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作者:弓慶安      更新:2021-05-20 09:06      字數:3227
  第90章

  師父靳義堂知道花葵帶著如意班在京津一帶走台口,那是他當年帶著花葵打開這一帶市場的。他這次重返這一帶,沿途客棧就成了他的棲身歇息聯絡點。

  劉福祿看到此景,禁不住問花葵:“你師父靳義堂也在這裏?”

  花葵道:“在大刀會。”

  “什麽大刀會?”

  “就是金鍾罩,仁義會。”

  “都是一回事吧。”劉福祿雖然不知道這大刀會又是什麽地方,但他確定靳義堂也一定是“殺倭寇滅洋人還我河山”的英雄會吧。

  “大刀會是男子拳會,紅燈罩是女子拳會。”花葵道。

  “哦哦哦。”劉福祿點點頭。然後跟大家說道:“我們到那邊看看吧。”卻見赤崗不見了又問:“赤崗跑那達了。”

  程班主道:“那邊有打擂台的,正喊的歡哩。”抬頭已看到赤崗正聚精會神朝右邊那擂台看。“那不是他。”

  劉福祿也看見了:“我們再去那邊看看。”

  花葵道:“我去叫來師娘她們跟班主見一麵。”

  劉福祿道:“先不忙見她們,有的是時間哩。”邊說邊走。

  花葵跟將過去。

  離這個搭建的華麗招展的紅燈罩擂台沒多遠又是一個擂台,平平常常的,正上方寫著:“義和拳拳會聚集天下英雄豪傑”

  兩邊也有一副對聯:上聯“殺倭寇滅洋人還我河山”,下聯“金鍾罩鐵布衫刀槍不入”。跟紅燈罩那擂台上的對聯一模一樣。

  “他們這都是一回事吧。”劉福祿喃喃道。

  “那麵是女子,這麵是男子。”花葵道。

  這時正見台上有一位頭陀模樣,生的凶惡之人,一位男子拿著一把大刀在他挺起的肚子上連砍了三下,頭陀紋絲不動。

  男子朝台下喊道:“這就是金鍾罩刀槍不入,還有那位英雄上台跟這位壯士賭勝比試,若勝,這師兄便是您的。”

  話音剛落,單見台下一位壯漢一步躍上台去,跟那頭陀拉開架勢,那頭陀並沒有將他放在眼裏,將毛茸茸的胸部挺起,示意他用拳任意搗砸自己的胸部。

  那漢子也沒有作假,握緊拳頭很勁朝他的胸部打去,打了幾十下,在台下老遠就聽得嘭嘭嘭的聲響,那頭陀紋絲不動,朝那後生一個挺胸,那後生踉踉蹌蹌就跌下台去。

  台下一陣鼓掌,劉福祿知道台上的頭陀不過就是氣功了得,也沒有拉開架勢打鬥一番,看不過癮。

  隻聽赤崗喃喃道:“這是什麽功夫,肚子一挺就掉下去了,我即去試試。”

  劉福祿道:“你也不做小頭目,還上去做甚。”

  赤崗道:“看看他的肚子有多硬朗。”說罷走近台前一躍上去。

  頭陀還是讓赤崗打他挺起的肚子,赤崗也握緊拳頭暗使氣功,朝他的肚子隻一點,隻見頭陀跟剛才那後生一樣,踉踉蹌蹌倒退了幾步,幾乎跌下台去。

  頭陀明白這回是遇到了對手,他對氣功是個在行人,下麵須得小心行事。

  赤崗剛才隻是點著了頭陀的穴位,若是隻用拳頭,也不一定勝過他這一招。忙抱拳行禮,頭陀急忙還禮,雙方又拉開架勢。

  赤崗使得是長拳,頭陀還是紮馬步,赤崗不想戀戰,也不想贏戰,隻是忍不得。

  赤崗一個亮掌,並步對拳,彈腿,衝拳,大躍步,一個前穿擊掌,一個撲步,上去跟頭陀對壘。頭陀並沒有拉架勢熱身,隻是紮馬步等待赤崗來進攻,見赤崗揮過拳來,朝他胸部擊來,赤崗覺得那肚子肌肉軟綿綿的。

  赤崗意識到這可能就是傳說中的金鍾罩鐵布衫的軟氣功了,聯想到擂台門前那一副對聯“金鍾罩鐵布衫刀槍不入”,這分明是在為招收各路英雄好漢加入拳會而專門做的表演。

  我赤崗也是堂堂七尺男兒,我也是仇恨那些倭寇洋人肆意欺淩我們的國人,侵犯我們的領土。

  於是赤崗再一招一個鯉魚打挺,虛晃一下,做了個被頭陀的硬氣功彈出來的姿式,踉蹌幾步,幾乎跌下台來。而後抱拳行禮,朝台下喊道:“金鍾罩鐵布衫,好功夫好功夫。”

  赤崗下的台來,劉福祿問道:“怎還沒見你功夫,到被打下台來。”

  赤崗道:“頭陀那功夫甚是硬朗,近不得身。”

  劉福祿知道赤崗的功夫,在台上連三成都沒有使出來。可見他是怕打敗了那頭陀就會被留下來做大師兄。

  四人正準備離開,忽然從一側走過兩個人來,衝他們喊:“好漢留步。”

  這二人就是擂台的擂主,他們走過來又道:“好漢借一步說話。”

  四人跟著那二人來到一個房間,其中一個介紹道:“這是我們義和拳的大師兄楊柳青。”

  四人紛紛行禮。

  楊柳青道:“眾好漢可從哪裏來?”

  劉福祿道:“上黨潞府。”

  楊柳青又問:“是路過偶遇還是慕名而來?”

  “來辦事的,路過偶遇。”

  “那即對了,剛才這位兄弟上台打擂,看出來有明顯的應付,原來是路過?”

  赤崗沒想到還會有人找上門來,打擂也有個規矩,需要雙方實誠,若虛打或故意,將是對擂主的不敬。

  赤崗久闖江湖,懂得這些事理,隻是他看到擺擂的真正目的不是為了輸贏,而是在招兵買馬,但是這些話又不便說明。

  “是那師父的硬功夫了得,在下知難而退。”赤崗解釋,生怕惹了是非。

  楊柳青笑道:“看來好漢也是心知肚明啊,我猜你功夫可不隻是在台上的花拳繡腿。”

  赤崗沒再吱聲。劉福祿道:“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若這兄弟冒犯了規矩,還請英雄見諒。”

  楊柳青仍是笑道:“豈敢豈敢,在下隻是匆匆趕來結交各位義士,毫無他意。”

  劉福祿是著急著要在年前從京城趕回莊裏的,眼看著這倭寇和洋人生生把老佛爺的六十大壽都給攪和了。

  據聽說老佛爺的六十大壽要劃撥出三千萬兩銀子的專款為太後舉辦盛大的慶壽大典,北京城裏的大小官員就像發了瘋似的,為了能給太後送上一份厚禮,博取太後的歡心,不惜代價想著法子撈錢。

  原計劃在慶典的當天,早上在皇宮接受王公大臣的朝賀,然後排出浩浩蕩蕩的鑾駕,出皇宮西華門,走北長街,西安門,經西四路口,往北沿西四北大街,經新街口,出西直門,直至頤和園。

  在頤和園聽大戲,開大宴。在西華門至頤和園幾十裏路程的道旁,沿途點綴景觀,搭建經壇、戲台、彩殿、牌樓,有僧道念經,戲班唱戲,京民夾道歡迎,老佛爺在途中觀覽,即慶壽“點景”。

  沒想到還沒有等到六十大壽,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鐵艦就在跟日本的海戰中全軍覆沒。

  這場戰爭攪亂了老佛爺過六十大壽的心情,取消了在頤和園及沿途的一切“點景”工程,老佛爺的六十大壽隻是在寧壽宮黯然度過的。

  這一年京城的這個冬季也跟天津一樣,官民反倭寇反洋人的情緒迅猛高漲,到處都是“興華滅洋”、“替天行道”的聲浪。

  特別是京城裏的官員和維新派,趁勢提出“變法圖強”的主張,想讓皇帝下詔鼓天下之氣,變法成天下之治。

  就連已經就任內閣中書掌管撰擬的兒子劉保金也跟著翰林院編修王大人參加變法運動。

  京城一帶傳出這樣的歌謠:

  “甲午年倭寇鬧中原,西洋人眼珠俱發藍,天無雨地焦旱全是教堂遮住天,神發怒仙發怒一同下山把拳傳,升黃表敬香煙請下各路眾神仙,仙出動神下山要平倭寇不費難,洋鬼子盡除完大清一統定江山。”

  劉福祿急於回到莊上的目的絕不是為了跟家裏的妻妾團圓過新年,他跟赤崗另有他們的打算。

  他們在京津的這個冬季,見識了那些維新派的愛國運動,結識了義和拳的狹義之士楊柳青,他們親眼目睹的這些新鮮事雖然跟他在鄉裏學習遊風約的那些新鮮事不差兩樣,卻感覺不是一個等次。

  “洋鬼子盡除完大清一統定江山”這才是他劉福祿聽到的和感受到的最來勁的一句話。

  他慶幸這次多虧去了一趟京津,不然的話他還不知道靳義堂兩口子領著兩個女兒參加了真正的“替天行道”的狹義隊伍,他就會落後在他們的後麵,當初他沒有本事能說服他們戒掉那個煙癮,還知道了鄉裏盜搶罌粟的就是他這個“替天行道”的“英雄”。

  現在他們搖身一變就成了真正的英雄,把他劉福祿都撇在了後麵。“興華滅洋”、“保家衛國”、“替天行道”,這是何等的英雄壯舉。

  過罷正月初五,劉福祿就在河口莊上挨著文廟搭起了一座擂台,說是擂台也沒有人前來打擂,說不是擂台又有拳房的學生在台上比試武藝,唯有台子正中央上麵的醒目標題:“義和拳拳會聚集天下英雄豪傑”還有兩邊的對聯:“殺倭寇滅洋人還我河山”、“聯保甲習武藝保家衛國”,招人顯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