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教導李世民
作者:易如意      更新:2021-05-20 13:25      字數:2742
  李恪雖然想不明白李世民的深意,但是不妨礙李恪把事情原原本本寫信告訴李承乾。

  遠在孔兌溝大營的李承乾根本不知道李世民已經把他當大唐朝廷一股重要力量,要與他聯合對付反對其東征的大臣。

  李承乾此時剛統一好了內部人心,困在冰城裏的薛延陀降卒在露天的冰城裏沒吃沒喝的熬了兩天兩夜已經全部被凍死了。

  李承乾命人把薛延陀降卒的屍體整理整理,準備讓來慶賀大唐大勝的各部族首領都來這裏參觀參觀。

  同時他還收到一個好消息,他派出去找礦的人找到了金礦銀礦銅礦還有鐵礦等等,有這些貴金屬對於後續李承乾大唐改革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李承乾知道這一帶礦藏豐富,但是沒有想到他們找的這麽全,因為現在大唐對這裏的統治還十分薄弱,李承乾隻準備開采金、銀、銅,至於鐵礦則下令封鎖消息,等大唐在這裏的統治跟內地一樣時再開采鐵礦。

  李承乾一麵做著各種治理和生產規劃,一邊緊急派人送信回長安,要從長安調集工匠來冶煉。還要把劉仁軌調來,這裏的治理隻能交給像劉仁軌這樣能文武又一肚子壞水的人。

  卻在此時收到李恪的信,因為信裏把李世民行在的事情寫的詳細,李承乾看了信就洞悉了李世民以及大臣們的想法,有些哭笑不得。

  他這裏的雖然破了薛延陀汗帳抓了薛延陀貴族,但是漠北二十聯軍還好好的。如果允許這些部族攤販降大唐,然後帶著他們的兵全須全尾的返回漠北,那大唐在這一戰中能得到什麽呢?

  麵對強大的漠北河套地區還怎麽治理?

  這些人以後強大了還會來搶劫的,到時候河套地區還是戰場,等於是大唐的戰略的縱深地,根杯能發展經濟。

  不要說,‘跟部族做生意讓他有飯吃他們就搶劫了。’這種蠢話,美國經濟現在也是世界第一,它不是還靠搶嗎?

  而且曆史已經多次證明了,這片土地就隻能養那麽多人,一旦超過了界限自己人也會餓肚子造反,在沒有徹底解決人類發展與自然資源有限這一矛盾之前那隻能讓別人少點。

  所以李承乾這一次目的很簡單就是把整個漠北草原打殘,讓他們老老實實地接受大唐的政策。

  打殘漠北就光是要屠殺薛延陀三萬人,同時也要把這二十萬人留下來。

  在李承乾看來攻破薛延陀汗帳,隻能算是勝利了一半,可是李世民居然認為大唐已經勝利了,可以去東征高句麗了。

  李恪這信裏也將行在一眾大臣的意見告訴了李承乾。

  這些大臣比李世民還有不如,一個個竟然認為過了年就可以搬師回朝了。

  李承乾知道這些大臣既不會支持李世民東征薛延陀,也不會支持李承乾治理河套地區。

  麵對這樣的形式李承乾隻能把自己的想法寫成奏疏送去行在,讓李世民和大臣們都知道他李承乾打算治理河套地區,別在背後自己打自己的算盤無視他這個在外征戰的皇太子。

  李承乾的奏疏內容主要有四條,一是在原秦長城遺址上修築長城,二是修一條關中到貫穿河套地區的直道,三是罷撤河套地區的羈縻州改設郡縣,四是河套地區各部族一律改服易發穿漢服梳漢裝習漢語。

  這既是李承乾表明態度也是一次試水,所以內容寫的都十分簡單,根本沒有提及修城、修路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從何而出。

  同時李承乾又以兒子的身份給李世民寫了一封私信,內容主要是對他要東征高句麗的回答。

  不孝男承乾頓首百拜,啟於父皇駕前:

  前聞父皇欲於明年禦親征高句麗,兒臣反複思量,有幾句糊塗言語稟明父皇參詳。

  高句麗者易滅難伐,易滅是因為高句麗人也居住在城市中,大軍隻要把他們的城池都攻破高句麗也就滅亡了,不會像草原部族那樣大軍一到就騎馬跑了。

  難伐是因為他內部都是城池,需要對一座座城池逐一進行攻打,隻要有幾座城池攻不破高句麗就能苟延殘喘並且與大唐相互攻伐。

  其次就是現在不是征伐高句麗的好時候,高句麗雖然經曆了泉(淵避李淵的諱)蓋蘇文弑君,但是並沒有出現大規模的內亂,權力都歸泉蓋蘇文掌握,國內百姓生活安定。此時沒有高句麗的大臣做為大唐的內應,大唐攻打高句麗隻能使高句麗上下一心反擊大唐。

  兵法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父皇不詳高句麗之詳情焉能輕發大軍?

  大唐若想征伐高句麗需按《十年規劃》上的計劃的執行,先把關中西北各部收拾穩定,然後用數年積攢錢糧,派遣間諜聯合前隋時沒在高句麗的漢人為內應,先搞亂高句麗使其民不聊生,然後揮軍征滅可一戰而成功。

  父皇春秋以高,征滅高句麗父皇隻宜運籌帷幄不宜禦駕親征,待諸事妥定,自有兒臣親率大軍征滅高句麗,以完父皇之宿願。

  李承乾自認這一封已經言語委婉,就直派人把信發出去。

  李承乾的奏疏送到李世民的行在時已經是貞觀十八年了,李世民在行在過新年,雖然沒有在長安太極宮隆重,但是因為薛延陀已滅行在的官員還是得了幾天的假期,隻留少數大臣輪值中書。

  李承乾是皇太子還是前方平定薛延陀的最高指揮,所以李承乾的奏疏一到就被送進給主中書輪值的楊弘禮案頭。

  楊弘禮也是隋朝宗室,出征前還是個中書舍人,出征時才被李世民提拔為兵侍郎隨行處理機務。

  楊弘禮一看完李承乾的奏疏被李承乾的大膽嚇了一跳,李承乾所提的四條從表麵看完全就是秦朝對河套地區地政策照抄。

  修長城、修直道、行郡縣秦朝早在此地做過了,除了勞民傷財似乎沒有什麽益處。

  還有就是命河套地區的羌部、突厥、昭武九姓等部落改服易冠,行漢人禮數,這也會引起當地各部落的反抗,甚至有可能影響到現在正在與回紇等部的談判,眼前薛延陀二十大軍能不速就看回紇等部能不能及時投降大唐了。

  所以楊弘禮認為不管朝廷對此事如何看,現在是絕不對不能泄露出去的,但是這樣的事情他又不敢做主,隻得起身去見李世民請他出麵壓製李承乾。

  自從上次李世表示要東征高句麗而被大臣一致反對後,李世民這幾天就少與大臣接觸,他要等李承乾上書支持東征後再與這些大臣進行周旋。

  這幾天李世民一直在等李承乾的消息,然後李世民就等來了李承乾一封私信,信是李承乾親筆寫的一個個瘦金體讓人看起來賞心悅目,但是信的內容卻讓李世民怒火中燒。

  這哪是兒子給老子寫信,分明是老子教訓兒子,居然開口跟老子兵法有雲……

  而且最不能讓李世民接受則是李承乾說他年勢以高,不能再禦駕親征高句麗了,高句麗要留給他打。

  李世民看著李承乾的信,兩眼圓睜,呼呼喘氣,額頭青筋暴露,已經是怒到了極點。

  正在這個時候內侍稟報楊弘禮求見。

  “不見!”

  李世民大聲咆哮。

  李世民這會兒也是啞吧吃黃蓮有苦說不出,李承乾給他寫的信雖然讓他怒火中燒,但他更不好意思讓大臣知道。

  一來他被兒子教訓絕不是什麽光彩的事情,再者就算把這件事告訴大臣,這些大臣也隻會支持李承乾。

  內侍出去,又急忙回來硬著頭皮道:“啟奏陛下,楊大人說此事十萬火急,而且與太子殿下有關……”

  “什麽?”

  內侍聽見這聲音隻嚇得渾身顫抖不敢吱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