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宗室的生財之道
作者:遍地滄桑      更新:2021-05-18 11:08      字數:2617
  “唉,信王府做的也實在過分,這不是一點兒活路也不給人家嘛。蘇州府也著實可恨,竟然公開包庇信王府。”

  賈芸不禁歎道。

  “你們總在京城待著,深宅大院裏麵,看不到外麵的情形。大德這樣的事情多了。尤其是各地的王府,都是一霸,就連當地官府都惹不起他們。蘇州府這樣做,也不過是司空見慣之舉。”

  楚賀雲招呼王三,從屋裏拿出了茶具,就在樹下麵喝茶。

  黛玉和方姨娘回去,賈芸也出去做生意,賈瑞就楚賀雲在院子閑聊。主要的話題,就是大德帝國各地的王府。

  大德初建的時候,太祖皇帝為了限製宗室的權力,免得他們威脅皇權,爭奪皇位,就給自己的兒子們封王。

  把他們分封到各地去,給予土地,為他們建造房屋。為了不讓他們掌握更多權力和與民爭利,還不允許他們做官,不允許做生意。

  但是宗室也要生活,而且要過體麵的生活,所以就由朝廷出錢,把他們養起來。

  隻要是皇家的後代,就都領取俸祿。

  親王每年一萬石,郡王每年五千石,此外還有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等等爵位。

  隻要是親王後代,他和他的子孫就都世襲爵位,領取俸祿。

  開始的時候宗室人口不多,朝廷的負擔還不是太重。

  但是多年下來,一代代繁衍,子孫越來越多,領取的俸祿也就也越來越多。

  為了多領取俸祿,就拚命納妾生孩子。

  因為生一個孩子,就能領取一份兒俸祿。

  現在賈瑞總算是明白,周礎和周矽為什麽有那麽多兄弟姐妹。

  表麵上這是一個生孩子,傳宗接代的問題,實際上這是一個經濟問題。

  說穿了,生孩子就是一條生財之道。一邊生孩子,一邊兒就把錢賺了,這樣賺錢,可比做別的生意合算多了。

  當初的時候,親王才十幾個,宗室人口不過二三百人。經過一百多年的繁衍,目前全國宗室領取俸祿的人口,已經有二、三十萬人。

  宗室的俸祿由各地的官府承擔,很多地方的官府,一年所收上來的賦稅,甚至都不夠供應當地王府的俸祿。

  “王府不僅僅領取俸祿,還大量占用土地,或者強買,或者強搶,或者納獻。沒有個十萬八萬畝土地,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王府。”

  “光是占用土地也就罷了,他們還做生意。鹽、鐵、茶這些賺錢的生意,很多都被他們壟斷。”

  “王府的主子越來越多,就需要越來越多的家丁和奴仆來伺候。買人要花錢,於是就開始搶人。”

  “看來劉二成的女兒,就是被信王府這樣搶去的。”

  賈瑞插言道。

  “很可能如此。現在劉二成地也沒了,女兒也被逼死了,今後沒有活路,還能怎麽辦?”

  怎麽辦?不是去做強盜,就是當流民,要不就是造反。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這樣的事兒,曆史上總是在重複上演。

  “如今各地哀鴻遍野,民不聊生。若是持續下去,還不得象前朝一樣,最後改朝換代?連宗室都得被殺光。”

  “我就不明白了,那些宗室也不傻,他們連這個帳也不會算?”

  他們也不是不會算賬,隻是算的是另一筆賬。

  土地是我的,錢是我的,奴仆是我的,生意是我的,俸祿是我的。想叫我出血,我豈不是吃虧?

  至於江山社稷,那是皇上的,跟我又有什麽關係?

  流民造反,你皇上去平定。盜賊四起,你官府去抓人。

  人抓多了,充官的奴隸就多了,我買人還能省幾個錢呢。

  想叫他們放棄自己的既得利益,那是不可能的。

  “算了,楚兄,這事兒咱們也管不了,就別操那個閑心了。”

  “唉,我也不過就是跟你感慨一下。換了別人,也不敢說這些話。叫別有用心的人聽見,說不定就招來禍端。我去看看生意上的事兒,你讀書吧。”

  楚賀雲一走,黛玉的奶娘王嬤嬤就來了。

  “瑞大爺,老身有件事情,想跟你商量一下。”

  “王嬤嬤有什麽事情就說。”

  “是關於方姨娘的事兒。”

  “她怎麽了?”

  “倒也沒怎麽著。再有一個月你就下科場,考完之後咱們就要回去,方姨娘又不能跟著咱們回去,將來……。”

  這倒也是個問題。

  “林姑娘是什麽意思?”

  “小姐又能有什麽意思?這種事兒她也不好說什麽。”

  “方姨娘就沒說說,她有什麽打算?”

  “她倒是說了,要給老爺守節。”

  守節就沒必要了吧,畢竟才才三十來歲,現在時間短,還會這麽想,將來能不能守得住,可就兩說著。

  再說了,其實也沒有這個必要。

  “王嬤嬤有什麽打算?”

  “我能有什麽打算?不過是看著姑娘為這事兒發愁,想替她分憂罷了。”

  “她若是願意在這裏住,倒也沒什麽。反正咱們走了,這麽大的宅子也空著,有個人在這裏看家也是好的。”

  “不過,如今的世道亂了,她一個婦道人家住在這裏,怕是會出事兒。”

  王嬤嬤的話也有道理,方姨娘自己住在這裏,也確實不安全。

  其實現在比較穩妥的辦法,就是將來回娘家去住,總有個照應。

  手裏有十萬兩銀子,即使看在錢的份兒上,娘家人也會善待她。將來找個老實人家,也是個好歸宿。

  “她娘家人怎麽樣?”

  “我曾經跟她嘮過這事兒,據說還不錯。父母都在,兩個哥哥成家單過,兩個姐姐早已經出嫁。如今父母跟他弟弟在一起過。以前她也時常接濟家裏,家裏人也都挺感激她的。”

  “既然如此,我看這事兒就不用咱們操心,也不用特意提起來。她既然知道咱們將來要走,心裏就能有個打算。”

  “我是怕她不好意說起此事,她對姑娘還是不錯的。”

  “其實嬤嬤對林姑娘也很好啊。”

  “那是不一樣的,姑娘從小就跟著我,當初小姐還囑咐我好好照顧姑娘,都是應該的。”

  王嬤嬤當初是賈敏的陪嫁丫鬟,後來丈夫死了,一個女兒也在三歲的時候夭折。從那以後就把黛玉當做了自己的孩子,全心全意地照顧黛玉。

  “嬤嬤其實可以跟方姨娘透個話,告訴她將來改嫁也沒什麽的。姑老爺都說了她去留自由。至於守節什麽的,其實也沒什麽必要。”

  王嬤嬤顯然有些意外,看了賈瑞幾眼。

  “人說瑞大爺做事兒跟別人不同,果然不假。這話也就你能說得出來。”

  “我說的都是實話,姑老爺已經不在了,就沒有必要還死守著那個虛名。她若是五六十歲也就罷了,如今才三十來歲,今後還有大把的日子要過。”

  “不僅僅是方姨娘,嬤嬤如今也不到四十歲,便是你改嫁了,也是一件好事兒。”

  “去去去,你還是爺呢,跟我也開這種玩笑。好,我就跟方姨娘轉著彎兒說說,我就怕你攔著不讓她改嫁。”

  我攔著?我有病啊。我恨不得天下所有的寡婦都能嫁人呢。

  男人可以三妻四妾,憑什麽女人就要守活寡?

  封建禮教害死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