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屠龍的人終成惡龍
作者:86歲拄拐帶妹      更新:2021-05-17 18:24      字數:2383
  匈奴人的地盤已經失去大半了。

  在蒙恬的眼裏隻需要擊敗他們,至於匈奴人是死是活就跟他沒關係了。

  老趙給他的命令就是擊敗匈奴人,至於什麽程度就沒說。

  蒙恬不是傻子,跟了老趙砍人這麽多年了,明白他的意思。

  再加上老趙還特意派人傳話與他“亡秦者胡也”,蒙恬當場嚇得一哆嗦。

  這話還得陛下的親信親自帶到,可想而知陛下多看重這件事。

  自己說什麽也得把匈奴處理了,蒙恬默許了輕騎兵的暴力行為。

  蒙恬身為一軍主將,自然思考的比別人多,這次不隻是匈奴問題。

  解決的更是陛下的心腹大患,看來蒙家又建功立業了。

  加上橫空出世的國師大力支持扶蘇公子,又給自己攻打匈奴出了這麽多注意,蒙家的恩寵不會衰落的!

  想到這裏蒙恬殘忍的笑了笑:

  “匈奴?不堪一擊!”

  古代人打仗就是這樣,特別是對待外族人,誰讓你們的青青草原不能種地呢?

  要是能種地老趙早派人占領了,這都是生產力啊!

  你說跟六國打吧,打贏了有土地有百姓還能獲得對方的金銀財寶和美人。

  匈奴有啥?牛羊?

  牛羊再多幾十萬大軍人吞馬嚼的眨眼都能吃光,這戰爭真的是勞民傷財。

  古代那些大臣們勸諫不是沒有道理的,好不容易國家收上來點錢了陛下要打仗?

  打贏打不贏不說,賦稅一層層的分擔下去還是得老百姓承擔,就是個鐵人也得需要緩緩啊。

  行,就算陛下打贏了,將士們得論功行賞啊,又得一大筆錢。

  說白了就是費錢,還沒收獲。你說說這不是好大喜功是什麽?

  曆史上征戰異族人還真沒見過發家致富的,破產的皇帝一大堆。

  隋煬帝楊廣不就是個典型的例子?然後可笑的是=史書上牛皮哄哄的唐朝一輩子都沒追上隋朝的生活水平。

  當時李世民吹牛逼臭顯擺,不就是燒了一些香料嗎?人家隋朝被俘虜的楊廣一個老婆嘲笑道:先帝都是一車一車的燒的。

  聽到沒,人家都是一車車的燒寶貝,你唐太宗李世民還這麽摳門。

  曆史還真的是這麽扯淡,強大的帝國的子民未必過的好,秦朝就是個典型。

  搞什麽以農為本是沒錯的,但老趙拽著一隻羊擼羊毛沒看羊都死了。

  建國初期就跟匈奴打,還不是消耗的是祖上積攢的棺材本,要知道現在世家大族可是一個比一個肥。

  錢?不可能給老趙獻愛心的,就是扔了也不給皇帝。

  現在隻打匈奴還好點,說實在的秦國老百姓真的很頂老趙了。

  後來跟百越打打殺殺那麽多年,這得虧了多少錢?

  老百姓也沒有造反,直到胡亥繼位玩崩了秦國才涼涼。

  由此可見百姓們還是很支持老趙的,任勞任怨。

  在懷信所受的教育中,戰爭都是為了足夠的利益,跟古代人有點相反。

  換句話說古人打仗都得講究個“師出有名”,像什麽為了利益打仗是不可能的。

  那都是無恥之徒才會做的事情,見利忘義之輩!

  在古代要是你想打誰就打誰,還真不行。

  比如這次匈奴,老趙的名義就是“匈奴欺朕百姓,其罪當誅!”

  你怎麽能夠欺負寡人的百姓呢?蒙恬給寡人砍死他們。

  這種理由都聽膩了,懷信隻感覺古代人格局太小。

  起碼懷信還能整出來個大秦國共榮圈之類的,整點高大上的不好嗎?

  蒙恬反正沒啥好考慮的,就剩下宰了對麵的單於還有點興趣。

  自己的部隊雖然損傷也不小,匈奴人變得越來越難打了,但是打贏還是輕輕鬆鬆的。

  蒙恬想到了當初和李信一起攻打楚國的事,他痛苦的閉上了眼。

  當初老趙很驕傲,打贏了三個國家可把他紐幣壞了,於是問李信打楚國行不行。

  李信很自信的說,隻需要二十萬大軍就足夠了。

  老趙又找到王翦,問王翦需要多少將士才能打贏,王翦吹胡子瞪眼說非六十萬不可。

  老趙一琢磨這六十萬大軍可以說是秦國全部的兵力,寡人還是用年輕的李信吧。

  並且老趙還嘲諷王翦年紀大了不中用了。

  結果是什麽,李信將二十萬熱血好男兒葬送在了異國他鄉,要不是蒙恬率人拚死突圍都得涼涼。

  李信真是大敗,被楚國軍隊斬殺了七個都尉,一個都尉負責一個方陣率領五千士卒。

  用現在的話說師長團長都死了,普通士卒能有好下場?

  而李信的敗仗也讓老趙意識到是自己自負了,因此才並沒有特別責怪李信,畢竟是老趙犯下的最大錯誤。

  老趙才是決策者,李信隻是執行人。

  嚇得老趙跑過去請王翦出山,好不容易王翦才決定出山。

  最後蒙恬跟著王翦再次踏上了楚國的土地。

  隻不過這次秦軍殺了楚軍和楚國百姓百萬之眾,當然這裏麵有不少老幼婦孺,在當時的話這也沒什麽錯,誰能保證他們以後或長大後不會成為造反狂人。

  再說誰有這個膽子敢救楚國人?秦軍20萬男兒可是屍骨未寒。

  其實王翦老頭很有先見之明,隻是不該當時沒有宰了項羽,項梁抱著項羽當場就是幾百個閃現。

  王翦滅楚後是秦國最大的英雄,在那時英雄可以用數量來計算的,比如以殺過多少人來衡量一個人算狗熊還是英雄。

  那次滅楚之戰蒙恬砍了很多人,數不清倒在劍下的是男是女,是老是幼,隻知道自己最後砍的劍卷刃了沾滿了鮮血。

  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死在了蒙恬的劍下,最後蒙恬顫抖著用劍支撐著身體,他不知道為什麽要互相殘殺。

  大家明明長的一模一樣,就因為你們的王是楚王,我們的王是秦王嗎?

  無休無盡的殺戮到底什麽時候是個頭,蒙恬厭戰了,老趙幹脆派他修長城。

  在修長城的這段日子裏,蒙恬又重新激發了獸性。

  他自以為當初滅楚之戰已經夠殘忍了,沒想到匈奴人竟然比他還要殘忍。

  “這些,都是我們的秦人啊!”

  當蒙恬見到被匈奴人折磨死的秦人百姓時,他憤怒了,老趙的命令正合他的心意。

  對蒙恬來說,匈奴人不是人,殺他們沒有任何心理負擔。

  蒙恬曾經最厭惡的屠殺,現在卻在他的指揮下大肆進行著。

  士卒們幾乎把匈奴人砍到絕種了,沒有任何憐憫,哪怕是被俘虜的秦人沒有自報身份都被一劍砍了。

  蒙恬在等著,這場戰爭結束,也許邊境會太平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