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杜荷 奏表和師說
作者:易如意      更新:2021-05-20 13:20      字數:2871
  李承乾來到大唐的第一天,就是躺在床上自思自想的一天。

  第二天李承乾吃了早飯,就有人送來一套黃花梨木的桌椅,因為李承乾要的急桌椅上沒有什麽雕飾顯得格外樸實厚重。

  李承乾剛讓人安放在麗政殿裏,就有人傳駙馬都尉杜荷來了。

  李承乾昨天就一直踮記這個人,杜荷是杜如晦的二兒子,城陽公主的駙馬,城陽公主也是長孫皇後親生的女兒。

  杜荷是李承乾的死黨,李承乾謀反也是他一力鼓動的,李承乾事敗杜荷被李世民處死。

  杜荷可能有野心,但在這個時候卻是少數的幾個李承乾可以信任的人。

  聽說杜荷來了,忙讓人請他進來。李承乾一邊端詳著殿裏的桌椅一邊等杜荷,忽聽見有人說:“拜見太子殿下。”

  李承乾一回頭,見是一個華服青年正對他著深揖行禮,知道就是杜荷。李承乾走上前去,把他扶起來細看,隻見他劍眉目星目,英氣逼人,不覺微微點頭。

  杜荷一見李承乾如此作態,心裏一驚,菊花一緊,臉上一紅,急忙道:“太子殿下我可是你妹夫,你可不能……”

  李承乾一時沒解過來他是啥意思,但看他麵紅耳赤一副窘態,有些不悅,微微皺眉道:“你這是怎麽啦?”

  “殿,殿下你可不能把我當成稱心啊!”杜荷說完又朝李承乾深深作一個揖。

  李承乾一明白過來,怒道:“喝酒喝酒糊塗了吧,瞎想什麽呢。”

  杜荷見李承乾發怒也不害怕,直起身來,嘿嘿笑道:“隻要太子沒有那方麵的意思,怎麽說都行。”

  “好啦,你先看看我這的新桌椅,李承乾指著大殿兩邊擺著兩溜官帽椅道。

  “太子殿下您怎麽還有心思弄這些個東西,出大事了您知道嗎?”杜荷神色焦急道。

  “出什麽事了?齊王反了?”李承乾一怔問道,李承乾現在最關心的就是他的五弟造反,因為曆史上就是因為齊王造反牽連到他他才要反的。

  “您一點都不知道?”杜荷一臉不信地道。

  李承乾轉頭去看老鬼,老鬼搖頭表示不知道。

  “什麽事,你就說吧?”李承乾有些煩燥地對杜荷道。

  “長安城的各士族大儒都上表彈劾你呢?”

  李承乾聽了倒覺得不算什麽,轉身坐在旁邊的椅子上伸手示意杜荷也坐下。

  “他們彈劾孤王什麽啊?”

  “彈劾殿下不敬師傅亂改經書,難承宗廟。而且今天李泰已經去孔穎達那老匹夫處,借去了老匹夫注的《五經正義》,說要給他抄書呢。”杜荷說著不覺歎了一口氣。

  “就這些事?”李承乾不覺得有什麽。

  “就這還輕啊,那些世族這回算是表明了態度不支持你當太子。”杜荷瞪大眼睛看著李承乾。

  李承乾心想他們還不支持李世民當皇帝呢,李世民還是照樣當了十幾年的皇帝,我從後世來從來都沒有想過要依靠世家大族統治大唐。

  李承乾目光平靜道:“好了,這些我知道了你幫我繼續盯著他們,老四絕不隻這點手段。”

  “老鬼,去派個人看看彈劾我的折子,然後告訴趙節一聲現在皇上在驪山湯泉宮,這些東西過幾天再送過去。”柏舟應聲下去。

  趙節是李承乾的另一個死黨,也是李承乾的表兄,他的母親是李淵李五個女兒長廣公主,李承乾謀反事敗趙節也被李世民處死了。

  趙節的繼父楊師道現在正是中書令是中書侍郎岑文本的頂頭上司,楊師道現在正是留守長安城,奏表晚送幾天沒有任何問題。

  李承乾安排完走到上首書案後,提筆給李世民寫了一封奏表,封好後遞給杜荷。

  :“你把這封奏表,親自送去湯泉宮交給父皇。告訴父皇我是昨晚詢問了幾位師傅才寫的,孔師傅他們對此都大加讚揚,說我深謀遠慮有英主之風呢。”

  杜荷看著李承乾似笑非笑神氣,遲疑一下問道:“這裏麵寫的是什麽?”

  李承乾微一點頭道:“這是奏請父皇,設立平東參謀部的。”

  看著杜荷一頭霧水,李承乾繼續道:“滅高句麗是父皇的宿願,也是大唐極為重要的一戰。現在高句麗出現內亂,父皇一定要借機出兵征高句麗,但是朝中大臣多不支持出兵,所以一直沒有提前做準備,到時候倉促出兵勝負難料絕難一勞一永逸。

  這封奏表就是要求父皇以東宮的名義設立平東參謀部,全麵準備東征高句麗的一應事務派遣間諜、籌備糧草、器具,規劃行軍路線等。

  你告訴父皇這封奏表隻有我和幾位東宮的師傅知道詳細內容。”

  杜荷聽的一怔一怔的接過奏表,半天才想明白然後嚴肅地點點頭,鄭重地道:“殿下放心,我必親手交給皇上。”杜荷做為一個唐朝的世家子,因為他父親的關係一直受到李世民和李承乾的照顧,平日裏雖然有些紈絝但是為了大唐為了建功立業,那也是願意拋頭顱灑熱血的人。

  看著杜荷出去,李承乾又讓人請來崇賢館直學士張士衡、郝處俊等人。

  眾人來到麗政殿行禮畢,李承乾讓他們坐在兩旁的椅子上。眾人愕然地看著坐在書案後麵的李承乾,不知道他把麗政殿整成這樣做什麽。

  李承乾也不解釋,直接道:“幾位都是大學問家。”

  眾人忙道,不敢,不敢。

  李承乾一擺手接著道:“我今天準備解讀幾篇經書,請諸位助我。”

  “太子殿下聰明睿智,何苦要與那些小人置氣?”郝處俊以為李承乾和彈劾他的人置氣才要重解經書,隻是重解經書的難度實在太大。僅憑這幾個人是絕難辦到的,所有崇賢館學士也就張士衡算是個大儒,但是重解經書這樣的事,張士衡自己都未必認可,怎麽幫太子重解經書。

  李承乾不理郝處俊隻是招手示意宦官再抬上來幾張長桌子,放在他們幾人麵前。

  郝處俊坐在那裏左右都不得勁,隻看著的太監們不慌不忙地往他們桌上放下紙筆書籍,抬頭看向坐在對麵的張士衡。

  張士衡有六十多歲了,是目前李承乾門下學問最高的人。

  昨天李承乾給李象講經時,張士衡也在場看著他們父子父慈子孝,張士衡還頗受感動。

  張士衡對李承乾的學問也是比較認可的,至少他不認為李承乾講解有什麽錯處。

  對孔穎達卻有些不滿,孔穎達雖然名滿天下,但他張士衡也不是一文不名的白丁,憑什麽我們這邊談論經典時,你就跑過來大喊大叫,還把我們貶的一文不值?

  所以他今天聽說眾文臣紛紛上書彈劾李承乾,就想自己要帶著學生著書立說駁斥這些小人。

  現在聽說李承乾要親自注解經書,自然十分配合。

  郝處俊看過來是想讓張士衡勸勸李承乾,不想老頭起身拱手道:“不知道太子殿下要解哪篇經書?”

  郝處俊和其他崇賢館直學士都瞪大了眼睛,心想這老夫子怎麽也跟著殿下胡鬧呢?

  李承乾看著眾人神色知道不露一手,很難讓他們心服,便開口道:“這本書孤王想送給東宮的幾位師傅,所以先寫一篇師說吧。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孔師穎達,年七十,教於孤多年,不悟師道,故作《師說》以遺之,望其如其祖雲:朝聞道,夕死可矣,終生誌於學。”

  李承乾抑揚頓挫,背了韓愈的千古名篇《師說》,隻是最後幾句稍作修改,變成的諷刺孔穎達的文章。

  郝處俊從李承乾開始就一直在記錄直到寫完,抬起頭來驚呼道:“這是古文?”

  “這是能讓更多人看得懂的文章,也是能流傳千古的文章。”李承乾淡淡道。

  殿裏所有直學士

  ……

  ……

  “好了,我們開始注經書,孤王來說你們來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