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東宮的新班子
作者:易如意      更新:2021-05-20 13:22      字數:2381
  東宮眾人被李承乾一篇新思想訓得無話可說,要知道唐人本來就不善於辯論,他們讀經書也隻是讀,並不解經義。大臣經常辯論是到了宋朝才開始的明朝最興盛。

  這樣的人遇上***的雄文隻能繳械投降。

  李承乾講了半天眾人還在慢慢消化,蕭禹想了半天還是有些疑惑地道:“太子殿下孔夫子曾說‘君子憂道不憂不食。’剛才太子殿下說了很多小民衣食的事,這個是不是……”

  很明顯李承乾的做法和孔夫子說話不同,但是蕭禹不能睜著眼睛說瞎話說李承乾做的不對。

  李承乾不會告訴他,孔夫子說的可以解釋作:君不憂自己要憂百姓!

  李承乾似笑非笑看著有些呆板的蕭禹反問道:“蕭太傅以為孤王這些日子做的事情如何?”

  “太子殿下愛民如子,能不怕艱險親自帶著百姓下河捕魚,現在又為他們考慮長久之策可謂是保民如赤子如民之父母,這都是聖賢所為。”

  “可是孤王的這些做法明顯與孔夫子的道不同!”李承乾繼續提點道。

  “怎麽會……”蕭禹說不出來話了。

  李承乾一見蕭禹迷茫,趕緊提一句。

  “蕭太傅學問精深當寫一篇文章,批駁一些《論語》中的錯處,以免遺禍無窮。”

  “太子殿下不是在《四書集注》裏批過嗎?”郝處俊想起李承乾注的《四書集注》,心裏又是一陣憾慨,當時眾人隻說這是紙上工夫,但是聽太子殿下剛才的論述,分明合於《孟子》上的“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郝處俊想到這還沒有開口就看見顏師古搖頭晃腦地道:“太子殿下今日這篇宏論正合於孟子說的:‘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啊,這篇文章隻要加以潤色就是一篇煌煌巨論。”

  李承乾沒想到他們腦補的能力那麽強,但是聽到他們要潤色,心裏一動這篇文章是教人怎麽做事的,何不讓他們潤色了刻印出來發給所有的官員,也教他們做事,就算對現在的官員沒有用,等明年東宮招來大批的修書文人也可以教育他們啊。

  “顏先生說的對,許學士你就替孤王潤色一二,然後刻印了發給內外官員讓他們好好讀讀。”

  李承乾現在還不知道,他這一舉動改變中國幾千年的一個傳統。原來都是大臣給皇帝和太子上經筵課,李承乾現在是反過來教育大臣了,但是因為這篇文章確實好,連蕭禹都沒有提出反對意見。

  這邊的事情安排好,李承乾便坐馬車回東宮。

  李承乾剛到麗政殿,就內侍來報丘神績求見。

  丘神績這些日子一直負責東宮的情報,所以李承乾再忙,他都留在京城,隨時注意著各方的動靜。

  “參見太子殿下。”

  李承乾看見瘦高的丘神績木著臉一絲不苟地行禮,點點頭道:“有什麽消息?”

  “回太子殿下,給事中崔仁師的兒子崔挹收受卞州刺史鄭檜黃金一千兩。”丘神績平靜地道。

  “可有證據?”李承乾一聽眼睛就亮了。

  “沒有。”丘神績平靜地搖搖頭。

  “為什麽收的?”

  “卞州刺史鄭檜出身滎陽鄭氏,幫著他的姻親張木鋒搶了卞州大戶徐壽昌在黃河邊上的萬畝良田,徐壽昌去刺史府告狀,被衙役李十兒打死了。徐壽昌的兒子徐宏身帶著利器在李十兒家門口把李十兒殺死了,然後去衙門自首。

  此事在卞州引起轟動,鄭檜不敢公然把徐宏弄死在牢裏,就上書朝廷請旨定奪,然後給崔挹送黃金千兩,讓崔仁師給論的刑。

  崔仁師上書說:徐宏殺人當斬,但是他是為父報仇,所以斬了徐宏以後應該在徐宏家門前立牌坊表彰。”

  “這麽糊塗的案子也準了嗎?”李承乾簡直不敢相信自已的耳朵,崔仁師當別人都是傻子嗎?

  “已經準了。”製令昨日已經送往卞州了。

  “什麽?簡直胡鬧!”李承乾氣得直拍桌子。

  “馬上派人去刑部傳孤王的令:這個案子孤王要重審。

  然後派人快馬去卞州把徐宏提來長安,孤王要親自審理此案。

  還有要去吏部查一下,滎陽鄭氏的人怎麽能在近在咫尺的卞州做官?”

  “臣尊旨!”

  李承乾一著急做出這麽多吩咐,丘神績卻依然平靜如初,心裏暗道:看來真是一個做情報工作的料。

  丘神績行禮轉身出去了,李承乾仍然心氣難平,回頭對老鬼道:“老鬼你去見一見諫議大夫把這件事告訴他,讓他寫奏疏問一問崔仁師:李十兒打死徐壽昌是不是因為徐壽昌違反律法原該打死,若是原該打死,則徐宏殺李十兒為父報仇就是以罪犯之私仇而殺朝廷之公差,死無可恕,無可表彰。

  若是李十兒仗著官府的勢力草菅人命,則李十兒為凶徒,徐宏殺他乃是大義,隻應表彰不應判刑。

  判刑,律也;表彰,禮也;我大唐律禮合一,沒有被判刑的人還該受表彰的,也沒有該受表彰的人還要受刑的,否則就是律禮相衝,當重修律令。”

  -------------------

  甘露殿裏李世民半躺在躺椅上拿著兩份奏疏,一份是崔仁師寫的,一份是諸遂良寫的,對比著看了半天,才對跪坐在身邊長孫無忌道:“諸遂良確係良才,這份獄狀論得極好。”

  長孫無忌聞言淡淡道:“自然極好的,聽說太子殿下已經派人快馬去卞州要提徐宏來京親審問。”

  “太子能如此從善如流,朕心甚慰啊!”李世民這兩天覺得李承乾做什麽都好。

  “陛下您不覺得太子最近變化有些大嗎?”長孫無忌忍不住道,他心裏實在想不通,李承乾怎麽會突然變的這麽厲害。

  李世民聞言不悅道:“有什麽變化,承乾從小就聰明。”頓了頓又接著道:“道宗都跟朕說了,承乾那日跟他和懋功說都是觀音婢交待他在東宮韜光養晦的,就是怕他大了跟朕起衝突……”李世民說著又唏噓不已。

  長孤無忌想到他從小就相依為命的妹妹也是一陣難過,連帶對李承乾都有那麽一點點好感了。

  半晌李世民又拿出一份手稿遞給長孫無忌,長孫無忌接過一看,隻見上麵寫著:

  長孫無忌為太子太保,蕭瑀為太子太傅,李世勣為詹事,左衛大將軍李大亮領右衛率,左衛中郎將蘇定方為左衛率,前詹事於誌寧、中書侍郎馬周為左庶子,吏部侍郎蘇勖、中書舍人高季輔為右庶子,刑部侍郎張行成為少詹事,諫議大夫褚遂良為賓客。

  長孫無忌心裏明白李世民終於出手穩定東宮了,這幾年的太子之爭算是到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