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登州規劃
作者:遙遠之矢      更新:2020-03-01 14:32      字數:4177
  明末之虎最新章節

  李嘯晉封為赤鳳伯,以及統管整個登州府的總兵官後,雄心勃勃的李嘯,立即開始了自已的治理計劃。登州府原有管轄登州城,寧海州、蓬萊縣、黃縣、福山縣、棲霞縣、招遠縣、萊陽縣和文登縣之地,共一座府城和八個州縣,其中,黃縣與招遠縣早已並入了赤鳳衛,因此李嘯隻接收了剩下的六座州縣。十天後,原有府城州縣的官員,皆已交接外調完畢,而李嘯則按赤鳳衛的治理模式,給每個縣城皆派駐了諸如民政司、商業司、工業司、農牧司、安全司等部門,對整個登州府,實行了全新的治理方式。而每個州縣下麵的鄉鎮,也與赤鳳衛一樣,設立民政分所,對各個鄉鎮下麵的自然村寨,則設村長裏長等半官方職位,從而實現對縣城基層政治的全麵掌控,完全取代了原有的皇權不下鄉和鄉紳自治製度。同時,李嘯決定,把自已的總兵官府以一係列的官府衙門,從赤鳳城內遷出,搬往登州城。整個赤鳳營,則等登州城內的軍營建好後,亦從赤鳳城搬出,駐紮在登州城內。李嘯這樣做,是有經過仔細考慮的。這種做法,可以對赤鳳城實現真的政商分離,不象現在這樣,軍營與市場相混雜於一城,這樣不倫不類的方式,從而讓赤鳳城成為一座單純性的工商業城市,並且成為李嘯軍的經濟與文化中心。而李嘯軍的整個政治與軍事運作與管理體係,則轉入登州城中,讓登州城成為李嘯軍的政治與軍事中心。整個政府部門搬至登州之後,李嘯下令,將登州城原來的各司,全部升級為部,並統管山東、台灣、濟州等地的下屬司所。這樣一來,諸如民政部、商業部、工業部、農牧部、安全部等統管李嘯下轄各地司所的係列部門,紛紛成立。而在各部門安頓下來後,李嘯下令,立刻重新翻建這座已然殘破不堪的登州城,將整個登州陸城,擴建成周長二十裏的宏偉巨城。對於登州城的城牆,李嘯決定,與赤鳳城一樣,設計成馬麵寬6米,城高達15米的巨型城牆,內裏夯土為內牆,外包青磚的樣式,以確保結實耐用。同時,李嘯規定,整個登州城,共設東南西北四處城門,都不惜成本,設計成暗藏千斤墜的方式,且除了通往北麵水地的北門外,皆在城門之外修建甕城。而城牆之上,諸如雉堞,女牆,角樓、堡樓、羊馬牆,炮台,射孔等防禦措施,統統按製修建,以保證城牆的防禦能力。整個登州城,在東、南、西、三麵城牆外,皆挖有護城濠,因為整個登州城呈現南高北低之勢,正好利用登州城東麵的黃水河和南麵的平暢河,從中引入河水,灌入護地壕中進行填充,使其環城而過。同時在登州正中位置,李嘯下令修建一座周長2裏的內城,城牆規模與外城一樣,亦同樣建設有各類防禦措施,然後在內城中,修建包括自已府宅在內的各類官署、以及銀庫等重要機構。一旦內城建好,李嘯及下麵的政府部門,皆搬入其中。而在登州陸城外城中,李嘯的初步規劃是,裏麵也與赤鳳城一樣,規劃四條中央大道,把整個城池規劃為東北,西北,西南,東南四個大區。其中東北區與西北區為水師所用,其中西北區設為水師營地,東北區則全部用於建造大型船廠與船隻修理廠。而西南區與東南區,則設為赤鳳營軍兵所用,西南區修建各類諸如修建營房,馬廄,校場,武庫等軍營建築,而整個東南區,設立貯備武器庫、盔甲庫、火藥庫及巨型糧倉,以便若萬一有敵軍圍城的話,可以長期應戰。而整個登州水城,李嘯亦加以大麵積的擴建深挖工作,除了讓現有的水師船隻均可駐紮外,還進一步拓展了整個水城的範圍,真正實現李嘯所要求的,能停泊上百艘數千料大型船隻的計劃。最後,李嘯任命自已的老兄弟,一直在赤鳳城中擔任後勤管理的陳猴子,為登州城總管。讓這個雖然身材瘦小,且落有殘疾的原遼東廣寧中屯所哨騎隊的兄弟,能更好地發揮自已做事精細,考慮周全的特長。陳猴子見李嘯這般提攜哨騎隊的老兄弟們,心裏感激莫名,立刻向李嘯連聲表示,定會將這登州城全麵管理好,不負李嘯之所托。0李嘯命令既下,便有無數的青石、水泥、磚頭、石灰等建築物料,從赤鳳衛中車水馬龍地調配過來,還有多達數萬人的建設隊伍來到登州城處,在陳猴子的統一指揮下,建築大軍立刻開始在登州城附近大興土木,整個登州城一片塵煙滾滾,建築工人們有如成群的工蟻一般,來回忙碌不休,登州地界,成了一個無比繁忙的大工地。由於人力及物資供應充足,李嘯預計,這座徹底翻新擴建的登州城,應可在四個月內建成,在深秋之際,應可完全完全交付使用了。有了這座被李嘯改設為軍事重鎮的登州城,李嘯暗想,哪怕清軍入關時,全部向自已這登州城攻來,卻也不足為懼了。在半個月後,由許秀清帶人統計的登州府各地資料,也基本統計出來了。除了威海衛、成山衛、靖海衛、大嵩衛這登州的主要四大衛所,沒有統計土地與人口外,包括登州城在內的,一府六州縣,總共有耕地140萬畝,其中上田20萬畝,中田58萬畝,餘者皆為下田。另據統計,共有人口26萬人。這個統計數字,低得讓李嘯有些難於置信。這樣算起來,平均每個縣隻有20多萬畝耕地,人口僅有3萬餘人。這些人口,也並不是平均分布,象南邊的海陽,文登等縣,人口要多些,每縣大概有5萬有餘百姓,而處於當日登州城戰亂地區的福山縣,棲霞縣等地,每個縣中人口竟僅有1萬餘人。李嘯心下暗歎,除了登州本身土地貧瘠,難以供養太多人口外,亦可以想見,當日孔有德的叛亂,對登州之地破壞得有多麽嚴重,這拋荒的土地與損失的人口,實在大大超乎了李嘯的想象。接下來,許秀清繼續向李嘯匯報,除了四個衛所外,已調查出,可開拓為耕種糧食的荒地,約為120萬畝,隻不過,因為登州地區多為貧瘠山地,這些將來可新開墾的田土,以中下品質居多。即便如此,每個縣也不過僅有30多萬畝耕地,且多為中下田土。對比江南地區那些動不動就有一兩百萬畝土地的膏腴州縣,李嘯治下的登州府土地,倒似有如雞肋一般。另外,據許秀清稟報,在登州地區,還有可開辟為桑田的沙漬地,半幹旱土地及輕度鹽堿地約70萬畝。而除此之外,因為登州三麵沿海,灘塗麵積倒是極多,許秀清等人估算,最少有12萬畝沿海灘塗,可以開辟成新的鹽田。在許秀清的報告基礎上,李嘯可以算出,120萬畝可改為糧田的荒地,以每戶20畝,每家約4口人計算,大概可以安置24萬名百姓。而70萬畝桑田能開發出來的話,以每戶30畝桑田來計算的話,又可安頓9萬餘名百姓。而12萬畝的鹽田,因其散落登州沿海各地,難於一並管理與開發,李嘯打算,等糧田與桑田開發完畢後,再來開發鹽田,以便按部就班地完成整個規劃布局。於是李嘯給許秀清下令,讓他再度前往河南、北直隸、南直隸、以及山東當地,招攬流民,前來登州各州縣開發土地,安家定居,並且,李嘯要求,這次務必一步到位,至少招收30萬以上流民過來,以盡快實現登州的全麵開發。聽了李嘯的新的命令,許秀清笑了起來,他朗聲道:“大人,現在我軍常常在外招攬流民,早已名聲在外。象我等前往河南等地之時,在每個州縣街巷處,才打出招收之消息,便有大批流民聞風過來投奔,倒是免了我等許多找尋之功夫呢。”李嘯亦笑了起來:“國家以人民為根本,那些流民既視我軍為求生之依靠,我等又豈能負於這些同胞百姓。聽說,因我軍連連去河南北直隸等地招攬流民,當地的流民數量已是大減,可是屬實?”許秀清忙道:“正是如此,現在臨近我山東的外省州縣,流民數量已是極少,我等需前往河南與北直隸內地,方可多招些人。畢竟流民穿州過縣,往來不定,時有錯過亦是平常。學生在想,象我軍這樣,動不動就是數十萬的招攬流民百姓,這河南與北直隸等地,怕還是不夠呢。”聽了許秀清的話,李嘯大笑起來,一時陷入沉吟。其實,他知道,自已所招攬的流民數量,在整個明末史中,實為微不足道。據史學家考究,整個明末,中國有人口一億三千萬,最保守的估計也是近億。而在順治七年時,除去西南等地,全國人口僅剩1400萬,竟然損失了多達8000萬的人口,實是駭人聽聞。要知道,戰火波及全球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總共的人口損失才不過5000萬。據統計,整個明末混亂的五十多年內,至少有四千多萬的流民,死於戰火與饑饉之中,而到現在為止,李嘯總共招攬的流民和俘獲的流寇家屬加起來,才不過60多萬人,就算再招上這30萬人,也才不過近百萬人,相比龐大的流民數量來說,李嘯的流民招攬與安置工作,規模還是太小。李嘯心下暗想,現在河南與北直隸等地,因為流寇的主要活動地區在山陝及湖廣,現在還算安寧,流民數量較少亦是正常。如果自已真的要招攬大批的流民的話,可能去湖廣與山陝等地,會更快捷一些。也許,自已將來,可以直接派兵前往山陝與湖廣,更大數量地招攬流民過來。。。。。。李嘯正在沉思之際,這時,許秀清忽然向李嘯提了個新的建議。“李大人,我軍現在山東、台灣、濟州等地糧田數量,其實已經足夠供應我軍全部人口,尚是綽綽有餘可供外銷了,以學生看來,不如將登州那些下等品質的田土,改種成棉花,以實行我軍布匹生產能自給自足,不再受製於人,豈不甚好?”許秀清的這條建議,讓李嘯雙眼一亮。對啊,現在糧食供應已然足夠,為什麽不能讓那些下等田土改成棉田呢?李嘯腦海中,迅速地閃過了明朝真實史上,棉花的生產與銷售之事。目前在明朝,種植的棉花是中國傳統種植的短絨棉,這種棉花,耐幹旱,耐鹽堿,通常不奪占水田。可謂是除了改成桑田外,利用下等田土的最佳方式。而在明朝,至於平均皮棉畝產,則是0.5擔,價格是每擔3.6兩,或每斤0.03兩。也就是說種棉花的話20畝可以賣36兩,在目前的情況下,純收入往往比種糧還高4成。當然,因為布匹是日常必須品,而不是奢侈品,其利潤率沒有種桑那麽高。至於棉布,大約2斤半的棉可以織成一匹寬4尺長7丈的棉布,重約20兩,中間紡紗織染損耗率大約50%。這是使用長絨棉與改良過得新式紡紗機與織機的結果。傳統織機要用3斤棉才能織成1匹布,損耗率達到60%。現在山東等地,最為普通未染色的棉布,批發價約為3錢銀子。在明朝晚期,中國便棉布開始暢銷海外,由於價廉物美而在世界市場上所向披靡。16世紀的萬年間中國棉布便開始遠銷南洋群島,17世紀初的天啟與崇禎朝,被稱為gas的中國棉布,由澳門向南洋的淡馬錫和安南出口。與此同時中國棉布由澳門開往長崎的商船運往日本。這是因為棉布的性價比實在低了點,與其開設大規模棉田與工廠織染棉布,不如把土地與人力投入生絲與煙草之類奢侈品中,獲利更為巨大,但是,在李嘯軍已有豐厚穩定的財源收入的情況下,如果能自行解決棉布生產的話,對李嘯軍的發展,無疑是一個強大的助力。想到這裏,李嘯的雙眼亮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