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奪職(三)
作者:天高辰遠      更新:2021-05-13 01:48      字數:3300
  【立政殿乃是太宗時期長孫皇後的寢宮,玄宗王皇後的寢宮沒找到……姑且牽強一下了~至於長生殿的建成時間應該早於李白的《清平調》,不然也寫不出來,《清平調》雖然據說是在興慶宮沉香亭附近所作,但興慶宮乃是一處宮殿群,唐代皇宮主體有三大宮殿群,具體位置,小的實在考究不出來……各位大大,饒了我吧~】

  湯文博預料的果然沒錯,市井出身的楊國忠一見了那錦盒裏的東珠,眼中便無他物。

  湯文博也有些小聰明,見楊國忠這般模樣,便趁機將自己猜測到的一些事告之楊國忠,將風險提前講出,如此一來,今後萬一出了事,楊國忠也不好說他什麽。

  如此,錢到手了,風險又被攤薄了,在湯文博看來,實在是兩全其美的秒招了!

  俗話說,拿人錢財,與人消災。楊國忠既然收下了禮物,便要為人辦事。

  故此,第二日,楊國忠便往皇宮趕去。

  話說去年中秋,楊玉環被封為貴妃,楊氏一門,雞犬升天,當時尚叫楊釗的楊國忠一躍成為朝廷新貴。那時的楊釗也趁機為玄宗皇帝辦了幾件稱心的事,龍顏大悅之下,楊釗被禦賜改名為楊國忠,至此,聖眷更甚從前。

  馬車在朱雀門前停下,雖然沒有如徐番一般的專用肩輦,但我們的國舅爺出入禁宮也是無需通傳的。

  入宮之後,楊國忠徑直向後宮走去。

  楊玉環如今已是名副其實的後宮之主,然畢竟不是皇後,當初王皇後居住的立政殿也就沒資格入住。好在李隆基又為其專門興建了一處長生殿,富麗堂皇,尤盛於立政殿。

  “外臣楊國忠,見過貴妃娘娘,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楊國忠一進長生殿便大禮拜下。

  “起來吧!三哥,你又來這套,此間又沒外人!”看見楊國忠那副一本正經參拜的模樣,楊玉環便覺好笑。

  朱顏輕展,滿堂生彩。

  “好一個絕代的尤物!”楊國忠並不是楊玉環的親哥哥,隻能算個表哥,對這個傾國傾城的表妹,楊國忠心裏未嚐沒有些別的想法。

  然而,楊國忠也不是當初蜀中的那個無賴少年了,隻失神片刻,便恢複過來,遂一本正經的說道:“君臣有別,禮不可廢!娘娘不忘家人,那是外臣之幸,外臣又豈敢挾恩侍上呢?”

  此時的楊國忠空有一個國舅爺的名號,實權卻不大,隻是禦史台內一個小小的監察禦史。聖眷雖不錯,然而多止於一些宮闈小事。

  按理說,這樣的一個人本不應被安祿山寄予厚望,然而,官場之上,一個人的能量與其職位、品級,往往關係不大。

  楊國忠深知他的一切都源自於他這個當貴妃的妹妹,為此,對這個妹妹又豈敢不重視?

  這一回楊國忠之所以接下安祿山的請托,一方麵是安祿山出的價的確很高,另一方麵也是楊國忠想要借機增強自家在朝堂之上的影響力,讓朝中大臣們都清晰的認識到自己的能量,還有什麽比幫安祿山拿下範陽節度使一職更有說服力呢?

  楊玉環的權威終歸是她的,楊國忠雖然出身市井,卻也知道隻有握在自家手裏的東西才最實在!為此,他急於拓展自己的政治力量,好讓這個國舅爺的稱號名副其實,畢竟,朝中的國舅爺不止他一個,楊玉環還有兩個親哥哥呢!

  “好了,好了,越說越離譜了,三哥今日來此,可有事嗎?”楊玉環蓮步輕移,懶散的靠在臥榻之上,輕啟朱唇,如是問道。

  對自家這個三哥的脾性,楊玉環也了解通透,乃是無事不登三寶殿的人,今日特意來此,必定有事相求。

  楊玉環雖說對這些事也有些厭倦,然而既已成妃,有些事便身不由己了。自己孤身一人在這皇宮中,雖說有著皇帝的寵愛,但這皇宮大內,百年來,又有多少曾經得寵不弱於己的妃嬪,死的不明不白。楊玉環早就不是天真爛漫的豆蔻少女了,宮闈中的這些事也早在壽王府上便有所了解。

  為此,自從受封以來,楊玉環也在慢慢的培養一些自己的勢力,不求其他,唯自保耳!

  但宮中早被太監、女官們經營的鐵桶一片,她楊玉環又不是正統的妃嬪,為此,在宮中的進展十分緩慢。

  如此,楊玉環也就需要一個外援,能時刻幫襯一下自己。但,自家那兩個親哥哥,一個性格懦弱,一個囂張跋扈,沒一個能成事的。於是她便看上了這個行事沉穩的三哥。

  為此,對於楊國忠的請求,楊玉環絕大多數都會照辦,畢竟楊國忠實力強大了,自己在宮中的地位也就越發的穩固。

  見楊玉環開門見山,楊國忠也就不再拖延,直截了當的說道:“平盧節度使安祿山想要兼領範陽節度使一職,不知聖上屬意何人?”

  楊玉環一聽,便立馬皺起了眉頭:“安祿山?你怎麽和他攪合在一起了?”

  想起前幾日在含元殿酒宴上,那安祿山色眯眯的眼神,楊玉環便心中不喜。

  “啊?”楊國忠詫異的看向楊玉環,對自家妹妹會認識安祿山並似乎對其還有不小的成見一事有些奇怪。

  楊玉環自然也不會多說什麽,於是便回答道:“節度使乃是朝中重職,任免皆需通過政事堂,由幾位宰相共同商議才行,憑我一個婦道人家,恐怕拿不來下吧?”

  話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楊玉環對朝廷裏的事能了解到這個程度,已經很讓楊國忠吃驚了!看來皇宮大內果真是個大熔爐,不管多單純的人進去了,用不了多久都會變的精明起來!

  因為,不肯改變的人,隻怕早就不在了……

  “雖說要經過政事堂,然而宰相隻有提名的權力,最終決定用誰,還是由聖上說了算的!”顧不得驚訝,楊國忠趕忙解釋道。

  眼見楊玉環開始沉思,楊國忠隨後又說道:“要是幫安祿山拿下了這個位子,今後三哥我在朝上能做的事也就更多了,那……”

  楊國忠的話沒有說完,但楊玉環又豈會不知?

  “好吧!那我便試一試吧!”想著可能得到的政治上的好處,楊玉環沒有猶豫太久,便答應了下來。

  見狀,楊國忠大鬆口氣,隨即從寬大的袖中取出一個精致的小錦盒,遞給楊玉環,說道:“剛從渤海國運來的東珠,想著娘娘的項鏈上還少了一顆像樣的珍珠,便給娘娘送來了。”

  談完了正事,自然要講報酬了,親兄弟還得明算賬不是?

  人家楊玉環冒著被人說成後宮幹政的風險去為你辦事,總不能用些虛無縹緲的將來利益就給打發了吧?雖然,相比安祿山給出的數量,楊國忠的確是在打發楊玉環……

  看著錦盒內那顆碩大的東珠,楊玉環滿意的笑笑,女人對於這些閃閃發光的東西總是毫無抵抗力的。

  於是就在李林甫秉著“為國為民”之心與徐番上演了一出“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戲碼之時,楊玉環卻跑到李隆基身旁大吹枕頭風……

  轉天,正是朝會的日子。

  金殿之上,文武百官齊聚一堂。今年上半年,大唐海晏河清,邊關又無大的戰事,至於那些小打小鬧,臣工們早已習以為常。至於前些日子以來朝堂上的爭鬥如今也已隨著徐番相位的穩固,而漸漸塵埃落定。至於糧食危機的事,如今又隻有有限的幾人知曉。

  為此,整個早朝的氣氛十分的融洽,議事效率自然也就很高。

  眼見今日的氣氛不錯,加上昨日安祿山送來的消息也說萬事俱備。如此首相林.希烈也樂得送安祿山一個人情,畢竟安祿山出手還是很闊綽的。

  “聖上,前些日子,河西節度使皇甫維明、範陽節度使張守珪相繼犯事離職,如今河西、範陽兩鎮節度使空缺,軍中不可一日無將,還望聖上早做定奪呀!”林希烈也是個老手,知道如果單獨隻提範陽節度使的事,那未免過於明顯,正巧自從皇甫維明出事以來,河西節度使一職同樣空缺,林希烈瞅準機會,正好在這一次朝會上一同提了出來。

  如此,有了一個伴後,安祿山的事就不那麽明顯了。

  果然,林.希烈一提這事,金殿之上便響起一片附和之聲。畢竟邊關軍情緊急,首將之位老是空缺也不是個事兒。

  “左相所言極是,河西、範陽二地皆是我大唐屏障,萬萬不可有失,望聖上早擇良將才好!”

  “不錯!如今東北的希人,西北的吐蕃時有異動,河西、範陽兩鎮若是長時間無人統領,恐怕這幫番人又要鬧起來了!”

  ……

  文官這邊由林.希烈開了個頭,於是便你一言我一語的說開了,武將那邊卻比文官還要激動,畢竟一鎮節度這樣的封疆大吏,可要比在長安當個賞花遛鳥的將軍痛快的多。

  然而,這種事哪有毛遂自薦的道理,還不得由各自的老大前去分說呀!

  於是,一個個五大三粗的漢子,紛紛將脖子伸的老長,盯著隊伍前麵那幾位上了年紀的碩果老將,期盼他們能夠適時站出來說上幾句話,好將這兩個肥差拿下。

  但老將們之所以碩果僅存,便是因為他們足夠聰明,如今風向尚且不明,又怎會貿然出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