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作者:弓慶安      更新:2021-06-25 12:13      字數:4019
  第234章

  ??壺南常行駐有頑軍,還有頑固派縣長馮铖季(四一年接替趙如鎬頑固派縣長職務)以及頑固公安局武裝。

  ??頑軍內部大多是地主資產階級的代表,都是國民黨員,生活腐化,不接近下級兵士。自從在常行扶植趙如鎬一夥成立頑固派壺關縣府之後,便成了太上皇。

  ??他們派員隨意畫個條子都可以夾著一根棍子,逢村過戶催糧要錢,稍不如意,不分青紅皂白,棍子就劈頭而下,橫行鄉裏,如狼似虎,任意敲詐勒索,為一大害。等他們酒足飯飽之後,把要上的糧食叫村副派民夫送到他們的指定地點。

  ??當時在百尺、柏林、常行一帶流傳著這樣的民謠:

  ??頑固派軍催糧棍,

  ??一頭輕來一頭重。

  ??給米給麵放你行,

  ??啥也沒有棍傷身。

  ??一頭米來一頭麵,

  ??雞蛋夾在棍當中。

  ??吃壺關,住陵川,

  ??日本來了竄河南。

  ??頑固派軍住陵川,

  ??要麵要米在壺關。

  ??雞不生蛋就抓雞,

  ??催糧人員似虎狼。

  ??二十七軍營級以下幹部對內戰表示動搖,願意抗日,甚至有少數是不讚成內戰的。二十七軍下級士兵在抗戰前的已是少數,大半以上是抗戰後的,這些人是從豫南、安微和本地陵川、壺關一帶征集來的。

  ??抗戰前來的人,流氓分子很多,對一切事情取無理的態度,劫路、訛詐,什麽壞事都幹。後征來的人,黃河以南的,希望開過黃河回家鄉,壺關、陵川征來的,希望不開走,在本地抗日。

  ??常行頑固派縣府的成員,很少是外來的,大半是由地主、富農、士紳等參加組成縣府,這些人因受頑固派的反動數育,加之我方在執行政策上的一些偏激錯誤,結果這部份人和我們形成對立。

  ??日偽占領區的區長、村長、指導員以下的工作人員,一是因朋友托關係來就任的,二是以威協逼迫的手段就任的,這些人一般對抗日有正確的認識。

  ??村長、指導員、區長以上幹部,受頑固派指使,反對共產黨是堅決的。並且少數是與敵偽有關的親日分子,對抗日表示動搖。

  ??區長以下,雖然執行反對共產黨政策,但不堅決,他們受著日偽的欺負和掠奪,一般不願意內戰,原意抗日。

  ??頑固派縣府雖受二十七軍指揮,但也有矛盾,在軍事行動上他們雖然機密配合,但在經濟物資援助上相互實行部分封鎖。

  ??李唐跟大家在一起分析了駐南頑偽的這些情況後,安排王阿保、李友芝草擬信件,書寫標語,報紙傳單等分別由張樹芝、張金堂托關係找暗線把這些傳單、信件、報紙分別送給四十軍、二十七軍還有馮铖季,並散發在頑固派占領區的各個村莊和軍隊裏。

  ??總共去信九封(其中四十軍一封、二十七軍八封),向其占領區散發標語二千餘條,報紙二百八十餘份。給頑固派縣府去信二封,給日軍占領區及頑固派軍占領區之編村公所去信三封,以各界座談會名義給馮铖季去信一封。

  ??信的內容主要是要求他們團結一致,共同對敵,不搞磨擦,參加擁護國際反法西斯陣線,鏟除漢奸何應欽,改革不良的兵役製度,還對被俘的十餘名國民黨軍士兵進行談心優待,使他們明確了我們的俘虜政策。

  ??在村級武委會大選時,被俘虜的土兵自發地參加了大會。

  ??與此同時,縣委還組織人員在根據地采訪士紳七名,向敵占區及頑固派軍占領區的十名士紳去了信,對從頑固縣府回來的人員進行了聯絡和安撫工作。

  ??二十七軍有個新兵營營長赤隆韜,他是黎城人,赤崗的兒子,早年參加過淞滬會戰,後編入二十七軍。

  ??副營長李喜堂是壺關黃山一帶人,他跟下屬官兵都是從壺關、陵川、長治縣征來的,有的是強行抓來的,有的是怕餓肚跑來的,還有的就是為了打鬼子自願參軍的。

  ??剛剛參軍的時候,他們都知道二十七軍是國軍,隻知道是國軍,也不知道什麽是共產黨軍隊,什麽是八路軍遊擊隊。

  ??直到十二月事變後,跟共產黨八路軍遊擊隊成了對立派,他們才知道頑固派國軍和共產黨的區別。

  ??副營長李喜堂有一個兄弟李富堂是在八路軍壺關獨立營裏當兵的,三八年二十七軍在村裏號房(號房就是讓一些住有好一點的房子的農戶給部隊官兵騰出來,讓他們住),正好選準了他家的房。

  ??當時二十七軍跟八路軍遊擊隊還是一家人,都是打鬼子的部隊,三九年鬼子在第二次侵占縣城的時候,跟二十七軍在李喜堂的村裏打了一次遭遇戰。

  ??那是鬼子從長治縣西火、蔭城、韓川還有駐長治的日軍出發陵川掃蕩,回來時路過李喜堂的村,被住在這裏的二十七軍打了個伏擊。

  ??當時李喜堂兄弟兩個是村裏才組織起來的民兵,在開仗時,李喜堂兄弟親眼目睹了那一次戰役,使他們大開了眼界,在二十七軍開發走的時候,李喜堂兄弟硬是要跟著二十七軍當兵,父母親隻有這兩個孩子,都去當兵,誰來照顧家庭,所以,弟兄兩個隻是跟著走了一個,就是李喜堂。

  ??四〇年,鬼子跟偽軍頻繁來村裏掃蕩抓兵,抓走的兵就是要參加警備隊當漢奸,父母怕兒子一直呆在家裏,有一天再被鬼子抓走當了漢奸,就找到村裏在八路軍獨立營裏當兵的鄉親把老二李富堂領走到了縣子弟兵獨立營,從此兄弟兩個一個在國民黨隊伍裏,一個在共產黨八路軍隊伍裏。

  ??李喜堂進了二十七軍新兵營不久,就發現二十七軍的兵痞在當地跟老百姓要這要那,還到過他的家鄉要東西打人。

  ??一次他也被派到鄉下征收群眾的糧食,正好到了他的家鄉,家裏的父輩們都認得他就是當了兵打鬼子的李喜堂,怎麽還領著一班穿著軍裝的大兵跟老百姓要東西,不給或者說個沒有就會吃一頓棍棒的毒打。

  ??李喜堂真的是沒有想到這些讓他敬重的老兵竟會欺負自己的鄉親,這讓他這個臉往哪擱。於是就找著領隊的長官為鄉親們說情,本以為他們會看在他的麵子上給鄉親們送上個人情,哪知,不但他的說情話沒有起到作用,甚至他們還變本加厲地欺負鄉親們。

  ??通過這件事,他的肺都要氣炸了,就找到營長赤隆韜說起這種事,赤隆韜跟他說:“好好打鬼子吧,看不慣的事情多著呢。”

  ??赤隆韜說這些都是那些兵痞做的事情,也不是咱們家鄉人,要能在鄉親們麵前有個麵子就得一心一意打鬼子,立功授獎,力爭升官。

  ??李喜堂覺得營長說道有道理,就在戰場上衝鋒陷陣,表現突出,很快就先後被升為營裏的班長、排長、副營長。

  ??這次,張樹芝找到縣長侯國英(縣長兼子弟兵獨立營營長),要他在獨立營裏找到這位李富堂,讓他幫助我們把一封信件親自送到他的哥哥(現在擔任副營長)手裏,再轉發給正營長赤隆韜。

  ??提起新兵營營長赤隆韜,張樹芝說他的父親就是三六年的壺關縣縣長赤崗。

  ??劉寶庫一聽說是赤崗的兒子,“嗯?”了一聲,想說又沒有說出來。

  ??侯國英道:“還保守啥?有話就說。”

  ??“我三嫂就是赤崗赤縣長的女兒。”劉寶庫笑道。

  ??“那還保守,這不是近親戚嗎,還用發愁嗎。”侯國英道。

  ??“聽說那個赤營長還是心向我們的。”張樹芝道。

  ??“那更好了,這事就交給劉連長吧。”侯國英道。

  ??李富堂就在獨立營一連,現在李富堂已經在營裏擔任前線偵查員,是一位機動靈活的戰士。

  ??侯國英對著劉寶庫,風趣地跟張樹芝說:“隻要是從劉連長手裏出來的兵,一定會給你順利地完成任務。”

  ??張樹芝笑道:“隻要完成了這次的任務,我請侯縣長跟劉連長好好吃一頓豆雜麵湯配黃蒸。”

  ??劉寶庫也笑道:“一個專門供應糧食的灶家爺,才讓我們吃一頓豆雜麵配黃蒸啊。”

  ??張樹芝道:“這可是我們固村、店上一帶的拿手夥食啊,平時哪能吃得起。”

  ??從獨立營出來,張樹芝領著李富堂到了李唐那裏,跟他說明了利用李富堂來牽動二十七軍新兵營的正副營長。

  ??李唐跟同誌們聽了很讚成,於是將寫好的信件交給李富堂,並再三囑咐他,這封信關係到一個營官兵的生死,千萬不能漏出破綻。

  ??張樹芝又將新兵營營長跟劉達飆還是親戚的事告訴了李唐書記,李唐道:“那我們就有十足的把握了。”

  ??李富堂是一個聰明的偵查員,他知道這次組織派給他的任務非常艱巨,自從哥哥李喜堂到了二十七軍以後,他還沒有見過他一麵,過年過節他也沒來看看家裏想他的父母。

  ??聽到群眾罵二十七軍的順口溜,父母親就覺得渾身不是個滋味,就像是棍子抽在了他們的身上。

  ??其實,那些拿著催糧棍催糧的官兵都是二十七軍的老兵痞,新兵隻是被他們派到了火線上,根本沒有機會回家探親和下鄉催糧。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