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作者:弓慶安      更新:2021-05-20 09:05      字數:3181
  第12章

  新意班就要赴潞府了,劉福祿跟班主說明原委,班主因他們小兩口這次靈機救場分外高興,就準許他們在這裏逗留數日。

  待新意班打箱裝車,騾馬入馱後,馮光道、李三太、王抓鉤及眾俠士親自前來送客,忽然牛滿圈在後麵高聲大叫一聲:“狗剩子,是不是狗剩子?”

  其實劉福祿早就認出了他們,隻是班主跟他們忙於道別沒有他的份兒。

  “真是狗剩子?你入班唱戲了?”這回大家都認出了劉福祿。

  “一言難盡呀,就是唱戲也是托各位師傅的福呀。”劉福祿道。

  班主見他們都認識,就跟劉福祿道個別上路了。留下劉福祿跟趙英子隨眾人一同進了村裏。

  馮光道跟李三太不認識劉福祿,可是他們兩個一直盯著趙英子看,把個趙英子看的羞嗒嗒的。

  劉福祿見狀正準備給大家介紹介紹自己的媳婦趙英子,卻被她製止住了,她兩指狠狠地捏了他的肘窩一下,悄聲跟他說:“我肚子疼。”

  劉福祿知道英子是要上茅廁,便招呼大家等他一下,便領英子去了茅廁,到了茅廁趙英子問:“你要把俺賣了?”

  “怎要賣了,你不是我媳婦,我不要跟人家介紹介紹誰知道你是我媳婦。”

  “你傻了,俺是女扮男裝出來的,你要俺在這裏丟醜?俺可還是大腳板哩。”

  “女扮男裝怕啥,我見了師傅們不能炫耀炫耀我有媳婦了?”

  “你炫耀你的,不要說俺就是,要不俺就走。”

  “那好那好,就由你吧,遲早還不是讓大家看?”

  “那就以後讓看吧,今次你要守口如瓶,你答應俺不?不答應俺就走。”

  “答應答應。”

  趙英子不是不願意讓劉福祿給別人介紹自己就是他的媳婦。原因是她認出了馮光道和李三太,她知道他們沒有認出她來,頂多是猜測她像那個趙英子,她是女扮男裝的,隻能讓他們猜測,不能讓他們認出她來。

  其實她也知道,認不認出來已經無關緊要了,她現在已經是有了主的人了。

  趙英子早在十年前就認識了馮光道,馮光道的父親馮弘儒是省官都轉鹽運使,負責全省鹽務,趙英子的父親趙祥榮是潞城鹽商,兩家的關係就是從業務往來上建立的。因為業務往來,馮光道就隨父親經常到潞府查私鹽,到了潞府就受到趙祥榮的殷勤招待。

  久而久之,性格開朗,調皮任性的趙英子就跟馮光道熟了,他們經常在一起逛街遊花園,情投意合,到了如膠似漆的地步。

  後來,馮弘儒調至京城任職,馮光道就跟母親在家裏讀私塾。當時正是太平天國運動的鼎盛時期,喜好抱打不平的馮光道就丟棄學業跟好友李三太到南麵王屋一帶找太平軍去了。

  後來王屋一帶的太平軍輾轉四川,馮光道就跟李三太帶著一部分本地人來遊風約一帶樹大旗舉大事。最終選好了十裏嶺。他們自稱是為百姓打天下的太平軍,其實當地老百姓稱他們就是占山為王的強盜。

  馮光道到了十裏嶺駐紮下來,就想起了潞城趙員外的千斤趙英子。決意帶上李三太去找她。

  找到趙英子,二人相見難舍難分,背著父母出外到府城逛街遊景。開始還是早出晚歸,時間一長,膽子就大了。

  一日正逢英子的家鄉節日廟會,馮光道求趙英子到他的山寨看看,趙英子沒加思索就去了。

  哪知到了十裏嶺天就黑了,那還能當天返回家去。

  趙員外的千金可不止趙英子一個,他有四個女兒,都是知書達理遵從家規家教的,唯獨這小女兒是個自由慣了不聽使喚的。

  第二天早上才發現趙英子一晚上都沒有回來,便差人去找。

  有家丁說是東山遊風約響馬弄走的,他們經常來府上找趙英子。

  趙員外一聽頭都要炸了,不用說是響馬弄走的,就是私下跟上人走他趙家也頂不住這個帽子。於是就吩咐家院悄悄派人到東山打聽,回來後才知道是馮弘儒的兒子馮光道弄走的。

  當天趙府的家院去了十裏嶺就把小姐給要回來了,然後通知府上的所有人封閉消息不得外傳。

  無風不起浪啊,不想外傳也不是一件好事,趙家族們裏的已經知道了,都猜英子是被東山響馬擄走了,被贖回來的。按照族裏的家規,這趙英子算是一個敗壞家風的女子了,是要受到家規懲治的,礙於趙員外的身份,族長還是放了她一碼。

  從此這馮光道就再也不敢去找英子了。

  假如這趙英子從“響馬”哪裏“贖回來”再不發生意外的話,興許她跟馮光道還能成為一對冤家夫妻。

  不料數月後誰也沒想到趙英子肚子大了。這可是再也俺不住了,趙家有家規也有族規,犯上這事按家規族規都是個死無全屍。

  事已至此無法回頭,為了女兒的活命,母親背著父親差家院再到十裏山去找馮光道,希望那個冤家將趙英子再一次搶走。回來報說馮光道等響馬被官府按反賊捉拿犯事了。

  事實上她趙英子就是跟馮光道有緣沒分啊。

  說起馮光道被縣衙捕頭抓捕又安全回來後,還是在京城的父親馮弘儒給他們平反的。

  馮光道是迫不得已才到京城找到父親的,因為他一個人連累了遊風約眾多俠義誌士,他想盡一切辦法也得把眾鄉親給平反了,的確他們沒有辦什麽出格的事情,也即是年輕氣盛想為百姓謀點事,沒有任何惡意,更沒有犯上之舉動。

  馮弘儒在家鄉任官時就知道王抓鉤、龍關根這些人不是地痞流氓犯上作亂的惡人,在聽了他們的全部經曆後,就跟潞安府同知溝通,本來同知大人是帶著知府大人的意思和平解決遊風約一帶事件的,結果由鄉民羅列了當地那些貪官小吏的一些罪狀。

  因此鄉民鬧事就是有原因的,即是沒理也有理了,便決定不再深究,就敷衍敷衍抓幾個重犯給鄉民一個交代了事算了。沒想到這縣官除了護己還護犢子,非要跟這些“刁民”過不去,弄得事情擱也擱不下了。

  礙於京官馮弘儒的麵子,就給這些俠士們平反昭雪了,除懲治了幾個小汙吏還將護犢子的縣官給罷免回家了。

  下了台的縣令大人就是遊風約人,名叫嶽琅逢,還正在發愁自己以後在這鄉道上怎樣混,如離開這裏就算是背井離鄉,還會遭到鄉民的恥笑。

  聽說馮光道請來戲班,還是唱七本戲慶賀自己,氣的嶽琅逢半個月沒有出門,罵馮光道借他父親是京官狗仗人勢。

  就在這半個月裏,嶽琅逢這場悶氣沒白生,他豁然開巧了,現在已到同治二年了,改朝換代了,聽說宮裏的老佛爺最愛聽戲,特別是京劇和上黨戲,老佛爺還經常請戲班到她的寢宮唱,如你讓老佛爺聽得高興了還能夠得到一筆豐厚的賞錢,興許也能被她賜給個官當。

  嶽琅逢早年本來就是個愛唱幾句愛掄個戲班的,因家業豐厚買了個鄉官,後又一步一步花錢升為縣令,礙於當官就把這個愛好給舍了。

  當官這些年積攢下不少銀子,如能置個戲班,用高薪酬把上黨那些有名的台柱子都請到他的旗下,再托人到京城給老佛爺唱去,這不就是捷徑一條。

  聽說馮光道請的戲班子是在潞府奪了魁的新意班,那戲唱的是字正腔圓,餘妙繞梁,響遏行雲,經久不息。如要高價錢把他們買到自己的門下,再網羅名角,不愁成不了氣候。

  心意已決就不再猶豫,便招自己原來的幾個心腹,置備戲箱:大衣箱、二衣箱、盔頭箱、鞋靴箱、旗包箱、把子箱、化裝箱、燈具箱、道具箱、場麵箱、銅器箱、幕布箱,應有盡有。那行頭、布幕、樂器、化妝用品、道具等都齊全,琳琅滿目。就連牲口騾馬都是膘肥體壯,油光發亮。

  置備齊全後,先敬奉祖師爺,然後找先生起名叫“心意班”,故意跟新意班的“新”字諧音。

  新意班回到潞府,程班主還在為那場《楊排風》叫絕,雖然是劉福祿的女人偶爾出的替場,可台下觀眾的掌聲卻如潮水一般。沒想到這女人的戲場要比男人更有人氣。

  在鹹豐年間對女人不準演戲不準到戲場看戲有規定,到了這同治年間明顯是這個規定取消了,聽說京城裏還出現了專業女子戲班,即是不能登大雅之堂,也是女子當戲角的風氣出頭了。

  班主是個見利就圖的利益派,隻要對他的新意班有利益,即是女的唱戲又怎樣,從古至今女扮男裝有的是,花木蘭還是女扮男裝披甲上陣殺敵的呢,何況就一個戲角,本來戲角在台上就是化了妝的,誰也認不出來。

  班主不好意思跟劉福祿說,就差靳義堂,讓他問問劉福祿能否讓他女人來新意班掛個角兒,遇到一些女角兒的大戲也可以頂頂場,酬勞豐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