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韓王割地
作者:傲雙      更新:2021-05-21 15:55      字數:4750
  西周時,周天子和諸侯國,皆有‘國’和‘野’兩部分。周天子和諸侯所居的都城和近郊區域,稱之為國。郊區以外以及鄰近他國之地,被稱之為野。諸侯為了加強對本國的管轄,總會把野的一部分讓卿大夫直接統治。

  野王邑,西周時,是衛國的都城。春秋時,屬於晉國。及至戰國,韓、趙、魏分晉,野王邑屬於韓國。

  野王邑,雖不及韓都新鄭,但其城池規模不弱於新鄭。野王邑也是韓國連接上黨和新鄭之間樞紐之地,也是韓國北疆、南疆連為一個整體,最關鍵的一座城。曆代韓王,為了保持南、北通暢,不被諸侯所破,也在野王之地駐紮了大量的軍力。

  白起攻克太行要塞,出奇兵,抵達野王。野王守將本可以倚仗城池堅固,選擇堅守待援。然,野王守將是膽小懦弱之人,見秦軍如天兵降臨,又忌憚秦國的戰力以及白起的威名,沒有做絲毫的抵抗,便獻城降秦。

  白起攻占野王,修書一封,選一快馬,送回鹹陽。

  秦王稷見白起,不但攻克了太行要塞,還奪下韓國野王,連忙命人找來有關韓國的堪輿圖,問道:“野王之地,在何處。”

  範雎從魏國西來,流亡秦國之時,經過韓國野王,對這座城也有深刻的印象。範雎上前指著堪輿圖上的一點,“王上,這就是韓國的野王。”

  韓國坐擁九百裏疆土,帶甲數十萬。然,韓國在秦國的蠶食下,所剩疆土,不足五百裏。秦王稷看著韓國疆域狹窄,野王被秦國占領,韓國南、北疆域,將會徹底失去聯係。

  秦王稷笑道:“韓國本就弱小,今,野王被破。韓國南疆、北疆失去聯係。韓王掌控的疆域不及三百裏。韓國就會淪為如衛、魯等諸侯的小國。”

  “王上所言甚是。”範雎恭維道:“王上,我們攻占野王。韓都新鄭,便無險可守,暴露在我國的鐵蹄之下。”

  秦王稷問道:“寡人得了韓國野王,應該將秦劍,指向何處。”

  一人道:“臣認為,應該再接再厲,攻破韓都,亡了韓國。”

  又有幾人,齊聲附和道:“破新鄭,亡韓國。”

  秦王稷聽著這六個字,也有亡韓之意。然,他能駕馭臣子,卻不懂征伐之事。秦王稷沒有表明心意,反而問道:“秦相,以為何。”

  “王上,臣不主張攻韓新鄭,亡了韓國。”範雎見秦國上下,因為取得了一點勝利,就忘乎所以。他們既輕視韓國的戰力,又沒意識到諸侯的隱患。

  秦王稷問道:“我們征伐韓國,數戰皆勝。我們不僅得到了太行以西的百裏疆土,還攻破太行要塞。今,我大軍兵不血刃占領野王。此時,難道不是亡韓最佳時機。”

  範雎見秦王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問道:“王上,我們亡韓,韓國上下,勢必會團結起來,殊死抗秦。當年,魏國攻破韓國,兵圍新鄭之事,王上莫非忘了。”

  一人道:“當年的魏國,豈能與我今日的秦國相比。我大軍兵圍新鄭,韓國定不能阻擋。”

  “是啊!韓國如此孱弱,豈能阻擋我軍的鋒芒。”

  秦王稷道:“秦相聽到了嗎?這是諸臣之聲,也是寡人之聲。”

  “王上,臣,不讚同亡韓。”範雎左右看了看四周的大臣,又麵見秦王道:“且不說,韓國能否阻擋我軍之勢。若諸侯見秦國亡韓,又會做出什麽反應。王上莫非忘了,齊國獨吞宋國之後,發生的那些事?”

  “寡人,豈會忘了?”秦王稷想起齊國因亡宋,導致五國伐齊。昔日,強盛霸道的齊國,被諸侯攻破,險些亡國。

  範雎見秦王稷沒有忘了這段曆史,語調溫順道:“韓國居天下之中。無論是當年不可一世的魏國,還是後來居上的齊國,甚至是數百年的楚國。這三國都打韓國的主意,卻無一國能夠滅了韓國。王上,這是為何。”

  範雎見秦王沒說話,又道:“韓國的利益,牽扯甚廣。諸侯皆想兼並韓國的疆土,卻無一國能夠成功。除了韓卒擁有良弓勁弩的優勢,以及韓卒善戰之外。最重要的一個原因,那就是諸侯都想韓國成為了緩衝區。我國若亡韓,諸侯見了,必有所動。”

  “寡人亡韓,誰敢救之。”

  “也許是齊國,也許是楚國,也有可能是魏、趙。甚至是諸侯聯合起來,共同救韓。”範雎問道:“秦國之力,能否與天下諸侯一戰。”

  “韓國是我國嘴邊的一塊肥肉。送到嘴邊,難不成就不吃。”

  “肥肉是要吃的。但,不能一口吃下去。若強行將它吃下去,也會吐出來。”

  秦王稷冷靜下來,認真想了一會,也覺得範雎之言,不無道理。當今的秦國,有實力滅亡韓國。但,秦國的實力,能夠挑戰天下諸侯?

  當年的齊閔王就是輕視天下諸侯,才會被諸侯圍攻。齊國慘敗,一蹶不振。數十年,都不能恢複國力。若秦國強行吞並韓國,諸侯也不會坐視不管。當今的秦國,遠不及那時的齊國,豈會有實力挑戰天下諸侯。

  秦王稷思忖良久,方道:“秦相不愧是寡人的賢臣。若非秦相,寡人又會做出許多衝動之事。寡人得你,猶如齊恒公得管仲,父王得張儀,趙武靈王得肥義,燕昭王得樂毅。寡人有你,何愁秦國霸業不成。”

  範雎見秦王將他與管仲、肥義、張儀、樂毅等人相提並論,還以‘賢臣’二字言之。範雎內心激動,臉色卻很平和,也不敢托大,忙道:“臣,豈敢與先賢相比。”

  “寡人就喜歡秦相這點性格。”秦王稷停頓少許,問道:“我國和韓國的戰事,打了兩年。今,我國占據野王,亡韓,指日可待。秦相不讚成寡人亡韓。寡人的利劍,又該如何。”

  範雎道:“我國攻破野王,亡韓,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臣認為,當務之急,我們應該保住現有的果實,步步蠶食韓國的疆土。王上既要有開拓疆土的萬丈雄心,同時,王上要學趙武靈王隱藏實力。”

  “趙武靈王用一生之力,擊胡開疆,修築長城,周旋諸侯,將孱弱的趙國引向強盛之邦。天下諸侯,誰敢比之。”秦王稷想起胡服騎射的那個男兒,眸色敬仰道:“楚亡越,齊亡宋皆遭到諸侯共同討伐。趙武靈王亡中山,獨吞八百裏疆土,卻不遭諸侯圍攻。寡人是該學他,開疆拓土的同時,也要隱藏實力。”

  “臣,說的這是這個意思。”範雎又道:“我們攻破野王,就斷絕韓國南疆與北疆之間的聯係。我們不伐新鄭,亡韓國。但,上黨之地,我們也要將他收入囊中。我們得上黨,便可以俯視韓之新鄭、魏之大梁,遠望邯鄲;我們也可以,覬覦趙之舊都晉陽;我們就能實現破三晉,劍指中原,以爭天下的宏願。”

  “寡人就聽你之言,暫且不亡韓國。”秦王稷笑道:“寡人也該派人,速去韓國議和,得韓國上黨,以成王霸之業。”

  韓王得知野王,不戰而降,每天寢食難安。諸臣皆勸阻韓王發兵,收複野王。然,野王失守之後,韓王猶如變了一個人。那個主張抗秦,絕不言和的韓王,再也看不見了。

  秦國使臣來到韓國,並將秦王的國書麵呈韓王。韓王看了秦國的國書,語調寒冷道:“秦王好大的胃口,竟然想吃下我國上黨之地。”

  秦使道:“韓王,吾王隻要上黨之地,其胃口並不算大。”

  韓王冷聲道:“莫非,秦王的胃口是想吃掉整個韓國。”

  秦使咄咄逼人的語氣道:“秦國上下,皆想發兵,攻打新鄭。然,吾王不願兩國再起兵戈,隻要上黨之地。”

  韓王握緊拳頭,牙呲欲裂道:“寡人不給,又如何。”

  “吾王得不到上黨之地,就不能平息群臣心中的怒火。如此看來,秦、韓兩國的戰火,將不會熄滅。”

  “你敢威脅寡人?”韓王怒道:“你不怕寡人殺了你。”

  “韓王要殺我,便殺。”秦使神色不懼道:“我死在韓國。秦王必會發兵,攻打新鄭。”

  韓相見氣氛充滿**味,插話道:“上黨百裏之疆,有十七邑。秦王一下要這麽多疆土,我國不能接受。秦使能否回稟秦王,通融一下。”

  “吾王說了,上黨之地,寸土不能少。”秦使道:“吾王還說,韓王不給,秦國自己取之。韓王,能守住上黨之地乎?”

  大司寇見韓王臉色差到了極點,也道:“大使來我國,辛苦了。上黨之地,關係重大。此事,還需讓我等商議。”

  “那就三日為限。”秦使下達最後通牒道:“韓王若不給吾王答複,兩國隻能交戰。”

  秦使撂下這句話,就大步離去。韓國君臣上下,既不想割上黨之地給秦,但又害怕秦國帶來更大的災禍。韓王聽著大臣之言,失聲道:“寡人無能啊!寡人無能啊!”

  韓相聽著韓王嘴上說的這幾個字,心中也感到辛酸,卻也充滿無奈。弱國無外交,隻能挨打。

  大司寇見韓王說完這幾個字,黯然失色地離開了大殿。

  諸臣見王上離去,也自行散去。

  大司馬見那個意氣風發的韓王,早已經不見了,低聲問道:“韓相,秦國如此欺我。秦王願戰,我們迎戰便是。王上之舉,丟了韓氏男兒的風骨。王上,莫非是被秦國嚇壞了。”

  韓相語調平和地問道:“我們一戰,丟了太行以西百裏疆土,被斬首六萬;再戰,丟了太行要塞,被斬首三萬;今,野王不戰而降,我國南、北疆土之間,徹底失去了聯係。現在,我們還能戰?”

  “我們還有一定戰力,當然能戰?”大司馬雖知秦國兵峰強盛,也不願墮了男兒之誌。

  “戰,可以。”韓相話鋒一轉,又道:“若敗了,丟的就可能是新鄭,亡社稷。大司馬覺得,我們還能和秦國打下去?”

  韓相和大司馬剛來到宮門,便被宦者截住。韓相來到後宮,見大司寇及幾位同僚也在。

  韓王哭道:“秦王,欺寡人太甚。”

  韓相、大司寇等人,齊聲道:“臣能無能,讓王上受辱。”

  韓王問道:“秦王要寡人上黨。諸位,寡人該如何。”

  大司馬道:“王上,上黨之地不能割給秦國。”

  韓王問道:“朝堂之上,你難道沒看見?上黨之地,寡人不給,秦王就會自取。秦王如此欺我,如此欺我。”

  大司寇勸道:“王上,事到如今,還是要接受現實。秦王態度強硬,我們不給,兩國隻能繼續交戰。我國,不是秦國的對手。”

  大司馬道:“王上,上黨之地,不能割給秦國。秦國得上黨之地,實力增強。我國失上黨,便會國弱。趁著,我國還有戰力,我們應該與秦國血戰到底。如此,不負男兒之軀。”

  “打,打,打。”大司寇道:“我們打的贏秦國?秦國占據野王,我們與北疆,徹底失去聯係。今,戰場主動權,掌握在秦國手中,並不是我們說了就算。”

  韓相溫和道:“我們不答應,秦得之,也不能名正言順。我們若答應了,上黨之地就真的屬於秦國,而不屬於我國。”

  韓王哭道:“國恥啊!國恥啊!”

  “臣等無能。”

  韓王淒涼道:“寡人何嚐不知,上黨之地,不能割給秦國。寡人也知,韓國沒有上黨,便會國弱民疲。寡人更知,秦國得到上黨,我國案板上的魚肉,任秦宰割。可,寡人又有什麽辦法。不獻,兩國繼續交兵。秦國亡我社稷,寡人就會成為千古的罪人。”

  韓王擔心的不是上黨之地去、留,也不是想著擊秦複疆。此刻,他擔心的是秦國會不會出兵新鄭,亡韓之社稷。他,會不會成為亡國之君。他若能以上黨之地,止息兵戈,保存新鄭。對韓王而言,失去上黨是小,保存江山社稷才是大。君子之道,注重取舍。以小存大,又何嚐不可。

  諸臣也知,身為君王最害怕的是什麽,請罪道:“臣等無能啊!”

  “你們告訴寡人,還有什麽辦法嗎?”

  “王上,臣有個主意。我們不把上黨割給秦國,也能平息戰禍。”

  韓王往人群之中看去,也不認識說話之人,但聽他有辦法,忙問道:“你有什麽主意。”

  “我們可以將上黨劃一部分給趙國,再劃一部分給魏國。魏、趙得到我國疆土,定會援助我們擊秦。秦國見魏、趙出兵,必會撤軍,國難可解。”

  “你把問題想得太簡單了。”韓相道:“魏、趙豈不知我國的用意。”

  “我們無論是將上黨之地,割給魏、趙,還是獻給秦國。上黨之地,皆不是我國的疆土。魏、趙得其疆土,不出兵又該如何應對?秦國見我們將疆土送給魏、趙,也會伐我。上黨之地,處置不慎。我國就會被秦、趙、魏三國攻伐。”大司寇道:“王上,臣也覺得此計,不可行。”

  韓王本以為有計策退秦,還能保存韓國的顏麵。今,大臣都反對。又讓他的希望,轉眼成空。

  “寡人割地給魏、趙,我國還是會挨揍。上黨之地,不僅是我國的門戶,同時也是魏、趙的門戶。”韓王想起秦伐韓之時,魏、趙兩國的態度,心中湧出恨意,“魏、趙不幫寡人擊秦,寡人也會讓他們寢食難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