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風雷
作者:鍾樓番薯      更新:2021-05-18 07:18      字數:2278
  “穿越C004號,所處年代西曆公元一九二四年,穿越身份孫孟嚐。曆史記載:孫孟嚐,生於西曆公元一八九九年,早年商人,較早接觸西方者,與當時公使館有較多交往,同時也與前清皇室貴胄有所聯係,甚至在當時的民間社團中也有一定身份。在‘臨城列車劫案’的解決過程中十分活躍,其後遊說公使暫緩索賠,在北平嶄露頭角。也因此被列入當時南方政府激進派別關注對象,並曾遇刺。根據係統分析,C004曾在關鍵曆史節點出現,導致節點波動。”

  懸浮在空中的虛擬屏幕逐次打出這樣的一段文字。然後文字前又跳出一個文字框,上麵又顯示出一行文字:

  “曆史波動度達8%,是否需要傳送清理AI程序至對應曆史段進行清理回收?”

  半空中浮起左右紅藍兩個虛擬球,紅球寫著“是”,藍球寫著“否”。

  一隻不知名的手伸向“否”的藍球。藍球被拍散,然後空中又顯示出一行字來。

  “請選擇處理方式。”

  接著浮現三個球,分別寫著“警告”、“糾正”和“忽略”。

  那隻手伸向“忽略”,稍微遲疑了一下,選擇了“警告”。

  “處理完畢。本次操作已記錄存檔,檔案編號:BD0387。”

  ……

  老實說,我確實被郭先生的假設震到了。

  以前我總以為那位來對我行刺的“殺手”,目的就是為了那個作死的孫二當家“報仇”,我把這個當做一種愚忠的表現。

  但經過郭先生這麽一說,我越想越覺得他是南方派來的這種可能性也不能排除。

  雖然我自我認為沒有什麽值得南方那邊去重視或者說顧忌的,應該犯不著專門找人來幹掉我;但我轉念一想,就在近在咫尺的身邊,都有說書藝人把我的“事跡”編排得麵目全非,連徐大才子和林大美女這種文化界的人都有所耳聞。天知道我的“傳說”經過口口相傳添油加醋傳到南方的時候會是個什麽樣子,就算把我傳成是北洋係大佬也不奇怪……

  總之一句,“人怕出名豬怕壯”……

  這樣一來,我手裏那個嘉禾勳章就顯得不尷不尬了。雖然吧,這好歹算是我參與“臨城列車劫案”的斡旋加上挨了一槍的“安慰獎”,不過我怎麽都高興不起來就是了。

  想到此節,我順手就把勳章送了給妙靈。

  不成想妙靈一看到這勳章,居然雙眼放光。我一開始還以為是她認得這勳章的來曆呢,直到後來發現她居然把勳章拿來當做胸針用了,才驀然發覺我這位二老婆大人對精致的小飾品相當感興趣。

  好吧,至少這東西比天天鼓搗“化學實驗”安全些……

  那位尊敬的郭先生雖然沒有成功說服我再去當一趟“說客”,不過極力勸說我幫“曹大總統”做事。雖然我是對此類職務很不感冒,不過後來還是好說歹說答應了掛一個“顧問”的虛銜,不用去“點卯”那種。

  雖然我是答應了,不過心裏打算,以後再有什麽事情叫到我的時候,刻意推搪幾次,估計人家就煩了,然後把我這“顧問”給撤了才好。反正我知道這北洋係好像也維持不太久了,應該來說不用太擔心。

  這時我忽然又想起“百步穿楊”那孫子來。

  怪不得他在信裏說我“混的不錯”,看來我這位孫大少的蔓兒(萬兒)在南方也是響亮得很……

  我重新把他的信和信封裏裏外外都仔細看了個遍,想找出有沒有什麽回信地址之類的。不過不出所料,完全沒有。但他提到他即將要到“長洲島”上那所學校入學,稍微熟悉近代史的人應該都知道他指的是什麽學校了。然而那學校現在還沒開學,我也不知道他現在的名字,隻知道一個“楊”姓,看來一時間是很難聯係到他了,隻好再作打算吧!

  幾天後,我驚喜地看見了一個人回來了。

  是老夏。

  這老夏都已經好多章沒出現了。此前我事事都要他協助,但他不在身邊的日子裏,很多事情我自己最終都居然能夠處理,看來我是成長了。

  不過能夠再見到我的這位“師父”,我還是很高興的。

  我第一時間向他請教了怎麽照顧孕婦。

  這令他相當吃驚。——此時我才發現,原來我光顧著自己忙,都忘記了通知家裏人,結果家裏居然都沒人知道妙靈也懷孕了。

  老夏很輕車熟路地指點了我一些事項,這讓我很是奇怪,於是終於忍不住旁敲側擊地請教他這些是從哪裏學來的。

  “這個啊,”老夏施施然說道,“咱家那口子給好些有娃兒的人家幫過工。”

  那……那口子???

  這老夏不是……居然有老婆???

  雖然以前聽過前清很多太監喜歡娶妻,不過通常都伴隨著一些悲慘的故事;但看老夏的神情,他對他家“那口子”應該感情還不錯。

  這……怎麽做到的啊??

  不過我實在不好意思恬著臉繼續問下去,或許以後慢慢觀察吧!

  於是我問起他這段時間在山西的情況。

  老夏告訴我,他到了那邊之後,先是找到了當地一些當年交的朋友。經過打聽後,發現那邊的刺繡暫時市場還不算太大。不過他又了解到那邊的人對典當鋪子的需求倒是挺大的,而當地好像也沒有比較大的典當行。

  這也許是因為一般開典當行都需要一定的財力吧!而那邊的人好像更喜歡把金子銀子藏起來……

  於是老夏當機立斷,找了幾個當地朋友作保人,在當地四岔樓街選定一個鋪麵,開辦了“元隆典當鋪”。這幾個月來,鋪子的生意還不錯,不過多是因為生意頭寸籌措弄些什麽古董的過來典當。老夏對典當物基本都是親自過目,因為在宮裏待過的緣故,多少有點兒眼力。

  現在典當行的生意已經步入了正軌,老夏也就順道回來“述職”了。

  對此我是相當佩服的,老夏是天生的一個管理人才嘛!

  “此外,”老夏忽然補充道,“咱總有點兒心神不寧,近來咱們可能得仔細些。”

  是這樣嗎?嗯,也好……

  這裏順便又交待了一些世界觀的框架。“元隆當鋪”的情節,來源於今年廣東郵展上看到的一張“元隆”的當票。其後可能會加快時間線了……也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