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魯仲連
作者:傲雙      更新:2021-05-21 15:54      字數:5176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幾個字,是君王對權臣莫大的忌諱。齊國複國,安平君功不可沒。但,齊國的王是田法章。安平君之威望,早就威脅到了齊王的地位。

  齊王也曾表露出心裏的不滿。但為了齊國的江山社稷,齊王不願意將這十二個字用在功臣的身上。這些年,齊王忍而不發,任由安平君幹涉朝政。

  齊王田法章既想打壓安平君,又不想用陰謀除去他。其一齊國光複,安平君功不可沒,是挽救社稷之臣。其二,那就是齊王於心不忍。還有最主要的一個原因,那就是齊王對安平君的勢力有所忌憚。

  齊、趙兩國交惡十幾年,如今,趙國主動前來締結盟約,讓齊王看到了機會。齊國君臣需要和平,如何說動諸臣,又不表露出自己的心意,這也是擺在齊王麵前的難題。

  魯仲連不動聲色,觀察齊國朝局。他也看穿了齊王是打著情感的旗幟,以救趙之名,壓製安平君。田法章忍了近二十多年,也確實是難為他。

  魯仲連見王上有憂,定當為他獻策,出列道:“王上,我國和趙國交惡,已經十幾年了。長此下去,對齊國不利。今,趙國前來締結盟約,也是齊、趙兩國改善關係的時機。”

  一人立馬怒喝道:“趙國和齊國,不共戴天。我們怎能和趙國改善關係。”

  又有幾位大臣,出來指責。

  魯仲連麵對諸臣的指責,臉色倒也平靜,心平氣和地道:“你們還想趙國和齊國交惡到什麽時候。難不成,你們想趙國和齊國的關係,一直這樣下去。”

  一人高呼道:“趙國伐齊之仇,難道就這樣算了不成。與趙國講和,臣不能接受。”

  “臣等,也不能接受。”

  齊王見眾怒難平,也不表明自己的態度。

  魯仲連看著這些自以為是的大臣,放慢語調道:“齊國東麵是大海,北麵是燕國,南麵是楚國,東麵是三晉。燕國和我國成為世仇,仇恨難消;楚國羞辱先王,和我們不共戴天。我們北麵和南麵被諸侯圍困,隻能和三晉交好。如果我們和三晉交惡,我國就被諸侯圍困,齊國如何能複興祖業,爭霸諸侯。仇恨,讓人憤怒,同時也容易迷住我們的雙眼。我們應該知恥而後勇,而不是與諸侯交惡,自絕出路。”

  齊王語調平淡道:“話是如此,但要放下仇恨與諸侯交好。寡人,做不到。”

  諸臣見王上這般說,紛紛表示擁護。

  魯仲連迎向齊王,神色平靜地道:“王上,可還記得趙武靈王。”

  “寡人記得。”趙武靈王事跡,齊王也曾聽齊閔王說過,自然不會忘。

  “趙國深陷四戰之地,魏國伐趙,給趙國帶來邯鄲之恥。趙國君臣,不放下恥辱,與魏國爭雄。趙肅侯奪地平叛、南征北戰,一代雄主,亦不能讓趙國茁壯成長,反而趙國國力孱弱。”魯仲連見王上聽得仔細,又道:“趙肅侯與諸侯交惡,才會有西邊、南邊要迎戰魏、齊聯軍,東邊迎戰秦國,北邊提防胡患。趙肅侯晚年才會被諸侯欺辱,損兵折將、丟城失地,落得鬱鬱而終。”

  一人道:“趙肅侯,不忘記國仇家恨,乃真男兒。”

  魯仲連道:“趙肅侯是真男兒,但趙國卻沒有走向強盛,反而國力孱弱。趙武靈王繼位,魏國立馬邀集諸侯圖謀趙國。這些事,你們總不能視而不見嗎?”

  一人道:“趙武靈王麵對諸侯謀趙,不也是保存了趙國的江山社稷嗎?”

  齊王問道:“魯仲連,你說這些是想告訴寡人什麽。”

  魯仲連道:“趙武靈王繼位,選擇放下仇恨,打破趙國四戰之地的局麵。南麵主動與世仇的魏國冰釋前嫌,繼續交好韓國。終趙武靈王一生,三晉不曾交兵,這需要多大的氣魄和胸懷。趙武靈王北麵擊敗燕國,不以武力逼迫燕國占領城池,而是與燕國交好。燕、趙和睦,趙國北疆無戰事。趙國又通過子之之亂,與秦國改善關係,東邊無戰事。我國在燕地,也吃了趙國大虧。”

  齊王想起燕國得而複失,臉色沉了下來問道:“你到底想說什麽。”

  魯仲連放慢語速道:“臣想說的是王上要學趙武靈王放下仇恨,主動與諸侯交好,知恥而後勇。王上,不能因為仇恨,蒙蔽了雙眼,學趙肅侯與諸侯交惡。”

  齊王冷聲道:“寡人覺得趙肅侯是真男兒。寡人為何要學趙武靈王。”

  “王上,趙武靈王繼位之時,諸侯謀趙,那時的趙國何其孱弱。趙武靈王用畢生的經曆,讓孱弱的趙國走向強盛。不僅插手燕、秦兩國內政,還扶持了燕昭王、當今的秦王。胡服騎射、北亡中山、擊三胡、降胡人、修長城、拓三郡數萬裏胡疆。趙武靈王之功業,何人能及。王上,學趙武靈王成為一代偉大的君主,不好嗎?”

  齊王道:“寡人沒有趙武靈王的氣魄和膽量;寡人更沒有他的雄心壯誌、萬丈豪情;寡人要的是齊國境內和平,守住先祖的基業。”

  “王上要守住先祖的基業,就要和趙國交好。否則,北有燕,南有楚,與三晉交惡。王上想要齊國和平,守住先祖的基業,也難以實現。”

  “夠了。”齊王怒道:“寡人要的是如何拒絕趙國結盟之事,不是要你告訴寡人如何成為一代合格的君王。”

  眾臣見王上發怒,已經揣摩出王上是真的不想卷入中原戰事,更不想與趙國交好。魯仲連卻看出齊王是有意給這些大臣看的,其目的就是為了掩蓋自己內心所想。

  魯仲連也不拆穿齊王的意圖,請罪道:“臣不知王上之意,請王上責罰。”

  齊王收斂怒意,“你若能出主意,幫寡人拒絕與趙國結盟,寡人恕你無罪。”

  魯仲連思忖少許道:“王上,這件事想要成功。臣,倒也覺得不難。”

  齊王見這麽難的事情,被他說得很輕鬆,問道:“你有什麽主意,說來聽聽。”

  “我們讓趙國送來一名質子。”魯仲連見齊王正準備發怒,截斷道:“王上,臣說完了。你在生氣,也不遲。”

  齊王壓住自己的憤怒,咬緊牙根,語調不善道:“希望你的理由能夠說服寡人。”

  魯仲連鎮定道:“王上不想結盟除了恨趙國伐齊之事,還有就是不想卷入中原戰事,為齊國帶來戰禍。王上想要止息兵戈,為齊國爭取和平。”

  齊王道:“是又如何。”

  “王上,不締結盟約,齊、趙兩國徹底撕破臉麵,就會傷了齊、趙兩國的和氣。也斷絕與趙太後的感情。王上既不想締結盟約,又不想與趙太後決裂,著實令人為難。”

  齊王不想被人看穿心意,冷聲道:“你說這些與趙國送來質子有何關係。”

  魯仲連見齊王性子太急,苦笑道:“王上,聽臣把話說完。”

  齊王沒有精神和他耗著,喊道:“你還有什麽話想說的。”

  魯仲連也不多說,忙道:“我們讓趙國送來質子,是為了向趙太後提出一個苛刻的條件。趙太後不答允,我們不締結盟約,趙國和齊國也不會交惡。王上和趙太後也不會決裂。”

  齊王靜下心來,他說的正是自己想要的,冷著臉問道:“什麽條件。”

  魯仲連道:“王上,趙太後最喜歡的兒子是誰。”

  齊王想都不想答道:“當然是趙王丹。”

  “不是。”魯仲連搖頭道:“趙太後喜歡趙王丹,但趙王丹不是趙太後最喜歡的兒子。”

  齊王疑惑道:“那是誰。”

  魯仲連道:“是趙太後的小兒子,長安君。”

  “此事,寡人怎麽不知道。”

  “趙太後寵愛小兒子,趙國人人皆知。趙王丹是趙國的太子,也是趙何指定的繼任人。如若不然,趙太後必會立小兒子為王。”

  齊王見他偏離了話題,冷著臉道:“說重點。”

  “齊、趙締結盟約,我們以長安君入齊為質,趙太後會如何。”魯仲連有意停了下來,又道:“趙太後喜歡小兒子,必不會同意,也不會答應將他送來齊國為質。長安君不來齊國為質,我們就有理由,拒絕結盟救趙。”

  齊王對著大臣問道:“你們覺得怎麽樣。”

  眾臣覺得此計,既可以緩解王上的情緒,又可以拒絕趙國結盟,紛紛表示擁護。

  一人問道:“若趙太後送來長安君入齊為質,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此人問的,是諸臣擔心之事,也是齊王最關心。

  “你們是不了解,趙太後有多愛這個小兒子。長安君,是趙太後心頭上的肉。她怎麽舍得讓自己的小兒子,離開趙國,送來齊國吃苦。”魯仲連神情輕鬆地答道:“退一步說,趙太後為了趙國真的把兒子送來齊國為質,我們大不了與趙國結盟,出兵救趙。有長安君這個人質,趙太後自然會和我國交好。不過,按照趙太後的個性,必不會答應。”

  “這個主意,也隻有你想得出來。趙太後的個性,寡人還不了解。她的性格剛烈,沒人敢惹。隻要她認定的事,哪怕是錯,也會一錯到底。寡人都害怕她三分。”齊王麵對著諸臣,問道:“諸位,你們覺得如何。”

  諸臣紛紛讚同,無一人有異。

  齊王看著殿中這人,竟然說服了群臣,還解除了自己的危機,心中對他也是大加讚賞。齊王為了保證這次締結會盟能夠順利進行,有意拋出難題道:“魯仲連,這個主意是你出的。這件事,寡人就交給你了。”

  “啊!”魯仲連見齊王投來一道不容拒絕的眼神,改口道:“臣,自作自受,隻好領命。”

  齊王見他這張臉瞞過了所有人,又道:“你替寡人去官驛見趙國使者。你告訴他,齊、趙兩國結盟。寡人就隻有一個條件,讓長安君入齊為質。”

  魯仲連領命,來到趙國官驛,見了趙使虞卿。虞卿見齊國派了使者,迎他入室,並命人安排宴席。

  魯仲連製止道:“不用了。吾王讓我給你送來一句話。”

  虞卿問道:“齊、趙結盟。齊王是什麽意見。”

  “吾王答應了。”魯仲連臉色難看,又道:“但,有個條件。”

  “什麽條件。”虞卿聽他語氣就可以得知,這個條件,必定是趙國不能接受。

  魯仲連出了一口氣,語調有點不自然道:“吾王要長安君入齊為質。”

  “什麽。”虞卿聞言,暴跳如雷,脖子上的青筋十分明顯,“齊王要長安君入齊為質,這不可能。我本以為魯兄是深明大義之人,怎會讓齊王給我國出了一個難題。”

  魯仲連倒是很平靜地看著他,笑道:“怎麽,長安君不能來齊為質?”

  “你還笑。”虞卿罵道:“魯兄,你知不知道,讓長安君代表著什麽。你知不知道,長安君是何許人也。”

  魯仲連用不在乎地語調道:“長安君是趙太後最愛的小兒子。”

  “你知道,就不該讓齊王提出這個無理取鬧的條件。”虞卿呼吸有點快,鼻息沉重道:“長安君是趙太後最愛的小兒子。你們要趙太後送來長安君來齊為質,是絕不可能的。秦國勢大,諸侯皆不能敵。我本想聯合齊國抗擊秦國,齊王這個條件,算是斷了齊、趙之盟這條路。魯兄,齊、趙兩國算是完了。”

  魯仲連挖苦道:“都說虞卿是有智慧的人,怎麽如此沉不住氣。”

  “我還不是被你逼的。”虞卿問道:“你告訴我,應該怎麽做。”

  魯仲連歎息道:“吾王提出這個要求,是有苦衷的。”

  虞卿見齊王提了如此苛刻的條件,還說有苦衷,冷聲道:“齊王不想和趙國結盟,共同抗秦,直接說就好了。你還假惺惺地說他是有苦衷。魯兄,你還要臉不。”

  魯仲連就知道對方會是這種反應,承受著來自他的謾罵,無奈地說道:“吾王雖是齊王,但齊國的朝政,你是一點都不明白。吾王心裏麵是想幫趙國抗秦。”

  虞卿冷哼一聲,“我可沒有看出齊王之意。”

  “虞兄,情緒不要激動,你聽我說。”魯仲連問道:“齊王拒絕會盟,直接說就好了。為何,還要提出這個苛刻的條件。”

  虞卿道:“你這話是什麽意思。”

  “實不相瞞,這個條件是我提的。”

  “你提的。你這不是害我嗎?”虞卿冷靜下來,又道:“等等。你說什麽?齊王可以拒絕,卻提出這個條件。齊王為何這麽做?”

  魯仲連見他問道點子上了,叫苦道:“五國伐齊,讓齊國百姓厭惡戰爭。齊國君臣更是厭戰,隻想要和平。齊王雖想聯趙抗秦,但也不能明說。他要堵住臣民之口,已經很難做了。再加上,齊國還有一個安平君。你是齊王,應該怎麽辦。”

  虞卿對齊國之事自然了解,語調也沒有先前那般充滿責備,“話雖如此,齊王這個條件,實在是斷絕了齊、趙之盟。”

  “吾王不提這個條件,怎能堵住臣民之口。”魯仲連又笑道:“趙國不是還有平原君、藺相如、你,這點事,難不住你們吧!”

  虞卿用嫌棄地眼神,盯著對方,“你說得倒是輕鬆,你不知道長安君在趙太後心中是什麽地位。”

  “齊、趙之盟雖有困難,但我相信,隻要我們同心協力,定能促使兩國結盟。”魯仲連叮囑道:“呆會,見了吾王,你要把這個問題誇大。讓諸臣都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

  虞卿擺頭道:“不用誇大了,這已經是不可能之事。”

  魯仲連和虞卿再次進入齊宮,齊王問道:“虞卿,魯仲連將寡人的意思,告訴你了吧!寡人提的條件,趙國能接受。寡人就答應與趙國結盟,出兵抗秦。”

  虞卿道:“齊王這個條件,外臣是沒有意見。趙太後那邊,臣不敢做主。”

  一人問道:“這個條件,趙國能接受嗎?”

  “我和趙王應該能接受。”虞卿臉色難看道:“趙太後哪裏,外臣不好說。臣會將齊王的條件,一字不落告知太後。外臣請齊王做好心理準備,趙太後不能接受這個條件。”

  “趙太後不能接受這個條件,寡人就愛莫能助了。齊、趙能否友好,就看你們的呢?”齊王也不願多說,又道:“魯仲連,你替寡人去趙國,麵見趙太後。”

  “王上,怎麽又是我。”魯仲連叫屈道。

  “這個主意是你出的,齊、趙能不能友好,就看你的了。”齊王語調冰冷道:“寡人治不了你,就讓趙太後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