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時機還沒到
作者:輕風千裏      更新:2021-05-18 08:57      字數:4562
  子嬰翻看著吏員的記錄本,合格的馬匹專門在一個本子上記錄,記錄著編號和養馬的吏員名字。

  不合格的馬匹記錄在另外一個本子。

  最後,曾勻根據記錄本當眾宣布。

  “合格戰馬共322匹。其中,趙七所養為十三匹,王五所養十二匹……”

  趙七和王五都站出來,高高興興的,被其他養馬吏員羨慕著。

  養出更多合格的戰馬,不僅僅是一種榮譽,還有實質性的作用。

  商鞅變法後,要獲得爵位,最直接辦法是從軍立軍功。

  但要封爵並不僅限於從軍殺敵這個辦法。

  比如,如果擒獲官府認定的盜賊,可以獲得爵位。

  比如,農戶勤於農耕,上繳糧食多,可以獲得爵位。

  子嬰要打造十萬騎兵,需要大規模養馬。

  為了鼓勵養馬,子嬰和尉繚商量後出台措施,如果吏員養出合格戰馬累計達到若幹匹,可獲得一級“公士”爵位,累計數量達到公士標準的三倍後,可獲得二級“上造”爵位。

  對於爵位授予標準,是經過精密計算的,就算是養馬非常好的人,最少要努力工作七八年才能獲得公士,要二三十年才能獲得上造。

  要靠養馬獲得爵位不容易,但又不是完全沒有可能性,讓養馬人看到希望,既能達到激勵作用,又不至於增加太多朝廷負擔。

  上繳糧食和養馬,都有可能封爵,但頂多是低級爵位,要想獲得高級爵位,還得要從軍。

  隨後,養馬場和軍隊辦理交接手續。

  苑令下轄的吏員在紙張上書寫公文,公文上寫明日期、部門名稱、馬匹數量、移交給軍隊的部門名稱,公文一式兩份。

  寫好之後,苑令曾勻簽名、蓋章,前來接收的軍候簽名、蓋章,雙方各一份。

  辦好手續後,該軍候向子嬰告別,帶著部下和馬匹離去。!愛奇文學iqiwxm…免費閱讀

  這天晚上,子嬰同樣是在營帳中過夜。

  第二天,子嬰在騰其、曾勻帶路下,來到了一處馬棚。

  這處馬棚,是專門畜養公馬、母馬和小馬的。

  馬棚裏有許多馬舍,每間馬舍都有相應編號,由相應吏員負責。

  每名吏員負責若幹馬舍。

  每間馬舍有一匹母馬。

  有些母馬肚子大還未生育。

  有些是剛育種肚子還未大。

  有些是生出馬崽後不久,小馬正在吃嬰詢問養馬的相關情況。

  每個馬棚負責人,官職名稱為“馬嗇夫”。

  嗇夫是基層小官通稱,秩俸為五十石到二百石不等。

  農業方麵的基層小官,稱為“田嗇夫”或“鄉嗇夫”。

  負責一個驛站的官為“置嗇夫”。

  此外,還有倉嗇夫、庫嗇夫、苑嗇夫、皂嗇夫等等。

  馬嗇夫向子嬰講述詳細情況。

  首先是馬種,公馬和母馬都必須是良種馬。

  這處馬棚,畜養有550匹母馬、22匹公馬。

  當小馬成長到一定程度後,將會離開母馬移送到其它馬棚。

  每個馬棚都有專門的屋子作為“辦公室”用途。

  子嬰在馬棚參觀一遍後,來到辦公室。

  這裏有本子記錄著工作情況。

  公馬母馬育種,生育小馬,小馬長大移交其它馬棚,乃是馬匹死亡等等,都會有相應記錄。

  記錄本記錄得很詳細,包括日期、馬舍編號、相應負責的吏員。

  另外還有本子,詳細寫著養馬之法,包括馬匹繁殖、疾病預防等到。

  律法規定得很詳細,對各項工作要求十分細致,細致到各行各業每個環節的每個細節,這是秦國的一大特點。

  正因為細致、要求嚴格,秦國的各項工作都十分高效率,這是東方六國難以比擬的。

  在四大養馬區中,每個養馬區都有苑令所在的辦公區。

  一天後,子嬰來到曾勻的辦公區,這是在草原上搭建的多座房屋。

  在這裏,有若幹吏員在工作,還有士兵駐守負責安全。

  子嬰全麵了解這個養馬區。

  根據曾勻介紹,他下轄的區域,目前有官吏上千名,正在畜養的馬匹有三萬九千匹,有馬棚數十座。

  隨後,子嬰來到檔案區,在書架上,有許多用竹簡書寫的資料,也有許多是紙張本子。

  四十餘歲的曾勻,從事養馬官多年,根據他所說,在這片區域內,以前馬匹隻有一萬八千,自從子嬰決定打造十萬騎兵後,新增了大批母馬,加上母馬生育的小馬,新增了兩萬一千。

  子嬰挑選一些資料閱覽著。

  首先是官員工作記錄,裏麵記錄著各嗇夫工作情況。

  曾勻按要求對下屬嚴格考核,做得好獲得獎勵的、做得不好被懲罰的官員皆有。

  就在上個月,在數十名嗇夫中,做得最差的兩名嗇夫被撤職,降為普通吏員,由表現好的吏員升上去頂替其位置。

  苑令“辦公室”,有子嬰、陳平、韓談、騰其、曾勻五人。

  子嬰在這裏開個會議。

  子嬰向騰其道:“再加上其他三個養馬區,目前有多少馬匹?”

  騰其道:“稟大王,四個養馬區,以本區最大。整個隴山共有馬十五萬匹。”

  子嬰再問:“要養二十萬匹戰馬,需要多久?”

  十萬騎兵,最少需要配備二十萬匹戰馬。

  如果進行長途奔襲,一個騎兵需要配備三匹馬。

  騰其答道:“稟大王,養出來的馬,不一定能成為騎兵戰馬。經過篩選後,有三到四成能成為戰馬。按照此推算,至少需要養六十萬匹馬,方能滿足十萬騎兵所需。現有母馬共有一萬二千匹,日後母馬會越來越多,每年生下更多小馬。隻要人手充足,要養出六十萬成年馬,六年到八年可辦成。”

  六十萬匹馬,是前所未有的龐大養馬計劃。

  子嬰問道:“六十萬匹,在隴山能養出來嗎?”

  騰其道:“稟大王,在以前,尚有百姓在隴山草原放羊。如今,全部用作養馬。臣對隴山能養馬草地做過估計,最多能養七八十萬匹。”

  子嬰點點頭,說道:“好,無論要多少人、需多少錢糧,寡人都滿足你。”

  會議結束後,陳平私底下問子嬰:“大王,要操練出十萬騎兵,可是另有妙用?”

  他投奔秦國已有一段時間了,按照他對子嬰的印象,子嬰絕對不是昏君,不至於無端端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養這麽多馬,或許是大王另有想法,陳平很是好奇。

  子嬰一副高深莫測模樣,答道:“那是自然。到底有何妙用?等時機到了,自然會讓大家知曉。”

  時機要什麽時候才到?陳平能猜測出來,操練出騎兵是用來作戰的,等到騎兵大規模作戰時,時機就到了。

  盡管不知道到底有什麽妙用,陳平能夠感受出大王對再次一統天下的堅強決心。

  考察騎兵和養馬之後,子嬰還要去往更西邊,去一趟秦國的發源地。

  在商朝的時候,秦人的祖先在東方。

  周滅商之後,秦人祖先遷徙到隴西的犬丘,以畜牧業為生。

  周孝王時期(公元前897年―前886年),周孝王得知在犬丘的非子極會養馬,召見非子,詢問養馬之法,非子對答如流,周孝王非常高興,讓非子到汧水、渭水之間主管馬匹。

  非子盡職盡責,養出大批良馬,周天子非常高興,賞賜非子一塊封地,並賜予贏姓。

  秦非子的封地稱為“秦邑”,位於犬丘北部一百多公裏處。

  後來,秦國將秦非子作為首位國君。

  但嚴格來說,秦非子時期,秦國不能算作一國,尚未立國,隻是作為秦國國號的最初來源。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出兵營救西周,跟犬戎交戰,立下戰功,後來護送周平王東遷,周平王封秦襄公為諸侯,賜給他岐山以西的土地,這是秦國正式立國。

  後來,秦國跟西北部遊牧民族長期作戰,先奪得岐山,又先後滅蕩社戎,擊敗邽、冀兩戎部,征彭戲戎,鞏固再隴山、隴西一帶。再後來,秦國收複杜、鄭之地,滅小虢,版圖一直推進至關中平原。

  這是經過許多代國君努力,才得以完成,實現了逐步從遊牧民族向農耕民族的轉變。

  再到後來實行商鞅變法,最後一統天下。

  秦國從立國到一統天下,總共經曆了五百多年時間。

  如果溯源到秦非子時期,從獲得封邑,到立國,再到崛起,到最後一統天下,時間更是達到六百多年。

  秦人的創業過程是一部蕩氣回腸、激勵人心的曆史。

  對於創造出這樣曆史的秦人,子嬰有著深深的欽佩之心。

  兩天後,子嬰啟程向西,數天之後抵達秦邑。

  秦邑的位置,在現代屬於天水市清水縣。

  秦邑並非一座城,這時期居住的人口不多,相當於一個鎮的規模。

  按照行政區劃,秦國在這裏設一亭,因其是秦國發祥地,稱為“秦亭”。

  秦非子的畝地就在秦邑,子嬰前往墓地祭拜。

  子嬰西行,有史官跟隨著,記錄著西巡過程中主要事情。

  秦王嬰祭拜先祖,更是被詳細記錄。

  ——————————

  韓國,新鄭。

  某間客棧。

  自從韓國複國後,某商人開了這間客棧,生意還算不錯。

  在函穀關的聯軍退兵後,各自回國。

  不久後,張良實行變法,把商君之法在韓國推行。

  商君之法禁止私人經營客棧、食肆,這間客棧被官府接管。

  客棧裏,食客稀稀落落。

  “掌櫃的!”

  食客叫了很多次,掌櫃才不耐煩走過來。

  “全部菜都寫在這!看好再叫我!”

  在牆壁上,掛著許多木牌,每塊木牌上寫著一道菜式。

  掌櫃說話後便離開了。

  他隻是打工的,麵對沒有爵位的人,賴得理會那麽多。

  那食客非常不滿,以前他來這裏吃飯,掌櫃哈腰笑著臉,態度很好。

  現在換成官營了,才懶得給你好臉色。

  “他娘的,該死的張良,搞什麽狗屁之法!”

  這食客心中大罵著張良。

  不僅僅是他不滿,韓國同樣有許多人不滿。

  秦律一大特點,就是對各方麵規定的得很詳細,工作和生活方方麵麵都要管,並且管得很嚴,稍微不小心就會觸犯秦律。

  什麽事情事無巨細都要管,手伸得太長了,讓東方六國的人十分不適應,許多人有抵觸、抗拒心理。

  這客棧某客房中,有兩人在低聲交談。

  “原以為,趕走了秦賊,韓國複國了,可以過上好日子。沒想到,張良這惡賊,搞什麽商君之法,跟被秦賊管束時沒區別。”

  “不能任由張良猖狂下去!”

  “我找你來,就是為了這件事。”

  “你有何辦法?”

  “恨張良的不隻有咱們,還有大王。韓國什麽事都讓張良做主,大王徒有虛名,肯定恨死了張良。要對付張良,還得借助大王。”

  兩人在具體商議著。

  ————————————

  丞相府,有人向張良報告。

  “丞相,這是我們的人交給丞相的。”

  那人取出幾張紙,上麵寫了許多內容。

  對於秦國發明紙張,張良此前已經知曉,不再顯得驚訝。

  張良細細看著紙張內容,裏麵講述著在秦國的許多情況。

  第一個消息:秦王公開說,要操練十萬騎兵,為此大規模養馬。

  張良皺皺眉頭,對此疑惑不解,要這麽多騎兵有何用?

  從各種消息來看,嬴子嬰應當不是昏君,居然要打造十萬騎兵,真是邪乎!

  張良推行商君之法,操練新兵,對步卒、弓弩兵、車兵、騎兵數量有比較合理的搭配。秦王要操練十萬騎兵,明顯超出了正常比例。

  第二個消息,是嬴子嬰在馮府外被行刺,安然無恙。

  這對於張良來說是壞消息。

  他同樣要除掉嬴子嬰,先被其他人動手又沒有成功,打草驚蛇,以後難度更大。

  出手的會是誰呢?

  張良想到了劉邦,劉邦對秦國並無多少仇恨,又跟秦國相隔千裏,不太可能會派人行刺。

  按照推測,應當是範增或趙國派人幹的。

  第三個消息,是秦王多次前往鹹陽南郊的兵器作坊,那個作坊守衛十分嚴密,就連運送鐵礦進去的人,都進不了鑄鐵的地方。

  兵器作坊製造各種武器,製造之法要保密,不讓閑雜人進去很正常。

  而秦王多次去一個作坊,對那個作坊必定十分重視,難道是那個作坊正在製造秘密武器?

  針對第三個消息,張良給出指示,讓在秦國的人,想辦法打探那個作坊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