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印書
作者:易如意      更新:2021-05-20 13:20      字數:2847
  崇賢館的直學士都是通讀經書的飽學之士,自然一點便透,李承乾隻花了四天時間就把四書及注解講清楚了,又花了一天時間審稿和添加標點符號。

  李承乾解四書大多是根據朱熹的《四書集注》作的,也有些是根據南懷瑾解讀儒家經典作的。

  最重要的是把朱熹的序刪了重新作,對孔子和孟子多處都有批評之語,如對孔子的“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明確指出:聖人必須為老百姓解決吃喝的問題,上古之世:有巢氏、神農氏、後稷這些聖王之所以有功,都是因為他們解決了當時部族的吃飯問題。

  對禮與實,本與末也進行了辯論,明確指出,禮樂教化都是應該向著使老百姓的生活越過越好的方向製定。

  這些觀點,都刷新了崇賢館裏的所有直學士的思想,尤其是郝處俊更是直稱李承乾是周公以後的第一個聖人。

  幾天下來包括郝處俊、張士衡在內的所有崇賢館直學士,對李承乾的佩服可以說是黃河之水天上來滔滔不絕。

  很多穿越小說,主人公一到古代就開始抄詩然後得到一片讚譽。也不想想李白寫詩寫的那麽好,唐玄宗也不過把他當做娼優看待,也就是在宴會上讓他寫詩祝興。

  可是能解讀經書的人呢?看看孔穎達有多牛就知道了。

  李承乾身為皇太子,就因為孔穎達給定了個“亂解經典”的罪名,沒有任何人來求證一句,所有世家大族的文人全部上奏疏彈劾太子不能承繼宗廟。

  李承乾這幾天所表現出來水平,不說理念對錯僅就知識學術,那絕對是能成一家之言的大宗師,怎能不讓這些學究發自內心的佩服?

  當然李承乾沒有在意這些,因為這些都是他在後世讀別人的。

  而且,他知道雖然唐朝人讀經不解經義注釋也隻是注釋個字詞,不像宋朝和明朝的人注釋的都是整篇文章的意思。

  但是解經權一直都在世家大族手裏,別人想解讀經書不管對錯,都要被整死。

  所以後來武則天打壓世家的一種方式就是在科舉中貶低明經科抬高進士科,明經科考的是經書進士考的是詩才。

  就是因為解讀經書的權力在世家手裏,而詩才評判權在她手裏。可是會作詩的才子在政治上大都少有建樹,這就導致了唐初的出將入相製度,在開元和天寶年間難以為繼,一方麵是李林輔從中作梗,另一方麵也是才子實在難有為大將的氣質和能力。

  所以李承乾真是不敢開啟盛唐詩風啊。

  李承乾看著整理好的文章,默默地想著想辦事真難啊?

  彈劾他的奏表楊師道壓了三天,今天早上已經送去驪山湯泉宮了。

  杜荷前天回來說,李世民看了他的奏疏十分高興。

  李承乾不想那麽多,《四書集注》必須馬上印出去,因為他料定現在不管世家大族怎麽折騰李世民都會堅定地站在他的身後。

  想透這一切,李承乾輕鬆地拍著書稿,笑吟吟地看著正熱切地看著他的幾個直學士笑道:“辛苦諸位了,等書印出來每人送你們十部。”

  “不辛苦,都是太子殿下學究天人才能成此煌煌巨著,我等能跟著太子殿下效犬馬之勞,憑此書而流傳千古絕不敢道辛苦二字。”眾人異口同聲道。

  “那好,郝先生你負責印書先印五千部發往各州府學校,往後印的我們是要賣的,印出的新書最好能趕在《五經正義》前頭。”

  郝處俊一下子愣住了,半天才道:“殿下抄這麽多做什麽啊?五千部要好幾百人抄幾個月呢,不說花錢無數,就是要找幾百個書法好的人,咱們一時也找不出來啊?”

  “抄?為什麽要抄?”李承乾的聲音一下大起來了。

  “不抄,哪來的五千部呢?”幾個直學士這幾天近距離接觸李承乾,覺得他很好相處所以說話也比先前大膽一些。

  “你們不會印刷嗎?”李承乾聞言大驚,據他所知唐朝是有印刷術的。

  其實這是一個誤會,雕版印刷術出現在中唐時期,初唐還沒有印刷術,最多是朝廷在一些公共場所把一些經過朝廷校正的經書,刻在石碑上,然後附近的人去做拓片,回去再抄寫成書籍。

  李承乾確認了唐朝沒有印刷術心情頓時好了不少,李泰隻能幫孔穎達抄書,能抄多少?

  世家大族看是你們傳播的快還是我傳播的快?

  “你們不會印刷也沒有關係,我會我來教你們就行了,但是不可外。”

  李承乾想著,現在無論是做雕版還做是活字模時間上都晚了,等雕版或者活字模做出來說不定高句麗都打完了。

  於是,他想起小時候幫老師做試卷,用的是蠟紙印刷法,方便快捷而且成本低。

  李承乾把方法一說,找來一張紙,刻寫上幾個字,下麵鋪一張白紙,然後用毛筆在上麵一刷,揭起刻字的那張紙,下麵的白紙上,一行字跡就清楚地印上了。

  然後換個地方,再刷一遍,相同的字跡出現在另一個地方。因為刻字的紙上沒有蠟,刷兩遍紙就爛的沒法用了。

  “這些刻字的紙得圖一層蠟,圖上蠟以後紙不浸墨,就不容易爛了。”李承乾看著爛紙對眾人道。

  眾人眼看著奇跡出現,都震驚的合不上嘴,半天郝處俊才大喊道:“文華盛事!文華盛事啊!哈哈……”

  撲通一聲六十多歲的張士衡跪在李承乾麵前大禮參拜。

  李承乾慌忙上前扶起他,卻見他已經淚流滿麵激動的說不出話來。

  李承乾剛想說什麽,卻見郝處俊和其他幾個直學士也都朝著李承乾跪下大禮參拜。

  唐朝人除了天地、祖宗、父母是不用下跪的,大臣見李世民都隻是深輯為禮。

  這些直學士這幾天每天都見李承乾,從來都沒有向他跪下過,哪怕李承乾做出《四書集注》也隻是深輯一禮表示佩服。

  今天實在是看見了奇跡的發生,心裏的崇拜無以言表,才朝他行大禮的。

  李承乾安撫住眾人,然後讓老鬼去找人幫著他們製作蠟紙刻寫文字印刷書籍。

  看著幾個平時最注重儀容儀表的老學究,都走出大殿了還激動的手舞足蹈。李承乾搖搖頭,想想下麵該做些什麽了。

  他知道,李泰肯定還有其他手段沒有使出來呢,因為杜荷近來一直派人盯著他叔叔杜楚客。

  杜楚客這幾天一直在跟各處官員聯係,似乎在積蓄什麽大招。

  曆史上杜楚客曾經替李泰給一些官員送金子,李世民知道了都引而不發現在情況也差不多。

  注出《四書集注》並刊印出來隻能證明李承乾不是廢物,但並能打敗李泰,也不能讓所人都俯首稱臣,這就是‘掃把不到,灰塵不掉。’的道理。

  對李泰必須要直接打他一頓,把他直接轟出京城,最好是去昭陵替長孫皇後守陵。

  李承乾想既然李泰得了世家大族的人心,那自己隻能去得軍心和普通民眾的心了。

  都說得民心者得天下,其實得民心是最難的很多時候你根本不知道什麽是民心,因為代表民心的人太多了。

  當然,這難不住李承乾,因為李承乾來自後世懂得階級矛盾和分析階級矛盾。

  當然在古代分析出了要跟哪一部分人聯合,也不是就一定能聯合的,因為對方不一定願意跟你聯合。

  這也難不住李承乾,因為他讀過《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知道怎麽去發動群眾,隻要把群眾發動起來別說是李泰,就是所有世家大族也不在話下。

  到吃晚飯的時候,李承乾吩咐道:“老鬼,你明天去找些歌妓樂人來東宮。”

  老鬼一驚,趕緊應下。

  太子妃猶豫再三還是壯著膽子道:“太子殿下,如今寒冬臘月的,又不是節慶,召歌妓到東宮做什麽?”

  “嗬嗬,孤王要排一出戲教化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