晉無男兒。”

  平陽君見趙王丹主張接納上黨,沒有半點緩和的餘地。今,平原君也讚成接納上黨,此事,已成定局。平陽君見都長君沒有說話,心中殘留了最後的希望,問道:“都長君,對於是否接納上黨,你如何看。”

  都長君本想在這次朝會上,選擇置身事外。平陽君之語,讓諸多大臣的目光,紛紛看著他。就連,趙王丹和平原君的目光,也朝他看來。都長君覺得自己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格外顯眼。

  都長君靜觀朝局,也得出了一個結論。趙國宗室和大臣,以平原君、國尉為首,讚成接納上黨。以平陽君等少數之人,極力反對接納上黨。趙王丹也表明態度。接納上黨,已成定局。無論他反對,還是支持,都改變不了。

  都長君順勢道:“臣,讚成王上和平原君的主張,接納上黨。”

  趙王丹見有了都長君、平原君等支持,問道:“平陽君,還是反對接納上黨。”

  平陽君見大局已定,也不繼續堅持自己的觀點,歎道:“臣,隻是考慮到秦、趙兩國的戰事。忽略了三晉男兒,最重要的東西。臣,老了,糊塗了。都長君、平原君都讚成接納上黨,臣,還有什麽理由反對。”

  趙王丹對著武將問道:“秦國犯我三晉疆土,爾等如何?”

  眾武將齊聲道:“與秦國血戰到底。”

  “好。”趙王丹有了平原君、平陽君、都長君,三位的支持,又有武將的擁護,信心大增,高聲道:“我們接納上黨,與秦國相爭。我們要給秦國一點顏色看看。我們要讓天下諸侯明白,莫欺三晉男兒。”

  平原君率先道:“王上聖明。”

  諸臣也齊聲高呼,“王上聖明。”

  趙王丹大喊道:“宣馮亭進殿。”

  不多時,馮亭步入大殿,行禮道:“上黨郡守,馮亭,拜見趙王。”

  “馮郡守免禮。”趙王丹見馮亭不以外臣稱呼,而是以上黨郡守自稱。足以證明,馮亭對韓王割地之舉,無比寒心。馮亭也做好為上黨而死的準備,

  “謝,趙王。”馮亭又問道:“我以上黨十七邑獻給趙王,趙王,要,還是不要。能否給我一句痛快話。”

  “馮郡守寧可成為鬼傑,也不願成為秦國之民;馮郡守寧可違背韓王命令,不惜背負罵名,也要保全三晉男兒殘存的傲骨;馮郡守以上黨獻給趙國,寡人不接納,豈不是讓天下諸侯說我三晉無男兒。馮郡守有意,寡人豈能寒君之心”

  馮亭道:“趙王的意思是說接納上黨。”

  “上黨,寡人接納了。”趙王丹又道:“從現在起,上黨就是我趙國的疆土。趙國和上黨成為一體。無論誰伐上黨,就是與趙國宣戰。寡人之國與上黨,共存同亡。”

  馮亭聽到這個答案,激動道:“臣,替上黨十七邑的軍民,感謝趙王。”

  趙王丹見對方以臣自稱,忙道:“馮郡守,守衛三晉男兒的傲骨,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和使命。”

  “誰說,三晉無男兒乎?”馮亭跪地起誓道:“我以上黨十七獻給趙國。從今日起,我便是趙國之民。”

  “好。”趙王丹被對方話語所感,高聲道:“馮郡守獻地有功,寡人封你為華陽君。上黨之眾,皆連升三級。上黨,仍是上黨軍民守衛。我們攜手,共同對秦。”

  “喏。”馮亭躬身領命道。

  趙王丹知道接納上黨,就意味著和秦國開戰,那就要做好與秦開戰的準備,又道:“平原君。”

  平原君道:“臣,在。”

  “你率五萬將士,前去接納上黨,並宣讀寡人詔令,提防秦國。”趙王丹囑托道:“寡人將上黨,托付給你、華陽君和上黨諸君?”

  平原君、華陽君領命道:“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