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圍魏救趙
作者:傲雙      更新:2021-05-21 15:55      字數:3928
  “報。”一道穩重而又急促的聲音從殿外傳入大殿。不多時,一名斥候奔入大殿。

  韓王然問道:“前線戰況如何。”

  斥候手舉前線送回來的戰報,高聲道:“秦國出兵十萬,一路攻我韓陘,一路攻我城汾。韓陘、城汾被秦國大軍圍困,兩城告急。”

  韓王然不知斥候口中所說的二城位於韓國何處,高喊道:“拿堪輿圖來。”

  宦者令命人,準備好堪輿圖,以供韓王觀看。韓王然走上前,看著堪輿圖上的地勢走向、大山、大河、城池關隘,卻始終不知二城在哪裏,問道:“韓陘、城汾,何在。”

  韓相見王上連本國的疆域都不了解,伸出手指著堪輿圖上的兩點道:“王上,這就是我國的韓陘、城汾。此二城,離我國都城,有五百裏。”

  韓王然看著兩城離國都的距離,又問道:“這兩座城,能阻擋秦國多少時日。”

  諸臣聞言,皆靜默不答。

  韓王然見諸臣不說話,頓時怒喝道:“寡人問你們,這兩座城池,能抵擋秦國多少時日。”

  韓相深知這兩座城池,是阻擋不了秦國的利劍,頂住韓王憤怒的目光,回道:“王上,這兩座城池堅固,又是依山而建,地勢險峻。我們憑借這兩座城池,最多能夠阻擋秦軍半個月。”

  “半個月?”韓王然對這個答案並不滿意,追問道:“我們增兵馳援,能否利用這兩座城池,將秦國阻截在韓國境外。”

  大司馬見韓王將戰事想得太輕鬆,忙道:“王上,這兩座城池靠近秦國,遠離我國。我們增兵,也不能將秦國阻截在境外。這兩座城池離國都,路途遙遠,道路難行。我國馳援大軍,尚未抵達,秦國便已經攻破此城。”

  韓王然並不是糊塗之人,意識到戰況比想象之中還要糟糕,咬緊牙根問道:“秦國得二城,我們位居大山西側的疆土,將歸秦國所用。我們如何才能捍衛疆土,擊退秦國。”

  韓相深知秦國的戰力強悍,光憑韓國之力是守不住大山西側的疆土。韓相思慮再三,覺得不應該為了西側的疆土,消耗國力,溫言道:“王上,此二城,已經被秦國圍困。我們增兵,也不能解兩城之圍,反而還會折損太多的兵力。臣建議,放棄二城,收縮兵力,以地勢之險,阻截秦軍,消耗秦軍戰力。”

  韓王然不答反問道:“諸位是如何想的。”

  “臣等主張放棄二城。”諸臣也覺得此二城離韓國都城太遠,不宜相救。

  韓王然見開戰不久就丟了西側的疆土,這與不戰而獻土,有何區別。韓王然雖知戰況不利於韓國,但也不認輸,高聲道:“韓國疆土狹小,寸土必爭,豈能不戰而丟之。秦國攻破二城,站穩腳跟,便能以此為突破口,攻我太行。若太行丟了,我國疆土便被一分為三。這兩座城,不僅是阻截秦軍的前沿陣地,更是我國的門戶。門戶若破,韓國難存。”

  大司寇也意識到這兩座城池的最要性,附和道:“王上言之有理,這兩座城池,猶如宜陽之地,關係到我國全局。秦國攻破二城,韓國危矣。”

  大司馬見狀,急色道:“我們沒有多餘的兵力去支援二城。貿然調動軍力馳援,其他防線定會薄弱。秦國分兵攻我,我國就會全局崩潰。”

  韓相也支持這個觀點,也道:“我們用兩座城池,牽製秦軍,為我國整體布防爭取時間。我們以這兩座城池為代價,守住韓國。王上,我們怎能因小失大。”

  韓王然不懂什麽叫因小失大,他隻知道,丟的是韓國的疆土,不樂意地問道:“你們能保證,丟了這兩座城池就能守住韓國?”

  就在這時,殿外一道聲音又傳了進來,“安陽君歸國。”

  韓王然見出使趙國的安陽君歸來,唇角露出淺許的微笑。若趙國答應馳援救韓。那麽,此戰,韓國又多了幾分勝算。

  安陽君步入大殿,行禮道:“臣,拜見吾王。”

  “安陽君快快請起。”韓王然急不可耐,想知道出使趙國的結果,開門見上地問道:“寡人向趙國救援,趙國君臣是什麽態度。”

  安陽君雙手高舉趙國的國書,高聲道:“這是趙王的國書,請王上過目。”

  “快呈上來給寡人看看。”韓王然拆開國書,卻見國書上一個字也沒有,失落地問道:“安陽君,趙王這是何意。”

  “臣無能。”安陽君見王上表情不喜,主動請罪道:“臣出使趙國,見到了平原君、都長君。趙王丹忙於國喪,沒召見臣。”

  “什麽?趙王沒有召見你?”韓王然見趙王怠慢自己的使臣,雙眸湧現出一股怒色,“寡人給趙王送去的國書,趙王看了沒有。”

  “臣見了平原君、都長君。臣也知,他們冒雨入宮。”安陽君語調堅定道:“趙王若沒有看我國的國書,豈會讓臣帶回國書。”

  “這就是你帶回的國書。”韓王然將手中的國書,扔了過去。

  安陽君拾起地上的國書,見上麵一個字也沒有,問道:“王上,臣…”

  韓相見國書上一個字沒有,言道:“王上,這就是趙王給我們的答案。”

  韓王呼吸急促,臉色難堪地問道:“什麽答案。”

  “趙國不想馳援我國。”韓相又道:“趙國的國書沒有一個字,想必是趙國顧及到王上的顏麵。”

  “如此說來,趙王還知道照顧寡人的顏麵。”韓王然冷笑道:“是寡人不知趙王之意。”

  安陽君腦海回想起平原君將國書交給他時的模樣,想通了一切,再次請罪道:“臣,沒能完成使命,請王上責罰。”

  “寡人處罰你,也不能與趙國締結聯盟。”韓王然平穩氣息,歎道,“罷了!寡人也沒寄望趙國會出兵助我擊秦。”

  大司寇道:“韓、趙兩國一向友好。我國有難,趙國怎會置之不理。”

  “友好?你們別忘了。趙、魏聯合欺我之事。”韓王然想起華陽之事,雙眸露出凶狠之色,“三晉團結,共同對外,那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諸侯之間,不過是相互利用罷了。”

  韓相道:“秦國伐趙,我國也沒出兵相助。今,秦國伐我,趙國不出兵相助,我們也能理解。”

  大司寇歎道:“我們與趙國向來友好,先祖恩源頗深。為何,兩國會走到這個地步?”

  是啊!這個問題,也困擾著很多人。要想當年,諸侯國流傳著一句話…韓趙同氣連枝,共榮共存。韓、趙之間雖有菱角,卻也是相處和睦。趙武靈王之時,還迎娶韓宣王之女為後。然,時至今日,韓、趙兩國之間的關係怎麽變成如今的模樣。

  “沒有趙國助我。寡人一樣能夠倚靠本國的力量,守衛國土。”韓王然沒有趙國相助,也不退縮,反而鬥誌更加旺盛,“傳令下去,增兵五萬,馳援韓陘、城汾。我們要將秦國趕出韓國境內。”

  韓相見韓王征伐之事,太過武斷,忙道:“王上,我們…”

  韓王然截斷道:“韓國的疆土,寸土不讓。”

  韓王然獨斷朝綱,頒布強硬的詔令,便宣布散朝。韓相、大司馬、安陽君並肩走出殿外,看著韓國的天,將要變色。

  大司馬問道:“韓相,王上聽不進去,我們之言。接下來,我們該怎麽辦。”

  安陽君也道:“多怪我辦事不利。否則,王上也不會意氣用事。”

  “安陽君,不要自責。趙國不助我擊秦,這也在預料之中。”韓相長歎一口氣,又道:“保家衛國,還得靠自身才行。”

  安陽君道:“韓相之言甚是。諸侯是靠不住的。靠得住的,唯有自己。可,秦強我弱,我們如何應對。”

  大司馬也道:“韓相,王上增兵五萬,也救不了韓陘、城汾。王上之舉,還會打亂我們的布局。王上,這是怎麽了。”

  “王上,成名太早,心氣太高。他太想證明自己是一位合格的君主。”韓相想起韓王然為王這幾年做的事情,又道:“王上登得太高,總有一日,會跌得最慘。”

  安陽君道:“我們不如進宮,規勸王上。”

  “沒用的。”韓相往天邊看了一眼,續道:“王上性子執拗,想要做的事情,是不會更改。我們去規勸他,反而還會惹怒他。”

  大司馬道:“那該怎麽辦。”

  “也許是我們過於悲觀。”韓相正色道:“我們集中全國的力量,與秦國開戰。”

  ……

  話說範雎見十萬大軍,攻伐韓國,如入無人之境。秦國連戰連勝,卻被韓陘、城汾兩座城池阻擋,不能前進一步。範雎也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秦國十萬大軍,被韓陘、城汾所阻,秦王稷竟然不生氣。範雎也琢磨不透秦王的性子,想問卻又不敢問。

  秦王稷看穿了範雎的心意,笑著道:“秦相,想說什麽就說。”

  範雎順勢問道:“臣得知我軍被韓陘、城汾所阻。這兩座城池是不能阻擋我軍的攻勢。臣想不明白,王上為何對這兩座城池,圍而不攻。”

  秦王稷語調緩慢道:“寡人攻伐韓國,除了韓國好欺負之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試探三晉的關係。寡人加大對韓國的攻勢,魏、趙兩國又會如何?寡人也不得不考慮周全。”

  範雎道:“王上對韓陘、城汾這兩座城池圍而不攻,是為了試探三晉之間的關係?”

  “不錯。”秦王稷語調穩重道:“韓國不是我國的對手。魏國,寡人也不放在眼中。能夠與我國一戰者,唯有趙國。我們攻伐韓國,韓王自知打不贏我國,便會向魏、趙兩國求助。”

  範雎道:“魏國懼我,豈敢助韓。”

  “魏國,寡人拿捏得住。趙國,寡人一點都拿捏不住。”

  範雎見秦王稷太過謹慎,笑道:“趙太後甍逝,趙王年幼。我們攻伐韓國,趙王忙於國政,哪有時間幹涉韓國內政。”

  “趙王年輕,寡人才拿捏不住啊!若是趙惠文王,我們攻韓,他定不會助韓。可,現在的趙王,寡人對他一點都不了解。”

  範雎想了想,也覺得趙王丹不好拿捏。且不說,趙王丹是否是一位合格的君王。然,趙惠文王、趙威後給他留下了豐厚的家底。如今的趙國,不僅有藺相如、馬服君、廉頗等人,還有平原君、都長君、虞卿等人。

  範雎問道:“若趙國助韓,我國就不攻伐韓國?”

  “韓王不配成為寡人的對手。寡人不攻破韓陘、城汾,除了試探三晉的關係,還有一點,那就是上演一出圍魏救趙。”

  “圍魏救趙?”範雎瞬間領悟,笑道:“王上圍困韓陘、城汾,韓王忍不出就會出兵增援。我們分兵,不僅可以截殺增援的韓軍,還能打破韓軍的布局。韓國守衛薄弱,我們出奇兵,就能讓韓國滿盤皆輸。”

  “韓王雖有其先祖的風骨。可惜啊!其治國、平衡諸侯之能,遠不及其父、曾祖父。”秦王笑道:“寡人就為韓王上演一出‘圍魏救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