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韓恒惠王
作者:傲雙      更新:2021-05-21 15:55      字數:4257
  秦國出兵十萬,攻伐韓國的消息,很快傳到了韓都新鄭。新鄭是一座建立了數百年的城池。春秋時,鄭國號稱小霸主,就是在這座城池建立的豐功偉業。

  及至,韓國滅了鄭國。韓國為了向東發展,應對楚國,便將國都遷到了這座城池,並更名為新鄭。新鄭也就成為了韓國的國都。

  公元前273年,韓厘王甍逝,公子然繼位,是為韓恒惠王。韓恒惠王是韓厘王之子,韓襄王之孫,也是韓國第四代稱王的國君。

  韓王然繼位之初,合縱魏、趙、楚,共同伐燕,利用戰功,鞏固了自身的地位。

  隨後,他趁著秦、趙兩國相爭,秦國慘敗之際,休養生息,發展國力。韓王然向往先祖韓昭侯時代,趁著中原無戰事,推行申不害變法時的‘術’。他希望自己能夠振興韓國,重拾先祖的輝煌。

  韓王然繼位至今,韓國對內、對外局勢平穩。他推行的變法,也有起色。他相信用不了多久,便能重拾先祖的輝煌。

  這日,韓王然與大司寇公叔段正在下棋。

  共叔段恭維道:“王上,棋藝進步神速,臣,輸了。”

  韓王然見自己贏了,大笑道:“若非大司寇,處處讓著寡人。寡人的棋藝,怎會贏得了你。”

  共叔段知道王上的性子,過於爭強好勝。雖是故意輸棋,但也不能輸得太過明顯。共叔段指著棋盤上說,“昨日,臣還能吃王上幾顆棋子。今日,輸得一敗塗地。王上棋藝精湛,臣不是對手。”

  韓王然一邊收拾棋盤上的白子,另一邊說道:“和大司寇下棋,最有意思。寡人也能學到很多東西。大司寇,我們再下一盤如何。”

  “臣,正有此意。”公叔段笑著說道。

  韓王然伸手道:“大司寇先落子。”

  共叔段見韓王發話了,將手伸進翁中取出黑子,直接放了上去。韓王然見對方將黑子放在天元的位置上,唇角含笑,取出黑子放了上去。

  共叔段本想給韓王然心裏上產生壓力。隨後,步步緊逼,這樣他就能掌控局勢。然,韓王然下的這一步棋,不僅沒有圍追堵截,反而視而不見開辟了新的領域,打亂了他的節奏。

  韓王然見對方遲遲不落子,笑道:“大司寇,該你了。”

  共叔段見一計不成,又落一計。韓王然才不管對方如何落子,按照原有的思路落子。雙方,你來我往,棋牌上黑白相間。整體看上去是共叔段黑子占據上風。可,若一著不慎,白子便能扭轉局勢。

  就在韓王然落子的時候,忽然,一道急促的鼓聲傳來。

  韓王然問道:“這是什麽聲音。”

  “諸侯攻我。”大司寇自然知道,這道鼓聲是代表敵國寇邊的緊急軍情。

  韓王然忽聞‘諸侯攻我’這四個字,語調低沉道:“諸侯攻我?”

  共叔段見韓王然眸色散發出怒意,放下手中的棋子,忙道:“王上,諸侯攻我,事態緊急,請召集大臣應對。”

  韓王然也將手中的棋子,丟進翁中,“寡人繼位至今,韓國難得有戰事。今,諸侯攻我,寡人舒服的日子,算是到頭了。”

  韓王然說完,起身便往大殿走去。

  不多時,韓國諸臣也魚貫而入。

  一名斥候背上插著鮮明的旗子,飛快走進王宮,高喊道:“王上,秦國攻我。”

  諸臣聽聞,秦國出兵伐韓,臉色驟變。

  宦者令連忙上前從斥候手中取過戰報,轉呈給韓王然。韓王然取過戰報,看了看,眉宇緊蹙,怒道:“秦國欺我日久,今,出兵十萬伐我,實在是可惡。”

  韓宣王、韓襄王、韓厘王,這三代王時,秦國一直都在攻打韓國。韓宣王向來有傲骨,不懼秦國,聯合魏、趙、燕、楚,兵發函穀。然,五國伐秦不克、修魚之戰、岸門之戰遭至慘敗,就連縱橫家犀首也被迫離開韓國。

  韓襄王繼位,厲兵秣馬。宜陽之戰,也落得慘敗。好在韓襄王不是昏聵之君,不僅懂得一邊休養生息,積蓄國力;另一邊較好諸侯,伺機而起。韓襄王在位時,聯合魏襄王、齊宣王三伐楚國,又聯合魏、齊兩國兵發函穀,攻破了秦國的函穀關。

  可惜,韓襄王尚未破秦,便已甍逝。韓襄王甍逝後,韓厘王繼位。秦國休養生息,便將複仇之劍,指向了韓國。伊闕之戰,韓國大敗。韓襄王累積的國力,也蕩然無存。此戰之後,韓國自保尚且不足,豈能與諸侯爭天下。

  今,韓國諸臣聽聞秦國起兵十萬伐韓,個個嚇得不輕,進言道:“王上,秦國勢大,我國弱小。我們不如割地獻秦,以求和。”

  韓王然看著這群聽著秦國二字就被嚇破了膽色的大臣,嗤之以鼻,怒道:“秦國伐我,寡人不戰,何以為王。”

  一人道:“王上的意思是打算與秦國開戰。”

  “不錯。”韓王然繼位就聯合諸侯伐燕,有底氣,也有膽量。

  朝臣聽聞王上想要與秦國開戰,諫言道:“王上,我們國力孱弱,不是秦國的對手。此戰,不能打啊!”

  韓王然喝道:“秦國有那麽好怕嗎?”

  “楚國、魏國、趙國都不是秦國的對手。我國豈能與秦國對戰。”

  “與秦國開戰,無異於以卵擊石。王上,不能與秦國開戰啊!”

  “我們若打,秦王一怒,必會增兵,亡了韓國。為了韓國的江山社稷,為了韓國的宗廟,王上,不能與秦國開戰。”

  韓王然見這些大臣,沒有半點傲骨,隻知苟延殘喘,怒不可遏,“秦國就真的那麽讓你們害怕?”

  諸臣見王上發怒,頓時,安靜了下來。

  韓王然又道:“秦國出兵伐我,寡人不抵抗,豈不是說我韓國無大丈夫。此事,傳了出去,中原諸侯會如何看我韓國。”

  一人道:“王上,我們不是秦國的對手。此時,我們應該學會忍。”

  “忍,忍,忍。”韓王然語調加快道:“你們都叫寡人忍。這口氣,寡人如何能忍?”

  又一人道:“王上,為了祖宗基業,為了江山社稷。小不忍,則亂大謀。”

  “是啊!先王選擇忍,才有現在的韓國。王上,理應效仿先王。”

  “父王忍之,結果如何?秦國輕視我國,想打就打。就連諸侯,也不把韓國當回事。”韓王然又道:“今,寡人是韓國的王。韓國的江山社稷,寡人說了算。秦國伐我,寡人若退一步。秦國就會肆無忌憚,繼續伐我。韓國忍了秦國這麽多年,寡人絕不會再忍。”

  一人痛心疾首道:“王上,我國打不贏秦國。”

  “打不打得贏,打過了才知道。”韓王然提聲道:“我們不戰,怎知打不贏秦國。”

  “秦國國力比我們強盛,明知打不贏,還去打。王上之舉,豈不是將韓國推向深淵?”

  韓王然喝道:“打不贏,也要打。不打,就割地獻秦。寡人丟不起這個人。”

  共叔段見韓王聽不進去諸臣的意見,執意與秦國開戰。就在眾人勸諫韓王以地獻秦,以熄戰禍之時。他也在靜靜地思考,這個問題。秦國來犯,不戰而獻地,此事,傳了出去,不僅會讓秦國得寸進尺。還會讓諸侯小看韓國。中原諸侯聯合起來,共同伐韓。韓國的江山社稷就會這樣毀了。韓國也將會成為第二個宋國。

  公叔段越想越害怕,見這些大臣,早就沒有了韓氏男兒的風骨,縱聲大笑。

  一人問道:“大司寇,你笑什麽。”

  諸臣也紛紛問道:“大司寇,你笑什麽。”

  “我聽見好笑之語,便忍不住笑之。怎麽,你們不覺得好笑?”共叔段看著諸臣,語調平穩道:“十年前,秦伐趙國之時。臣,正在出使邯鄲。趙惠文王召集諸臣,問他們秦國攻我閼與,理應如何。當時啊!趙國很多大臣都主張放棄閼與。然,趙國馬服君一句話,就改變了趙惠文王的主意。你們可知是什麽話。”

  “什麽話。”秦、趙之戰時,韓王然知道少許。他不知,趙惠文王為何不顧諸臣之意,救援閼與,而且,趙國還打破了秦國不敗的神話。

  “馬服君說,狹路相逢勇者勝。”共叔段又道:“這句話,看上去簡單啊!實則,卻看見了馬服君的膽量和勇氣。山東六國,多幾個馬服君這樣的人,區區秦國,豈能欺我無人乎。”

  一人問道:“大司寇,說這句話與秦國伐我,有什麽幹係。”

  “國家危難之時,無一人挺身而出。我笑,韓國無男兒啊!”共叔段語調悲哀道:“我曾見三人鬥毆。一人見對手強大,不敢揮出拳頭,任由對方毆打。另一人,明知道敵不過,卻毅然揮出拳頭。有人說那人自不量力。我就佩服那位男兒,至少證明了自己是男兒。秦國伐我,我們不戰獻地,可笑,更可恥。”

  一人道:“大司寇,我們打不贏秦國?我們...”

  共叔段截斷道:“王上說得不錯。打不贏,不可恥。不打,獻地求和,那才可恥。先祖若知韓氏男兒的傲骨蕩然無存,豈不悲呼?”

  諸臣想起韓氏男兒風骨,默然不語。

  “如諸位所說,秦國伐我。我們割地求和,韓國地有限。秦國貪得無厭,又該如何呢?”共叔段見沒人搭話,又問道:“你們難道忘了。秦國要了楚國黔中郡,還要巫郡。結果呢?秦國並沒有止戈,而是攻破了楚都,掘楚王陵。你們是想韓國也步楚國的後塵乎?”

  共叔段長歎一聲,又道:“我們不戰,秦國就會認為韓國軟弱可欺。一步步蠶食我國的疆土。諸侯見之,也會分一杯羹,聯合起來,兼並韓國。我們若戰,即能表明捍衛疆土的決心,同時也是向諸侯表明一個態度,韓國雖小,卻不可欺。”

  “說得好。”韓王然心中的烈火,瞬間被點燃,高聲道:“韓國雖小,卻不可欺。再有人言,獻地求和者,殺,無赦。”

  一人道:“王上,我國之力,是不能迎戰秦國。秦國伐趙,趙聯合齊國抗齊。臣認為,我們也應該聯合諸侯,共同對付秦國。”

  韓王然問道:“那位諸侯會助我擊秦。”

  大司空道:“韓、趙、魏同出三晉。我們不如向魏、趙兩國救助。”

  又一人道:“是啊!趙惠文王甍逝,秦國出兵伐趙,取三城。我們聯合趙國擊秦,定能成功。”

  共叔段道:“趙惠文王、趙威後先後甍逝,趙國正在舉行國喪。我們向趙國求助,趙國也不會助我。”

  一人道:“魏國與我國唇齒相依,總不會見死不救吧!”

  韓王然輕蔑道:“魏王忌憚秦國,連魏相都保不住。他會為了我國,與秦國交惡。”

  大司空道:“王上,不如我們向齊國求助。”

  沉默良久,不發一語的韓相,答道:“齊國曆經國難,齊襄王複國,不曾染指中原。今,齊襄王甍,齊國主幼,無主政之人,豈會出兵助我。”

  共叔段見諸侯之中魏、趙、齊都不會派兵相助,能與秦國抗衡的唯有楚國,忙道:“王上,能救韓者,唯有楚國。”

  韓相感歎道:“楚懷王之後,楚國日落西山。當今楚王,丟了黔中郡、巫郡,又丟了郢都。楚王陵又被秦人踐踏。今,秦、楚好不容易和睦。楚王豈會助我,與秦交惡。”

  一人問道:“若無諸侯助我,就憑我國之力,豈能與秦國抗衡。”

  韓王也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然,他卻不認輸,眸色異常堅定,擲地有聲道:“縱使沒有諸侯助我,寡人也要捍衛疆土,與秦國血戰到底。”

  韓相見王上表露了抗秦的決心,獻策道:“王上,臣認為,我們一邊備戰,與秦國抗衡。另一邊派出使者向諸侯救助。韓國之地,關係到諸侯安危。諸侯見我國有難,也不會坐視不管。”

  “好。如韓相所言。發詔書,求援諸侯。”韓王高聲道:“傳令一下,與秦國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