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作者:弓慶安      更新:2021-06-25 12:13      字數:4034
  第233章

  ??根據這部分人的實際顧慮,區政委劉長清同誌提出了三種類型分別對待的辦法,分類指出:

  ??第一、在離縣城和敵人炮樓四周,我們的工作人員去不到或著去了也很危險的地方,如杜家河、修善等少數幾個村莊為敵人的腹心地區(也稱敵之占領地),對待這類地區通過引出來、深入進去和群眾取得聯係。

  ??在熟悉了解群眾的前提下,選擇好人物作為我們發展黨員的對象,發展一批黨員,成立或壯大黨的支部,以黨員、支部為依托開展抗日救亡工作,加強對敵偽漢奸特務的了解、分化等工作,能利用的利用,不能利用或且利用有害我們的,堅決把他幹掉,除去一個漢奸特務是一大成績,就是給我們抗日減少一段對立麵。

  ??第二、在敵人統治嚴密的腹心地區以外的廣大地區,象馬駒、常平、集店等廣大的鄉村是我們和敵人雙方爭取的地區,也叫遊擊區,又稱拉鋸地區,我們的工作人員還可以食宿住在那裏工作三、五天或更長一些。

  ??在這類地區有一個有利條件是離敵人遠些(有四、五裏到七八裏),我們活動方便。支部工作有些甚礎或很有基礎,抗日民主機關的政策法令是暢通無阻,執行起來有效果。

  ??敢於大膽的發動群眾,成立農會,發展民兵,還可以給他們發些必要的武器槍支,在我們的各種工作上都是必爭之地,不可放過任何機會,要想方設法爭取過來。通過工作,變為我們抗日區的鞏固區,也是我們抗日根據地的邊沿陣地,把他作為我們的依托向敵人開展有力的鬥爭。

  ??第三、在幹部政策上,由於環境條件的限製,如敵人心腹地區村幹部可以實行“兩麵政策”,即在確保群眾利益不受損失的基礎上,可以讓他們應付敵人,對村幹部的要求要寬嚴結合。

  ??聯防會議一結束,大家分頭積極準備行動的計劃,在縣城四周展開了強大的政治攻勢。

  ??一夜之間壺關縣城四周寫滿了各種內容的抗日大標語,敵占區所有的交通要道和敵人的炮樓周圍也都埋了雷,並向敵人進行宣傳喊話。

  ??城周圍各村莊一夜之間,維持會的牌子砸碎了,村政權從此建立起來了,大大鼓舞了人民群眾的抗日鬥誌,從此抗日根據地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在這樣的鬥爭中,主要是打擊一些地痞流氓,掀掉敵人的坐地虎。

  ??一區莊頭村離縣城有十餘裏,是離縣較遠的一個村莊,地理條件也很好,按說該村應該積極做好抗日救亡工作,積極對敵入展開鬥爭的。

  ??在打擊敵入維持會時,該村表示消極,隻是應付一下就算了事了,暗地裏仍有維持會的存在,招待敵人非常積極,對我們抗日政府的工作人員則是消極應付一下,態度也冷淡。

  ??我們指定的抗日村長,暗地裏卻是敵人的維持會長,他們給敵人遞送情報,暴露我們的軍事機密等。

  ??救亡工作開展不起來,在對敵鬥爭中我們常常處於被動挨打的狀態,我們在對敵鬥爭中還吃過幾次虧,因此引起了區委李正義書記的嚴密關切。

  ??莊頭村是地處一區的西大門,敵人到根據地內掃蕩時,必須經過莊頭才能到達根據地內,所以莊頭村處於十分重要的地位。

  ??該村的地理條件對我們很有利,東邊緊靠我們的澤井村,離趙掌隻有三、四裏遠,一旦發生敵情,隨時都能得到後方各村民兵的大力支援和有力協助,這是其它各村所不及的。

  ??從地理條件說,該村的東北方向緊靠山地,地形對我們非常有利,進之能攻,退之能守,非常自如。但是雖然有這好的條件,在進行武裝鬥爭上我們常占劣勢,吃虧。

  ??這到底是為什麽呢?根據調查了解後才知道,是廣大群眾沒有發動起來,群眾基礎太薄,沒有人給我們出好點子,送假情報造成的。群眾在對敵鬥爭上不是一條心,不能協力一致對敵,給敵人送情報、通風報信,壞人特務坐探甚多,受敵人威協利誘討好敵人的人不少。

  ??廣大群眾普遍存在有四怕思想,一怕抓走殺頭,二怕掃蕩搶劫,三怕敵人特務漢奸通風報信,報複殺人,四怕敵人實行“三光”政策,群眾遭殃。

  ??在這種情況下,光有各村民兵武裝和工作人員,有時沒時的單獨去該村活動一下,就顯得力量太單簿了,對該村群眾振動不大,造不成強大的聲勢,有時連個群眾會都開不起來就被驚跑了。

  ??莊頭村的特務、漢奸壞人橫行鄉野,不整治一下達不到殺一儆百的作用,他們會更猖狂起來,群眾對我們抗日政府的工作人員不敢接近,常常是破而遠之的態度,有話不敢對我們實說,我們得不到一點真實的情況。

  ??一區區委會在區書記李正義同誌和區長秦統興同誌領導下,對莊頭村的情況做專門研究,采取了針鋒相對的態度。

  ??首先將民憤極大的為日寇忠實效勞的坐地虎、漢奸,維持會長張興樂逮捕扣押起來,給予鎮壓了,使敵人依靠的坐地虎斷了線,沒有誰再敢給敵人送情報了。

  ??緊接著我們加強了大股武裝的活動,就在打倒維持會不久的一個青藍的天氣裏,一區組織了六、七個村的基幹民兵武裝一百多人,在莊頭村召開群眾大會,進行抗日宣傳。

  ??正在這時,崗哨發現了三十多個敵人偽黑狗隊,並有機槍一挺,離村隻有一百多米遠了,雙方交手後,民兵們且戰且退,把群眾掩護撤離後,來了個大包圍,把敵入圍在了村中的大廟旁,百十個基幹民兵,百十條槍和手榴彈一起向敵人衝擊。

  ??敵人雖有輕機槍,但施展不開火力,民兵們在村四周及東北方向的山頭上占領,居高臨下,可以充分發輝威力。

  ??這一戰,打得痛快,很很揍了敵人一頓。戰鬥結束後,我方無傷亡,敵人則抬著四、五具屍體、傷員逃回了縣城。

  ??從此以後,在莊頭村的工作有了起色,群眾的覺悟提高了,我們的政策法令在該村也暢通無阻的執行起來了,各種抗日的群眾組織建立起來了。

  ??經過各區的共同努力,在根據地全部取締各村維持會,在遊擊區基本上全麵建立起兩麵政權。

  ??四一年,蘇德戰爭爆發。表明蘇聯衛國戰爭“將同各國人民爭取他們的獨立、民主自由的鬥爭匯合在一起”,結成“統一戰線”。

  ??上級號召:“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堅持國共合作,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出中國,即用此以援助蘇聯。”

  ??上級針對目前壺關統戰工作做了初步決定:

  ??一、統戰工作的方針與原則:

  ??① 對堅決挑撥內戰的分子,我們采取反對、鬥爭、孤立與打擊的態度。

  ??② 對思想動瑤願意抗日的,則應爭取他為國家民族的利益,繼續堅持抗日,勸告他們不要做不利國家不利自己的種種行為。

  ??③對願意抗日,不願內戰的要用一切方法爭取團結他們抗日。

  ??二、具體工作

  ??①一般說對壺南友軍應設法爭取與團結(特別是上下級士兵)其繼續抗日,幫助他們克服與解決各種困難,勸告他們不要參加內戰,對頑固派進行孤立與打擊之。

  ??②軍事上采取自衛原則,對友軍和頑固派的越界情況活動,不尊守界約、進行破壞的各種軍事活動,在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下,將采取針鋒相對的態度。

  ??③對破壞抗日秩序壓詐人民或要糧要款等等活動者實行逮捕;對其願意抗日的爭取團結到我區工作;最壞的引起群眾公憤而共同要求搶斃的可以槍斃;對破壞不堅決的采取教育後釋放,若再來再捉再放。

  ??④對友軍軍上層和國民黨頑固派有動謠的人,是經過朋友家屬多次寫信、拜訪等方式勸告停止其反革命活動,則同他們成為同誌共同抗日。

  ??為宣傳貫徹黨的統戰政策,縣委組織全縣軍民向頑軍占領區及全縣士紳展開了統戰工作。並把這項艱巨的任務交給調來壺關任縣委副書記兼宣傳部長剛剛兩個月的李唐同誌負責。

  ??並給他派來壺關縣財糧科科長、縣抗日民主參議院張樹芝同誌;壺關縣犧盟會會員、河口主村抗日村長、深入敵後做偽軍策反工作的河口村張金堂同誌;縣府教育科南關村王阿保和壺關縣第一中心小學校長、壺關縣臨時參議會參議員兼中國國民黨山西省壺關縣執行委員會書記長樹掌人李友芝等同誌配合黨的統戰工作。

  ??張樹芝同誌是縣工委書記戴蘇理在固村一帶發展的第一批黨員,四〇年調壺關縣抗日民主機關工作,擔任財糧科長,同年被選為壺關縣抗日民主機構參議員,十二月事變前,他在擔任財糧科長期間,結識了不少友軍官員,這次跟壺南頑固派搞統戰工作,他是最佳人選。

  ??張金堂在民主村選時,被組織安排做河口主村抗日村長,利用他在紅部工作的便利條件,深入敵後,秘密做偽軍的反正工作,有不少國民黨中間派被他說服,表麵上為頑固派辦事,暗中也為我們做事。

  ??王阿保是舊府教育科的工作人員,是壺關縣的才子,抗日戰爭爆發後,向往革命,以他先進的思想理論,為百姓編創進步書籍,編導鄉村戲劇,宣傳抗日救國。

  ??李友芝,樹掌人,也是壺關縣文化界風雲人物,太原淪陷後返家鄉擔任縣中心小學校長,當選為壺關縣臨時參議會參議員兼中國國民黨山西省壺關縣執行委員會書記長,積極抵禦日寇,為團結一致,共同抗日,放棄內戰而呐喊,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