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圍城(九)
作者:天高辰遠      更新:2021-05-13 01:49      字數:3329
  甕城內的大坑已被填平,官軍的將士們踏著鬆軟的泥土一點點朝著揚州的內城牆攻去。

  兵凶戰危,李易此刻已不在城門樓上了。準確的說,自打外城牆陷落的那一天起,叛軍的一幹高層就不曾在城門上堅守了。

  撤退,毫無疑問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危險的事。

  揚州府衙內,一隊又一隊的叛軍士兵魚貫而出,李易的命令隨之傳遍全城。

  “軍師,水師已在碼頭待命,隨時可以出航。”一名親衛匯報道。

  “斥候派出去了嗎?敵軍有注意到水師動向沒?”李易頭也沒抬,還有太多的事等待他去處理。

  那人搖了搖頭,不太確定的回道:“敵軍主力一直在西門,東門附近隻有一支十人的斥候小隊,如今已被我軍拿下,消息應該還沒有傳出去。”

  聽完這話後,旁邊一位幕僚忍不住開口道:“按照敵軍斥候的頻率,半個時辰之後便會有另一隻斥候小隊來巡,半個時辰,這點時間是不夠全軍撤退到船上的。”

  李易沒有說話。

  一般守城將領若要棄城撤退,多選在深夜行動。為求保險,攻城一方即使發現城中異樣,天亮之前也絕不敢貿然入城。

  然而如今王忠嗣不分晝夜的進攻壓根就沒給李易留下撤退的時間,城牆上的士兵一旦撤下來,官軍立馬便會察覺,入城之後銜尾追殺,死傷慘重不說,更會耽誤撤退的時間。

  “留下人斷後吧!”

  這是廳中沉默一會兒後,一個膽大的幕僚說出口的,也是場中眾人的心聲。

  “不錯!留一支人馬斷後吧!東門外留些船,大部隊走後,能撤幾個便撤幾個吧!”

  此言一出,幕僚們紛紛點頭附和。

  李易抬起頭來,放下了手上的地圖、典籍,環顧四周,不理會眾人低下的腦袋,出聲問道:“誰留下?”

  李易問的毫無疑問是最關鍵的,誰都知道需要有人斷後,可誰留下呢?大部隊能夠安全撤走,但留下的人卻鐵定凶多吉少。

  揚州城內的叛軍全部是楊家人百年來延續下來的宗親族人,受過專門的軍事訓練,所以才能有如此高的戰力。不像楊廷和率領的山民,隻是一群受過宗教蠱惑的愚人。聰明人好用,戰力也高,但聰明人有一點不好,比較怕死,尤其是明知必死的局麵。

  聽到李易發問後,場中眾人無人接話。和孔軻一樣,這些個幕僚也全是楊家各分支、各部曲的代表,李易當初借助軍議的機會將這幫人聚在一起,為的就是防止眾人身在軍中,指手畫腳,避免令出多門。而這些人之所以痛快的答應來做這麽個閑職,未嚐沒有監軍的意思。軍隊高層若是沒了自己人,誰敢把本家的子弟交出來?

  場麵一時間有些冷清,站在李易身邊的孔軻見後,輕歎一聲,站出來說道:“其實還有個法子。”

  此言一出,場內眾人一時間紛紛望向孔軻。

  “焚城吧,將西門一帶的房屋全部點燃,大火總能為咱們爭取一些時間的。”

  楊詢的部隊遠在升州,此次斷後怎麽著也不可能輪到他。這句話,孔軻本沒必要說的。但,跟過楊詢父親,也就是上一任教主的孔軻,實在不忍心因為如今一個小問題,誘發軍中各部的嫌隙,以致大好局麵毀於一旦。聽過李易的戰略計劃後,孔軻也私下參詳了多日,這個計劃的確有著很高的成功可能。當初的那個夢想,孔軻不希望現在就讓它夭折。

  焚城,不亞於屠城。叛軍拿下揚州的時候都不曾劫掠地方,如今卻要幹屠城的事。焚城這個辦法未必沒人想到,隻是這個罵名無人敢背罷了。他們不是毫無政治抱負的暴.動流民,他們是要拿下天下的。屠城這麽個罵名是會跟隨一生的,哪怕最終拿下了天下,也會成為最先提議那人一生的汙點。

  為了自己這些年來一直堅守的夢,孔軻已不在乎那些虛名了。

  “這個……”聽到孔軻開口後,幾雙渾濁的雙眼豁然明朗起來,花白的胡子下,一雙嘴巴有些艱難的張開:“不太好吧……”

  “就這麽辦吧!通知城牆上的守兵,撤退的時候將猛火油點燃。”李易還算有些擔當,站出來下令道。

  “是,軍師。”

  既然不用自己人跑去送死,那自然是皆大歡喜的事,至於燒死幾個城中百姓,李家的百姓多死幾個不是更好?

  西門外,奮戰之後,叛軍再一次將爬上城牆的官軍擊退。

  不等官軍的雲梯再一次搭上城牆,城牆上的守軍卻開始大麵積的傾倒火油。

  和之前防禦官軍的攻城不同,這一次的火油不再是裝在瓦罐中,傾倒下去前也不曾點燃。

  瀑布般的火油將城牆表麵整個覆蓋……

  “他們在做什麽?”

  官軍填平了城外的那條護城河,王忠嗣的井闌也移到了距離揚州外城牆一裏的地方。夜色雖已深沉,借著明亮的月光,叛軍在城牆上的動作,王忠嗣依舊看的一清二楚。

  守軍防守時一般隻會向下傾倒燒沸的金汁,也就是各種糞便的混合物。火油這種東西通常都要裝在瓦罐中,點燃之後再對準了攻城的士兵丟下。

  像眼前的叛軍一般,將整個城牆全部塗滿火油的場景,攻城戰中可不多見。即使有,這麽幹的人也應該是攻城方,而不是防守方,畢竟火油一旦點燃,燒毀的可是城牆。

  “不好!他們要焚城!”

  說這話的時候,王忠嗣看到對麵城牆上的叛軍已經開始將火油向城門樓潑去。

  “叛軍這是要做什麽?瘋了嗎?”一旁的韓稚同樣看的目瞪口呆。

  “不對!叛軍這是要撤退了!”名將的反應總是很快的,心念一轉,已然想到了一種可能。

  “撤退?撤去何處?揚州外圍的城池他們不是都放棄了嗎?”

  其實也不能怪韓稚,受限於情報的不足。即使他再聰明幾分也不可能猜到遠在千裏外才剛剛發生的事。

  “來人,放出去的斥候回來了沒有?”王忠嗣可不管叛軍想撤退去何處,既然心中有了疑惑,那便必須最快的確認一番。

  聽到主帥的招呼,親兵趕忙上前回話:“稟大帥,幾隊斥候小半個時辰前放出,還需一些時間才會有回複。”

  王忠嗣心中已感不秒,遂焦急道:“不用管他們了,再多派幾隊斥候出去,重點搜尋另外三門,一有動靜馬上回報!”

  “是!”親衛領命而退。

  既然叛軍想要撤退,那麽終歸還是要從城門離去的。

  這些天來,王忠嗣將主攻的位置放在西門,然而另外三門卻不可能不派一人。除西門外,東、南、北三門多則上萬,少則數千的官軍同樣在日夜不停的攻城。

  然而除了南門外有一塊相對空曠的陸地,王忠嗣放了不少人馬攻城外。北門乃是一片湖泊,陸地稀少,東門更是運河碼頭所在,水網密布,這兩處城門的官軍攻城節奏實在說不上多快。

  畢竟此次平叛來的多是北地的士兵,少有會水的,船隻更是匱乏。即使戰前搜集到幾艘漁船,這些壓根不會水的官軍,哪有本事操著這幾艘漁船去進攻揚州高大的城牆呢?

  這些天來,東、北兩處城門外的官軍多是利用投石機進行遠程攻擊。早有所料的叛軍早就在城牆上修建了堅固的防禦工事,兩處城門的叛軍應該是這場攻城戰中最為安全的,除了幾個被飛濺的碎石砸死的倒黴鬼外,兩處城牆上的叛軍幾乎沒有半分損耗。

  這一夜,當隱藏在他處多日的叛軍水師傾巢出動的時候,運河上飛奔而來的巨大船隻,幾乎沒花多大功夫便將岸邊的叛軍殺了個片甲不留。根本沒有想過叛軍會從身後襲來的官軍,將攻擊陣地選在了河網圍繞的一處沙洲上,周邊密布的河網阻礙了官軍撤退的道路,以致叛軍水師襲來之時,跳水逃生的官軍沒有一個生還。迅速結束的戰鬥更是使得官軍連陣地失陷的消息也不曾發出。

  此刻,揚州東門外,叛軍雲集。各部兵馬正在迅速的登船,先頭一支部隊已然隨著水軍遠去。

  “人撤下來了沒有?”著急的不僅李易一人,身後那些相關的幕僚們也心急如焚。

  斷後這種事不用幹了,但是點火的事卻依舊還需要今日輪值守衛的部隊去做,這是早就定好的規矩,沒人敢觸犯眾怒去違背,隻能在心中祈禱自家的子弟能夠快些出來。

  似是聽到了這些人心中的呼喚,揚州城內忽而火光四起!

  大火起的突然,火借風勢,幹燥的天氣之下隻片刻便蔓延了小半的城市。

  火,很大!顯然燒著的不隻東門一帶。

  “這是怎麽回事?”李易問出的這句話帶著強烈的憤怒。

  顯然,不會有人回道。

  有了火焰的阻擋,自家子弟才能從容退去,安全係數大增!反正罵名不用自己來背,誰還能沒點小心思呢?

  “得民心者得天下!我們是誌在天下的人啊!”

  李易說的是一句老話,然此刻聽在那些人心中卻有些不以為意。

  李易環顧四周,麵對這些低下去的腦袋,他忽而感到一陣心悸。

  城內放火的士兵趕了回來,紛紛登上了船。帶著一絲淡淡的哀涼,李易歎道:“算了……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