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秦宣太後甍
作者:傲雙      更新:2021-05-21 15:55      字數:4651
  公元前265年,齊國曆經衰敗,走向複興的齊王田法章,走完了生命中的終點。齊王田法章甍逝,年少的太子建繼位。因為新君年少,齊太後主政。

  齊王田法章,守住了田氏殘破、凋零的江山,被追加諡號為‘襄。’

  齊太後親自主持國喪大典,她要為齊襄王舉行濃重而又盛大的葬禮。齊太後一邊發送國書,將齊襄王甍逝的消息告知諸侯;另一邊告知臣民,共同祭奠先君。隨著,低沉而又悲涼之音,彌漫臨淄,齊國進入了國喪期。

  等到喪禮結束,齊襄王被葬入了王陵。翌日,齊王建舉行朝會,齊太後陪側。齊太後繼續執行齊襄王的外交政策,選擇偏安,不染指中原戰事。同時,為了提防安平君因怒伐齊,與趙國續盟較好。

  虞卿探聽齊國的虛實,互換國書之後,便啟程返回邯鄲。這裏在多說一句,四十多年後,秦始皇滅齊,齊王建成為齊國最後一位君主,也是齊國亡國之君。

  趙王丹在邯鄲得到來自虞卿等人的書信,證實了齊王田法章甍逝的消息,輕歎道:“齊王,真的走了。”

  與此同時,趙王丹也收到來自平陽君的書信。趙王丹又得知,那個在秦國叱吒風雲數十年的女強人,羋八子甍逝的消息。

  秦王稷先送走秦太子,接著又送走秦太後。趙王丹又何嚐不是剛送走了父王,又送走了母後。趙王丹的心情,與秦王稷相差無幾。

  ......

  話說,秦王稷聽從範雎之言,廢太後、逐四貴,獨斷朝綱。秦太後雖知王兒此舉太過涼薄,卻也無可奈何。年過八旬的秦太後已經沒有精力掌控秦國,製衡秦王。

  秦王稷之舉,稍有不慎,便會釀成大禍,導致宮廷政變。好在,秦太後支持他,壓製四貴,這才導致這場政變沒有流血犧牲。穰侯魏冉、華陽君羋戎、高陵君公子悝、涇陽君公子芾離開鹹陽,前往封地。

  秦太後愧對四貴,避宮不出,也不見秦王稷。秦王稷擔心秦太後會亂了他的江山,為禍子孫,便心照不宣,將秦太後囚禁寢宮。

  這日,秦太後正在宮中淺睡,卻聽見喪鍾之音,此起彼伏。秦太後自然明白,這個聲音代表著什麽,心中也越加害怕,召來近臣,問道:“這是什麽聲音。”

  “太後,沒什麽聲音。”

  “你沒聽見?”

  近臣搖頭,表示不知。

  秦太後見近臣神色有變,語調又有點支支吾吾,想必是有什麽事瞞著她。秦太後隨口問道:“這是大喪之音,莫非秦王甍逝了。”

  “太後,王上身體硬朗。”

  “這是國喪之音,隻有一國之君和儲君才能使用。秦王身體硬朗,莫非…”秦太後念及此處,瞳孔睜大,語調顫抖道:“王孫甍逝了。”

  近臣見秦太後猜到了,便將秦太子甍逝的消息,說了出來。

  秦太後忽聞自己最鍾愛的孫子甍逝,一時間難以接受,氣急攻心,口中噴出一道鮮血,質問道:“是誰,害了我的孫子。”

  “太後,太子是善終的。”

  “胡說。”秦太後根本不相信這個說辭,怒道,“我年歲已過八旬,秦王也過了六旬。我們都是長壽之人,王孫年紀輕輕,豈會走在我們前麵。你們告訴我,是不是王上逼迫魏王,才導致王孫丟了性命。”

  近臣雖知,秦王為了替秦相範雎報仇泄恨,派人去魏國逼迫魏王交出魏齊,否則以武力屠之。隨後,秦太子甍逝的消息傳到了秦國。秦太子的死也讓眾人,聯想浮雲。然,近臣怕加重秦太後的病情,不敢據實相告。

  秦太後忍住心中的悲哀,問道:“王孫是怎麽死的?他又是何時死的?”

  近臣輕聲道:“太後,太子的屍首早已經被魏國送回鹹陽。這道聲音是為太子送葬。王上將太子葬入王陵。”

  “你們說什麽?王孫已經葬入王陵。”秦太後見王孫甍逝,卻沒人告訴她,喝問道:“為什麽沒有人告訴我。”

  近臣害怕,語調顫抖道:“王上,不讓我們告訴太後。”

  秦太後語調冰冷道:“秦王手段狠辣,涼薄,還真狠心啊!驅逐自己的舅舅、親弟弟,囚禁我於大殿,連王孫甍逝的消息,也不想讓我知道。”

  近臣寬慰道:“王上不想太後知道太子甍逝,是為了太後著想。”

  秦太後哪裏聽得進去這些話,心寒道:“我連王孫最後一麵都不能見?你說秦王是為了我好。你們可知,他是我最愛的王孫啊!”

  近臣自然知道秦太後與秦太子之間感情,遠高於對秦王稷。秦王此舉,的確是令人覺得心寒。可,秦王做事,他們身為臣子,又豈能過問。

  秦太後情緒激烈,又吐了一口血,便昏厥過去。

  秦王稷參加完王兒的葬禮,心中悲涼。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滋味,可不好受。秦王稷獨處大殿,腦海浮現出王兒的歡聲笑語。秦王稷清醒,卻覺得這座大殿太過冰涼。

  他驅逐舅舅、弟弟,囚禁母後,是為了穩固王位,為了將江山傳給子孫。可,秦太子甍逝了,也讓秦王稷覺得,自己所作所為,是上天在懲罰他。

  秦王稷想起秦太子的模樣,眼淚模糊了他的雙眼。然,此時的秦國正在攻伐趙國。秦太子甍逝,讓殺伐果斷的秦王,變得很虛弱。接著又有一個不好的消息,傳到了鹹陽。那就是齊、趙兩國結盟。

  秦王方寸大亂,無力繼續攻伐趙國,又見沒有機會取勝,便下令將征伐趙國的將士,撤了回來。

  範雎懂秦王,也不阻攔。

  秦王稷參加完王兒的葬禮,整個人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範雎聽聞秦王有幾日沒吃東西,進入宮中,勸慰道:“王上,請節哀。”

  秦王稷不想讓人看出他內心的軟弱,苦笑道:“這座大殿,曾經充滿了王兒的歡聲笑語。此刻,好冷清。”

  範雎道:“為了秦國,王上要保重身體。”

  此時,一人在殿外高呼道:“王上…”

  秦王聽見殿外有聲音,問道:“何人喧嘩。”

  一人極色進入大殿,泣聲道:“王上,太後…”

  秦王稷認得此人是太後身邊最倚重和信賴的人,問道:“太後怎麽了。”

  “太後口吐鮮血,暈厥了。”

  “你說什麽。”秦王稷問道:“昨日太後的身體還是好好的,怎會口吐鮮血,暈厥。”

  “太後聽見喪鍾之音,得知太子甍逝的噩耗,才…”

  “混賬。”秦王氣急道:“寡人不是下令,不能將太子甍逝的消息告知太後?”

  “臣…”

  秦王稷拖著疲憊的身軀,來到秦太後寢宮,並帶去了最好的醫者。秦王焦急地問道:“太後身體怎麽樣。”

  “王上,太後氣急攻心,傷了心脈。再加上年邁,時日不多了。”

  “寡人要你治好太後。”

  “臣,定當竭盡全力。”

  這時,秦太後睜開雙眼,喊道:“王…孫…”

  秦王稷沒有聽清秦太後模糊的說話聲,含笑道:“母後,孩兒在。”

  秦太後見是秦王稷在近旁,冷聲道:“滾。”

  “母後照顧好身體,寡人再來看你。”秦王稷見秦太後對他充滿恨意,情緒激動,又怕加重她的病情,撂下一句話便走出大殿。

  “秦王,我不想見到你。”秦太後對著秦王離開的背影,語調冰冷道:“讓我和王孫,一起去天國。”

  秦王停下腳步,也不轉身,隨後又默然離開。

  秦太子甍逝,對秦太後打擊太大。秦太後不見秦王,更不吃秦王送來的任何東西,就連醫者,也被秦太後趕了出去。秦太後見魏冉、羋戎兩個弟弟,還有公子芾、公子悝兩個兒子,最親的人都不在身邊。如今,秦太子也走了。她萬念俱灰,隻想早點離去。

  醫者用了很多藥物,這才保住了秦太後的性命。

  秦王聽見保住了太後的性命,想要前去看她。太醫令勸阻道:“王上,是太後最不想見的人。為了避免刺激太後,王上還是…”

  秦王稷也知道自己做了很多事傷了這位母親的心,可,為了秦國的江山社稷,為了子孫後代,他又不得不做。母後恨他,他也能理解。秦王稷叮囑太醫令好好照料秦太後,讓她多活一段時日。

  然,秦王稷沒想到新的一年才剛開始,他就得到秦太後病情惡化的消息。

  這日,鹹陽下起了大雨。

  秦王稷處理堆積如山的國政,他得知齊國派安平君助趙打敗了燕國。趙國封安平君為相,爵號都長君。秦王稷得到這個不好的信號,心想:“趙國文臣悍將諸多,又有安平君助趙。未來的趙國將會是秦國最強的對手。”

  秦王稷看著手中的文書,羨慕道:“豎子,好福氣。竟然能籠絡安平君。秦國要吃苦頭了。”

  這時,範雎走了進來,拿出國書道:“王上,臣得到一個消息,趙太後甍逝。”

  “你說什麽?”秦王稷驚道:“趙太後甍逝了。”

  “這是斥候送回來的國書。”範雎又道:“趙太後甍逝,趙王追加諡號‘威’。”

  趙太後年齡並不大,突然甍逝,怎麽也讓人不可信。秦王稷看了趙國發出的訃告,這才相信,趙太後是真的走了。

  範雎又道:“王上,臣還有一個好消息。齊王也甍逝了。”

  秦王又看過遞來的文書,輕歎道:“齊王也甍逝了。”

  範雎趁機道:“趙太後甍逝,趙王年幼,無人主政。齊王甍逝,齊、趙之盟鬆懈。王上,這是上天賜給我們伐趙的良機。”

  “不可。”秦王稷道:“趙何那小子甍逝,我們伐趙,卻讓齊、趙兩國走在了一起。今,趙太後甍逝了,但趙國不可令人小看。”

  範雎見秦太子死後,秦王稷缺少殺伐果斷,忙道:“王上,這可是伐趙最好的時機,不能錯過啊!”

  “範相,你別忘了。趙太後雖然走了,但趙國可是有很多能臣悍將。且不說,趙國有藺相如、馬服君,還有勇冠諸侯的廉頗,宗室最賢的平原君,以及破燕複齊的安平君。此時,我們伐趙,討不到任何便宜。”

  就在秦王稷和範雎說話之間,大殿之上,太醫令急色走了進來,行禮道:“王上,太後甍逝。”

  “你說什麽。”秦王稷見這個消息來得突然,拿在手上的國書,掉落字地上。

  “太後甍逝了。”這是太醫令,第二次看見如此失態的秦王。

  “母後甍逝了。”秦王稷冷笑道:“母後恨寡人啊!臨走前,也不見寡人,說幾句話。”

  範雎見秦王悲憫,忙道:“王上,事已至此,請節哀。”

  “他們都說寡人為了這個冰冷的王位,驅逐功臣,囚禁母後。寡人亂用武力,攻伐諸侯。最終落得伐趙失利,太子甍逝。如今,母後甍逝,天下人,又等著看寡人的笑話。”秦王稷那個弦被觸動,一發不可收拾,表情雖很鎮定,內心卻是有種撕心裂肺之感。

  “王兒走了,母後也走了。”秦王稷眸色悲涼無比,“寡人坐擁天下,又有什麽意義。寡人寧可生在平民家,還能頤享天年。生在帝王家,卻是無情啊!”

  範雎問道:“王上,太後甍逝,我等皆悲泣。為了讓秦國上下為太後送葬,我們該尊稱太後為什麽。”

  秦王稷問道:“你覺得寡人該尊稱母後為什麽。”

  範雎想了想,又道:“趙國尊稱趙太後為威太後,齊國尊稱齊王為齊襄王。太後有功秦國,有功王上。太後平定季軍之亂,穩定秦國,伐南楚,破強齊,敗三晉,兵不血刃平定秦國數百年義渠之患。太後的功績遠比趙威後、齊襄王。我們追加太後的諡號怎麽也要比齊、趙兩國的強。”

  “你說的這些,寡人知道。還有的,你不敢說,寡人來說。”秦王稷道:“太後的功,寡人就不說了。寡人就來說說太後的過。太後之過,有三。一,季君之亂,誅惠後,逐武後,殺我宗室。秦國差點改姓了楚。”

  範雎聞言,背後冒出了一身冷汗。秦王說的這些,範雎和大臣都知道,但是不敢說。季君之亂,的確對秦國來說是場再難。秦國嬴姓趙氏,差點被楚姓掌控。

  “勾結義渠,禍亂秦國,乃罪二。”秦王稷深惡痛覺道:“太後與義渠世通,結為連理,生有二子,令秦國被諸侯恥笑,不僅有損秦國國體,還對父王不忠。這是罪三。”

  “王上,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範雎也知,秦王說太後這三條罪的用意,是為了彰顯他廢太後之舉,是正確的。

  “你說的不錯,太後不拘小節,才有今日的秦國。”秦王稷又都:“太後乃寡人之母,她做的事,由寡人去承擔。”

  範雎腦海想到一個字,忙道:“王上,太後對秦國有功,也有過。臣認為追加太後的諡號為‘宣’。”

  秦王稷想了想,也覺得這個字恰到好處,高聲道:“寡人追封太後諡號為‘宣’,傳令下去,舉國大喪,送宣太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