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南征捷報
作者:白止樺      更新:2021-05-20 11:19      字數:2666
  七月的第一日。

  程處默神情慌張的前來,陳弈在書房見到程處默時,他麵色嚴肅的說:“大將軍,近來陛下處境不妙啊?”

  “怎麽了,陛下龍體抱恙?”陳弈好奇的詢問,不應該沒聽長樂,豫章說起過。

  “旱情,是旱情!”程處默焦急的說。

  此時他發自內心鄙夷陳弈,作為大將軍,統帥十萬精銳昵,卻把所有事情交給他與劉仁軌,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全在美女身上。

  “這樣啊!”

  陳弈心不在焉的說:“陛下應該能解決。”

  “有點玄啊!”

  程處默麵容嚴謹,正色說:“陛下,已派遣長孫大人等重臣前往各地求雨,怎奈各地旱情不見好轉,河北,尤以河北為重,赤地千裏,秋糧敗壞。

  不少地方出現百姓聚眾鬧事,此時若有人故意挑撥,河北道必將爆發大規模起義。”

  隋末,河北道戰亂四起,湧現出杜建德,劉黑闥等一時之梟雄,盡管朝廷最終擊敗起義軍,斬殺杜建德,劉黑闥,怎奈不少殘兵敗將潛伏,加之羅藝在河北道經營多年,貞觀元年羅藝謀反,軍中精銳悉數被消滅,散兵遊勇依然散布河北道內。

  目前百姓聚眾,若有人聚義起義,各個勢力遺留下來的殘兵敗將,散兵遊勇必然聚眾趁機揭竿而起,那時河北道必將陷入戰亂中。

  陳弈麵色漸漸凝重,低聲詢問:“陛下知道嗎?”

  “朝堂之事,事關社稷,末將肯定率先向陛下匯報,一出皇宮馬不停蹄趕來,陛下除派遣柴將軍領軍前往外,也沒有更好的辦法。”程處默說。

  陳弈思緒疑惑,李道宗南征運回不少稻米,何況兩熟,三熟的稻米在南方推廣,縱然北方旱情蔓延,也不至於缺糧啊。

  聽程處默的匯報,朝廷之內好像依然缺少糧食,不應該啊!

  “南方不是運來糧食嗎?”陳弈詢問。

  “是運來糧食,奈何與災民相比筒直杯水車薪。何況遠水解不了近渴,每次運糧數量有限,速度有限。”說起南方運回來的糧食,程處默滿腹牢騷。

  天公不作美。

  北旱,南澇,打的朝廷猝不提防。

  加之河北道的散兵,關內道的殘兵,與陳兵邊境的高句麗軍隊,內憂外患同時爆發。

  程處默鬱悶的說:“大將軍,目前長江以南不少地區發生洪澇,很多即將成熟的稻米慘遭洪水淹沒,河道難以通航,莫說臨時調糧了,短期內,朝廷需要解決洪水問題昵?”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近來各類災難接踵而來,他擔憂時局生變。

  “是有點棘手。”

  陳弈托腮思索,快速瀏覽係統內的儲藏,確定倉庫內能調出百萬斤糧食才稍稍鬆口氣。

  係統有糧,內心不慌。

  何況朝堂多半沒有把所有糧食用於賑災,肯定留有儲備糧以防不測。

  糧食。

  他相信李世民設法解決。

  流民。

  才是當前最大的危害。

  陳弈食指來回輕彈,托腮詢問:“戰俘昵,近來劉仁軌整頓的怎樣?”

  旱情嚴重,快速蔓延。

  長安平靜,軍隊有序,大唐根基照樣穩固。

  “劉司馬遵照大將軍的囑咐,殺掉一批冥頑不靈之人,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目前剩餘俘虜基本安分。”程處默朗聲匯報,卻依然麵帶憂色的說:“怎奈關內道北部安置很多流民與殘兵,北方旱情加劇,這些人陸續向京畿道,長安前來,假以時日恐怕帶來不小的威脅。

  末將收到的消息中,皇宮內依然有人與突厥的殘兵敗將接觸,末將猜近來長安不太平,處置不慎,可能發生動蕩。”

  “必須扼守南門,北門。”陳弈麵色漸漸冷酷。

  長安南門臨近皇宮,北門靠近四坊,決不能任由流民闖進來。

  “大將軍,神武軍拱衛長安,卻不負責長安城防。”程處默說,侯君集領軍保護長安,此事理當由侯君集親自處理,頓了頓,他好奇的望向陳弈:“大將軍,你擔心什麽?”

  “嘩變,長安內亂。”陳弈說。

  李淵的陰謀,關內道殘兵,河北道流民,殘兵,這些力量擰成一繩,肯定形成非常恐怖的力量。

  關鍵旱情嚴重,各地餓殍滿地,流民肯定自發湧向長安。

  若有心懷叵測之人,趁機混進長安城,保不齊長安生變。

  貞觀盛世尚未出現,多半南北朝割據再度上演。

  “這麽嚴重嗎?”程處默大吃一驚,猝不提防的詢問。

  “你忘記北魏六鎮起義嗎?”

  當年北方軍鎮起義,戰火蔓延到河北道,直接導致北魏分裂。

  旱情持續下去,柴紹沒法盡早平叛,旱情最為嚴重的河北道等地肯定發生起義,稍之不慎又是隋末。“這…。”

  程處默結巴,沒想到時局這麽可怕。

  陳弈知道城防之事,還得他親自去處理,微微擺手道:“去吧。”

  這時,程處默突然嬉皮笑臉走到陳弈身旁,一副獻媚的神情詢問:“大將軍,有沒有多餘的子彈,再給末將一些?”

  “十盒?”

  “能給一百盒嗎?”

  “靠,你咋不上天昵?”陳弈拍案而起,扔出二十盒砸向程處默:“滾,趕緊滾。”

  “謝大將軍厚愛。”

  程處默抱著子彈樂不可支的離去。

  唉。

  陳弈伸著懶腰歎口氣,希望長安安好,像城池的名字一樣長治久安,切莫影響他平靜的生活。

  隔日。

  月中大朝。

  陳弈從楊青蘿秀床爬起,佳人服侍換上官服前往長安。

  一進皇宮,上朝的官吏見到陳弈,仿佛遇見外星人似的眼裏滿是好奇。

  月餘間。

  長安亂成一鍋粥,陳弈始終沒有回長安,更不要說按時上朝了。

  今日,怎麽突然上朝昵?

  房玄齡大步流星走上來,打量著陳弈說:“賢侄,陛下突然召你上朝嗎?莫非有什麽事大事兒發生?”旱情。

  糧食。

  朝堂百官素手無策。

  長孫無忌等官吏前往各地求雨均無功而返。

  各種流言蜚語四起,朝堂百官,特別是皇帝處在風口浪尖。

  私下裏百姓怨聲載道,甚至傳出連續兩年爆發旱情,蝗災,是上蒼對皇帝試兄殺弟逼父退位的懲罰。有些地方的百姓,暗地裏為李建成塑像,祈求風調雨順。

  作為經曆過隋末起義的過來人,房玄齡深知種種跡象表明一場風暴正在快速醞釀中。

  “對啊,你小子終於舍得來上朝了,有什麽好主意?”長孫無忌詢問。

  陳弈表情無奈,他也不想來長安,怎奈不來的話長安生變,他的美好生活也可能到頭了。

  一走進大殿,殿內氣氛森嚴。

  饒是陳弈向來不把政務當回事,也感覺到絲絲肅殺之氣。

  李世民上朝,麵色疲憊的坐在龍椅上,百官各自行禮,旁邊太監宣布:“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話音剛落,戶部尚書戴胄抱著朝竊挺身而出:“陛下,南疆八百裏急報,昨日嶺南一帶發生洪水,唐儉負責三熟糧食被淹沒大半,剩餘糧食遭到嚴重威脅,非但沒有豐收,還損失慘重,急需朝廷賑災。”

  “這…”

  此言出,朝廷嘩然。

  目前北方旱情蔓延,朝臣包括李世民在內,全寄希望於唐儉負責的三熟糧食。

  熟料成熟前夕,慘遭洪水淹沒。

  李世民龍顏沉重,揉著鬢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