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作者:弓慶安      更新:2021-05-20 09:07      字數:3171
  第129章

  劉寶庫到了莊上,已是後晌了。

  他沒有來得及給東家那封信,先是說劉保順的事。

  劉福祿聽了並沒有感到驚訝,好像是他早已預料到的。這時山來已經從馬房出來了,正準備卸車。

  劉福祿朝他擺擺手,一副六神無主的樣子,來回踱起步來,山來知道這是東家的習慣,一定是遇到大事了,就吩咐寶庫趕快給馬備好草料,他將車卸了,牽著馬韁,讓馬就地打了個滾兒,再舀來半盆清水將馬飲了,備上馬車。

  這一切是那樣的運用自如。

  劉福祿朝馬車走過來跟山來道:“我去一趟縣城,家裏交給你了。”然後又囑咐劉寶庫:“上鄉約所支應一下子,萬一有人找,給應付一下,能支走就盡量給支走,等我回來再說。”

  劉寶庫點點頭。

  父子二人眼瞅著東家急匆匆趕馬車離開。

  劉福祿半個時辰就到了縣城。他得先看看這鬧事的已經鬧到了什麽程度,燒了多少家?搶了多少家?他們做的都是窮人惹官人富人的事,雞蛋撞石頭,弄不好腦袋就沒了。

  他聽說外麵有鬧糧的就擔心起兩個兒子來,本以為他們是跟上赤崗走了,該輪不到他們了,可是心裏不放心就讓山來去摸摸底兒,果然是撞上了。

  上一次兩個兒子就是人家警務局長王作豐給照的,說是他們人年輕是受指使的,既然跑了就不再追究了,以後改了就行。劉福祿事後怎麽答謝的人家王警長,他沒敢跟任何人提過。

  劉福祿走後第二日,劉寶庫就聽說莊上有人接到雞毛傳貼要聚集到縣城鬧糧了,還說這次的首領是劉保長的老三劉保順,誰參加了這次鬧糧,已經交出去的稅賦會如數退回來。

  劉寶庫立馬去找那些善於鬧事的幾戶調查,問他們的雞毛傳貼是怎麽接到的,他到鐵瓦嶺那裏就詳細問過,起事的都說雞毛傳貼傳的是縣城南麵的各莊村,因為縣城北麵的各莊村已經交足了個人的賦稅,怕下了傳貼也是白下。

  要是莊上再有人去縣城參加鬧事,東家不就有嫌疑了嗎?再說他到縣城一定是給劉保順找靠山的。

  劉保庫問了幾家都說雞毛帖子是王天印傳的。他又到方圓鄰莊去打聽,都說沒有接到傳貼。

  劉寶庫明白了,這許是王天印想讓東家沒法收場才故意挑事,他是全莊的大戶,即是雞毛傳貼傳過來也不會傳到他的手裏,他跟那些起事的才不是一夥呢。

  劉寶庫沒有猶豫,掂上鑼就沿莊子敲起來,一邊敲一邊吆喝:“全莊的鄉農注意聽了,有人在莊上煽動鬧事,說是雞毛傳貼傳過來了,大家不敢讓壞人給蠱惑了,到頭來吃虧的是大家啊!現在已經是民國了,民國是講民主的,不興以前那一套了,劉保長昨日已經到縣城打探消息了,大家一定要等他回來啊……他臨走時可是再三囑咐我了,不要聽從謠言,不要受別人的挑唆,是誰挑唆的就要讓誰站出來領著大家一塊去……啊……”

  劉寶庫還專門到王家大門口吆喝了一陣子,他知道他不敢出來,他可是官府裏的人,他不敢帶頭煽動鬧官府。

  劉福祿到了縣城,滿街上已經有鄉農在縣府麵前示威了,他們手裏都拿有農具,肩上扛著犁杖、木樓、石動子,夾著杈耙掃帚、鬥具……一切皆用的農具都拿來了。

  黃昏臨近,在東南方向還有陸陸續續來的鄉農,手裏舉著小旗,嘴裏喊著:“苛政猛於虎,敲骨吸髓,橫征暴斂……罷種罷收……雁過拔毛……”到了縣城南關關帝廟附近,他們都自覺地湧在城牆外,沒有像光緒四年那個時候,鄉農還聚集痛打當時的陸縣令。

  光緒三年間,劉福祿正是前往京津一帶去找尋戲班,他沒有趕上那次的鬧糧運動,他是後來聽山來說的:

  在遊風約南長林觀一帶,老百姓因賦稅追打陸知縣,光緒二、三年間,大災荒人吃人,陸知縣還催百姓想辦法納糧,到光緒四年,收成很好,百姓不但交清了因災荒所欠的糧銀,還備足了當年的糧銀,沒想在原來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二百錢,強加征收,百姓怨言填胸,抗糧不納。

  於是陸知縣,以借閱邊為名,親自下遊風約逼催百姓納糧,從縣城出發,經麻巷、鼇子街、流澤、行頭等地返長林回縣,到了鼇子街時,鄉農收到雞毛傳貼,都預先準備了武器,要打陸知縣,後被老年人們阻止,強壓下去,沒有打成。

  陸知縣到達長林觀時,遊風約以郭貴林(長林村人)、楊小三(羅東掌村人)、杜金補(靳家掌村人)為首,將陸知縣截住,但陸知縣已經看出破綻,即騎馬逃去,剛逃至瓜掌村外,龍君池、寨裏一帶的百姓已群集而來,陸知縣便抖出自己熟練的隨身攜帶的銅流星,在馬上耍將起來,想以此解百姓圍擊,但在百姓人多眾廣的猛追之下,寡不敵眾,被一個名叫李小方的好漢用桑扠把陸知縣的流星武器挑去,陸知縣心神不安,見勢不妙,便打馬飛跑,一溜煙奔至店上,躲進了四先生趙丙義的鼎隆裕飯店裏,當百姓們追到店上時趙丙義便對追來的百姓欺騙說:“陸太爺已經向北逃跑了”。至此,百姓們才散去,陸太爺避免了一次痛打。後來,陸知縣為了報答趙四先生的大恩,賜於趙丙義一名武秀才之雅號。

  後來,在百姓中間還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

  長林有個郭貴林

  獨自一人把南門

  光緒四年人吃人

  百姓怎能交糧銀

  陸知縣閱邊來催要

  百姓們聚眾把他敲

  陸太爺見勢不大妙

  在馬上耍開春秋刀(一雙流星)

  李小方收了他的械

  一溜煙便往西邊跑

  飛馬跑到店上街

  趙丙義拱手來迎接

  把太爺藏到飯店裏

  把百姓欺騙返家去

  陸太爺報答救命恩

  武秀才賞給趙丙義

  劉福祿將馬車送到自己的福泰號當鋪,他估計後麵還要有鄉農聚集到縣城,看到關帝廟裏的那些鬧事的鄉農沒有湧過來扒城牆,扔磚頭……而是安安穩穩在廟前頭的石台上、土堆旁、平地上……凡能坐的地方都有人坐著,手裏仍然抱著各自的農具。

  城門口也有陸陸續續出出進進的鄉農,他們手裏沒有拿著農具,是後晌進城出城的鄉民,裏麵還有女人、孩子。

  劉福祿認定這些人不是鬧事的。

  城門外麵唧唧咕咕的都在說話,好像他們都是在等待城裏的消息,起事的頭頭被叫到縣府說事了。

  這次又變了?共和了?不再魯莽行事了?他最盼的就是他們有事說事,別有理無理就跟人家縣長鬧,興許罪過能輕一點。

  光緒二十七年,那次的鬧糧他參加了,知縣莫如晉借名目增加賦稅,每兩銀子又增加一百八十個銅錢,年冬十一月,百姓無法過年,於是在遊風約長林一帶起事,號召全縣農人抗糧,發出雞毛信,每戶必出一員,於臘月初五日在長林觀集中,出發至縣城南四家池村已經聚集了幾萬人的隊伍,各路隊伍有一麵大旗,每人手裏拿著不同的農具和器械,向縣城湧進,至南關大橋,莫知縣聞知消息,出城門向鬧事大軍低頭,一連鬧了四日,直到莫知縣答應減免增加的賦稅,貼榜公布,隊伍才解散,各自回家。

  免稅布告貼出第三日,莫知縣又在城門口張貼一張告示:“聚眾滋事,理正典型,乃本縣德薄,莫化吾名,自吾去後,萬勿效行。”

  回來後師先生給他解釋道:“聚眾鬧事,理應受到刑法製裁。免去附加稅額,不幹係我事,是本縣的德薄,我走後不要再鬧此類事情,如再鬧不會有我莫如晉這樣處理的結果。”後來莫知縣赴省城認罪,免任壺關知縣,到別的縣上任去了。

  至午夜,還不見城門口有人出來,關帝廟前後所有來的鄉農還都在那裏支候著,有的已經隨地蹲坐著睡覺。

  劉福祿也在城門口揀一塊方形青石坐在上麵幹等,不敢隨意進縣府,害怕兒子他們正在縣府見縣長,他若進去了,反而不好說話。後晌就沒敢進去,晚上更不能進去了。

  他也是想看看他們進縣府結果會怎樣,事態會發展到什麽程度,他心裏沒有個底兒也不知道該怎樣找人。他找的人也除非是人家警務局王局長,他跟他較熟,自從當年兩個兒子參與幹草會至今已經換了兩任縣長了,唯有王作豐還在警務局。

  他現在很納悶那些來鬧事的鄉農怎麽都能自覺地坐在關帝廟門前等待,便起身朝關帝廟那裏過去,想找個鄉農問一下。

  到了那裏挨著一個正吸旱煙的鄉農坐下來,從身上掏出煙袋,伸進煙鍋揉滿一袋煙,故意跟那鄉農借火,那鄉農點著的是一根艾繩,這是吸旱煙的農人下地幹活經常使用的火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