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禦駕親征
作者:輕風千裏      更新:2021-10-11 04:25      字數:4201
  由於戰法得當,這批一千人的匈奴兵,最後隻剩下三十餘人逃走,秦軍戰死兩百餘人。

  村子裏,火還未熄滅,有失去家人的幼兒在哭泣著。

  曹斌命人把村民屍體掩埋了,把兩個小孩帶回軍營。

  在雁門郡軍營的王元,陸續接到各地的報告,有多個靠近邊境的村子被匈奴洗劫,在數天時間內,有千餘名百姓被匈奴殺死。

  由於長城防線兵力不足,再加上冒頓鐵了心要侵擾北方,不可能每處地方都防住。

  ————————

  楚國,彭城。

  項羽正式接見陸賈。

  “暴秦真可惡,拉攏大楚兩員主將!既然你們齊國要與我大楚合作抗秦,朕準了!”

  這是項羽在不情願之下做出的決定,秦國的優勢太明顯了,他不得不屈服於現實,暫時跟讓他憎恨的劉邦合作。

  他心中下了決定,要是能把函穀關以東的秦軍勢力蕩平,他一定會找劉邦算賬。

  三月初,彭城,五十萬楚軍雲集城郊。

  項羽征召的軍隊到齊了,即將要禦駕親征。

  這天,章邯向項羽進言,這次出征,最好是派人暗中監視主要出征武將的家人,防止他們逃離楚國。

  項羽采納了這個建議,隻有武將們的家人在彭城,納於自身掌控之下,項羽才會稍微放心一點。

  三月初五,這是出征前一天,項羽在大殿舉行大朝會。

  項他出列,說道:“陛下,討伐檄文臣已草擬好!”

  項羽道:“讀出來,讓諸位聽聽。”

  項他打開布帛,宣讀起來。

  檄文中列舉暴秦的罪狀,主要有幾條。

  其一,暴秦侵略楚國,殺楚人;

  其二,暴秦侵略諸夏諸國,殺諸夏之民;

  其三,暴秦實行嚴苛秦律,殘暴治理天下;

  其四,暴秦無道,排斥諸子百家,焚燒諸家學說書籍。

  其五,暴秦仍然不死心,第二次吞並諸夏,與諸夏為敵,天下得而誅之。

  除了這五條大罪狀外,還有許多小罪狀。

  宣讀完畢後,項羽誓言旦旦道:“檄文很好。暴秦不滅,天理難容!朕禦駕親征,不奪取三川郡、潁川郡,不重重打擊暴秦,絕不退兵還朝。”

  章邯出列,說道:“陛下禦駕親征,一定能蕩平秦賊,凱旋歸來!”

  對於這個章邯,項他一副鄙夷之色。

  但是,現在章邯是左丞相,是他的頂頭上司。

  項羽道:“朕出征時,就有勞兩位丞相打理楚國。”

  章邯又再說了一些竭力盡忠、誇讚項羽之言。

  周蘭、陶舍等人,同樣對章邯有鄙夷之色。

  彭城西郊,這裏臨時築一高壇。

  三月初六,數十萬楚軍雲集這裏,偽楚國的文武百官亦聚集於此,他們來給皇帝送行。

  項羽登上高壇,命人朗讀討伐檄文,舉行出征儀式。

  儀式結束後,數十萬大軍出征,浩浩蕩蕩向西而去。

  這次出征,項羽把項家子弟所有武將都帶上了,要重用項家的人。

  章邯望著項羽遠去的身影,心道:“項羽,你這個逆賊的末日快要到了!”

  楚國軍隊並非隻有項羽率領的這五十萬,武陵山原本有十萬兵馬,後來項羽增加了五萬給項莊,還有十餘萬守衛楚國各地。

  ————————

  三月初八,秦軍後續步卒抵達雁門郡。

  王元召集眾將開會,要進行最新的作戰部署。

  眾將到齊後,王元道:“諸位,我們麵對匈奴騎兵,出來硬碰硬的騎兵直接對抗外,還可以用其它辦法。”

  在這段時間裏,王元根據戰報,再根據匈奴戰法特點,苦思對策。

  眾將有些不解,李必道:“對付匈奴騎兵,除了騎兵對騎兵,或正麵出擊,或左右包抄,或堵住其退路,不知還能有什麽辦法?”

  秦勇道:“要是匈奴兵不主動進攻,我們根本拿他們沒辦法?”

  王元道:“冒頓要牽製我軍,不讓大秦集中兵力解決齊國、楚國,就必定會主動出擊。北邊的整個長城防線,還有西邊的雲中郡,都是他們出擊之地。我們可在雁門郡西邊部署步卒,若匈奴來襲,可派步卒迎戰,從中消耗匈奴,挫其銳氣,等匈奴兵銳氣盡失後,我們的騎兵再突然發起進攻,定能打個措手不及。”

  部將們都覺得,這個法子很好。

  王元命令下去,讓呂馬童帶著部下們,駐紮在前線位置,要是匈奴出擊,率軍出營迎戰。

  在軍事上跟匈奴作戰,這是其中一方麵。

  與此同時,朝廷正在組織北邊靠近邊境的百姓南撤,以避開匈奴人,在滅齊國、楚國前,朝廷對付匈奴的兵力有所不足,隻能盡量避其鋒芒。

  ————————

  秦國,鹹陽,嬴子嬰很快接到了項羽親征的消息,大決戰終於要來了。

  陳平得知後,進諫道:“陛下,我們同時跟三個強敵交戰,勝則統一住下,敗則很有可能要退回函穀關內。臣建議,像陛下登基之初那般,士兵們斬殺敵軍、獲得戰功按照雙倍計算。”

  這是特殊時期,特殊時期要用特別的辦法。

  子嬰沒有立即回應,他在思考著問題。

  君王的決定,不僅能對戰爭勝負產生影響,還影響到方方麵麵。

  這次戰略性決戰,秦軍參戰兵力超過一百萬,敵軍兵力同樣是過百餘萬,最少會斬殺數十萬敵軍,要是按照雙倍軍功計算,以後府庫開支勢必會增加很多。

  不過,這是關鍵性時期,戰爭勝負實在太重要了,隻要能打勝仗,什麽都好說,不管以後如何,先打贏了再說。

  很快,子嬰同意了陳平的建議,派人火速通知三個軍團。

  ————————

  魏地,碭郡。

  在春秋戰國時期,這裏原本屬於宋國,在戰國中期,齊國滅亡宋國,魏國聯合秦、趙、韓、燕五國一起攻打齊國,獲得宋國部分土地,設置大宋郡。

  後來,秦國滅魏國,因魏國東部有碭山,將大宋郡改為碭郡。

  碭郡東邊是泗水郡,目前為偽楚國國土,彭城便在泗水郡,距離碭郡最東邊的碭縣隻有兩百餘裏。

  在碭郡東邊,從北至南有下邑、碭縣、芒縣這三個縣,韓信把主力部隊集中在這三個縣。

  韓信原本帶著十五萬軍隊南下,後來收編了十五萬魏軍,又累計有十八萬朝廷派來的兵馬抵達這裏,在鞏固魏地後,又再抽調三萬士兵來這裏。

  目前,韓信軍團集結在這一帶的主力有五十一萬人,其餘十五萬駐紮在魏地各地。

  這天,韓信接到消息,項羽率領五十萬大軍出發了。

  韓信傳令下去,召集武將們前來大營。

  韓信的主將營寨,位於下邑和芒縣中間的碭縣,下邑和芒縣的武將接到命令後,火速趕來大帳。

  主將大帳,這裏有兩個人,一個是秦軍主將韓信,另外一人是他的摯交好友鍾離昧。

  軍中不能喝酒,兩人正在喝茶,喝最上好的茶。

  韓信喝下一口茶,說道:“鍾離兄,你的家人已安全來到魏地,你再沒後顧之憂!”

  在兩天前,鍾離昧家人被帶到了碭縣,他與家人相見。

  鍾離昧道:“我今生會誓死為大秦效力。”

  韓信道:“鍾離兄,何不留在這裏,與我一同跟楚軍作戰!”

  鍾離昧以非常肯定的語氣道:“不,我跟韓兄說過,不願與舊主為敵。”

  不能跟朋友並肩作戰,韓信雖有些失望,卻對鍾離昧更加敬佩,說道:“既然如此,我會休書一封,你去到趙地後給王元將軍,聽從王將軍差遣。”

  兩人交談完畢後,韓信當場寫下書信,放入信封,交給鍾離昧。

  第二天,鍾離昧出發前往北邊,他要快馬加鞭趕到北邊,作為秦軍武將參與作戰,以獲得軍功,獲得秦國的認可。

  ——————

  項羽率軍出征的消息,也很快傳到了臨淄。

  齊國皇宮大殿,劉邦舉行朝會,商討大事。

  蕭何道:“陛下,項羽已經禦駕親征,該輪到我們全力出擊了。”

  酈商道:“有楚國和匈奴全力夾擊秦軍,秦軍必定顧此失彼,我們大有勝算。”

  曹參道:“匈奴已經出擊,王元需得調集重兵防備匈奴,我們起傾國之兵全力出擊,有很大優勢。臣願領兵出征,與秦軍決戰。”

  在冬季來臨時,齊國進行全國總征召,所有年滿十六歲男丁皆需參加操練,到現在還未回家,要戰事結束後才能回家。

  張蒼道:“陛下,有楚國和匈奴一起楚兵攻秦,這正是我們出兵之時。”

  臣子們都一致要求出兵,劉邦也覺得,出兵時機已經到了。

  臣子們發言完畢後,大殿安靜下來,大家都看向皇帝,就等皇帝發話了。

  年邁的劉邦從席子上站起,朗聲道:“不滅暴秦,天理不容!朕決定,以曹參為主將,以酈商、樊噲為副將,發兵五十萬攻秦,不打敗暴秦,誓不退兵。”

  他的聲音在大殿內回蕩,臣子們都感受到了皇帝的堅強決心,這是齊國立國後最大規模的出征,這是齊國命運的決戰。

  隨後,趙豐出列,朗聲道:“我願率十二萬趙軍,協同曹參將軍一同出征。這次出戰,定要收複趙地。”

  散朝後,張良、曹參、酈商、樊噲、蕭何、張蒼、趙豐這七人留下,要跟皇帝商議機密要事。

  劉邦帶著這七人來到書房。

  張良道:“陛下,秦軍必定會調集重兵在巨鹿郡防備,雖說有匈奴牽製,若是正麵列陣迎戰,要突破秦軍防線,還得費一番功夫。”

  眾人都知曉,張良素有謀略,他這麽說,想必有了破秦之策。

  劉邦急道:“想必子房有智取暴秦之策。”

  張良走到掛著的大地圖前,指向齊國西邊的濟北郡位置,說道:“濟北郡與巨鹿郡、邯鄲郡交界,邯鄲是趙地最重要之地,是我們必要奪取目標。我們可把兵馬分成兩部,一部從北邊攻擊巨鹿郡,吸引秦軍主力,再派出奇兵直插邯鄲,在邯鄲和趙地南邊後,揮兵北上,與另一路兵馬夾擊巨鹿郡秦軍。匈奴猛攻趙地北部,若王元親自領兵在北邊,我們有絕對勝算;若王元留在趙地南邊,我們的勝算隻有六七成。”

  他這麽一說,眾人眼前一亮,這的確是好辦法。

  曹參道:“王元、韓信用兵之能,恐怕不差於王翦、李牧啊!之前就吃過這兩人不少的苦頭!可惜廣武君不在了,要不然我們的勝算更大。”

  酈商道:“有楚國和匈奴全力攻秦,我們的勝算還是很大的。”

  樊噲道:“該死的暴秦、可惡的嬴子嬰,太猖狂了!這次,我們要狠狠揍秦軍!”

  有破敵之法,眾將心情鬆鬆了少許。

  劉邦心情依然沉重,感慨道:“這是我們最後的機會了,要是最強的三國合力都還不能打敗暴秦,齊國、楚國、匈奴三個國家,都會岌岌可危了!”

  張良道:“陛下勿須擔憂,這次我們勝算很大,隻要不出意外,應當能贏!項羽禦駕親征,就算王翦在世,都未必能勝項羽,何況韓信。”

  劉邦道:“或許是朕多慮了!”

  蕭何道:“陛下,我們糧草儲備充足,堅持三年也不成問題,關鍵是楚國那邊。項羽目前糧草儲備,隻能供五十萬大軍一年所需,若項羽糧草不濟,我們還得支援他。”

  張良道:“這是關鍵決戰,我們隻要能勝,就算不能滅秦,至少能讓暴秦退回函穀關以內,趙國、韓國都能重新複國。”

  到了這個時候,張良仍然不忘複國,仍然還抱有希望。

  韓成全家就在臨淄,還被張良奉為主公,被劉邦奉為貴賓,一旦韓地被收複,他就會帶著韓成返回韓地,重新組建軍隊、擁立韓成為韓國國君。

  劉邦是樂於看到這樣的,哪怕是打了勝仗,他齊國總不可能占據趙地、韓地不走,要是這兩個國家能複國,有助於抗擊暴秦。

  商議完畢後,劉邦跟這七名臣子一同用膳,劉邦老了,現在已經是六十三歲了,牙齒已經掉了一半,是按照禦醫的建議養生,才保持著身體健康。

  兩天後,臨淄城郊,無數的齊軍齊集於此。

  劉邦發表討伐暴秦的檄文,授予曹參帥印,曹參誓師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