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命日月永照大明【6K】
作者:風味飲品      更新:2021-07-24 19:46      字數:9394
  暑去秋來。

  ??最是炎熱的天氣,像是剛剛發生在昨日。

  ??田地裏逐漸金黃的稻穀,預示著今年,會有一個好收成。

  ??田間地頭,比往年多了不少人。

  ??除了在這片土地耕種無數年的老農,今年則是多了些頭頂鬥笠的年輕少年。

  ??他們不時的與田地裏頭忙活的老農攀談著,手中的紙筆也在不停的記錄著些什麽。

  ??過往的嬸嬸、老嫗,也會笑著臉,從提著的籃子裏,拿出些清水、果子遞給年輕人們。

  ??已然是相熟了的模樣。

  ??這些人,無一例外,皆是從日月堂出來的少年。

  ??而如今,他們有了一個不同的身份。

  ??徽州府府縣衙門下的一員小吏。

  ??當日,在城外的那一夜,朱瞻基的隨口囑咐,想要留下一條性命的徽州府官員,忠實徹底的貫徹了皇太孫要清理府縣惡吏的思想。

  ??無數在往日為非作歹,惡貫滿盈的府縣差役、小吏,被趕出官府。凡有重罪者,更是直接被緝拿在案。

  ??如今,正在修建徽州府通向各處的道路。

  ??而從京師,隨後而到的無數日月堂少年,隨著徽州知府楊安平的大手一揮,便就地成為了徽州府官吏體係中的墊腳石與根基。

  ??初來乍到之時,這些少年人想要深入田間地頭,深入的了解真實的徽州百姓情況,卻也是遭遇到了排斥。

  ??百姓們,天然就會對官吏產生排外性。

  ??不過,在接受了高端教育後的日月堂少年人,卻是一副永不言敗的樣子。

  ??今天趙家村的狗丟了。

  ??沒事!

  ??我們幫你找回來!

  ??明天王二家的小子不見,也沒事,我們漫山遍野也給你找回來!

  ??今天張老頭生病了,沒錢看病,更加沒事,我們給背到城裏去,從官府庫房取了錢,讓你看病!

  ??就是這樣一件件的小事,做的多了,匯聚到一起後,讓這些年輕的日月堂出身,現如今的徽州小吏,成功的打入了徽州百姓基層之中。

  ??他們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

  ??我等父母亦是軍戶、農民,我等從此間而來,亦要去到此間!

  ??於是,如今就演變成,無數鄉野間的老大娘們比往常要更加的忙碌了起來。

  ??她們在各村各戶走動,隻為了讓這些如今還是單身的年輕人們,能討到一個賢良淑德的徽州娘子。

  ??少年人很用心,每每都要好言相勸許久,才能讓這些熱情做媒的老大娘們放棄說媒的念想。

  ??他們依舊是每日埋首成堆的公文之中,穿梭在田間地頭。

  ??隻因為,讓他們有了活命機會,並接受那些最為完善學識的皇太孫,要他們在徽州府做好事情。

  ??所以,他們發誓,要將徽州府,打造成年幼時,隻在皇太孫給的話本上,才能看到的那個世界!

  ??以我日月堂代代學子,

  ??命日月永照大明!

  ??歙縣城中。

  ??皇太孫朱瞻基也很忙碌。

  ??他已經忙碌了一整個早上,隻為了能烹調出一份臭鱖魚。

  ??文想坐在一旁的台階上,俏臉含笑,看向忙碌的男人,臉上的笑容如同春日裏綻放的百花。

  ??門口處,身披幼軍衛玄黑埋金線甲胄的少年,有些臉生,卻擋不住他時刻激昂警惕的神情。

  ??這是新安衛指揮使孫石,前段時候送過來的家中老大,孫安。

  ??自小便隨著父親習武的孫安,如今終於是有了施展的地方,一心想著的便是誓死也要護衛太孫安危。

  ??現在,在他的眼前站著兩個長輩男人。

  ??其中一身亦是身披盔甲,正是孫安的父親,新安衛指揮使孫石。

  ??在孫石的旁邊,則是抱著一堆公文的徽州府知府楊安平。

  ??孫石看著誓死也不要自己進去的老大,恨不得就要當場大義滅親。

  ??若不是一旁的楊安平,好言相勸,隻怕今日這衙門裏,是要血流成河了。

  ??孫安卻分毫不讓,就是不讓著兩人進到廚房裏麵。他從自己老父親不停聳動的喉頭,便能看得出自家老父親這是嘴饞了。

  ??那就更不能,放老父親進去了!

  ??廚房裏頭,依舊在為該怎麽將魚炸得最完美,而煩惱的朱瞻基,同樣看到了門外的兩人。

  ??他也不出聲,如今徽州府可謂是四海升平,一派祥和。

  ??這廚房裏,有了他和文想在,本就已經很是擁擠。

  ??再讓外麵那兩個臭烘烘的狗男人進來,豈不是連下腳的地方都沒有了?

  ??“你到底還要多久才能做好?”

  ??牢記自己餓也不能餓了孩子的文想了,終於忍不住開口催促起來。

  ??朱瞻基端著魚,提著鍋鏟,重重一跺腳:“今日,便送爾上路!”

  ??喊了一聲,盤子裏的魚,便已墜入燒得滾燙的油鍋之中。

  ??頃刻之間,油鍋裏乒乒乓乓,好不熱鬧。

  ??似是正在過大年一般。

  ??四濺的油花,嚇得文想花容失色,低聲驚呼,趕緊側身抬腿,雙手提袖掩護腦袋。

  ??朱瞻基卻如浪口刀尖的勇士,雙眼微微眯起,時刻觀看著油鍋裏的變換,眼疾手快,掐準時間抄起鱖魚。

  ??一番忙碌之後,手捏著蔥花,抬著手臂,讓蔥花從手臂上劃過,如雪花一般落在香氣蒸騰的魚身上。

  ??“孫安,進來端菜!”

  ??朱瞻基解開圍裙,衝著外麵喊了一嗓子。

  ??孫安立馬回神,轉身走進廚房,端起已經放滿了菜的大餐盤,小心翼翼的走到外麵。

  ??臨到老父親身邊,還不忘叮囑了一句:“勞煩指揮使大人讓讓,莫要撞撒了太孫的菜!”

  ??說完,便是錯身而錯。

  ??好家夥。

  ??孫安小兔崽子一句話,頓時讓孫石怒火衝天,幾乎是要拔刀相向,伸著手指著:“你……你你你……你……”

  ??楊安平在一旁看得過癮,鼻子卻是不停的嗅著,趕忙將懷裏的公文放到一旁,趕過來拉著孫石到了已經放好食物的石桌前。

  ??“你趕緊少說兩句,小心你家老大真的給咱們兩給趕出去了。到時候,別怪本官與你決鬥!”

  ??說完,楊安平不忘看了桌子上的菜一眼,咽了咽迸發出來的口水。

  ??廚房裏,朱瞻基親自端著剛剛做好的臭鱖魚,與跟在他身後的文想,一同走出。

  ??孫石和楊安平兩人,趕忙抱手施禮。

  ??朱瞻基將魚放上桌,隨意的擺擺手:“家宴而已,就不要做這些禮數了。說來也是有愧,每日都要做好些菜,卻也吃不完,不免覺得有些浪費。所以,這才讓人喊了兩位大人,抽空過來一聚。”

  ??孫石和楊安平兩人,不免抬頭,看向太孫身邊的這個叫做文想的女人。

  ??心中卻是念頭翻滾。

  ??這個女人有福啊!

  ??能讓皇太孫每日做上滿滿一桌子的菜,試問天底下還有幾人能有如此待遇?

  ??隻怕是太子爺,也沒有這般待遇吧?

  ??心中隻是稍作念想,孫石、楊安平兩人又趕忙欠身,言稱不敢,榮幸之至之類的言論。

  ??朱瞻基也不管這兩人的習慣,拉著文想便做了下來。

  ??他現在是越來越摸不準這個女人的想法,前幾日每天都要吃甜的東西,他就差寄出冰激淩這等大殺器了。

  ??然而,到第二天,這女人又說要吃臭的東西。

  ??什麽臭豆腐之類的,恨不得抱在懷裏吃個不停。

  ??無奈,今天朱瞻基隻能是做上這麽一道臭鱖魚來了。

  ??孫石、楊安平兩人,見太孫當真也不見外。

  ??兩人對視一眼,便也默默坐下。

  ??誰也不願主動開口說話,更是恨不得自己手中的筷子更長一些,手裏的碗更大更深一些。

  ??氣候再次怡人。

  ??秋天裏的氣候懶洋洋的,就如同光禿禿的田野,閑散的待在那裏。

  ??翠綠的山嶺,如今已經被染黃。

  ??漫山遍野,一望無盡的黃色、紅色,相間夾雜惹人喜愛。

  ??秋意正濃。

  ??徽州府已經變成了一台高速運轉的緊密機器。

  ??這個時候的徽州府,好似成為了一個整體,高效協同的前進著。

  ??一批批搜集的,事關徽州地方氏族不法之事的證據,被快馬加鞭送往京城。

  ??從日月堂出來的少年們,在知府楊安平的大力支持下,幾乎是將一府六縣的架閣庫給翻了個底朝天。

  ??如今,這些架閣庫,已經到了連老鼠都開始嫌棄的地步。

  ??自洪武元年至永樂一十三年,期間五十年的徽州府地方賦稅賬簿,已經統統核算完畢。

  ??結果是驚人的,一條條的數目,讓人看著心驚膽寒。

  ??占據徽州人口九成的百姓,承擔了整個徽州府九成九的賦稅!

  ??如果這樣看,基本是沒有問題的。

  ??但若是,這九成的百姓,隻擁有徽州五成不到的生產資料呢?

  ??整個徽州府,超過五成的田產、山嶺、商鋪掌握在那一分的人手裏!

  ??就算是這樣,他們還能將百姓手中,那五成不到的生產資料,通過種種手段,巧取豪奪,幾乎都快要劃到自己的名下!

  ??徽州府數十萬百姓,有三成,不是在為自己耕種,亦不是在為朝廷耕種。

  ??他們在為那些地方氏族們耕種勞作!

  ??朝廷將稅額製定的並不算高,但到了地方,卻總是莫名其妙的遠遠超出數倍。

  ??而幾乎是空手套白狼的商賈,卻是大行其道,所出賦稅卻不足一成!

  ??這些都被記載於冊,統統轉交發去朝廷。

  ??而在歙縣縣衙。

  ??如今,這裏幾乎已經成為了徽州府的政治中心。

  ??隻因為,皇太孫在此。

  ??因為汪弘業的暴斃,朝廷也一直沒有重新任命調派新任知縣。

  ??讓縣衙,徹底成為了朱瞻基的駐邸。

  ??正堂上,朱瞻基高坐其上。

  ??徽州知府楊安平居於右上。

  ??其下,是三位徽州知縣。

  ??至於另外兩人。

  ??已經被就地免職,等待朝廷下發,讓他們去瓊州過上吃海鮮的好日子。

  ??現在,除了楊安平和三位知縣,便是於謙和幾名日月堂少年。

  ??眾人寂靜,目光有些緊張到看著上方的太孫。

  ??昨夜,下麵剛剛又新查出來,從洪武年至今,本該是徽州地方氏族應繳的賦稅,也不知為何,竟然強加在了徽州百姓頭上。

  ??而這些地方氏族,更是通過拉來外地糧商、絲商等,統一壓低價格,將徽州百姓手中的存留,統統吃幹抹淨。

  ??而這些地方氏族,卻能夠從那些商賈的手中,另外得到一批好處。

  ??所有人,包括楊安平這位徽州府知府在內,都想不到,下麵那些人竟然已經發展到了如此地步!

  ??朱瞻基的眉頭緊皺,手中的朝廷新發的邸報,已經被握成一團廢紙。

  ??在邸報上,刊登著福建一縣,今年新迎豐收的消息。

  ??然而,如今配合上徽州府的真實情況,卻是顯得格外的刺眼。

  ??所有人都在等待著太孫發怒。

  ??等待著盛怒之下的太孫,再次在徽州府掀起一場血雨腥風。

  ??如今徽州八姓,幾乎已經是被抓了個幹幹淨淨。

  ??現在,又該是誰要倒黴?

  ??朱瞻基長出了一口氣,將心中的怒火強壓下去,他抬頭看向麵前的眾人。

  ??“在座的,都是朝廷忠良之臣!”

  ??竟然沒有發怒?

  ??眾人心中卻是一凝,默默的挺直腰板。

  ??“你們說說,為何這些人總是要逼著百姓,臉活口的機會都沒有?”

  ??沒人敢開口說話。

  ??因為他們都知道原因。

  ??天下熙熙皆為利往!

  ??便是聖人,也需要衣食住行是不是?

  ??誰都想將自家的日子過得更好一些,這樣自然是要剝奪另一部分人應有的利益。

  ??生產資料的缺乏,在根本上就決定了一大部分人,是永遠處於被剝削的地位。

  ??隻為了,能讓那些表麵道貌岸然的人家,能夠站著活的風風光光的!

  ??朱瞻基又是長歎一聲,顯得有些疲憊,他擺擺手:“通知新安衛指揮使,如今停滯在徽州各處邊界的行商,都給放進來吧!”

  ??這是要弄那些商賈了!

  ??楊安平最先嗅到了一抹別樣的味道。

  ??他立即起身抱拳:“下官領命,是否需要再通知下去,做好準備。”

  ??他如今已經是徹底上了朱瞻基這架馬車,已然下不去了。

  ??那麽,便是隻能一條路走到黑。

  ??殺商人?

  ??無非是徽州府的劊子手辛苦一點而已!

  ??朱瞻基看向楊安平,淡淡一笑:“告訴他們,小心做事!從今年起,凡徽州府百姓所產,一應價格,皆有徽州府定奪!”

  ??百姓產出,官府定價。

  ??他從一開始,就大定了主意,要通過政治力量,給天下百姓一個最基本的維護!

  ??早在一十四年前!

  ??楊安平稍作遲疑:“此舉……恐惹來非議……若是他們……”

  ??朱瞻基目光一凝:“若是他們敢非議,敢犯上作亂,妄議朝廷、妄議徽州官府,就讓他們去九邊砍了幾顆北元餘孽的腦袋,再回來!”

  ??不聽話就充軍!

  ??所以……

  ??商人要聽話!

  ??有了底線,楊安平微微點頭明白,他本就是科舉出身,向來鄙夷商賈,對懲處敢於作亂的商賈,自然不會心慈手軟。

  ??叮囑完楊安平,朱瞻基看向另一邊的於謙。

  ??“徽州府田畝、山嶺數據可曾整理完畢?”

  ??於謙當即起身:“現已全數整理清楚,目前正在重新劃分厘定所有權。隻是……原徽州八姓,地方氏族抄沒的田產,如今不知該如何分配。”

  ??朱瞻基沉吟片刻,再次開口:“按照最開始的計劃,按徽州府百姓總數均攤,凡低於均數者,可從抄沒田產之中補齊。

  ??按如今徽州田價入賬,命百姓分期償還田價,其後田產便歸他們所有。”

  ??他這是在徽州府上演了一場打土豪,分田地的手段。

  ??且並沒有無私的贈送給徽州百姓。

  ??而是公平的按照徽州如今的田價,賣給百姓,讓他們分期償還買田的錢。

  ??沒有讓百姓養出天下掉餡餅的好處,也沒有破壞徽州官府的財政收入。

  ??楊安平在一旁默默點頭,對太孫的手段不由多了幾分新的認識。

  ??於謙點點頭,心中幾下,隻待稍後,在於調派到他身邊辦差的日月堂少年們,重新整理出條陳來。

  ??而朱瞻基沉吟片刻之後,再次開口:“除此之外,亦要準備好,來年徽州府收稅之事。

  ??屆時,徽州全境,必須按照百姓所登記田畝,結合當年平均畝產收成,一次收取賦稅。或足數實物,或等價銀錢,百姓自有選擇。

  ??不過這些,都要我們等到朝廷的明發旨意才是……”

  ??均平!

  ??朱瞻基毫無心理障礙的,就將某人的手段給拿來用了。

  ??隻不過,他給了百姓們一個選擇的機會。

  ??無論實物,還是銀錢,都可一次繳納賦稅。

  ??無需擔心,會有奸商在期間賺取巨額利益。

  ??這是楊安平等人第一次,如此清楚的聽到太孫事關革新的內容。

  ??他們到此時,方才醒悟,為何從一開始,太孫就那般強硬的鎮壓徽州地方力量。

  ??所謂的,就是如今能夠暢通無阻的,將所有的革新政策實施下去。

  ??如今的徽州府官場、地方,哪裏還有力量,能夠對抗太孫的革新?

  ??就憑已經棄暗投明的楊安平?

  ??還是說,碩果僅存的三位知縣?

  ??如今,就連徽州一府六縣衙門裏的小吏,都已幾乎是被太孫教出來的少年們占據的滿滿的。

  ??如今的徽州府,隻存在一個聲音。

  ??大明皇太孫朱瞻基的聲音!

  ??這個聲音再次開口:“徽州官府要做好準備,提前知會境內坐商及從事生產者,待朝廷旨意一到,徽州府將會重新厘定他們的賦稅。再怎麽說,也要讓他們提前知曉才是,免得屆時再惹出什麽輪子。”

  ??楊安平從善如流,他回想著從於謙身邊那個少年手上搶來的一本作者為太孫的書籍。

  ??在上麵,描繪的一個話本世界,如今已經讓他越發向往。

  ??說完話的朱瞻基,看了一眼最近持續疲憊的於謙。

  ??兩人無聲作笑。

  ??如今在徽州府的種種革新,都是試探和實驗。

  ??均平徽州田產,隻不過是針對徽州一地。

  ??而按畝按產征收百姓賦稅,是唯二重要的事情。

  ??另外一項,便是這剛剛提及的,重新厘定坐商生產的賦稅。

  ??如今記憶越發模糊的朱瞻基,卻還清清楚楚的記得,年收數千萬兩的大明,整個天下的商稅,卻不足一成。

  ??這是不合理的!

  ??就算是曾經,朱瞻基對那些商賈的優待,亦是憤怒不已。

  ??按著他激進的想法,對這些商賈,該是征收七八成的純利才是!

  ??帝國為爾等提供便利。

  ??爾等何敢忘囯!

  ??於謙看著太孫的眼神,稍作整理,麵對楊安平開口道:“楊知府,重新厘定坐商生產的賦稅,是應有之意。然,朝廷和官府,也該對他們提供便利才是。”

  ??楊安平不敢小覷於謙的官職,連忙抬抬手:“於經曆有何看法?”

  ??什麽於經曆的看法。

  ??隻不過是太孫的想法,要通過於謙的嘴說出來而已。

  ??在座之人心知肚明,靜待說出。

  ??於謙便開口:“我等年輕人的想法,是覺著,官府該是多多支持那些從事深加工生產的百姓和商人。或為其提供官府支持,或適時從旁幫助,讓他們能夠將事情做得更大一些。”

  ??還未等楊安平等人開口,上方的朱瞻基便拍著桌子開口。

  ??“錦鯉說的不錯!徽州府該是主動些,去鼓勵百姓多多生產。亦要主動去探查,徽州府應當從事哪些事項。

  ??諸如這徽州茶葉、木雕之物,皆可推廣出去,遠銷大明一十三省!

  ??另有這徽州工匠,我常聽聞徽州這青磚綠瓦,皆出自他們之手。

  ??我們是不是可以,召集這些人,讓他們在徽州、在應天府、乃至於整個江南,出去為那些富戶建造宅院。

  ??我不可能常在徽州,而徽州府要真正的興旺起來,你們想踏踏實實的做官,想要有朝一日,我等能在那午門邊上一聚,還是要看你們怎麽去做。”

  ??楊安平等人目露深思,沉吟良久。

  ??他們都是成年人。

  ??他們能聽得出,太孫此言,並非是為了在朝廷賺取政績,而是實實在在的,想要徽州百姓過上好日子。

  ??朱瞻基眼看話已說到,便站起身:“都去忙吧。

  ??秋收雖然已經結束,但正是清理溝渠,鋪設官道的好時候。

  ??百姓可以閑下來,你們不能閑下來。”

  ??楊安平聞言,領著碩果僅存的三名知縣,再次站起身,朝著已經走遠的太孫恭敬一禮。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