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沉浸在溫柔鄉裏的皇太孫
作者:風味飲品      更新:2021-07-24 19:46      字數:8446
  葉英發帶著轉運使司的官員們,將朱瞻基一路送出到和風閣外。

  ??便停下了腳步。

  ??他立於門口台階上,靜靜的看著,在揚州府一行官員陪同下,漸漸遠去的皇太孫等人。

  ??同知蕭本看著寂靜無聲的轉運使,小聲開口:“大人,入夜了,太孫也去揚州府了。”

  ??葉英發搖搖頭。

  ??依舊無聲。

  ??蕭本與副使、判官等人對視一眼,再次開口:“大人是在想……太孫北上兩淮,為南疆大軍募捐錢糧軍餉的事?”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兩淮都轉鹽運使司衙門裏的官員,和兩淮鹽商是什麽關係,在場的人心知肚明。

  ??兩淮鹽務,是塊大肥肉。

  ??肥的看不見精肉。

  ??副使於永春,想了會兒,插話道:“從京裏傳來的消息,太孫在朝堂上,可是誇下海口,要為南疆大軍募捐兩百萬兩白銀……”

  ??“哼!”

  ??都轉鹽運使司同知蕭本,當即沉聲冷喝。

  ??他臉色變得有些不好看:“兩百萬兩?這是要寅吃卯糧?還是說,要鬧得兩淮鹽商家破人亡?”

  ??蕭本沒有指名道姓,卻句句針對當朝太孫。

  ??在場之人,雖不發言,卻是最好的表態。

  ??哼!

  ??燈火陰影下,葉英發重重怒哼一聲。

  ??“放肆!”

  ??執掌兩淮鹽務的葉英發,頃刻之間,威嚴散發。

  ??蕭本帶著諸位同僚,趕忙抱拳彎腰。

  ??“下官錯了。”

  ??認錯很快。

  ??葉英發頷首點頭,他從和風閣的門前台階,走入到街上的黑暗之中,背著雙手。

  ??“今年兩淮鹽引,早已發放完畢。但朝廷要用錢,南疆十數萬將士,不能餓著肚子上陣!兩淮乃是朝廷重地,我等臣子,要有忠君之心。下麵的鹽商,就算再如何困難,也該想著朝廷這些年的好。”

  ??這是在定基調。

  ??兩淮鹽務各方,是忠心朝廷的。

  ??斷然不會讓南疆十數萬大軍餓肚子。

  ??但兩淮今年的稅賦,都已經收上來了,鹽商也沒錢,可還是會響應募捐的。

  ??至於多少……

  ??十萬不多,一萬不少。

  ??轉運使司同知蕭本,還有些擔憂,皺著眉走到轉運使身後:“可是大人,幼軍衛來了一個千戶所……”

  ??他是怕皇太孫,會在這揚州府,在做一次徽州舊事。

  ??昔日,徽州八大姓,如今都被趕到了九邊。

  ??他實在是有些擔心,兩淮鹽商,也會有此劫難。

  ??其餘人,也已經是跟了過來。

  ??全員沒入黑暗之中。

  ??在下屬麵前,葉英發少了在皇太孫麵前的熱切和殷勤,平淡開口:“揚州不是徽州。兩淮鹽務上,有晉商、有徽商、有江南士紳,牽扯諸多,盤根錯節。太孫行事,還是懂得分寸的。”

  ??這話有些僭越。

  ??但蕭本等人,卻無不點頭附和。

  ??方才轉運使已經交底,加下來就該他們,去給兩淮鹽商們消息。

  ??一句忠心為國,量力而行。

  ??總是要帶到的。

  ??……

  ??揚州府衙。

  ??與國朝其他州府的衙門,一般無二。

  ??同樣是前衙後院,供主官居住安家。

  ??不過在府衙後街,街道兩端的路口,都已經被封堵上了好些年。

  ??牆上的苔蘚,碧綠旺盛。

  ??府衙後麵另一邊,則是一座占地巨大的宅院。

  ??與府衙隻見的這條路,也早已被營造成了一條花園長廊。

  ??街邊,揚州府衙後牆,開著一個小門。

  ??朱瞻基一行人,在揚州知府鄧永新等人的帶領下。

  ??入府衙。

  ??穿堂過院。

  ??就從這府衙後牆,走到了這裏。

  ??眼前的宅院,正門洞開,裏麵燈火通明。

  ??有下人婢女,靜候在兩側。

  ??假山水榭、亭台樓閣,藏匿在樓宇屋舍之間。

  ??朱瞻基隻是淡淡的看了一眼,便再次加深了對揚州以及兩淮的認識。

  ??富可敵國!

  ??鄧永新很熱情。

  ??他覺得自己今天,就算沒有贏,但也沒有輸。

  ??葉英發送了一個花魁給太孫,他就送了這座宅院給太孫。

  ??半斤八兩。

  ??倒是合乎了金屋藏嬌的佳話。

  ??“遠是揚州一鹽商私宅,後來鹽商犯事,揚州府便抄沒了他。這宅院也就被收繳,這些年一直未曾售賣出去。

  ??前幾任知府覺得,與其放在這裏,讓如此庭院荒廢,不如利用起來,作為過往同僚安歇所在。等到什麽時候有人相中此處,揚州府也就給售賣出去了。”

  ??合理的解釋。

  ??如今的大明朝,可沒有公為私用的罪名。

  ??既然賣不出去,官府拿來作為安頓南北過往同僚的歇息之處,很合理。

  ??朝廷的財產沒有收到損失。

  ??至於這麽好一個地段的宅院,為什麽賣不出去?

  ??大抵是因為真的沒人相中這裏……

  ??朱瞻基也不戳破,他的手,此時很單純的握著花錦官的小手。

  ??“鄧大人。”

  ??朱瞻基,輕輕的呼喚了一聲。

  ??鄧永新趕忙從跟在後麵,三兩步轉到皇太孫麵前,抱拳彎腰:“下官在。”

  ??朱瞻基麵帶微笑:“你說,兩淮都轉鹽運使司轉運使葉英發,送給本宮這麽一位美嬌娘,是何用意。”

  ??花錦官的身子微微一震,手上稍稍有力。

  ??朱瞻基很是強硬的,加了一把力氣握緊。

  ??氣氛徒然一轉。

  ??跟在後麵的揚州府官員們,氣息一滯,目光若有若無的看向前麵的知府大人。

  ??麵對突然從太孫嘴裏鑽出來的問題,鄧永新顯然有些跟不上太孫的思維。

  ??他抿著嘴,皺著眉,沉吟著,思索著。

  ??良久之後,方才開口:“下官覺著,是因為太孫此次出京,身邊未曾帶隨行宮女伺候……”

  ??說完,鄧永新抬起頭,小心的觀察著太孫的表情。

  ??還是葉英發之前在和風閣裏的那一套解釋。

  ??朱瞻基有些不滿,臉上的笑容收斂,淡淡的看向鄧永新:“鄧大人,此處是揚州府衙。”

  ??提示的已經很明顯的。

  ??這揚州府衙,是你鄧永新的老巢。

  ??你在這裏,還有什麽不敢說的?

  ??鄧永新感受著來自於皇太孫的隱隱逼迫,無可奈何。

  ??他深吸一口氣,斜眼看了眼,被太孫拉在身邊的花錦官一眼:“回太孫的話,太孫前幾日在朝堂上,言稱要在兩淮募捐兩百萬兩白銀,供給南疆十數萬大軍錢糧軍餉。

  ??兩淮鹽務上,官府覺得此事困難,兩淮鹽商今年的鹽引已經購買,大抵會借口再無多餘銀兩。

  ??所以……所以葉大人送來花姑娘……是……”

  ??話說不下去了,他緩緩低下頭。

  ??鄧永新幾乎就差,將兩淮鹽務上的各方人,不願意給錢的話說出口。

  ??朱瞻基脫口而出:“所以,葉英發是將借送進花錦官,來撫平我後麵可能的怒火?”

  ??美人難消。

  ??鄧永新目光轉動,無言自明。

  ??朱瞻基點點頭,終於是再次露出笑容:“知道我平生最討厭什麽人嗎?”

  ??一定要討厭葉英發那個狗官!

  ??鄧永新猛的一抬頭,目光灼熱的看向皇太孫。

  ??朱瞻基笑著:“本宮最討厭謎語人!你鄧永新不是,剛剛說了真話。葉英發大概是,不想給錢,卻要做這種彎彎繞繞的事情。”

  ??太孫厭惡葉英發了!

  ??鄧永新心中大喜。

  ??朱瞻基的話,卻是接著出口:“但是,本宮想知道,你鄧永新,倒是是個什麽樣的人?要說真話,不要和我打謎語!”

  ??鄧永新流露出一絲茫然。

  ??他有些不解,皇太孫為何會這樣詢問自己。

  ??他是什麽樣一個人?

  ??自然是大明朝的忠臣!

  ??但……

  ??這樣的回答,顯然不能符合太孫心中的要求。

  ??鄧永新見皇太孫,沒有追問的意思,心知這是在等自己想好了回答。

  ??太孫來揚州是要錢的。

  ??葉英發和都轉鹽運使司,早就和兩淮鹽商勾結在一起了,這是兩淮公開的秘密。

  ??巡鹽禦史萬高,也不過是糊牆的而已。

  ??大事放過,小事抓緊。

  ??時不時,揪出幾個私鹽販子,砍殺流放了事。

  ??所以,他身為揚州知府,要替太孫分憂,要為朝廷要到兩百萬兩白花花的銀子。

  ??但南疆不可能用光兩百萬兩白銀。

  ??那就是,皇太孫要清理兩淮鹽務。

  ??甚至是……

  ??大明鹽課!

  ??身為兩榜進士,為官多年,高居揚州知府的鄧永新,一旦靜下心來,思路瞬間打開。

  ??鹽課是肥肉。

  ??但也是一柄能傷了自己的刀。

  ??鄧永新心中浮出一個最不好的結論。

  ??皇太孫要借此次北上兩淮,專辦兩淮鹽務之計,將每年朝廷在兩淮的鹽課,提高兩百萬兩!

  ??唯有如此,才又在朝廷定下一個這麽高的數額。

  ??也才會,帶著一整個幼軍衛千戶所來揚州。

  ??也正是因此,才又了剛剛那麽一問。

  ??因為皇太孫,在揚州需要有地方官府的支持。

  ??揚州府和兩淮都轉鹽運使司不合,這是很明顯的事情。

  ??這是權力的爭鬥。

  ??皇太孫不可能去拉攏執掌兩淮鹽務的葉英發。

  ??所以,他鄧永新,就是最好的選擇。

  ??葉英發能借著執掌兩淮鹽務,插手揚州府的事情。

  ??那麽他鄧永新,也能借揚州府的地位,插手兩淮鹽務的事情!

  ??一瞬間,自覺終於想明白的鄧永新。

  ??當即就納頭跪在了地上。

  ??“臣,揚州知府鄧永新,唯太孫之命是從。”

  ??他鄧永新是個什麽樣的人?

  ??是個對皇太孫,唯命是從的人!

  ??是皇太孫的人!

  ??後方。

  ??一眾揚州府官員,紛紛驚愕。

  ??沒有想到,短短頃刻之間,府尊大人就已經是納頭跪拜,向皇太孫俯首稱臣。

  ??此舉,非是僭越,也無大逆之意。

  ??太孫本就是宗室。

  ??儲君之儲。

  ??亦是君。

  ??但鄧永新俯首稱臣,則意義非凡。

  ??這是投靠。

  ??官場上的鄧永新,往後是要被打上皇太孫烙印的。

  ??說句大逆不道的話,要是明天皇太孫揭竿而起,再來一場靖難。

  ??就算他鄧永新沒有參與。

  ??事後,一樣會被株連。

  ??他們對視一眼。

  ??上至揚州府同知李浦澤,下至推官何介,自知此時眾人皆要表態。

  ??然而,明府已經率先表態。

  ??他們同樣是,斷無可能說出反對的話。

  ??“臣等,亦唯命是從!”

  ??花錦官整個人都在顫抖。

  ??她再如何的不懂官場,也知道今日這現場,發生了一件大事情。

  ??將她養大的兩淮轉運使葉英發,將要倒黴了!

  ??一旁的於謙等人,心中同樣震蕩。

  ??雖然出乎意料,卻也在情理之中。

  ??這樣的表現,可不就是太孫一向的作風?

  ??雖然突然,卻也合理。

  ??朱瞻基爽朗的笑著,他終於是鬆開了受驚不已的花錦官的手。

  ??被鬆開束縛的花錦官,滿臉不安的後退,想要離開此處。

  ??卻是被一旁身穿飛魚服的羅向陽擋住。

  ??無聲,繡春刀在手。

  ??朱瞻基沒有理會,這個被當做工具的可憐女人,他彎腰低身,將依舊跪在地上的鄧永新,攙扶起來。

  ??“鄧大人,若兩淮募捐兩百萬兩白銀,用於南疆之事,則大功一件!”

  ??這是團體內部的領頭人,在許諾好處。

  ??該走的流程。

  ??鄧永新含笑,態度越發的恭敬:“為朝廷效力,為大軍支援,乃下官等分內之事。”

  ??朱瞻基搖搖頭:“鄧大人,你很聰明,應當知道一個道理。南疆如今十數萬大軍征伐,又將投入數百萬兩白銀,大明是不可能不做什麽。”

  ??鄧永新目光一閃而過。

  ??大軍在外征伐。

  ??攻占千裏疆土。

  ??之後要做什麽?

  ??打趴下了敵人,耀武揚威,向世人宣揚了一番大明的威武之中,再帶著人回家?

  ??這是不可能的!

  ??所以,大明朝不久的將來,將會有新的承宣布政使司出現!

  ??就如交趾一般。

  ??南疆那片地有多大?

  ??會有幾個新的承宣布政使司建立?

  ??鄧永新已經不敢想了。

  ??因為按照太孫的話,兩淮若是拿出兩百萬兩白銀,是一件大功。

  ??那麽時候封賞,那些對支援南疆出力,立下功勞的官員是不是都要封賞。

  ??賞什麽?

  ??有什麽,是比當上第一任布政使,更大的賞賜?

  ??鄧永新的呼吸,開始急促起來,內心一團火熱。

  ??朱瞻基默默一笑,抬手拍拍鄧永新的肩膀:“要冷靜,要克製。兩淮事關國朝根基,不能擅動。此時天色不早,鄧大人該去歇息了。”

  ??說完,他再不管鄧永新對於南疆突然出現的向往。

  ??帶著人,向著眼前這座,揚州府總是賣不出去的宅院走去。

  ??……

  ??最近的揚州府很是熱鬧。

  ??也比往日,更加的嘈雜吵鬧起來。

  ??皇太孫駕臨揚州,對於兩淮官場來說,是天大的事情,人人矚目,小心仔細著太孫傳出的一言一行。

  ??而在民間。

  ??如今的揚州花魁,就此被關進金絲籠中的事情,亦是引發了軒然大波。

  ??無數年輕的士子,紛紛咒罵不已。

  ??他們雙眼血紅,恨不得殺氣揚州府衙,麵對麵的問上皇太孫一句。

  ??汝腰尚在否?

  ??美好,自是要大眾分享之。

  ??豈可因汝之身份,而竊據獨占之?

  ??不過,他們終究是沒有這個膽量。

  ??最近新出現在揚州府衙前街的幼軍衛官兵,讓他們不敢靠近半分。

  ??由衍聖公主持操辦,最近突然專供揚州的大明旬報,將皇太孫與花姑娘的事情,吹捧為了新一代的男女佳話。

  ??然而,這卻阻攔不了,私底下的謠言四起。

  ??“已經整整十日了!”

  ??“揚州府衙,一片寂靜……”

  ??“太孫一旬未出府衙!”

  ??“如此荒廢,如此放浪,如何繼承江山?”

  ??“花姑娘那般嬌柔,怎能受得了如此摧殘?”

  ??“野獸之!”

  ??書生們常聚的酒館茶樓裏,眾人在竊竊私語。

  ??麵上,或是憤怒,或是不滿,或是惋惜,或是苦惱。

  ??“朝廷要太孫兩淮,督辦募捐之事,以解南疆兵事之困,如今他卻如此懈怠厭惡,如何對得起朝廷的重托?”

  ??“每過一日,南疆要死傷多少我軍將士?”

  ??“如此厭惡下去,隻怕大明的南疆,將不複存在!”

  ??“我等該上書朝廷!”

  ??“皇太孫不可,再如此懈怠荒廢國事!”

  ??“皇太孫必須交出胡姑娘,放其自由!”

  ??“……”

  ??十天沒有走出揚州府衙後宅院的朱瞻基,被揚州民間認作,是已經淪陷在了他們揚州第一花魁,花錦官的溫柔鄉中。

  ??謠言四起。

  ??像是刮大風一樣,傳遍整個江都城。

  ??有人說,皇太孫癡迷花姑娘的麵貌,不可自拔。

  ??也有人說,皇太孫殫精竭力,如今已經元氣大傷,正在休養。

  ??也有人說,隻怕是皇太孫,已經……

  ??所以官府,這才封鎖消息,等待朝廷的安排。

  ??總之。

  ??剛到揚州,就躲進揚州府衙的朱瞻基,一時間成為了各種話本的主人公。

  ??而揚州各個官府衙門,卻始終保持著安靜,不發一言,任由謠言四起。

  ??局勢。

  ??不明。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