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作者:張凱慶      更新:2021-05-20 20:15      字數:2400
  作者:張凱慶張虓

  彭嘯天向滕思遠匯報了他和薛玉明的分析,滕思遠沒有表態,現在還沒有確鑿證據證明朱雲鵬就是臥底鍾聲,還有,王彪的情況也沒有完全搞清。昨天,彭嘯天調查了王彪的女友張穎,她是中央銀行的職員,王彪所述基本屬實。案發當晚,王彪確實和張穎在大華影院看電影,張穎存有票根,影院旁的小吃店主也證實當晚他倆在那兒吃過夜宵。但有一點很奇怪,王彪為什麽要掩飾他曾回過局裏,而且,不願承認從局裏拿了什麽東西?

  彭嘯天請示滕思遠:“要不要對王彪采取些措施?”

  滕思遠同意:“你密切注意他,看他還有什麽反常舉動?”

  “是。”

  “再查一下那個張穎,看她有什麽背景?另外,他們看電影時,有沒有旁證?”

  “是。”彭嘯天又匯報了一個情況:“還有個情況,楊子兩天沒來上班了,誰也不知道他去了哪裏?”

  “失蹤了?”

  “對。”彭嘯天說:“局長,我們假設一下,朱雲鵬發現李紹文被掉包時,李紹文其實還沒離開醫院,就藏在朱雲鵬的車裏。之後,朱雲鵬派楊子回局裏找陶亮和我,楊子趁此機會將李紹文帶走,這樣推斷不是也可以成立嗎?”

  彭嘯天的假設正是滕思遠所想到的。滕思遠陰著臉說:“看來,這個楊子有重大嫌疑。”

  “對,他很可能是鍾聲的助手。如果是這樣,那朱雲鵬就很可疑了。”

  “現在還隻是推斷,我們需要證據。”

  彭嘯天點點頭:“明白。”

  案情錯綜複雜,滕思遠一時難辨真偽,隻好向顧文斌匯報。他認為:就目前的情況看,臥底嫌疑最大的就是朱雲鵬、蕭劍鋒和王彪。李紹文被救的時間段,蕭劍鋒和朱雲鵬先後出現在醫院,而且,他倆的汽車都沒經過檢查,更重要的是,當彭嘯天對楊子進行調查時,楊子卻莫名其妙的失蹤了。監控9號據點時,朱雲鵬和蕭劍鋒都在監控現場,而且中途都離開過,王彪當時在局裏。刺殺案發生當晚,朱雲鵬、蕭劍鋒和王彪都出現在局裏,朱雲鵬和蕭劍鋒還進過偵聽室。但是,刺殺案發生的時間段,蕭劍鋒和王彪都有不在刺殺現場的證據,目前還沒發現朱雲鵬不在刺殺現場的證據。所以,現在還很難下結論。

  顧文斌在屋裏慢慢溜達著,皺著眉頭沉思著。顧文斌忽然站住腳,似乎想起了什麽,扭頭對滕思遠說:“總局技術處最近從美國搞來一套設備,叫什麽測謊儀,能夠測出被詢問者是否說了謊話。我們不妨對這三個嫌疑人做個測謊試驗。”

  滕思遠問:“這個設備可靠嗎?”

  “據美國專家介紹,可靠率達到95%,現在,美國專家正好在總局。”

  “機器能測出人是否說了謊?這太神奇了。”滕思遠有些不大相信,勉強答應:“好吧,那就上測謊儀吧。”

  第二天上午,蕭劍鋒、朱雲鵬和王彪被總局技術處傳喚,一位軍官推開總局會議室的門,對三人客氣地說:“三位先在這裏稍坐,一會兒叫到誰誰再跟我過去。”

  朱雲鵬嘟囔一句:“搞什麽名堂?”

  三個人走進會議室,坐在沙發上。王彪問蕭劍鋒:“叫咱們來幹什麽?”

  “你問我,我問誰去?朱副局長也是一頭霧水吧?”

  朱雲鵬淡然回答:“估計是了解案情吧,我想,總局是認為那個臥底就是咱們三個中的一位。”

  “反正我不是,”王彪微笑著看著蕭劍鋒:“蕭主任,會是你嗎?”

  蕭劍鋒一笑:“你說呢?”

  “我看誰都像是臥底,就你不像。哈哈哈。”

  朱雲鵬“哼”了一聲:“沒準兒,臥底就是最不像的那個人。”

  蕭劍鋒扭頭看著朱雲鵬:“你是什麽意思呀,朱副局長,我好像沒有得罪過你吧?”

  朱雲鵬咧咧嘴,沒吭聲。

  蕭劍鋒回過頭來,衝王彪做了一個鬼臉。

  總局技術室隔壁的屋子正中的長桌子上擺著幾台設備,顧文斌和滕思遠站在一台儀器前,技術處陸處長指著儀器介紹:測謊儀,準確漢譯是多道生理心理描記器或多道心理生物記錄儀,主要由傳感器、主機和微機組成。這是一項犯罪心理測試技術,它檢測的實質是嫌疑人有無與案件相關的犯罪心理痕跡,如果有,那他可能就是涉案人。

  滕思遠問:“這個測謊儀可靠嗎?”

  “可靠。”陸處長詳細介紹測謊儀的原理,現代科學證實,人在說謊時生理上會發生一些變化,有一些肉眼可以觀察到,如出現抓耳撓腮、腿腳抖動等一係列不自然的人體動作。還有一些生理變化是不易察覺的,例如:呼吸速率和血容量異常,脈搏加快,血壓升高,皮膚出汗,瞳孔放大,說話結巴等等;這些生理參量由於受植物神經係統支配,所以一般不受人的意識控製,而是自主的運動,在外界刺激下會出現一係列條件反射現象。據測謊專家介紹,測謊一般是從三個方麵測定一個人的生理變化,即脈搏、呼吸和皮膚電阻,簡稱“皮電”。其中,皮電最敏感,是測謊的主要根據,通常情況下就是它出賣了被測試者心裏的秘密。

  每個人在經曆了某個特殊事件後,都會毫無例外地在心理上留下無法磨滅的印記。作案人在作案後隨著時間的延續,心裏會反複重現作案時的各種情景,琢磨自己可能留下的痕跡,甚至想不琢磨都無法克製。每當被別人提及發案現場的一些細節時,作案人的這種烙印就會因受到刺激而通過肌電、脈搏、血壓、呼吸、心跳、腦電波、聲音、瞳孔等各種生物反應暴露出來。這種細微的反應被測試儀器記錄下來後,就會得出被測試者或者知情、或者參與的結論。

  滕思遠說:“聽上去很有道理,怎麽能看出被測試者說謊了?”

  陸處長指著儀器屏幕說:“一會兒,我會根據美國專家製定的詢問程序,對被測試人提出各種問題。如果被測試者說的是實話,那麽屏幕上的心率和脈搏的波紋是正常波動;如果被測試者撒了謊,那麽他的‘皮電’波紋就會產生較大的波動,一眼就能看出來。”

  顧文斌問:“有測試失敗的先例嗎?”

  “有,測謊儀對本身就有嚴重心理疾病的人和心理素質極佳的人也會失去作用,測謊的準確性取決於多方麵因素,如被測人的智力程度、身心狀況、測試環境、測試條件和測謊人員的專業素質等。”

  “哼哼,”滕思遠冷笑一聲:“還是不能百分之百的起作用啊。”

  顧文斌說:“那就看看測試結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