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圍城(八)
作者:天高辰遠      更新:2021-05-13 01:49      字數:3367
  聽上去有些不可思議,但一路上的城池就是這麽被攻破的。南安、莆田、仙遊、晉江等縣幾乎一觸即潰,偌大的清源郡就這麽輕輕鬆鬆的被拿下了。

  清源郡原名泉州,天寶元年改的名。楊廷和兵出武夷山後,便一路向東拿下了福州全郡,守住仙霞嶺古道後,緊接著就一路南下直撲清源郡而來。

  如今清源五縣已得其四,隻剩最後一座泉州城孤立在外。

  官軍的反應實在不敢恭維,楊廷和一路摧枯拉朽、攻城掠地,耗得的時日已算不少,可等到自己兵臨城下的時候,迎接自己的依舊是毫無防備的城池,好似一位脫光了衣物的美人一般,哪裏經得起這幫粗漢的摧殘?

  如今隻要拿下泉州這個出海口,前期的戰略目的就能全部達到了!

  “父親,要不停下來歇一歇吧?這些日子來弟兄們日夜奔波,拿下一城便直撲下一城,一刻也不曾歇息,再這樣下去,隻怕到了泉州也無力攻城了。”

  說話的是個青年,那一晚,楊家在揚州城內夜議的時候,這個青年曾與楊紫菀一道進的城。

  青年名叫楊牧塵,乃是楊廷和的兒子。楊廷和也隻有這麽一個兒子,雖然年過四旬的楊廷和身邊不隻一個女人,女兒倒是生了不少,但兒子卻偏偏隻有這麽一個。

  有些蹊蹺,但想想卻不奇怪,畢竟和他爹一樣,楊牧塵也是個有野心的人。

  “誰是你父親!軍中無父子,這點規矩都不懂嗎?”

  楊廷和這話說的好沒道理,你要不是他爹,那他爹是誰?隔壁老王嗎?但這是在行軍,楊牧塵非常自然的悻悻低頭,一副知錯的模樣。

  看到兒子認錯了,楊廷和這才沉聲道:“兵貴神速,咱們自出武夷山以來,不到五日便連下十餘城,趁著官軍反應遲緩,必須一鼓作氣拿下泉州城,到時候想怎麽休息都可以。”

  楊廷和在武夷山中發展的教眾,人數不少,近百年的準備可不是開玩笑的,武夷山中的各村各寨幾乎全成了“拜火教”的信徒,也不知道這麽個洋菩薩是怎麽得到客家人認可的。

  總之,起事的時候,山民們傾巢而出,迅速占領了山腳下的幾座縣城。也正是這些奇裝怪服的山民迷惑了縣官們的視線,也為楊廷和他們贏得了最初的時間。

  雖說承平百年,但小範圍的亂局卻始終沒有斷絕過。窮山惡水出刁民,在這七山兩水一分田的閩地,武夷山中的這幫山民隻要收成不好就難免跑下山來找人“接濟接濟”。周邊郡縣,無論官員還是百姓,早已習以為常。

  這些山民下山,搶些東西就會回去。一貫的做法便是,等他們搶完之後,縣裏的兵丁跟在後麵追上一陣子,撿上一些山民們掉落的東西,算是追繳的贓物。要是運氣好些,碰上個貪心掉隊的,一群人圍攻一個,砍下了首級也是一份不錯的功勞。

  狼來了的故事,不曉得楊廷和看沒看過,總之那些山腳下的縣官們肯定沒看過。

  幾乎不費吹灰之力,數百名全副武裝,楊家延續了百年的精銳戰兵輕而易舉的拿下了那幾座縣城。緊接著留下一部分山民留守,然後便一路攻伐過來。

  到了泉州城下的時候,也就隻剩了精壯的士兵和訓練有素的山民。

  泉州城不比其他的小城,自景雲二年開始,泉州幾經擴建,如今已成了一座周遭百裏的大埠。

  青石壘就的城牆高達五丈有餘,夜幕之下泛著青黑色的光,仿佛一座沉默的野獸一般。

  楊廷和停下了馬,神色異常的凝重。

  福州城的城牆也有差不多的高度,但是當日數百騎兵衝擊下,聲勢震天,福州城的守門兵丁嚇得直接癱倒在地。城門大開,直接就被緊隨而至的騎兵衝入了城中。

  大唐的官府總算在這最後的關頭發揮了一些作用。

  麵對緊閉的城門,城牆上舉著火把、拿著兵刃,雖然顫抖但站立的還算齊整的守軍,楊廷和沉默不語。

  “看來今日終究還是要打上一場真正的戰鬥了!”楊廷和正這樣想著。

  哪知城牆之上,一位身穿青袍的中年男子卻走上前幾步,麵容肅穆,義正言辭的朗聲道:“爾等亂軍,竟敢犯上作亂,心中還有王法嗎?”

  身旁的漢子眼見太守大人正在滔滔不絕的為叛軍普及法律知識,心中便是一片苦澀。

  這個名叫馮仁智的家夥乃是個徹頭徹尾的書呆子,讀書讀傻了的人,滿腦子的聖賢教誨,當太守的這幾年,泉州城能夠風調雨順,無病無災,實在是邀天之幸了!

  別的地方官,聽到叛軍來襲,一個個早就卷鋪蓋溜了,也就是這馮太守,聽到有叛軍之後,高興的跟什麽似的。大張旗鼓的張羅開了,似模似樣的緊閉四門、加固城防,召集民壯。

  一樁樁一件件,做的倒是有條不紊,天知道這家夥是從哪本兵書上照搬來的。

  這不,人叛軍都兵臨城下了,這家夥還打算用用“不戰而屈人之兵”,試圖用嘴皮子教化這群不法亂民。

  唉……多想裝作看不見了!

  城樓下、角落裏的那名射手,彎弓如滿月,偏偏這位太守大人的身旁還立著兩支碩大的火把……

  可惜了,要是守城主官死了,自己這個折衝都尉不用受過,那該多好啊!也省得再聽這人嘮叨了。

  “太守大人,當心暗箭!”

  漢子側身撲了過去,一支黝黑的鐵箭“錚”的一聲釘入城門樓的房梁上,入木三分啊!

  “豈……豈有此理!這幫刁民,造反也就罷了!竟敢……竟敢不聽教誨!真是……真是不可理喻!無藥可救了!”

  馮太守看了一眼尾部還在顫抖的鐵箭,心中悲憤難平,這世道都是怎麽了?聖人教誨還要不要聽了?一幫刁民,知錯不改,沒救了!實在沒得救了!

  “鄭太尉,交……交給你了!一定要把這幫刁民給本官統統抓起來!”

  鄭太尉心中苦笑不已!抓?拿什麽抓?就靠這城門樓上兩千多沒了膽的軟腳蝦?

  清源郡共轄五縣,其餘四縣俱陷於敵手,原本郡裏的府軍就不過八千人,又被自己以協防的名義分攤到各縣。如今,諸縣已丟,派出去的府軍哪有收回來的可能?這幫吃飽喝足的家夥丟了城池,不跑的遠遠的,難道還會回來受死不成?若不是有你馮太守在,老子早就爬上船跑路了!

  唉!早知如此,這些年就少吃點空額了,前陣子也不該把這幫混蛋派出去“發財”,如今自食惡果了吧!

  心裏雖然無奈,但嘴上總要說些好聽的話才成,不然這二愣子太守保不定就會讓人一刀剁過來,這幾天,沒少有想跑的官員死在他手上。

  “太守大人盡管放心,鄭某人定不負大人所托,將這幫亂匪一一拿下!”

  “好!很好!那你忙去吧,打仗的事你來,安民的事歸我,你我二人各司其職,總要將這幫亂民拿下不可!”

  馮太守的義正言辭,讓鄭太尉腹誹不已。

  靠!現如今想起跟我分工合作了?當初是誰大包大攬來著?他娘的!這幫文官沒一個好東西!推脫起責任來,一個比一個熟練。

  “太守大人放寬心,末將這就去了!”

  心中不平的鄭太尉到底還是走上了指揮崗位,路,到了這一步,也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城樓下的楊廷和不清楚泉州主將此刻的想法,隻是耽誤了這一會兒,派去四門查看的斥候也飛速跑了回來。

  “稟大帥,東門緊閉,城樓上空無一人!”

  “大帥,西門也沒人!”

  “南門也沒人!”

  等到最後一個斥候返回後,楊廷和一臉的疑惑。

  “其餘三門全部沒人?”

  斥候們齊齊搖頭:“空無一人!”

  “大帥,該不是在唱空城計吧?”楊牧塵湊上來,明知故問道。

  “空城計?”楊廷和聽到這裏,笑了:“就憑他馮仁智這個書呆子?他以為自己是諸葛孔明嗎?”

  一場成功的叛亂,事先的情報收集必不可少。楊家人準備了上百年,現如今的這個計劃楊廷和、李易二人也醞釀了十餘年。對於所涉及地域上的情報,楊家人不知收集了多少。

  馮仁智這個清源郡太守,來泉州已經快十年了,從縣官一直做到太守,一路都在泉州。對於這麽一個人,楊家的情報豈會少了?

  楊廷和一清二楚,楊牧塵自然也一清二楚,然而領導總需要顯示自己的聰明,尤其是在人前的時候。聰明的楊牧塵又怎會做不聰明的事?

  “嗬嗬,也好!這書呆子既然要學聰明人,那咱就成全他!”

  楊廷和笑了,笑的異常輕鬆、燦爛。原想此次估計該要打一場硬仗了,卻沒想到遇到個如此可愛的家夥。不過,也是了,比起之前不動兵戈的破城,今日一戰也的確算得上一場惡戰了!

  “本帥留在北門全力攻城,你等分領一軍,從其餘三門入城,既然咱們的馮太守不願棄城而逃,那咱們就成全了他!哈哈,李家也該有個忠臣了!”

  大笑中,叛軍開始攻城。

  都是山民,攀爬的功夫總是不缺的,都用不上雲梯,一根長竹就能夠到城牆之上。

  原本若是守軍得力,如此簡陋的裝備是萬萬不可能攻上城牆的。

  可是……哪有得力的守軍啊!

  待到月上中天時,城頭已換大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