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7、實彈射擊
作者:位卑憂國      更新:2021-05-18 01:11      字數:4521
  簡強到達的集訓場還是初建局麵。到處都是光禿禿的,這裏是鄧新海所謂的公司承租的場地,是個不知名的小島,經過人工擴建了一半不知什麽原因又廢棄了。

  因為是重新組建的班級,籌辦方計劃是達到三十人數開班,據說這樣利於班級建設更大的層麵或者應該是利潤空間吧?簡強這樣想著,會務部通知簡強是此次班級的總教導員,配備三個教官,目前這個班級人數已經達到了二十二人,都是初中生,有來自秦江市的十三人,海州市的四人,喬山縣的五人,目前還差八人,據說有六人正在來的路上。

  鄧新海一直都沒有露過麵,電話倒是常打,按照鄧新海的說法,他讓簡強在這裏好好帶班,尋找‘土豆’的工作由他來做,簡強沒有絲毫的反對,其原因一方麵是自己能力有限,另一方麵是鄧新海的資源必然比自己廣。

  再者,從那次就餐引起的衝突上看,鄧新海在軍方還是有些能耐的,起碼他可以乘坐著軍用直升機來,甭管是怎麽坐上去的,簡強清楚的知道,那有多不容易,如此看來,找‘土豆’的資源務必需要軍區的資源,以自己的那些資源,作用不大。

  因為不到開班時間,所以有送自己子女來報班的家長一直有陪同,尤其是看到這裏的條件如此不濟,總是有點擔心地不願離開,為此,會務組建議提前開設槍械類的專職講座課程,反正開班後也有這方麵的實踐操作,緣於這個課程是已經找部隊聯係好了的科目,隻能提前不能延後。

  來授課的是兩個一期士官,當得知簡強的助手是三個兩年義務兵複員軍人時,神色中有著明顯的不屑神情,言行舉止上就有了點不盡人意的瞧不起人的勢頭,這讓包括簡強在內的四人都有點小窩火,但又不能發作,畢竟是會務組高薪聘請來的現役講師。

  原本應該在射擊場以示範的形式產生的授課形式,但由於靶場射擊場地還沒完全規範化,所以兩個士官每人一次帶一名學員實行五分鍾的切身體驗,不存在射擊隻不過是操槍和熟悉,讓學員們有個大致的了解,因為後期還會有講解和實際操作的課程。

  當士官將95式步槍拎出來的時候,現場學員們頓時就聚焦了目光,畢竟長這麽大還是第一次看到真武器,難免有些小激動,這對於大多數學員來說是,但也有例外。

  最後來的三名學員中有兩個男孩兒估計是軍屬,可能是接觸過,提出了一個很讓士官教官們難堪的問題:“為什麽說持有95式突擊時上半身被徹底僵化,極易暴露自身被敵人狙殺?”

  倆教官麵麵相覷地對看了一陣,兩人一接一補充地解釋道:

  “95式自動步槍是由華夏兵器集團公司208研究所研製的突擊步槍,主設計師為華夏工程院院士朵英賢,屬於95式槍族的一部分,為目前華夏人民解放軍製式突擊步槍之一,它是華夏研製的第二種小口徑步槍,也是解放軍第一種大規模列裝部隊的小口徑突擊步槍。

  嚴格意義上來說,95式步槍問世是列裝給特戰隊伍的,特種部隊麵臨的戰場環境要比普通的部隊複雜,戰術要求也更高,而無托步槍相對而言都可以滿足戰場需要。”

  這種答非所問的回答,很讓人不屑。緊接著與提問學員一起的另一個學員,也提出了問題,但他是手持著手機提出的,估計是在蕩網絡上的評論:

  “有人質疑95最大的毛病就是那個提把,設計的本意隻是為了保護隨動的拉機柄,本身是沒有握持功能的,但很多使用者用它來提槍,現在看來這個設計很多餘,教官怎麽看待這個問題?”

  顯然學員的問題過於直接,使得兩名士官有些悵然,倒也不是不能回答這個問題,認真說起來,這個問題太過於專業也過於深刻,對著這樣一群一竅不通的少爺公主們,實在是有點兒秀才遇到兵的感覺。

  “該槍族於一九九七年作為華夏人民解放軍駐港部隊的配用武器首次路麵,後來又增加了95A型和短槍管的95B突擊步槍,都統稱為95式槍族。

  目前95式槍族極其他5.8毫米口徑班用機槍已經裝備許多作戰部隊,基本上已經替換了一線作戰部隊中的81式槍族,隻不過……嗯……還是有那麽點,當然這應該算是個人觀點,有托槍和無托槍在很多特性上的差異還是有區分的,這種……”簡強話沒說完,就被其中一士官打斷了:

  “你們不要拿著一點網絡上的評論就權充資深人士行不行?那些帖子有多少真正了解有托步槍和無托步槍的實質區別的?你們抓過幾次真槍,打過幾次實彈?不是我們小看你們……”

  “你怎麽說話呢?射擊次數多很牛是不是?你不過是多打過幾次靶子罷了,真那麽牛的話,怎麽不上戰場?小倭國跳著腳地鬧騰,也沒見你們怎麽樣啊?”

  接話的是簡強的助手教官,簡強的來路,雖說不全麵,但這三個教官都略微知道一點,他們三個義務兵服役兩年,確實是沒經過多少實彈射擊,但他們知道簡強肯定不同,這樣接口的目的純粹是找事的動機,主要是三人都看這兩個士官不順眼,故意找事。

  趕巧有三兩個家長也閑著沒事來到授課點,其中之一可能還是個軍迷,對95式槍族也不陌生,就完全選用了網上帖子,說了一段關於有托步槍和無托步槍的優劣對比,結果也沒有說清楚,結果導致兩個士官運用自己對95式槍族槍械知識的認識,對其實施了毫不客氣的回敬。

  而事實上,簡強很理解這兩個士官教員的認知度,那都是軍方宣傳的內容。之所以這樣,完全是因為這兩個士官,從入伍開始接觸的一直都是95槍族,壓根就沒接觸過其他槍係,他們何來對比性,這種老子獨大的宣傳,其實真的有誤導戰士的嫌疑。

  當今世界那麽多國家至今都在參加著單兵武器裝備競賽,怎麽可能設計不出人機功效好,性能安全穩定,輕便又火力強大的優秀槍械,而一味地掩耳盜鈴硬說老子天下第一的言論,簡強忽然間有了種想教訓一下這兩個不知天高地厚的現役士官了。

  “無托步槍有效縮短槍身後,另一最大的隱憂是彈膛過於接近射手臉部,即使碰不到機率非常低的彈膛意外爆炸危險,但每次射擊所產生的噪音,導致聽覺受損、接近退殼口**燃燒廢氣吸入、貼腮瞄準退殼門熱氣傳至右臉頰,長期下來都是不能忽略的射擊傷害。

  FN槍廠新設計的F2000槍機內采用套管推拋式的退殼設計來解決無托槍槍械拋殼方向問題,封閉槍機的也改善了廢氣與噪音問題,不過複雜機構的可靠性和槍機內散熱,又成為新的問題……”

  簡強說到這裏,盯著兩名士官,他感覺出眼前的這兩個現役士官,有點沒聽懂的神情,但簡強沒有就此打住,他覺得現階段的華夏軍人在價值觀上應該有所考察,這種普通卻又極專業的基礎理論應該盡快普及。簡強續道:

  “……但是主力的部隊還是用傳統的有托步槍,特種部隊麵臨的戰場環境要比普通的部隊複雜,戰術要求也更高,而有托步槍都可以滿足。有的人說無托步槍更適合機械化部隊使用,可是在俄爾羅還在用AK係列的有托槍,相比西歐的步戰車,俄爾羅的相對矮小,可是AK係列還是可以在裏麵使用,但是俄軍更喜歡坐在車上邊,但是在比較早的蘇軍演習時還是可以看到蘇軍在步兵車裏向外射擊。

  現在絕大部分軍事強國新研發的步槍是傳統的有托步槍,有的說無托步槍適合於巷戰,但是我覺得如果巷戰用無托步槍是完不成一些戰術動作的。比如一般的無托步槍的拋殼口在右邊,和人臉貼腮的位置相對,在巷戰的所謂拐角戰術就不方便運用,如果遇到向右的拐角時,士兵應該改用左手持槍瞄準,使自己盡可能減少暴漏,但是無托步槍在左手瞄準是無法抵肩瞄準的。

  有托自動步槍在二戰就誕生了,經過無數戰爭洗禮後被證明是可靠的和合理的,千百萬士兵的生命幫我們證明了有托步槍的合理改進,現在的有托步槍的設計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我們為什麽不用,難道我們還要用士兵的生命來試驗無托步槍的如何不成熟後再改進嗎?

  無托步槍是一種小眾槍,我覺得不適合大範圍裝備。說到這裏可能有的人會說英格蘭和法蘭西國的普通軍隊都是無托步槍,難道他們是傻瓜嗎?英格蘭和法蘭西國當時是在趕潮流,一下子裝備了那麽多,即使知道錯了也不可能一下子換裝。

  有種觀點認為,作為有托式自動步槍的“有益補充”,無托式自動步槍短小精悍,適合在狹小的空間和地形使用,然而什麽樣的空間和地形才算“狹小”?無托槍究竟能不能在這種環境中獨當一麵,發揮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的作用?細細剖析一下或許有助於破解其中的迷津,好了,午飯時間到了,想繼續聽的請在下午的授課時間裏。全體都有,向右看齊!”

  說到這裏的簡強看著快到午飯時間了,就頓住了。隨即發出了集合口令,雖說不是很明白的所有在場人員都被簡強的專業性的稱述折服,尤其是簡強侃侃而談是全脫稿的形式,那兩位現役士官,對簡強的態度更是一百八十度大轉彎,聽到簡強喊口令,兩人立刻站在了簡強的身後,展示著標準的軍姿。

  午休過後,除了現有的在場人員外,又來了五六位家長坐進了課堂,專門來聽簡強的專業知識。兩位士官教員在得知了簡強的少許資曆後,死活不肯上講台,在全部聽課的熱烈掌聲下,簡強沒有走上講台,就坐在中間的位置上,開口說道:

  “我們接著說,其中的迷津。首先,地道或坑道屬於典型的狹小空間,當年曾被我軍和越軍用來對付火力占優的敵軍,以越戰期間越軍挖掘的地道為例,這些地道的某些地段相對寬敞,適合屯兵,即使拿著長長的56半和AK47也能來往自如,所以並不妨礙有托槍在其中使用。

  ……比較直觀的例子有黴國影片《我們是士兵》中越軍的地道,而另一些地段確實異常狹窄,甚至僅能供一人匍匐出入,直觀的例子有黴國影片《阿甘正傳》阿甘遇到的地道,此時長度較短的***也難以攜帶,所以進洞的黴軍隻能依靠手槍和手電筒搜剿敵軍,因此無托槍在這種環境中不存在“獨一無二”的優勢,它的功用以前可以被手槍和***取代,以後也可以被短管的自動步槍取代。

  其次,飛機和艦船的艙室空間狹小,似乎適合短小的無托式步槍使用,然而實際的情況是這類地方人質林立,儀器管道密布,實際上並不適合侵徹力強的95等自動步槍發揮威力,因為開火後很容易傷及無辜,損壞事關飛行、航行安全的儀器與設備。

  與之相比,MP5等精度高、停止作用好的***倒是更適合在這類場合使用,由於空間狹小,敵我雙方距離不遠,正好可以發揮特戰隊員訓練有素,射擊精準的優勢,如果雙方交火的範圍再大些,比如在候機樓或者影劇院,那麽完全可以效仿以軍、俄軍在烏幹達和莫斯科那樣使用有托槍。

  第三,裝甲運兵車內部空間狹小,似乎是適合無托槍使用的場合,然而在戰場上越野行駛的這類車輛上下左右不停顛簸,身處其中的人員很難使用各類步槍精確射擊,當然,如果發生火並,在車內自相殘殺另當別論,此外無托槍並不是機械化步兵的身份標誌,因為包括華夏在內的多國機械化部隊也裝備和使用有托槍,類似的情況還有碉堡,雖然內部空間也很狹小,但是有托槍照樣可以正常對外射擊,比如當年老山前線敵我雙方的火力點。

  第四,近期較大規模的巷戰發生在摩加迪沙和格羅茲尼,相對於坦克和裝甲車而言,城市的街道和建築物或許空間狹小,但是對於活躍於其中的、以輕兵器為主戰裝備的步兵而言,很少會有街道或房間狹小到讓其無法轉身。

  即使真的遇到這種場合需要與敵交火,也會有槍族化的、短管的突擊步槍供參戰者使用,此時射程較短已經不是什麽缺點,因為交火距離很近,反應速度快慢將決定彼此的生死,而且麵對異常複雜的作戰環境,適應性強的有托步槍一般都能因地製宜換手正常射擊,而無托槍就比較難了,即使某些無托槍擁有左右調換拋殼窗位置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