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 王君臨的砌牆戰術
作者:九孔      更新:2020-06-13 16:03      字數:4320
  唐國,京都長安,太極殿。

  殿中一片死寂,上到李世民,下到獨孤長蘇等每一名官員臉色都異常難看。

  因為繼西路段誌玄野戰慘敗給徐世績,而東邊潼關失守,十萬精兵投敵,兩郡之地丟失的消息之後,剛剛南邊又接連傳來了更為慘重的戰敗消息。

  先是洛陽城及周邊兩郡丟失,大軍損失慘重,緊接著上洛城下十萬人馬全軍覆沒的消息也剛剛送到了宮中。

  “三路大軍,短短兩個月的時間,丟失八個郡地,損失十多萬人馬,更是有十數萬人馬投敵,哈哈哈………”李世民一臉慘然的說到這裏,突然一臉狂笑,“難道那王君臨真的是天命之子不成。”

  下麵所有文武官員低著腦袋不敢吭聲,也有不少人神色變幻,目光閃動,卻已經有了其他想法。

  沒辦法,人都是趨利的,李世民固然人格魅力強大,總是能夠讓人為他效死,但是大多都是一些武將和中下層官員,能夠上殿的重臣,特別是那些文官都是一些老狐狸,怎麽可能真的對李世民忠心耿耿。

  而眼下形勢已經非常明白,不管是什麽原因,唐國大軍明顯不是大安國大軍的對手,除非大安國大軍那邊接連失誤,或者唐軍這邊有人能夠力挽狂瀾。

  否則,唐國亡國隻是遲早的事情。

  隻是,大安國那邊皇帝王君臨本就是天下間最能創造奇跡之人,這些年從遠東軍到大安國的十大軍團,早已經用一次次戰爭證明了他們天下無敵的戰力。

  總之,要想讓王君臨,或者讓大安國的軍隊出現失誤,這無疑於盼著天上下黃金——癡心妄想。

  而唐國這邊正常情況下,皇帝李世民其實稱得上英明,也有能力力挽狂瀾,可惜既生民、何生臨,有王君臨的存在,李世民又怎麽可能力挽狂瀾。

  但獨孤長蘇不同,因為他與王君臨結下了死仇,卻已經沒有了回旋的餘地,此時隻能硬著頭皮,說道:“陛下,我們長安城還有十萬精兵,加上三麵禦敵大軍,還有這四十萬精兵,而且黑風關也沒有失守。”

  “陛下,我們還有翻盤的機會啊!”

  李世民聞言,長歎一聲,卻也冷靜下來,目光掃過全場,將一些人臉上的神色看在眼中,卻已經知道朝中一些官員已經不能信任,所以他讓獨孤長蘇等少部分心腹重臣留下,揮退了其他人。

  這時,有內侍進來稟報,說是國師求見,李世民神色一振,道:“快快讓國師進來。”

  戴著鐵麵具的一號傀儡進了太極殿,落座之後,李世民道:“剛剛接到消息,王君臨已經親自到了洛陽,國師,不知你可有辦法刺殺王君臨,到時候大安國必然大亂,我唐國不但可以退敵,還可能趁機攻下大片大安國的疆土。”

  一號傀儡沉思半響,搖頭道:“王君臨身邊有聶小雨一直跟著,即使是我也不可能刺殺得了。”

  李世民一臉的失望,但他對一號傀儡的回答早有預料,畢竟早在數年前一號便主動去刺殺王君臨,結果還不是負傷而回。

  李世民也就是心存僥幸的一問,得到一號傀儡的肯定回答之後,卻是徹底死了心,即使以他的心境,此時臉上都湧現出了一些絕望之色。

  沒辦法,麵對大安國的大軍,麵對王君臨,李世民感覺太難了……

  在他看來,自己若想翻盤勝之,除非王君臨死掉。

  便在這時,唐國情報組織暗鷹衛的主官李長豐大步進來稟報道:“陛下,蕭瑀那邊傳來消息,他與那天狗帶領虎詔族三萬精兵已經化整為零,從南方一路潛行聚集在秦嶺深山之中,隨時可按照陛下命令,對敵軍進行偷襲。”

  李世民聞言,精神一振,這是唯一的好消息了,雖然這三萬精兵實在是太少了一點,但卻是王君臨那邊不知道的一隻伏兵,若是用得好了,說不定就會有奇效,成為自己一線生機都有可能。

  能夠阻擋外敵的東大門潼關城和天下第一堅城洛陽都已經被大安國大軍攻破,西邊的黑風關城又被徐世績帶領大軍繞過。

  可以說,除了長安城之外,唐國最難吭的地方都已經被大安國給一口吞了,而且還吞咽消化進了肚子裏麵。

  若無意外,接下來的戰事著實已經沒有了多少懸念。

  而李世民不愧是天命之子,意誌堅定之極,即使是在這種情況下,依然在竭盡所能的想要找到一線翻盤的機會。

  …………

  …………

  十月十五日,在唐國西大門黑風關被徐世績切斷了後路,上官虎帶領大軍圍困,變成一座孤城的兩個半月後,安全府在黑風關內的暗子高手,潛近糧草庫倉所在,一把火將糧草點燃,守軍搶救滅火不及,糧草燒毀大半,剩餘糧草不足大軍食用半月。

  上官虎派使者勸降,守將倒是李世民的心腹嫡係,死不投降。

  但黑風關城內最終卻是發生兵變,主將及其親兵心腹被數名部屬聯手所殺,從黑風關城內部打開城門,裏應外合之下,黑風關卻是被上官虎輕易拿下。

  黑風關兵變投誠的消息傳到長安,李世民氣急攻心,又吐了一口血,剛剛建立不到三年的唐國頓時更加搖搖欲墜。

  十一月一日,秦瓊命令裴元慶帶領十萬人馬圍困柴紹死守的商洛郡城,他和羅士信親自帶領十萬人馬向京兆府直撲而去,一路上路過七個縣城竟然直接開門投降。

  同一時間,徐世績攻克鹹陽城,守將段誌玄戰死城頭,大軍前鋒距離長安城不足百裏。

  南邊,李靖帶領的南路大軍更是順利,因為長孫無忌已經將主力精兵葬送在了上洛城外,且從上洛城到長安城已經沒有什麽大城和關口,李靖直接帶兵打到了京兆府境內,不過長孫無忌逃得很快,最後直接逃進了長安城,向李世民請罪去了。

  十一月十五日,李世民下令柴紹放棄商洛城,帶領十五萬精兵回撤至長安城。

  十一月十七日,除了部分人馬要留守攻克的城池之外,大安國總計二十萬大軍在長安城外勝利會師。

  唐國北方陝北四個郡城不等大安國大軍進攻,守將和郡守直接宣布投誠,向王君臨效忠。

  至此,唐國除了長安城之外,全部成為大安國的疆土。

  長安城是天下有數的名城,是曆朝曆代當一國之都最多的城池,也是曆史上極難從外麵攻克的堅城。

  甚至曆史上長安城就從未被從城外攻克過,每一次的陷落都是因為內部出了問題。

  ………

  ………

  不過,這些天,大安國三路大軍能夠這麽快攻到長安城外,也與李世民將長安城附近各個城池中不少能戰之兵收縮至長安城中有關。

  如今,長安城內,守軍多達三十萬,且這兩個多月以來已經做了大量守城準備,守城軍械和各類守城武器裝備應有盡有,最主要的是囤積了供大軍所用一年的糧草。

  隻是,一年再久遲早會到,以眼下情況,被李世民和一號傀儡寄予厚望的蕭瑀若是不能發揮奇效,這長安城遲早會被大安國的大軍攻破,區別隻是耗時多久、消耗多少的問題。

  …………

  …………

  大軍圍住長安城的第二日,京兆府一帶天氣大好,萬裏無雲。

  在洛陽城待了幾日,王君臨來到了長安城外大安國的軍隊軍營。

  不管是對李世民這個天命之子最後的尊重,還是最後的一些安排,亦或是王君臨靜極思動,整天批閱奏折有些無聊,王君臨決定禦駕親征。

  號角悠長,金鼓鳴響,大營轅門外,以李靖、秦瓊、徐世績、尉遲敬德、羅士信等人為首的大安國高級將官們換上簇新的官服或者鎧甲,肅然挺立,等待禦駕來臨。

  “臣等參見陛下!”秦瓊、李靖等人推金山、倒玉柱拜倒在地,隨在他們的身後,黑壓壓的軍官們跪倒了一地。

  大軍要負責圍困長安城,王君臨早就派人提前過來下旨給軍隊,讓他們該做什麽做什麽,各個軍團的部分軍官前來迎駕便可,並且嚴令就在大營門口迎駕,不可前出太遠。

  隨王君臨而來的大安國主要高層有左相杜如晦、安全府大統領沈果兒,天衛軍團主將程咬金。

  此時,隨在王君臨身後的杜如晦和沈果兒、程咬金等人趕緊下馬,避在一邊,王君臨騎著血鬃馬上前,旁邊還跟著一匹神駿高大的銀猞猁,緩緩地到了眾人麵前。

  王君臨目光掃過眾人,最後停頓在李靖、秦瓊和徐世績三人身上,一臉溫和滿意之色,道:“諸位愛卿攻唐之戰甚得朕心。”

  雖然因為開掛,早就知道這三人是隋唐時間統兵打仗方麵最厲害的三個人,但王君臨也沒有想到這由這三人各帶領一路大軍攻打唐國,堪堪三個月的時間,便已經將唐國幾乎滅國,隻剩下長安一孤城苟延殘喘。

  如此戰果、如此效率,王君臨焉能不滿意。

  可以說,這三位在王君臨看來,便是核武器一般的神器,尋常國家能夠有這三人中任何一個,隻要當皇帝的能夠重用、不要猜忌,想打敗仗都難。

  雖然,早就知道對唐國之戰他們打得很不錯,但是李靖、秦瓊、徐世績等人聽到皇帝陛下的讚譽之後,還是徹底放下心來,無不欣喜之極。

  “眾位愛卿辛苦了,都起來吧!”王君臨微笑的說道。

  “謝陛下隆恩。”眾人齊聲高呼,然後趕緊起身,直直站好。

  “陛下,臣等準備好了禦帳,請陛下移駕。”李靖是此次攻唐大軍的總帥,也是眾將中官位最高者,此時來到王君臨身邊躬身帶路。

  一行人來到禦帳,其他人都下去各司其位,禦帳裏麵隻留下李靖、秦瓊、徐世績、尉遲敬德和裴元慶、羅士信、陸寒、上官虎。以及跟著王君臨來的杜如晦、沈果兒和程咬金。

  不等王君臨開口,李靖便出班,抱拳大聲說道:“陛下,最多一個月時間,臣便帶領大軍攻下長安城,為陛下徹底滅了唐國。”

  徐世績、羅士信、裴元慶等軍團的主將趕緊跟著出班請命,齊聲說道:“臣願意率部打頭陣,請陛下成全。”

  王君臨笑著揮手道:“都起身吧!朕知道這長安城遲早會被你們攻下。不過朕親自過來,一方麵是不想讓我軍將士死傷太多,另一方麵卻是為了滅了唐國之後,關於李世民後續的一些安排。”

  眾人互視一眼,除了沈果兒和杜如晦之外,臉上均有疑惑之色,但還是謝恩起身,肅立一邊。

  王君臨說道:“朕帶來了一大批工匠,想必諸位愛卿都看到了……”

  眾人身體微震,趕緊豎起耳朵肅然傾聽。

  ………

  ………

  接下來發生在長安城外的事情,出乎了城內守軍和城外大安國大軍上下所有人的預料。

  王君臨沒有下令攻城,而是讓人開始在長安城外修建了一堵牆。

  用的是大安國的紅磚和水泥。

  不過,不用去範陽郡拉運紅磚和水泥,王君臨直接從範陽郡紅磚作坊和水泥作坊調來了一大批工匠,在長安城外新建了兩個規模頗大的作坊。

  而修牆的人當然是這些天俘虜的唐軍或者降軍,這些人加起來足足近三十萬人,大安國一統天下之後也不可能養這麽多軍隊,這些人又不能殺了,也不可能立刻放了,但是一天白吃白喝著也不行,剛好通過砌牆換口飯吃。

  王君臨的目的很簡單,他不想讓自己的士兵去攻打城牆高有七八丈,堅實的炸藥都炸毀不了,且擁有三十萬守軍的長安城。更何況城內的守軍同樣有大量火藥武器。

  最主要的是李世民、長孫無忌、柴紹三人在城內,以這三人的心智和手段,絕不可能給大安國從內部破城的機會。

  總之,王君臨非常清楚,之前李靖等人雖然話說的漂亮,戰意也十足,但誰都知道要想攻下長安城,少說不死上五六萬人是不可能的。

  王君臨顯然是不想讓自己的士兵死這麽多,他寧願將長安城裏麵的守軍給活活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