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嚇人的一鳴
作者:天高辰遠      更新:2021-05-13 01:49      字數:3447
  懷裏揣著奏請編練水師的折子,徐番乘著馬車,來到金水橋邊,便見百官雲集。往日大朝會時總少不了喧囂一番的百官,此刻竟格外的安靜,就連相互間的寒暄也換成了一道道意味難明的眼神。

  看到這不同尋常的安靜後,徐番這才記起李隆基昨日的話來。

  “唉……倒把這事忘了,今日這道折子隻怕難了……”

  徐番神情凝重的下了馬車,隨即便有幾名身著紫袍的官員迎麵走來,恭敬的行禮。

  “相爺!”

  徐番回了個半禮後,當先一名官員便迫不及待的低聲問道:“相爺,今日的事到底是個什麽章程啊?”

  能夠站在金殿之上的人,自然沒有一個簡單的,長安城裏這些天來陰雲密布,若是連暴風驟雨何時來臨都分不清楚,也就沒資格在這金殿上混了。

  跑來問計的這幾人都是徐番隊伍中的骨幹,今日朝堂大變在即,總要徐番這個領頭人拿個主意才行。

  徐番瞅了這幾人一眼,不動聲色的從袖中取出那道折子,忽而笑道:“今日隻需將這折子過了便可!”

  “折子?什麽折子?”

  “相爺,這都什麽時候了,您還有心思上折子?”

  “對啊,相爺,那幫人現在都急紅眼了,聖上又是不吃虧的主,這要是對起來了,就是潑天的大事啊!到時候,朝堂上指不定亂成什麽樣呢,咱們還是多想想自家事吧!”

  ……

  來的這幾人你一言我一語,神色中透著焦急,對於徐番這種時候還在心憂國事有些不滿。眼看朝中又是一場大亂來襲,身為頭腦的徐番竟然如此“不務正業”,使得這幾人心中免不了有些不安。

  徐番一直微笑著聽幾人說完,這才淡定的說道:“無論什麽時候,都別忘了自己的本分。我們是臣子,就該做臣子該做的事,有些事,想太多了未必就是好事。記住,無論到了什麽時候,朝廷總是需要能做事的人!”

  說完後,徐番便不去理會這幾人,徑直向宮門走去。

  “這……”原地的幾人麵麵相覷,最終紛紛將視線移到為首的那人身上。

  那人想了許久,募然笑了起來。回視左右,見幾人臉上依舊帶著疑惑,於是便解釋道:“今日之局,無論誰勝誰負,我們隻需做好自己的本分便可,待會兒,需全力將相爺的折子通過,讓聖上和百官們看看,誰才是公忠體國的幹吏,這樣的幹吏才是誰都需要的,也是誰都不願也不敢放棄的。”

  隨著這人的解釋,身後的幾人漸漸有些明白。當別人忙著爭權奪利的時候,你卻在踏踏實實的幹活,這樣的好員工自然是每個老板都喜歡的。比起那些投機倒把的人來,不管到時候是哪個老板上位,這些踏實肯幹的人才是最安全的。

  而跟著徐番的這群人,該冒的險三十年前已經冒過一次了,如今該有的也都有了,平安比什麽都重要。

  漸漸想透的幾人,臉上的神情瞬間輕鬆不少。

  而統一了內部意見的徐番,心裏也踏實不少。今日的朝堂注定是不平靜的,在這混亂的時刻,光靠自己一人的力量是絕不可能將這折子通過的。為今之計,也隻有盡量爭取多一些人的支持了。畢竟南方的亂局多存在一天,大唐的百姓就要多遭一天的罪,大唐的國力也會受到不小的削弱。

  龍尾道上層,監察禦史的注視下,百官們次第進入含元殿。今日乃是大朝會,皇族勳貴們也一一到場。

  百官坐定後,朝會正式開始。

  大唐皇帝李隆基端坐於禦座之上,麵無表情的注視著下方。

  隨著內侍一聲宣號,百官們開始正式議事。

  照例先是軍國大事,左相陳.希烈兼著兵部,南方的軍報昨日才送來,今日朝會自然是要議上一議的。

  “聖上,南方的叛軍已然轉到嶺南道去了,現如今已經拿下了福州、泉州,建州也告急了!”陳.希烈帶頭出聲。

  一聽陳.希烈這話,位子靠後些的一人隨即嗤笑出聲:“還大唐名將呢,我看王忠嗣也不過徒有虛名罷了!七萬多人馬圍困揚州,打了十來天,到最後反倒讓叛軍從眼皮子底下跑了個沒影。”

  “嗬嗬,話也不能這麽說嘛!”陳.希烈老好人一般為王忠嗣辯解道:“王帥在北邊打慣了仗,初到南方,難免會有些不適應。再者,叛軍擁有水師的事情,王帥事先也不知情嘛,這才會讓叛軍鑽了個空子。”

  “不知情?嗬,一句不知情就能揭過王忠嗣的過錯了?如是如此,以後的將軍們打了敗仗豈不是都可以用不知情為由來逃脫責罰了?”

  ……

  爭論幾乎從朝會最初便開始了,隻是爭論的主角倒是有些出人意料,一向話不多說的陳.希烈今日竟一反常態的侃侃而談,言語中帶著對王忠嗣明顯的維護。而在金殿之上衝著首相大放厥詞、對手握重兵的將軍橫加責難的人竟是一個身著綠袍的小官,且這人也不是禦史。

  金殿上的官員們或是老神在在的不發一言,或是相互對望一眼,總之所有人都在觀望著。走到這一步的官員們,耐心總是不缺的。

  “其實我倒是覺得王帥的疏忽完全是情報不準的原因。”陳.希烈淡淡的說道。

  “情報不準?”那綠袍官員忽而大笑道:“那下官倒要好好問問左相大人了,兵部的情報緣何會漏了叛軍水師這般重要的軍情?”

  “這個嘛……”被一個小官當麵斥責,此刻的陳.希烈竟真的展現了一番宰相的氣度,一點也不氣惱,而是悠悠然的回道:“兵部的軍驛確實出了些問題,尤其是在南方,百年來幾無戰事,許多地方的軍驛竟是形同虛設一般,哪還有刺探軍情的本事?”

  “那要怎麽辦?左相大人總不能以一句軍驛敗壞就亂了南方的軍情吧?”

  到了這一步,金殿上的百官已有不少人看出些門道來了。

  好一出雙簧!

  果然,陳.希烈沒有讓百官們久等,繼而說道:“南方軍驛的敗落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如今戰事緊急,前方的將士也沒有那個時間等下去。”

  “下官曾聽聞內衛的觸角遍布天下,情報的傳遞速度更是優於兵部許多……”

  “終於來了!”禦座上李隆基的猶如剛醒的巨龍一般,雙目如電,直射那綠袍官員。

  綠袍官員已經走到這一步了,心中一橫,繼而起身向前,跪拜道:“臣懇請聖上為軍情計、為南方黎明百姓計,暫時將內衛在南方的人馬交由王大總管統轄,待戰事一完再將其收回便是!”

  綠袍官員說完後便頭也不抬的跪在地上,身子一動不動,隻在靜靜等候著即將到來的命運。

  李隆基隻是看了那綠袍官員一眼,這樣的小蝦米也不值得他多加注意。

  嘴角微動,李隆基忽而笑了笑,偏頭看向左邊的陳.希烈,出聲問道:“左相也是這個看法嗎?”

  一向軟弱的陳.希烈今日竟仿佛要雄起到底了一般,迎著李隆基那冰冷的目光,陳.希烈俯下身子,恭敬卻不失鎮定的回道:“聖上,南方的軍驛確實不堪重用,軍情如火,容不得半點鬆懈,還望聖上能早日定奪。”

  李隆基沒再去看他,雙目抬起,環視著金殿上的百官。

  沉重的氣氛壓得百官喘不過氣來,山雨欲來般的壓抑使得殿中針落可聞。

  “你們都是這看法嗎?”李隆基聲音不大,卻仿若暴雨前的雷霆般震撼人心。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一大一小,兩個馬前卒都站了出來,這種時候已經由不得人回頭了。

  “臣等附議左相之意!”

  頃刻間,百官中便紛紛跪倒一大片人,有文官也有武將,就連皇族勳貴裏頭也有不少人摻合進來!

  “哈哈,好好好!好得很啊!”李隆基隻是失神了片刻,便轉而笑了起來。

  笑聲越來越大,到最後幾乎是吼出來的:“小子既然已經長大了,何不自己站出來呢?到這種時候還沒個擔當嗎?”

  聽到李隆基這誅心之言,太子李亨笑了笑,臉上那掛了半生的木訥轉瞬間消失。

  李亨緩緩走出,來到跪倒官員的麵前,長身而立,注視著自己的父親。

  李隆基看著眼前的這個兒子,仿佛第一次認出他來一般。這個以往從不出色,就連太子之位也是順序接替而來的三皇子,在這一刻著實一鳴驚人!

  “你終於做了一件讓朕高看一眼的事了!”李隆基盯著李亨,近乎一字一頓的說道。

  “父皇,忠嗣如今正在南方為我大唐浴血奮戰,李倫那三萬騎兵便是因為情報失誤而血灑疆場,如今叛軍實力大增,若朝廷還不認真應對的話,隻怕損失會更大!”

  “請父皇為大唐江山著想,為南方那些飽受戰亂之害的百姓著想,早做定奪吧!”李亨沒有下拜,隻是躬身行了一禮。

  “你的意思,是在說朕沒有認真應對戰亂,屍位素餐嗎?”李隆基大怒。

  “兒臣不敢!”李亨回道,隻是臉上卻帶著一副就是如此的表情。

  “好好好!好啊!朕屍位素餐,那依你的意思,是不是要換一人來坐這張椅子?”李隆基怒極反笑道。

  李亨沒有回話,這個時候他也不需要說什麽了,今日的作為與逼宮何異?

  含元殿外,皇宮大內,鐵甲湧動聲漸漸清晰,徐番這才發現,往日與聖上形影不離的高力士,今日卻不見了蹤影。

  來不及多加考慮了,徐番取出寫好的折子,起身上前,朗聲道:“啟稟聖上,臣已按聖上的指示想出了應對叛軍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