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利弊權衡
作者:莫罪      更新:2021-05-05 05:54      字數:3387
  “平南侯陳浩?”

  聽到這個名字的一瞬間,南宮慶也是瞬間想了起來,陳浩本來不就是行伍出身嗎?

  可能是因為他在大理寺任職了太久,導致南宮慶已經忘了,大元王朝當中還有陳浩這樣一員悍將。

  要知道,陳浩之所以會別封為平南侯,不就是因為他當年平定後蜀叛亂,降紀靈,大敗後蜀諸將。

  一時之間,整個漠北大地,誰人不知陳浩?誰人又不曉陳浩?

  總而言之,陳浩之名就是那個時候在戰場之上打出來的。

  “可是…”

  想到陳浩當年南下神威的同時,南宮慶的心裏也是難免生出來了一絲擔憂。

  因為要知道,當年正是因為陳浩的名聲太大,元興帝南宮慶害怕大元王朝再生出第二個定北王府,再生出第二個“陳家”來。

  所以當時,他也是直接剝削了陳浩的兵權,把他放在了大理寺這個文職之上。

  可是南宮慶也是沒有想到,陳浩不僅是在帶兵打仗之上有極高的天賦,甚至哪怕是在治理內政這方麵,都絕對不輸給一些人。

  剛剛接手大理寺,陳浩就在重壓之下,斬了福宏深這個朝廷敗類,一時之間,整個京城的百姓,都把陳浩當做了青天大老爺。

  這件事之後,陳浩也是又在京城裏麵處理了好幾件棘手的案子,也因此,他在京城百姓的心中,名氣也是一天天大了起來。

  所以這也是為什麽,前段時間東南道爆出來了科舉舞弊一事之後,南宮慶能夠在諸多臣子當中,果斷選中了陳浩這個後起之秀。

  而且陳浩這一去便是一個月之久;

  雖然南宮慶的心裏也明白,東南道那邊的水是深的很,如果想要徹底地查清楚東南道科舉舞弊一案的前因後果,莫說幾個月,就算是耗時一年之久,南宮慶也絕對不會感覺到意外。

  但是讓南宮慶有些不可思議的是,按照前段時間東南道那邊傳回來的消息來看,陳浩在處理東南道事情的時候,並沒有遇到什麽特別大的阻力,反倒是顯得極其的順利。

  微服私訪,廣察民情。

  當陳浩的做法傳到京城中的時候,南宮慶都為他這劍走偏鋒的方法感到驚訝。

  因為他是真的沒有想到,陳浩竟然能夠想到如此巧妙的方法,規避開了東南道以劉青山為首的一眾開國勳貴的阻攔。

  以巧力,竟然在不知不覺當中就就已經快要將東南道科舉舞弊一案的真相查的水落石出。

  就從這一點來看,陳浩絕對是個大才,而眼下在京師當中,如果說要選出一位西征草原人的悍將的話,南宮慶相信,陳浩絕對會是最佳人選。

  可是,自己當初之所以會剝奪他的兵權,不正是因為它和陳家走的太過於親近了嗎?

  如果在這種時候,再將兵權還給他,南宮慶擔心,陳浩會因為這件事情壯大下去,甚至可能會一發不可收拾。

  可是如果換言之,如果陳浩能夠雄起,那麽大元王朝內部可能除了定北王府之外,又會產生一個讓皇家心存威脅的存在。

  可是同時,也會滋生出一股和陳家相互製約、抗衡的存在。

  如果陳浩真的能夠為自己所用,那麽定北王府這會一直橫在帝王中人心上的那個心頭大患,或許真的有朝一日,可以從他們心上徹底拔出。

  可是這種做法自然也是有利也有弊。

  而這一切的前提都必須建立在陳浩對皇家是極其的忠心至上。

  他南宮慶當年可以培養出來一個王成亮,現在也就能夠再將一個陳浩扶持上來。

  而且南宮慶有足夠的自信,陳浩成長的速度一定會非常之快,如果現在就開始全力培養這個年輕人的話不出三年他的聲望絕對可以不在王成亮之下,甚至會更高。

  哪怕是封王,也不是沒有任何可能性。

  要知道,大元王朝自創立至今,所家風的異性王寥寥無幾,就算扳著指頭數過來數過去也僅僅隻有那兩位而已。

  而那兩位不是別人,正是如今可以說的上是大元王朝的半壁天下的相府董家,以及那位,讓元興帝南宮慶忌憚了半生的定北王府陳家。

  定北王府陳家的實力,所有人都有目共睹。

  大元王朝如今隻有一個定北王府就能震撼四方諸國;如果的再生出第二個定北王府的話,那麽大元就算想統治這片大陸,也絕對是指日可待。

  此時的南宮慶心中犯了難。

  培養一個陳浩固然可以鉗製定北王府,可是這其中的風險也絕對不小。

  如果陳浩這匹烈馬將來掙脫南宮一族的韁繩的話,南宮一族心頭大患勢必也會又增加一個。

  如此利害權衡之下盡讓南宮慶一時之間竟也不知道該做何抉擇。

  可是與此同時,他南宮慶卻也知道、清楚、明白,自己必須盡快做出一個選擇了,要不然的話,西邊那虎視眈眈的蒙古人可不會給他們太多的時間了。

  金鑾殿上,看著元興帝一直在那苦苦糾結,群臣也是摸不著頭腦。

  可是唯獨有兩個人此時此刻卻比任何人都清楚明白,他們的這位皇帝陛下心裏到底在擔心著些什麽。

  而這兩個人不是別人,正是丞相董其武,以及那位定北王陳朔。

  皇帝心中想著些什麽,和皇帝打了這麽多年交道了他們,怎麽可能會猜不到呢?

  甚至可以這麽說,皇帝心中的那小九九,他們不會不知道。

  因為這麽多年的交道都下來了,皇帝和他們在無形之中已經是君臣之間相互推心置腹。

  就像皇帝永遠都能猜得到他們打著什麽算盤一樣,他們的心裏對於皇帝的心思,也都是一清二楚。

  看到皇帝如此糾結,群臣之中的陳朔和董其武也是不謀而合的心裏竟然同時想道:“看來在一段時間裏,至少是今天,關於這件事情皇帝絕對不會得出一個結果來。”

  果不其然,就在眾臣都在等著皇帝做出一個決策的時候,南宮慶卻突然停止下了思考,看向滿朝文武,然後緩緩開口說道:“眾愛卿,朕今天身體有些不太舒服,今天的早朝就到這裏吧,諸位卿家自行安排。”

  說罷,南宮慶也沒等有大臣再站出來說些什麽,扭頭便從後麵出了金鑾殿,朝著自己書房的方向走去。

  看到皇帝突然離開,文武大臣一時間也是一個個都摸不著頭腦。

  他們是真沒有想到,等了這麽久竟然會等到這樣一個沒有結果的結果。

  但是事到如今,也隻能等皇帝完全想好之後,再思考這件事情的後續了。

  不過董其武和陳朔並沒有像其他臣子那樣一頭霧水。

  等到那位太監總管林秋替皇帝宣布退朝之後。

  這兩個老狐狸扭頭便也是離開了這金鑾大殿,然後返回了各自的府邸之中。

  因為如果說他倆是老狐狸的話,在定北王府和相府之中,卻還有兩隻一直深藏不露的老狐狸。

  董文華和陳德修。

  這兩位看似已經退休,在家享清福的大元勳貴;可是他們的耳朵和鼻子可是靈光的很。

  隻要這朝堂之上一旦有什麽風聲的話,他們都能夠敏銳的察覺到。

  說的更明白一些,他們兩位可以說的上真的是:“人在家中坐,盡知天下事!”

  不過讓人覺得神奇的是,就算現在大元朝堂都已經亂成了這樣,他們兩位卻是一個比一個能夠坐的住,坐的安穩。

  陳德修還好,因為自從陳浩來到京城當中之後,他為了陳浩那個小子可是沒少露過臉。

  可是董文華就不一樣了,這和老家夥可真的是平常大門不出。

  就她退出朝堂的這十多年來,前段時間去定北王府找陳德修商量事情,也是他這麽多年來少有出去過的幾次。

  陳朔回到定北王府之後,第一時間就把今天在朝堂之上西部戰線告急的事情一字不漏的說給了自己的父親,當然,也包括兵部尚書孫達請命重新起用陳浩一事。

  聽到自己兒子這番話,南宮慶頓時也是眉頭緊皺,因為不管什麽時候,他對這個國家的感情是不會有假的。

  就算如今陳家處處受皇家猜忌,但是這天下的百姓,這個國家確是無辜的。

  他絕對不會允許自己用鮮血換來的江山,就這樣任賊子踐踏。

  “小小的草原野狼,看來這些年不搭理他們是真的讓他們以為我大元好欺負了;想當年,老夫率領3000騎兵橫掃草原七十二寨的時候,那些家夥可是一個個跪地求饒;這才十年過去不到,這群家夥就是好了傷口忘了痛,心裏已經忘記了二多年前,我漠北鐵騎的威風!”

  陳德修說這番話的時候,可謂是義正言辭,甚至讓站在他身旁的陳朔都有了一種錯覺,如果眼前自己的父親再年輕個三十多歲的話,恐怕以他老人家的脾氣,早就是親自披甲上馬,與草原人決一死戰去了。

  但是,自己父親這一番話說完之後,陳朔卻是搖了搖頭,對著自己的父親說道:“阿爹,現在的陳家已經不是當年的陳家了,就衝如今的局勢您也能夠看的出來,哪怕是強敵犯我大元邊境,他也沒有任何想要用我們定北王府的意思。”

  陳朔這話一說出完,陳德修也是陷入到了沉默當中。

  因為就算是他,時至今日都沒有完全想明白,為什麽從始至終陳家的出發點都是為了這大元江山,可是皇帝,竟然會對如此忠心耿耿的陳家心存懷疑之心。